APP下载

以能源转型促进低碳工业化发展

2016-11-26史丹

中国国情国力 2016年10期
关键词:工业化发电新能源

◎史丹

以能源转型促进低碳工业化发展

◎史丹

近年来,我国低碳发展取得了可喜成就。就可再生能源发展水平来看,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远远小于传统工业化水平的差距,但是,能源转型并非易事,还存在许多技术与体制上的障碍。为此,本文探讨了加快技术创新,建立与低碳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制订有利于能源转型和低碳发展的政策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能源转型;低碳发展;体制机制

以利用的能源种类为划分标准,工业化可分为传统工业化和低碳工业化。传统工业化以利用化石能源为主,当前因影响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面临着诸多挑战。低碳工业化是应对传统工业化挑战的战略选择,其主要特点是把经济发展的基础转向清洁可再生能源,同时为世界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和机遇。此外,由化石能源向清洁可再生能源的转变,其历史性作用是将推动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其意义远远超过前几次能源转型。

能源利用是传统工业化与低碳工业化的重要区分

工业化与能源利用密切相关。18世纪以来开启的工业化,主要是以大规模集中利用化石能源为基础的工业化,笔者称其为传统工业化。传统工业化创造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多的物质产品,但同时也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留下隐患和障碍,尤其是气候变化问题成为人类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当前,传统工业化面临着重大挑战:一是传统工业化所依赖和消耗的不可再生能源资源,仅支撑了世界少数国家完成传统工业化进程,但是却不能继续支撑其他国家推进工业化的需求;二是传统工业化产生的污染物和温室气体不仅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了破坏,而且其已突破国界,影响了全球的生态环境。一些国家虽然对工业化形成的污染进行了治理,但是其累积排放的温室气体并没有消除。

传统工业化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早已引起人们的反思。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布报告《增长的极限》,预言传统的经济增长不可能无限持续下去,呼吁注意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2002年,中共十六大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并结合本国的国情,明确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2003年,英国发布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提出发展低碳经济等。因此,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需要开始新的发展模式——低碳工业化。

低碳工业化是以清洁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的工业化。衡量工业化的发展水平,传统工业化一般采用产业结构和人均GDP指标,低碳工业化则要采用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及单位GDP碳排放的指标。200多年前,英美等国家就已开始了传统工业化。按照传统工业化的衡量标准,发达国家当前已进入传统工业化的后期;我国也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后半段,世界上还有一些国家则刚刚开始工业化的进程。但按低碳工业化衡量指标来看,无论是工业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低碳工业化都刚刚起步。

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距来看,低碳工业化的差距远远小于传统工业化。就传统工业化水平来看,欧美等先进工业化国家第三产业占比已达到70%以上,我国只有52%左右;就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占比来看,美国等工业发达国家的低碳化水平还较低。我国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甚至超过了一些工业化国家。加快发展低碳工业化,也是发展中国家追赶发达国家的一个重要途径。

传统工业化与低碳工业化并不截然对立,低碳工业化脱胎于传统工业化,但区别于传统工业化。低碳工业化是对传统工业化的选择性继承、创新性发展。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发展形成重创,其影响仍在延续,世界各国都在寻求新的经济发展道路。低碳技术与低碳产业将形成新的工业增长点,目前,新能源成为创新集中爆发的领域。全球技术创新活动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经历短期低潮后开始恢复,技术创新渐趋活跃。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存贮和传输技术进步步伐加快,提升了新能源利用效率和发展速度,新能源产业发展日趋成熟,风电、光伏发电的成本不断下降,竞争能力日益增强。

近年来,清洁、低碳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并将取代化石能源成为主要能源。从电源结构来看,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仅次于煤炭的全球第二大电力来源。IEA(国际能源署)预计,到2030年前后,可再生能源将超越燃煤发电,成为全球最大电力来源;到2040年,可再生能源电力将占所有新增发电容量的一半以上。从燃料结构来看,生物燃料和电力已部分替代石油。全球电动汽车销量迅速增长,未来新增汽车有望将由电动汽车替代。

低碳工业化的初步成效

近年来,我国能源转型取得初步成效,并且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绿色增长、低碳发展。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可再生能源行业的领跑者。近五年,我国在该领域的投资从390亿美元猛增至1110亿美元,太阳能发电能力增长了167倍,风能则翻了两番。可再生能源的实际利用率也在迅速增长,非化石燃料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从2010年的约8%提高到2015年的12%,超过了11.4%的既定目标,为我国兑现202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15%的哥本哈根承诺以及2030年20%的巴黎承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能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升,有力地支撑了经济向低碳方向转变

“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中国单位GDP能耗分别下降19.1%、18.2%和预计的15%。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的能耗由1.08吨下降到0.72吨。2011年以来, 能源效率提高幅度年均达到3.9%,同期能源消费年均只有3.6%,我国能源效率的提高幅度已超过了能源消费的增速。

2.能源结构向低碳方向转化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能源供给数量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而近年来增速下降,其中煤炭和煤电增速下降尤其明显,甚至是负增长,与此同时,可再生能源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我国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为9.9%,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在大国中仅次于德国。从2005年到2015年,中国煤炭占能源消费的比重由72%下降到64%,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由7.4%逐步增长到12%。

电源结构中,风电成为我国第三大电源。光伏发电呈现更快的发展势头。中国单位GDP所消耗的能源与过去相比,更多的是绿色、低碳的能源,其增长质量已不同于过去,中国经济增长正在走向绿色增长。

3.新能源产业不仅为经济发展提供清洁的动力,而且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近年来,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能和核电等清洁能源的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分布式能源、能源互联网、电动汽车和低碳工业园区等新型能源消费形式和技术创新,产生了较大的外溢效果,一批科技企业应运而生并快速发展,社会就业和企业盈利能力因此而有所获益。

此外,煤炭清洁化利用,煤电超低排放,油品质量提升等技术改造为传统能源发展创造新的发展空间。分布式能源的发展改善了我国能源供给,解决了一些边远地区无电问题,增加了人民的获得感。同时发展新能源产业也成为一些贫困地区增加收入、脱离贫困的重要依托。

加快能源转型应采取的政策措施

虽然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速度和规模居世界前位,但低碳发展的基础薄弱。欧美等发达国家已完成由煤炭到油气的转变,但我国能源结构至今仍以煤炭为主,无论是能源中的碳含量还是单位GDP能源消耗都大大高于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与已完成两次能源转型的其他国家相比,我国能源转型的任务非常艰巨。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对能源价格承受力明显低于发达国家。若按照经济法则由生产者和消费者进行自由选择,我国实现能源转型的时间可能要比发达国家更长。从发展现状与问题来看,“十二五”期间,我国弃风率最高达到17%,累计弃风电量958亿千瓦时,2016年上半年风电和光伏发电的利用率更低。据笔者在酒泉地区调查,一些光伏电站发电装机的利用率只有1/6。新能源产业是低碳发展所需求的新兴战略性产业,在发展之初就面临着如此问题,表明能源转型并非易事,需要应对许多挑战。因此,我国能源转型必须要有更强有力的政策干预甚至是革命性的变革,才能与其他国家同步进行。

造成“弃风”、“弃光”的具体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有以下两大方面:一是对新能源发电不稳性没有有效的解决办法,新能源发电与电力需求负荷不匹配,因此形成弃风和弃光;二是缺乏有效的市场机制解决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市场之间的矛盾,传统的火力发电在成本上更具有优势。我国要实现能源转型和低碳发展,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做好工作:

1.加快技术创新,提高对新能源发电特性的把握与运用

加强包括气象精准预测技术、高效储能技术和高发电等技术的研发投入。气象精准预测技术,可便于准确预测风能和太阳能发电能力。高效储能技术,有助于协调风电和光伏发电不可控性,协调发电与用电之间的关系。风能和太阳能发电效率技术,将有助于改变风电和光伏发电占地面积过大的问题,也有助于降低风电和光伏发电的成本。

2.强化有利于能源转型的电力市场体制建设

新能源利用主要是以发电的形式,电力市场体制建设至关重要。在电力体制改革过程中,要注意以能源转型为最终目标,建立适应新能源发电的电力系统,发展智能电网和电动汽车,促进跨区域电力交易,开展新能源发电的辅助服务。在条件许可的地区,推动可再生电力与其他能源的综合供应和建立适应新能源发电的分布能源系统。

3.完善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政策

虽然2020年以后,一些地区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不再需要补贴,但是从总体来看,可再生能源与常规能源相比在较长时间内仍不具有市场竞争力。目前,中国可再生能源补贴存在一定的缺口。随着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及其内外环境的变化,政府对可再生能源的补贴要发挥政策导向作用,注意对分布式发电的补贴,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的利用率,优化可再生能源补贴资金来源,保持补贴政策的稳定性。

4.构建有利于低碳发展的市场价值体系

碳排放权、碳配额、绿色证书以及资源与环境税等是对传统的市场价值体系的完善和更新,把上述经济政策工具引入到传统的市场交易机制中,使其成为引导市场消费的新的价值标准,补充传统工业化体系下的成本核算标准,使低碳产业具有市场竞争力。

要强化新能源产业的投融资机制建设,完善金融服务,扩大银行业对新能源产业的信贷支持,鼓励金融创新,推进与新能源相关的金融产品开发。完善资本市场,实现新能源产业金融支持的多元化,加快设立新能源产业投资基金,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和创业投资,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促进新能源投资主体多元化。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

F206

A

10.13561/j.cnki.zggqgl.2016.10.002 ■ 编辑:蔺丽莉

猜你喜欢

工业化发电新能源
“发电”
前工业化的市场和市场行为:考古学视角
含风光发电的互联电力系统自动发电控制论述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找只老鼠来发电
绿色新能源
貌似冰雪的新能源
为实现祖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奋斗的青年工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