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打造“双创”新模式
2016-11-26杨宜勇
◎杨宜勇
奋力打造“双创”新模式
◎杨宜勇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这不仅是应对L型经济增长的新举措,也是我国经济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抉择。目的是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积极营造良好环境,推动众创空间的专业化发展,奋力推进“双创”取得新成绩。
创业是经济活力的重要体现,是对经济活动剩余所有权的一种角逐。因此,创业是有志者对自己拥有的资源或通过努力对能够拥有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从而创造出更大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过程。2001年,《全球创业观察(GEM)报告》最先提出了机会型创业和生存型创业的概念。生存型创业是创业者为了生存,没有其他选择而无奈进行的创业,显示出创业者的被动性。我国生存型创业的特点:一是所占比重约为90%,二是创业起点较低,三是社会效应明显。它不仅能解决创业者自身的就业问题,还能带动他人就业。机会型创业是创业者为了追求一个商业机会而从事的创业活动。我国机会型创业的特点:一是所占比重约为10%。二是创业起点较高。创业者资金充足、技术丰富且文化水平高。三是经济效益高。机会型创业着眼于新的市场机会,拥有更高的技术含量,有可能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从而改善经济结构。无论是从缓解就业压力还是改善经济结构的目的出发,政府和社会都应该更加关注机会型创业,大力倡导机会型创业。
创业效果的好坏是由创业环境和创业能力共同决定的。创业环境是讲宏观因素,需要社会有意识和有计划地改善;而创业能力特别是开创新市场的能力可以通过教育来提高。因此,在大众创业的时代,我们一方面要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另一方面,要改革应试教育体制,消除妨碍创业能力成长的一切不利因素。
创新的概念可追溯到1912年熊彼特的《经济发展概论》。他提出:创新是指把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结合”引入生产体系。具体包括五种情况:引入一种新产品,引入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获得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一般说来,创新是指人们为了发展的需要,运用已知的信息,不断突破常规,发现或产生某种新颖、独特的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新事物、新思想的活动。创新的本质是突破,即突破旧的思维定势,旧的常规戒律。创新活动的核心是“新”,它或者是产品的结构、性能和外部特征的变革,或者是造型设计、内容的表现形式和手段的创造,或者是内容的丰富和完善。创新在经济领域,表现为对超额利润的一种特殊追求。
创业不足,社会就没有生机;创新不足,经济就没有根本。我们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大力落实《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和开放式的众创空间。我们要进一步落实《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重点加强就业创业服务和职业培训教育。我们还要抓紧落实《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大力促进大学生的创业就业。同时也要全面落实《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大力发展农村新经济。践行大众创业,有可能出现更多像马云这样的世界企业领导者;践行万众创新,有可能引领下一次产业革命。建立政府和市场两轮驱动的“双创”新模式,不仅可以开创国内经济的新局面,而且可以打破世界经济的“新平庸”。面向未来,中国“双创”,必将有所作为!
(作者系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
10.13561/j.cnki.zggqgl.2016.10.001 ■ 编辑: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