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陶渊明独特的生存方式
——任真

2016-11-26徐翠翠

小品文选刊 2016年24期
关键词:陶诗山东师范大学陶潜

徐翠翠

(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 济南 250014)

陶渊明独特的生存方式
——任真

徐翠翠

(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 济南 250014)

陶渊明在群星灿烂的魏晋诗坛独领风骚,他的诗文远远超出时人之上,拥有难以企及的艺术成就。同时陶渊明自身清高耿介、洒脱恬淡、质朴真率,成为文学史上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学形象。为人真诚,诗歌内容还有诗歌的感情都充满着真诚的色彩。陶渊明为中国文学史上最真诚的诗人。

陶渊明;魏晋诗坛;任真;真诚

陶渊明在《连雨独饮》中写道:“天岂去此哉!任真无所先。”诗中的“任真”普遍解释为“任从自然”,这里的“真”通向了“自然”是一种哲学上的解释,在《庄子》中这个“真”是一个特别的范畴,他对“真”有一番界定:“谨修而身,慎守其真,还以物与人,则无所累矣。……真者,精诚之至也……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 这里的“真”就是一种至淳至诚的精神境界。我所讲的“任真”就是任凭本性的自然流露,为人真率。萧统评其性格为“任真自得”,颇得其要。“‘任真’是以‘真’为第一位的意思,其他都要服从于‘真’,不能因为其他而改变‘真’,‘真’是不可改变的。”[1]因为陶渊明为人真诚,又把“任真”作为自己的生存方式,所以他的为人处世,他的诗歌都透露出真诚的色彩。

1 出仕以及归隐之原因的真率表露

陶渊明自少好学“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饮酒),《六经》为儒家经典,由此可见,陶渊明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但是在诗中涉及到出仕的原因时,陶潜并没有说要“治国平天下”,被文人奉为“天不变,道亦不变”儒家思想“学而优则仕,不仕无义”在陶渊明并没有体现出来这点,而他本人不慕荣利,既然不为名不为利,为何出仕?《孟子》:“仕非为贫也,而有时乎为贫。”后一句就是陶潜做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贫穷所驱,对此陶潜在不少诗文中直言不讳,“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仕”(《饮酒》),“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黍,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归去来兮辞》)。

同样对于他归隐的理由也是很简单,“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其实就是陶渊明的性格不适合官场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当然对于陶渊明归隐原因也有不同的意见,“陶渊明生逢乱世,王氏、恒氏、刘氏等许多军阀,多次以大军压境企图夺取大位,所以他拖酒以求明哲保身或者归隐田园也是在情理之中的。”[2]但是总览陶潜的全部作品就会发现他隐居更主要的动机,更深层次的原因,主要还是追求自身的自由自在,追求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

陶渊明就是一个如此真率之人,从不用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来解释他为何出仕,他为何归隐。苏轼就在《东坡题跋·书李简夫诗集后》中说:“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隐之为高”。一个任真的人自然会做出如此真率之事。

2 诗歌内容的真率

关于陶渊明诗歌题材的分类,廖仲安将其大致分为咏怀诗和田园诗两类,而在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中将其分为五类: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行役诗、赠答诗,锺优民将其分为咏怀、田园、哲理三类。这些诗歌内容都包含着一种真率之感。尤其是那些田园诗就像日记,没有装点修饰,只有真诚与甘辛。

2.1 真率的表现快乐之感

陶渊明诗歌中的快乐都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没有一点点虚伪和雕饰。“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无一字着快乐,但是那种满足之乐溢满字里行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之乐,“乃瞻衡宇,载欣载奔”这是一种“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狂喜,像个儿童一样快乐。“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这是一种墟里农夫往来之乐。陶潜在这种真淳干净的乡居世界里,就像回到旧林的羁鸟,回到故渊的池鱼,是快乐的。

2.2 真率的表现农耕的艰辛

陶渊明弃官归里之后,躬耕自资,生活清苦。农耕的艰辛也在诗歌中直率的表露无遗。“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放弃做官,归隐田园,虽然身体疲累,但是心境极佳,而这段着重写躬耕生活体验的部分,是陶潜田园诗中最具有特点最可贵的部分。这种士大夫亲身参加农耕,并用诗写出农耕的体验,陶渊明是第一位。

2.3 真率的表现贫穷

陶渊明于戊申年(408)六月遭受火灾,他在诗中描绘如是:“正夏长风急,林室顿烧燔;一宅无遗宇,舫舟荫门前……”接着又是虫灾,“炎火屡焚如,螟蜮恣中田;风雨纵横至,收敛不盈廛。”天灾加上年老体弱,到了晚年陶渊明已经很贫穷了,“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造夕思鸡鸣,及晨愿乌迁。”甚至都到了乞讨食物的程度,在他的《乞食》中:“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乞食,对多数人来说是一件有损颜面的事情,可是陶渊明就可以用诗坦坦荡荡写出来。这仍旧源于他“任真”的生存方式。

3 诗歌感情的真挚

陶渊明作诗不存在驰誉之心,生活中有了感触就诉诸笔墨,既不矫情也不矫饰。就像宋人黄彻所说:“渊明所以不可及者,盖无心于非誉、巧拙之间也。”所以陶渊明的诗歌人们常常用“平淡朴素”来概括,然而陶诗不仅仅是平淡,而是“在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3]苏轼曾经就评价过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是非常恰当的。关于陶诗这个风格有一个很妙的比喻,“我的老师顾随先生有一个比喻,他说陶渊明的是仿佛是日光,是‘七彩融为一白’。他的诗非常简单,但是它里面的情思、意念、精神、感情的活动是非常复杂的。”这样妙不可言的“平淡朴素”着实让历代文人赞赏不已。平淡与醇美,情趣与理趣完美统一的语言,将诗人的感情化成一股泉水渗透到诗歌之中,诗中的一景一物都体现出诗人真挚的感情,或喜或忧,我们感同身受。就是因为陶诗表达的是真的感觉,真的感情,真的见解,“修辞立其诚”,所以才会情动其中。

[1] 袁行霈撰《陶渊明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60页。

[2] 唐雯雯:《从陶渊明饮酒诗看其人生态度》,《文学教育》,2015年11月。

[3] 袁行霈撰《中国文学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68页。

徐翠翠(1992-),女,研究生,山东师范大学,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I206

A

1672-5832(2016)12-0008-01

猜你喜欢

陶诗山东师范大学陶潜
陶渊明的小脾气
山东师范大学学生垃圾分类基本素质探究
苏轼和陶诗研究综述
开卷有益
A Study on Three Teaching Principles of Communicative Language
陶渊明诗歌意象的张力
陶诗之桑意象管窥
陶潜辞官隐情
杜传成、晋景、郭珍珍、李晓雯作品
山东师范大学各学院女篮队伍体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