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语言环境对句式选择的制约作用

2016-11-26戴伶伊

小品文选刊 2016年15期
关键词:制约主语句式

戴伶伊

(西南大学文学院 重庆 400000)

论语言环境对句式选择的制约作用

戴伶伊

(西南大学文学院 重庆 400000)

语言环境和句式选择之间即存在着很密切的关系,不同语境特别是上下文的需要会对句式的选择产生极大的制约作用。同时,特定的语境也要求语言形式必须与之相匹配。本文对语言环境和句式选择的概念进行了简要论述,并从语言性语和非语言性语境两个方面出发阐述了语言环境对句式的制约作用。

语言环境;句式;制约

语境,即语言的使用环境。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提出修辞应该以适应“题旨情境”——也就是语言环境为第一义。

学界一般将语境分为语言性语境和非语言性语境两类,语言性语境指的是交际过程中某一话语结构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时所依赖的各种表现为言辞的上下文;非语言性语境指的是交流过程中某一话语结构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时所依赖的各种主客观因素,包括时间、地点、场合、话题、交际者的身份、地位、心理背景、时代背景、文化背景、交际目的、交际方式以及交际内容所涉及到的对象等。语言性语境与非语言性语境这两个概念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联系又不完全相同。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当它以一定的话语片段进入交际过程,由静态的语言单位转换为动态的话语时,语言性语境和非语言性语境是相融的。但语言性语境着重于语言诸要素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而非语言性语境的研究是对语言行为结果的研究。

进入言语交际的句子作为话语中的具体片段,不再是孤立的语言单位,它能够反映出与语境相关的信息,因此,特定的语境一定要有与之相匹配的语言形式。反过来,由于这些特定信息中包含有与语境相关的因素,理解这些特定信息也就需要这些语境的支持。句式作为包含句法结构、语义结构并具有语法功能的句子结构格式,其与语境的关系也符合上述情况。

句式一般由词类序列、固定格式、特定词、语调等形式体现,可分为长句和短句、整句和散句、主动句和被动句、肯定句和否定句、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等。同一语义可以用多种句式表达,但是交流者所处的语言环境不同,句式的表达效果也就不同,这就需要我们从句式群中选择出一个最合适的句式。句式的选择,在较多的情况下就是同义句式的选择,它会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制约,以下,笔者将会从语言性语境和非语言性语境两个方面出发重点阐述语言环境对句式选择的制约作用。

1 语言性语境对句式选择的制约作用

语言性语境指语言自身的环境,也可称为狭义语境、小语境或者上下文语境。其内容涉及语言因素或语言信息,如词与词之间的关系、句与句之间的关系以及段落、篇章的种种关系。我们过去研究句子多做静态的描写,仅仅关注语义结构和句法结构的对应关系,很少结合语言性语境研究句子的使用和句子的变化,忽视了句子的动态特点。而通过研究上下文语境对句式选择的制约,还可以从理论上来回答不同结构形式的选择在语用表达上有什么样的根据。例如:

1.1 大海还手,被仆人们拉住。

1.2 守旧老人们无力地抗争着,他们被推到一旁,嘴里还抱怨着自己命运不济。

1.3 上述句子同属于被动句式中的“被”字句。“被”字句是受事作话题的句式,更适合接在受事成分作主语的句子后保持话题的连贯性。这组句子的共同特点即前接句的主语与“被”字句的受事是同指性成分①,若采用主动句式,前后主语不一致则会显得突兀,同时主语的反复替换也会造成句子逻辑混乱影响其表达效果。

1.4 忽然,一个被称为“瓦老爷”的学生站起来,将卷子摆在桌子上,转身走出教室。

1.5 忽然,一个被称为“瓦老爷”的学生站起来,将卷子扔在桌子上,转身走出教室。

上述两个句子的区别在于动词的不同选择。当处于选择关系之中的词语在类别和性质上相同时,往往需要作者通过对上下文语境的考察对比,从众多同类词语中遴选出具有最佳效果的词语来。如在塑造文中学生带头闹风潮的勇敢形象方面,例⑸中的动词“扔”显然比例⑷中的动词“摆”更具表现性。

1.6 被铁道部评为部级先进单位的×××次特别列车乘务组,除主动热情服务外,还让每节车厢推选一至两人当乘客代表,及时反映各类旅客的不同意见,然后根据这些意见,开展多样的服务活动。

1.7 被铁道部评为部级先进单位的×××次特别列车乘务组,除主动热情服务外,还由每节车厢民主推选一至两人当乘客代表,及时反映各类旅客的不同意见,然后根据这些意见,开展多样的服务活动。

这组句子的中心动作“推选”只能由“车厢”发出,而“车厢”又是“乘务组”的使令对象,②因此连接上下文的句式必须是兼语式。而例⑺中的“由”字作为介词与后面的动词“推选”以及前面的主语“乘务组”不合,因此只能用例⑹的兼语句式。

1.8 他童年时候讨过饭,少年时候在辽东车马房里睡过觉,青年时候又在秦岭山里混过日子,他不知道世界上有什么叫做“困难”。

1.9 童年时他讨过饭,少年时候在辽东车马房里睡过觉,青年时候又在秦岭山里混过日子,他不知道世界上有什么叫做“困难”。

这两组句子语义相同,但从上下文的句式结构出发,例⑻首句句式与下文句式更加契合,搭配整齐,更加符合作者的写作用意。

1.10 甲问:老师来了吗?

乙答:还没有。

1.11 展望未来,我们对前景充满信心。

以上两例都为省略句,前一句为对话省,答句省略主语和动词;后一句为上下文省,省略主语。离开例句出现的具体语言环境,孤立地看,这些句子表义不明,不能成立。但当它们出现在具体的上下文语境中时,由于上文已出现主语和动词,再把省略部分补上整个句子则显得累赘、繁琐,为了简洁,必须省略。

2 非语言性语境对句式选择的制约作用

非语言性语境可指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

情景语境是指与目标篇章有关的篇章以外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篇章产生的氛围、事件的性质、参与说话者之间的关系、交际意图等,影响说话者或作者的语言选择。具体语言交际活动总是在一定的交际情景中展开的,很多时候我们必须要借助具体的交际情景才能对某些交际活动中的语法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说明。同理,某些交际活动中的语法现象也表达出了具体交际情景对语言活动的需求。因此,情景语境会对句式选择会产生很大的制约作用。例如:

2.1 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的军队强占了辽吉,炮轰机关,他们不惊诧;阻断铁路,追炸客车,捕禁官吏,枪毙人民,他们不惊诧。中国国民党治下的连年内战,空前水灾,卖儿救穷,砍头示众,秘密杀戮,电刑逼供,他们也不惊诧。在学生的请愿中有一点纷扰,他们就惊诧了!

该例是鲁迅杂文《友邦惊诧论》中的一个段落,该段出现的几乎都是短句,很多是四字成句。杂文的文体特点是战斗力很强,这些短句言简意赅,明快有力,适合杂文语句准确有力、讽刺性强的要求,也取得了辛辣地批判敌人的表达效果。

2.2 “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嫂慌忙大声说。

文中鲁四老爷觉得祥林嫂改嫁后败坏风俗,怕玷污了神明便不让她插手祭祀。而善良的祥林嫂在听信了柳妈的话去土地庙捐门槛后,便认为自己已经可以摆福礼祭品了,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四嫂慌忙说了这句话。试想,如果此时四嫂这样说:“祥林嫂,你放着罢!”那么“祥林嫂”这一次要信息就将干扰 “你放着罢”这一主要信息的迅速传递,甚至于酿成“大祸”。

2.3 我们将不得不仔细地重新考虑本国的立场。

2.4 我们对此不能不采取应有的措施。

例⑶、⑷是在外交场合的特定场景中使用的外交辞令,常选择双重否定的句式表达含蓄、委婉的口气。这两句话如果直说,则是:“我们将改变本国的立场”和“我们将采取应有的措施”,态度过于强硬没有余地,不适合国与国之间在重要场合的友好谈判气氛。

文化语境指说话人所在言语团的历史文化、风俗人情、价值观和社会交流等,是能够为身处同一个言语社团的成员所共享的、能够促成其言语交流意义实现的一系列主观属性。不同的国家有着迥然不同的社会文化和社会规范,交际双方有不同的信仰,接受不同的教育等,这些因素都会造成会话终端并可能导致尴尬局面的出现。因此,要想顺利实现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在对句式选择作出理解时,除了考虑上下文语境和情境语境,还应该考虑到交流者所处的文化语境。例如当中国人受到邀请到美国人家中吃饭,在餐桌上中国人礼貌的称赞主人说:“It’s so delicious.”主人听了会高兴的按美国的习惯回答你:“Thank you. I’m very glad to hear that.”听到这样的回答中国人一般会感到很意外,他们会觉得美国人太不谦虚,表达感情不够含蓄。因为在中国人的人际交往观念中谦虚是极为重要的传统美德,人们惯常遵循的原则是尽量放低自己的位置,尽量将收到的称赞最小化。而在美国人的人际交往文化中,对待称赞他们是欣然接受并表示感谢的。在这里,对待同一赞语的回答选择不同就是由于中美两国人所处文化语境的不同造成的。又比如说,在和陌生人初次见面时需要询问姓名,中国人一般会使用敬语说:“您贵姓?”,而英语则常用“May I have your name?”的句式。这两句简单的问句中也反映出了两国文化语境的不同特点,东方文化强调的是尊卑有别,长幼有序,而西方文化更强调自我意识,倡导人格平等。这就启示了我们在不同的语境文化中要注意表达方式的不同,从而选择最适合传递信息的句式来保障交流活动的顺利进行。

[1] 王德春. 修辞学探索[M]. 北京:北京出版社, 1983.

[2] 西光正. 语境研究论文集[C]. 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2.

[3] 吕叔湘.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M].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79.

[4] 莫红霞. 汉语“被”字句的句式选择和表达功能[J].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2004, 3(2): 189-194.

注解:

① 即前接句的主语与“被”字句的受事指向句中同一成分。

② 在例⑻中“乘务组”为使令者,“让”为使令动词,“车厢”为使令对象。

戴伶伊,西南大学文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字学。

H03

A

1672-5832(2016)03-0078-02

猜你喜欢

制约主语句式
满文简单句式之陈述句
主语从句用法“大揭秘”
消除隔阂,呈现新面孔
掌握八大考点玩转非谓语动词(二)
武陵山区民族村寨民生体育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浅析金融制约“三农”发展的几个关键问题
村民自治的制约因素分析
“剪刀差”制约了农药制剂出口
特殊句式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