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庄子》无用之大用

2016-11-26王翠翠

小品文选刊 2016年15期
关键词:郭子仪河神用处

王翠翠

(首都师范大学 北京 100048)

浅谈《庄子》无用之大用

王翠翠

(首都师范大学 北京 100048)

世人都知道“有用”的用处,却很少知道“无用”的用处。作者通过读《庄子》一书,深刻体会到无用之大用。

无用;有用;大用

古希腊的哲学家普罗太说:“人是万物的尺度。”[1]可这把尺子会准吗?

我们常用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别人,岂知人类的标准也不能放诸四海。所有的判断,都有它的前提条件,天下没有绝对、孤立的标准。在《庄子》一书中,庄子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叫匠石的木匠带着几个徒弟到齐国去。师徒一行走到山路的一个拐弯处,看见一座土地庙,旁边有一颗高大无比的栎树。大到什么程度呢?树阴数十里,庻身粗到数百人合抱而围不拢,数梢探云间。弟子们非常诧异地纷纷跑过去观看,匠石却视而不见继续走路。弟子追上前来好奇的问师傅:“我们生平从未见过这么高大华美的树,师傅怎么看都不看就走了呢?”没想到在徒弟眼中的奇数,在师傅眼里竟然只是一文不值的朽木!他说:“这棵树没什么用。用来造船,船会沉;做棺材,棺材会腐烂;做家具,家具会破裂;做门窗,门窗会溢出汁液;做柱子,柱子会招虫蚁。正是以为它没有用,才会这么长寿,这么高大。”

晚上,木匠梦见这颗大树对他说:“你怎么能说我没用呢?你想想看,那些所谓有用的橘树、梨树和柚树,在果实成熟时,就会被人拉扯攀折,树很快就会死掉。一切有用的东西无不如此。我这一生,从做小树起,就努力做到毫无用处,多次犯险,就差一点就死于你这类木匠之手。你眼中的无用,对我来说,正是大用。假如我像你所说的那样有用,岂不早就被砍了吗?”木匠醒来,若所所悟。他把这个梦告诉了徒弟。徒弟问道:“它既然向往无用,为什么要长在庙旁边,引人注意呢?”木匠答道:“如果它不是长在庙旁边,而是长在路中央,不也早就被人砍掉当柴烧了吗?”[2]

世间并没有一成不变的准则。树并不是生来为人服务的,有着它的生存法则和成材法则。

面对不同的事物,我们需要不同的评判标准。这棵树如果果实很好,也可能早就被人们在采集果实时折毁。在人们的眼眼光中,它即不成材,也没有可供食用的果实,因此侥幸活到了今天。所谓的“材”与“不材”只不过是人为设置的一个强权标准而已。庄子反对将真理绝对化,反对树立权威的独断专论,更反对将人类的价值夸大,藐视其他的生物。他将是非的争论,看做喋喋不休的絮语;将贪生怕死的恐惧,视同一场美丽的梦幻。

世间没有绝对的标准,“有用与无用”,“美与丑”,“有成就与没有成就”,甚至于“长与短”,“胖与瘦”等,都是人为所定,它们会随着时代的演变、社会的发展而改变。用一把绝对的尺子来测量甚至作为衡量得失的标准,只会自寻烦恼。宋国京师的地方适合种植楸树、柏树和桑树。这三种树长到一握粗的时候,就被砍去做养猴子的木桩,更粗的树被砍去建房子,最粗的就被富贵人家砍去做棺材了。所以,这些树都不能享受自然所赋予的寿命,纷纷年少过中年就夭折了。有用的树可怜哪!古代祭祀河神的时候,白额头的牛、高鼻子的猪、有痔疮的人,巫祝不会将其投到河里祭祀河神,因为这些都是被看做是不祥之物。桂树可以吃,被人砍下来吃掉;漆树可以防腐,被人用刀割;女子以为长得美,便被沉到河底给河神做老婆。美究竟是祥还是不详呢?树被做成斧头的柄,反过来砍伐它自己。世人都知道“有用”用处,却很少人知道“无用”的用处。有智慧的人常以无用、不才、不详的身份出现,以免除世上的祸患。商鞅、吴起、苏秦、张仪都很聪明,但都不得好死。有时候,聪明反而成了杀死自己的工具。

汉朝的开国功臣韩信,被封为淮阴侯。他熟谙兵法,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军事典故:“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背水为营、拔帜易帜、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然而,他过高估计了自己曾立下的高功和刘邦的恩宠,在几次关键时刻都优柔寡断,最终死于吕后之手。这正是聪明大过之误!而唐朝时的郭子仪,在安史之乱中对唐室可说是有再造之功。曽经有一副对联,下联就叫做“安史之乱,郭破虏,李莫愁”,巧妙地嵌入了金庸小说中的人名,说的是郭子仪平定了安史之乱,李唐家就不用发愁了。但郭子仪却处处小心谨慎,甚至对大太监鱼朝恩等,也态度卑下,终于得以保全。

大约与庄子同时代的屈原,因为受小人陷害,得不到君王的信任,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将一腔悲怨写成了《离骚》,把对宇宙自然的困惑写成了《天问》,最后投江而死。而庄子之后,特别是魏晋以后,庄子的精神成了中国文人的心灵安慰剂,屈原式的精神困境已不再成为知识分子的精神难题。陶渊明、嵇康已不必说,甚至像杜甫、苏轼这样深受儒家思想浸润的人,在不得志的时候,也可以适性逍遥,面对命运的捉弄心安理得。他们既不会像屈原那样提出“天问”,更不会自杀。柳宗元最搞笑,在被贬谪的苦闷中,他不仅没有想到死,还作了一篇《天对》,解答了屈原在《天问》一文中的一系列疑问。可以说,庄子的思想为中国人摆脱儒家伦理责任的束缚,在理想与现实的夹缝中活下来,提供了广阔的自由空间,这正是“无用之大用”!

[1] 叶秀山,傅乐安.西方著名哲学家评传:第一卷[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4.421,423.

[2] 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1983.

[3] 刘颖.庄子[M]东方出版社,2007

王翠翠(1990.10-),女,河北沧州人,首都师范大学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I267

A

1672-5832(2016)03-0004-01

猜你喜欢

郭子仪河神用处
河神与海神
用处
金斧头
河的第三条岸
拼音用处大
写话用处多多
无用的用处
禄命
以德报怨,终将化敌为友
郭子仪感动奸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