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提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话语体系的范式
2016-11-26洪银兴
文/洪银兴
《资本论》提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话语体系的范式
文/洪银兴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和学术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又要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立足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的成果,是创新的理论,但不是凭空创造的,需要对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实践进行理论概括。进行理论概括的经济学话语体系就是马克思《资本论》提供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范式。
一般说来,理论经济学的话语体系包括经济学的范式和所使用的经济学范畴。所谓经济学范式涉及基本立场、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当今的经济学范式主要是两种:西方经济学范式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范式。这两种范式的经济学虽然都是研究经济问题,但两者的研究对象、层次和任务不尽相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区别,后者偏重于经济现象的描述,着重研究微观和宏观经济运行中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前者偏重于经济关系本质的分析,研究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它建立的各种经济范畴都反映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后者注重经济运行分析,也会涉及经济制度的分析,但它把制度作为经济运行分析的前提;前者注重经济制度(包括经济体制)的分析,也会涉及经济运行,但对经济运行分析的重点是各种生产关系在经济运行中的配置和调整。这两个理论体系对分析经济过程有不同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不可替代,不能简单排斥,甚至可以相互学习。但就其成为何种经济学的话语体系,则是由某种经济学的特定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决定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首先是政治经济学,其研究对象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关系。其研究任务是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发展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涉及的是经济的本质层次、制度层次的分析。由此决定,其话语体系要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范式为基础。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范式,是由马克思的《资本论》建立的,概括地说,包括四个方面内容。第一,基本立场代表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第二,研究对象是在一定生产力水平基础上的生产关系。第三,基本任务是阐述经济规律,尤其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第四,研究方法是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这种经济学范式必须贯穿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构建中,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基础。就话语体系来说,《资本论》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的贡献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资本论》中建立的系统的经济学范畴。这些范畴在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得到了广泛地使用,即使是在现代流行的西方经济学教材中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使用。尤其是《资本论》关于生产关系的话语系统,涉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规定性,包括公有制和私有制在内的各种所有制形式及其特征,各类经济规律,工资、地租、利息等分配范畴,涉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规定,它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中的核心范畴。
某些在《资本论》中被马克思所批判的产生资本主义罪恶的范畴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一定要全盘否定。例如:竞争、积累等造成两极分化,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的作用则是需要充分肯定的。再如私人资本、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分析中,在肯定其历史作用的同时,对其剥削劳动而被诅咒。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分析中,有无个人财产和个人财产的多少都不能成为政治上先进和落后的标准,私人资本及其剩余价值作为多种所有制经济的一部分得到肯定。
二是《资本论》阐述的经济学基本原理。《资本论》在一定程度上说就是市场经济论。我国的经济体制在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许多经济现象与《资本论》分析的经济现象相近。商品货币理论,竞争理论,资本积累理论,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循环和周转理论,社会总产品实现条件理论,平均利润率规律理论,流通费用理论,地租理论,信用经济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等等,都可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话语体系的基础。
某些在《资本论》中分析资本主义的原理可以用于分析现阶段的社会主义经济。例如资本原理。在相当长的时期中在社会主义经济分析中不使用资本范畴,试图用资产、资金甚至社本等概念去代替它。如国有资产,国有资金。这些替代概念实践证明是不科学的。在马克思的原理中,资本有三个方面定义。首先,资本是一种生产关系,是资本雇佣劳动的关系。其次,资本的本性是实现价值增殖。第三,资本是作为生命体的运动,资本在运动中实现资本的增值。在现阶段,私人资本的这三个定义是完整的。而公有资本虽不包含其第一个定义,但后两个定义是不可或缺的。资本价值不增殖,不在运动中增值,何谓资本。不仅如此,公有的不称为资本,如何同私人资本合资或建立混合所有制。尤其是国资改革,国家对国有企业由管资产转为管资本,《资本论》关于资本原理的分析,更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话语。而且,一旦资本在社会主义经济分析中得到确认,与资本相关的范畴,如固定资本、流动资本、虚拟资本等范畴自然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话语体系。这表明,即使是分析资本主义的范畴在抽去其资本主义关系后也能成为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话语。
三是《资本论》对未来社会的预见和规定。马克思身处资本主义社会,对替代资本主义社会后的未来社会作出了合乎逻辑的预测,其中有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规定,如公有制、按劳分配、有计划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等。这些都应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话语。问题是某些在《资本论》中明确认为到未来社会中不再存在的经济范畴,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践中仍然起作用的经济范畴,仍然需要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话语体系。例如当时马克思设想未来社会可以直接分配社会劳动,不需要“价值”插手其间。而在现实中还存在商品货币,还需要由市场和价值规律来调节社会劳动分配。再如马克思当时设想未来社会中个人收入分配只存在按劳分配。原因是其他生产要素都是公有的。而在现实中并不只是劳动要素私有,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都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在分配上不仅要坚持按劳分配,还需要确认各种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于是就需要《资本论》中所阐述的要素所有权参与收入分配的话语体系。这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话语体系不仅包括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预想,还包括《资本论》中不属于对未来社会预想的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这属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中国化和时代化。
现实的经济学话语体系中有一种现象,许多本来就能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话语说明的问题,硬要用西方经济学来说明,似乎只有西方经济学才能说明,这是不公平的。如果不加偏见,可以发现一些西方经济学的概念和原理不仅可以在《资本论》中找到,而且《资本论》的话语对现实的解释更为准确。略举几例:关于市场配置资源的分析。西方经济学基本上是用帕累托改进来说明资源配置。而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用价值规律作用来说明市场机制对社会劳动时间的分配。明确指出“商品的价值规律决定社会在它所支配的全部劳动时间中能够用多少时间去生产每一种特殊商品”。再如产权理论,现在一讲产权人们便讲科斯理论。其实,在《资本论》中多处讲的所有权问题就涉及产权问题。第一卷第2章分析交换过程时就指出交换关系实际是所有权的让渡,彼此承认对方是私有者的这种具有契约形式的“法的关系,是一种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资本论》第一卷第23章分析的资本集中及其并购形式实际上就是企业代替市场和产权调整的理论。再如企业治理。西方经济学运用队生产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资本论》在分析协作中的监督管理时就全面分析了现在所讲的“队生产”理论中所分析的特点和监督的必要性:“一切规模较大的直接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一旦从属于资本的劳动成为协作劳动,这种管理、监督和调节的职能就成为资本的职能。”“在同一资本指挥下共同工作的大量工人也需要工业上的军官(经理)和军士 (监工),在劳动过程中以资本的名义进行指挥。监督工作固定为他们的专职。”
当然,实践在发展,经济学的话语体系也在实践的发展中越来越丰富。马克思在100多年前写《资本论》时,社会主义经济及相关的话体系只是在他合乎逻辑的推导中。实践中的社会主义需要面对新时代研究新问题、发现新规律、概括新理论。中国的实践需要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理论需要立足中国实践升华。尤其是需要科学说明,在一个经济文化都相对落后的国家中发展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意味着需要有产生于中国实践的话语体系,体现经济学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依据中国的当代实践创造的话语体系仍然归属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体系,其创新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范式和话语体系内的创新,体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中国化和时代化。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摘自《经济学家》2016年第1期;原题为《〈资本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话语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