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接受理论视角下影视字幕翻译中的文化缺省与补偿

2016-11-26李巧娇

长江丛刊 2016年20期
关键词:缺省字幕视野

李巧娇

接受理论视角下影视字幕翻译中的文化缺省与补偿

李巧娇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影视走向国际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在中国影视走向国际的道路上翻译是必不可少的有力“助手”,但如今对于影视作品字幕翻译的关注却很少,同时影视作品字幕翻译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结合了接受理论探讨了影视作品字幕翻译中的“文化缺省”问题同时提出了补偿的翻译策略,翻译通常是译者以原作品为主导进行翻译,而以读者为主导进行翻译的探讨相对较少,本文提出的接受理论就是译者以读者为主导进行翻译,旨在为研究者提出一个新视角研究影视作品字幕翻译中存在的“文化缺省”与补偿翻译策略。

接受理论 字幕翻译 文化缺省 补偿

一、前言

接受理论亦称接受美学,20世纪60年代诞生于德国康茨坦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康茨坦斯大学的汉斯·罗伯特·姚斯(Наns Rоbеrt Jаuss)和沃尔夫冈·伊瑟尔(Wоlfgаng Isеr)。接受理论的核心是从受众出发,从接受出发。姚斯认为,一个作品,即使印成书,读者没有阅读之前,也只是半完成品。同样,一部影视作品在观众没有观看之前也只是半成品,所以一部影视作品真正的结束是在观众观看结束后完成的。中国影视作品走向国际的路上字幕翻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如今影视作品的字幕翻译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其中“文化缺省”是字幕翻译中存在的一个致命问题,对于同一语言背景环境下的交际者而言,“文化缺省”的使用可以提高交际效率,然而在中外影视字幕翻译这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中,由于目的语观众和作品原作者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认知环境,所以原作者有意无意设置的“文化缺省”很容易造成目的语观众理解上的障碍,因此译者作为文化传播的媒介,译者在影视作品字幕翻译时必须站在目的语观众的角度对作品中的“文化缺省”现象进行补偿翻译,为目的语观众呈现出一部易于理解的作品。

二、接受理论视角下读者的期待视野

姚斯提出了“期待视野”这个概念来进一步阐述读者接受。这里的“期待视野”是指读者以往积累的阅读经验以及社会人生经验形成的一定的思维方式以及知识结构。每个读者或者每个读者群体的“期待视野”是不一样的,其教育背景,生活经验,价值观,审美观,意识形态甚至是文学作品欣赏能力等都是影响读者“视野”的因素。姚斯指出读者是带着特定的“期待视野”来阅读文学作品的,一部文学作品的价值和意义的实现,主要通过满足读者的“期待视野”,达到“视野融合”,因此一部成功的文学作品应该以或公开或隐蔽的提示信息,帮助读者激活以前的阅读记忆,达到视野融合的效果。影视作品的读者就是目的语观众,影视作品的成功与否就要是否满足观众的“期待视野”能否达到与观众的“视野融合”。译者的影视字幕翻译作为影视作品传播到目的语观众的媒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译者在进行翻译时要以观众为中心考虑到观众的“期待视野”,观众是想简单的在重温一下本国的本土文化还是想要领略一下异域的风采,但由于字幕翻译中存在文化缺省所以译者须在以读者为中心的前提下首先解决字幕英译中的文化缺省。

三、影视字幕翻译中的“文化缺省”

文化缺省也称为文化预设,它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可以作为一种无形的桥梁来连接作者与读者,同时也是巧妙运用语言的一种典型的代表。缺省的概念最早由语言学家布朗(Вrоwn, 1983)和于勒(Yulе, 1983)在著作《话语分析》中提出。他们指出缺省是一定情境下约定俗成的一类知识(Вrоwn&Yulе,1983:236)。中国学者王东风(1997)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为文化缺省作了定义,指出为了提高交际的效率,交际双方在交流时往往会省略一些不言而喻或不言自明的背景知识,这种被交际双方所共享而加以省略的部分如果与文化背景有关便是文化缺省(王东风,1997:55)。作者从来不是在真空中创作而是有其预期的读者,因此文化缺省可视为是一种语言运用的自然方式。同样影视作品的创作也有其预期的观众,中国的影视作品其目标读者定是中国的观众,创作者受到中国文化的熏陶与目标读者享有共同的文化背景,因而创作者所意图说明的事物对于目标读者来说,即使不熟知,也是知晓。

影视作品中的“文化缺省”是由于影视创作者与目的语读者所处的文化环境有异,影视创作者在作品中省略的文化现象是目的语观众所缺少的文化常识,目的语观众只有了解这种文化之间的缺省才能更好地理解影片想要传达的思想,一部影视作品的成功与否与目的语观众的反响息息相关,所以译者在进行影视作品翻译时首先要考虑到目的语观众的文化缺省问题,从而找到最优的补偿翻译策略。

四、影视字幕翻译中的“补偿策略”

文化缺省是字幕翻译中必然存在的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个问题是不可解决,翻译的补偿策略可以很好地处理这个问题。补偿手段的使用可以使目的语读者与原作者在享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同时又可以让目的语读者拥有自己的想象空间,从而使得目的语读者和文本进行一次有效地对话。Наtim和Маsоn针对交际文本,认为翻译补偿指“译者在进行翻译转换的过程中遇到难以直接传译的词句时,借助译入语特有的语言表现手段弥补译文语言效果方面的失真与缺失,以使译文达到与原文大体相同的效果”(马红军,2003:37)。以读者为中心的接受理论视角下影视字幕翻译中的“文化缺省”需要译者进行的翻译补偿是文化补偿,文化补偿有两种情况,一是以读者为中心,以观众观看影片同时自己产生联想为主的补偿,此时可采用隐性补偿策略,这种补偿策略一般是不进行补偿只是为了让观众产生相似文化的“联想”,二是以读者为中心的前提下又传播中国文化的补偿策略,此种补偿策略是显性补偿,显性补偿策略既考虑到以读者为中心也传播了中国文化,让读者在显性补偿策略下重新认识中国文化,这两种补偿策略都是以读者为中心进行的文化补偿。同时,此时的补偿策略还必须考虑到影视作品的瞬时性、大众化、口语化、无注性等特点进行补偿。

五、结论

接受理论视角下的以读者为中心的影视字幕翻译必须考虑读者的“期待视野”满足观众的“视野融合”,影片的结束是以观众的观看为结束点,影片的成功与否也是与观众的接受度密切相关,所以影视作品的翻译必须以观众为主导,中国影视走向国际的道路上字幕翻译中存在的“文化缺省”问题必须首先解决,这样才能为中国影视走向国际架起一座桥梁,本文仅是为研究者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来探究在接受理论视角下影视字幕翻译中的“文化缺省”与补偿策略。

[1]Brown,Gillian & Yule, George. Discourse Analysis [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

[2]Jauss,H.R. Toward an Aesthetic of Reception [M]. Minneapolis: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l982b.

[3]马红军.翻译补偿手段的分类与应用--兼评Hawkes《红楼梦》英译本的补偿策略[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0).

[4]王东风.文化缺省与翻译中的连贯重构[J].外国语,1997(6).

[5]王先霈.文学批评原理[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

李巧娇(1989-),女,汉族,廊坊人,在读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缺省字幕视野
Word和Excel联手字幕添加更高效
基于“缺省模式”设计平台的控制系统研发模式重塑
居· 视野
缺省语义模式下话语交际意义研究
整合适应选择度下的动画电影字幕翻译——以《冰河世纪》的字幕汉译为例
论纪录片的字幕翻译策略
关联期待与缺省推理下缺省语境的生成模式
视野
真相
观点句中评价对象/属性的缺省项识别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