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现实的人”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

2016-11-26

长江丛刊 2016年16期
关键词:大学生

王 彬



马克思主义“现实的人”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

王 彬

【摘 要】马克思主义“现实的人”的理论是以人为逻辑起点,以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为归宿的学说。大学生明修身教育是生成于人的需要中,以人为对象并为了人的教育。“人”这一契合点将二者紧密联系起来。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现实的人”理论为研究视角,对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进行更为深刻的探讨。

【关键词】现实的人 文明修身教育 大学生

“修身”一词最早出现在《墨子·非儒》篇:“远施周偏,近以修身”。《大学》中的:“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对“修身”有了更进一步的论述:修身是治国、齐家的“本”,是对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最高、最完美的境界。随着时代的发展,古代传统修身理念被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高校大学生文明修身活动是在批判地继承我国传统修身理念,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主要包括:基本道德规范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文明行为教育、文化修养教育等。

一、“现实的人”是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的对象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全部人类历史的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体的存在”。与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思辨中的人”不同,“现实的人”是有血有肉的生命个体,是从事一定实践活动,可以观察到的个体。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思想政治教育一样,其教育对象不是抽象的人,而是现实存在的人,是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现实个体。其教育过程不是在思辨活动或先验经验活动,而是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学生特点与主体性的教育活动。文明修身教育并不是为了压抑学生的个性,反而是为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弘扬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成才。

“现实的人”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人。“现实的人”所从事的实践活动是具体的、历史的、发展的;所在的社会关系也是具体的、历史的、发展的;历史上每一阶段人们都会遇到一定的物质结果,一定数量的生产力总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在历史上形成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能动的改造它们,即每个人承继下来的生产方式都是具体的、历史的。大学生同样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人,这就要求文明修身教育要根据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与诉求,即使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增强教育的时效性与针对性。

二、“现实的人”是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的目的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现实的人的全面发展是建立在自由自觉基础上的,而不是强制的、被动的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单一体力或智力的发展;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发展,是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一部分人的发展;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统一的。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的目的是力求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引导学生道德自律,实现自由自觉的发展。是为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单一智育的发展。是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不是个别学生的发展。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是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

“现实的人”不是孤立存在的,他是处在一定现实的社会关系中,其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存在一方面受到自然环境、社会关系、前人创造的既定条件的制约,另一方面又能根据对自身需要以及客观规律的把握,进行改造世界的对象性活动,是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大学生处在家庭、学校、社会等交织的社会关系中,并受其影响和制约。文明修身教育纪要弘扬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彰显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特点,也要引导学生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通过文明修身教育,构建和谐、友善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即人与世界的关系。

三、“现实的人”的需要生成了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

“现实的人”理论认为历史是人的历史,是人生成和实现目标的过程。“现实的人”的第一个需要是生产物质生活本身,即“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为了生活,首先就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个需要本身、满足需要的活动和已经获得的为满足需要而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可见,“现实的人”有多重多样的需要,也正是因为种种需要和为了满足需要而进行的活动才形成并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

文明修生教育是大学生生成和实现自身目标的过程。文明修身教育生成于大学生的发展过程中,即大学生的发展需要文明修身教育。随着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上存在着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文明修身教育能够引导大学生在多种价值观交织与冲击下,保持清醒头脑、树立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与成材。

参考文献:

[1]徐斌.马克思关于“现实的人”的思想及其当代意义[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3(2).

[2]何军.马克思主义人学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8).

[3]倪鸿雁.文明修身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高等农业教育,2006(4).

作者单位:(广东白云学院)

猜你喜欢

大学生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国际大学生节
方丽洪 “90后”大学生返乡创业
放飞女大学生创业梦想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从8 个字看大学生的政治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