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莎士比亚文学的道德观
2016-11-26洪会
洪 会
浅析莎士比亚文学的道德观
洪 会
【摘 要】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作家,作品多以爱情和荣誉为主题,但是其作品仍有宣扬道德的痕迹。文章从道德层面对莎士比亚的作品进行分析,寻求其文学作品中的道德观。
【关键词】人文主义 莎士比亚 道德观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代表人物,他促使人文主义走向顶峰。莎士比亚戏剧以爱情为主线,从爱出发,并以此为核心。所以,他的戏剧既有颂扬爱的伟大又有揭露爱的可恶。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讲究以人为本,它肯定人的无上社会地位,并以此来力反拥有神权色彩的罗马教会对人们的绝对压制。人文主义提倡心胸宽广和仁心慈爱,颂扬至高无上的美德和天真无邪的友情;它拒绝来生观念和禁欲思想,肯定现实社会生活,颂扬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神圣的爱情;它倡导人的理性行为,希望人们大胆学习、探索新的知识,知晓人类自然科学。总而言之,文艺复兴期间的人文主义不仅极大地彰显了积极进取和奋勇前进的新时期精神,而且也从另一层面展现出了极具潜能的创造精神。
《威尼斯商人》是以高利贷人士夏洛克和资本家商人安东尼奥两人之间的矛盾为核心线索,他们彼此是生意上的劲敌,彼此又拥有着不同信仰,因而苦大仇深。安东尼奥是一个很讲义气的人,他最终因为朋友向夏洛克借了钱,让人意外的是夏洛克竟然选择不需要安东尼奥支付利息,而是要他割下自己身上的一磅肉为代价。夏洛克是一个犹太人,并且遭受着种族欺凌,他在剧中尽管凶残,扮演着一个不被大家喜欢的角色,但却博得了莎士比亚的极大怜悯。但是夏洛克是一个受威尼斯法律排挤的外族人,他损坏了基督徒们的合法利益,唯一能保护他的只能是他的物质财富,法律从某种程度上只能作为他的精神依托,而他的凶残恰好与威尼斯的法律形成鲜明对照。显而易见,莎士比亚在其中宣扬的是公正的法律和充满正能量的道德品质,剧中法庭上所呈现的一幕幕,恰从另一方面证明了威尼斯法律的疏漏和偏颇。莎士比亚的超现实主义,也从侧面印证了他超越民族和信仰的道德理解。
再来看看《李尔王》,这部戏剧把道德作为一种行为准则,它要求剧中所有人物必须遵守这一准则。该剧从权力、亲情、友情三个层面剖析伦理关系,其中又用道德这一准则游走于三者之间。最终,爱与恨、道德与否、有无人性成为这一行为准则的试金石。从剧中主人公身上,我们可以看出他们一切行为的出发点都源自于道德,通过道德展现出超凡的人格魅力。这部剧使大家感受到,社会上所有人的内心深处都住着一个精灵,即道德。随着时间推移,我们会更准确更合理地判断自己的行为,而这一切,都会自觉地以道德行为规范为原则,以人性和社会为准则,以此来形成做人的根本法则。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戏剧的又一代表作。莎士比亚把自己身上的人文主义思想通过剧中主人公哈姆雷特肯定人性和批判英国当时的社会现实呈现出来。哈姆雷特虽是王室子弟,却受到人文主义的洗礼。尽管他流着贵族血液,但是却贴近民心。哈姆雷特憎恶当时英国社会的丑陋现实,怀揣伟大的人文主义思想。剧中死去的魂魄要求哈姆雷特为亡父报仇雪恨,可是这种从天而降的变故却给他的精神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变化,让他陷入痛苦深渊无法自拔。这一切的痛苦源自凶手是当时英国的国王,若要改变当时错乱的格局,唯有推翻现任国王的统治,而这又是关乎于整个社会、整个民族命运的大问题。哈姆雷特深深领悟到这一重任的艰难,最终依然选择勇敢担当,一方面说明他替父报仇的恒心和人文主义代表人物所肩负的颠覆历史的重担和魄力;另一方面,也表达了他在当时社会背景下,悲伤抑郁和无能为力的负面情愁。这些均在哈姆雷特为父报仇的过程中所表现的脆弱和破坏两点上一览无余。与此同时,也更充分地暴露了莎士比亚在此剧中所蕴藏的道德观。
总之,通过对莎士比亚作品的欣赏和剖析,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现实及时代背景对莎士比亚的道德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也让我们对莎士比亚作品、莎士比亚本人以及当时的社会现实了解地更加透彻、更加深入,更有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参考文献:
[1]周辅成.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卷[M].上海:商务印书馆,1964.
[2]李伟民.“对爱的真切呼唤—论莎士比亚《李尔王》中的基督教倾向”[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4~9.
[3]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全集:第9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安徽人口职业学院)
作者简介:洪会(1984-),女,安徽舒城人,英语本科,助理讲师,研究方向: 莎士比亚作品、英美文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安徽人口职业学院院级科研课题《莎士比亚作品与公民道德建设研究》[项目编号:Ky2016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