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化图式理论的民族文化旅游景点翻译探索

2016-11-26

长江丛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图式理论

吴 斐 曹 娟 何 艳



基于文化图式理论的民族文化旅游景点翻译探索

吴斐曹娟何艳

【摘 要】在阐述图式理论和翻译关系、文化图式内涵的基础上,以湘西苗族和土家族文化景点为例,融入文化图式理论,探讨其英译路径。可以通过 “图式对应”、“图式空白”和“图式冲突”的方法来实现,从而将苗族文化和英语文化两种图式结合起来,促进域外游客对民族文化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以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播。

【关键词】旅游翻译 图式理论 文化图式 民族文化景点

目前,民族文化景观旅游成为热门,景观由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组成,文化是连接二者之间的纽带,是把良辰美景和人文关照勾连起来的桥梁。将文化魅力融入到旅游景观是现代旅游开发的必由之路,并日益成为当代人所普遍运用的法门。然而,游人特别是异域文化的人们不可能仅仅通过对自然景观的视觉感受就能认知和体悟到它的与众不同,因此,这需要景观的开发者予以陈述、解释,而这要靠翻译来实现,如何将其高质量地翻译成英语文本,图式理论为此提供了可能。

一、图式理论和翻译

所谓翻译就是“运用一种语言将另外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1]。”前者称为目的语言,后者叫源语言。语言是动态的文化,承载并深刻反映了源语言所属社会的文化背景,因此,翻译活动不仅是语言层面的由此及彼的转换,更多的是在两种不同的文化之间搭建起沟通和互动的桥梁。

认知心理学认为“翻译就是将源语言所携带的新信息和目的语言过去已有或已知的知识联系起来的过程[2]。”由于人们已有的知识一般以“知识结构”或“建筑组块”的形式储存在人脑中,形成所谓的“背景知识”也即“图式”,因此翻译过程就是要实现对源语言携带的文化背景进行解码和编码,使之与目的语言已有图式相匹配,从而完成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族群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而翻译的过程,就是力图将源语言携带的文化信息在译文文本中体现出来,使之达到激活目的语言读者脑中相应图式,实现与源语言族群相似甚至是相同的理解,故我们又将翻译理解为“图式翻译”。而旅游文本中文化信息高度密集,因此若翻译处理不当,极有可能导致文化信息遗漏、变质,以至于无法激活目的语言读者已有的图式,导致旅游外宣低效甚至失败。

二、文化图式内涵

所谓图式,是指围绕某一个主题组织起来的知识的表征和贮存方式。最初由康德提出,后来在语言学等领域得到重大发展,现代图式理论成为研究和推进不同文化之间进行知识传播和思想沟通的重要方法论依据。国外学者把图式分为: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或世界图式、文本图式和语言图式[3]。国内学者刘明东、常宗林则将其分为语言图式、语境图式、文本图式和文化图式。文化图式是人们认识和理解事物的文化元素部分,这些基本文化元素以图的方式和状态储存在人们的记忆中便形成了“文化图式”。由于它是以经验为基础而预存在人脑中的知识模块,因此可以用来感知和理解旅游文本中的诸多文化现象。文化图式在旅游翻译方面有重要理论价值的原因在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之间知识结构、认知心理和价值观念存在极大差异,这必然导致他们对于同一事物的认识有不同的文化图式。

三、不同文化图式对照下的旅游文本翻译

翻译工作的核心在于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的顺利沟通,刘明东将文化图式的翻译方法总结为一一对应法、交叉对应法和零对应法 。对旅游文本的翻译旨在实现源语言和目的语言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文化互动,以寻求、实现文化的扩散与发展。在翻译领域,图式理论中的“图式对应(相似)”、“图式空白”和“图式冲突”理论得到广泛利用。以汉译英为例,在汉文化里有的,在英语文化可能有,但也可能没有,或是存在差异和冲突,这个时候,语言工作者在进行描述的时候,就必须创造性地工作,以应对不同的情况,实现信达雅。文化图式要求译者充分考虑源语言和目的语言所属族群之间的文化差异,下面以湘西苗族和土家族文化景点为例,来探索旅游文本翻译路径。

(一)“文化图式对应”

人类认识世界的共性是文化图式对等的基础。不同语言的族群所以能够进行沟通和交流,是因为我们有很多图式是雷同的。这和全人类的认知结构和思维特征的趋同性有很大的关系。以湘西苗族为例,“苗年节”“吃新节”大约和中国的春节西方的圣诞节、收获节相当,因此在翻译的时候我们将“苗年节”翻译成“Miao Festival”;将吃新节翻译成“The new section to eat”大概西方人是能够理解的,因为无论是从语言结构和语意背景而言都正如他们的“Christmas”和“Harvest Festival”是相当的。

(二)“文化图式空白”

倘若源语言的文化图式在目的语言的文化中找不到完整的或是根本不存在相应的文化图式,我们将这种情况称为“文化图式空白”。如土家族特色旅游景点女儿城普遍翻译为:“TUJIA GIRLS' TOWN”。这个如果用汉语直接翻译过来就是土家女孩们的小镇(城)。中国人一看到这个词,一般知道这是主办单位这是想把这个地方开发为相亲城。而外国人却不知所云。我们知道,在中国,女孩和女儿的意识不一样的。这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讲。首先称“女儿”是从父母的口吻出发的,而女孩则是所有未婚的女性,但比女童要年长一些,相亲语境下,假定为16岁以上的女性。而在英语中,daughter是指女儿的意思,而girl才是女孩之意。其次是我们传统文化认为,女儿是不能亵渎的,有神圣之意,是一种血缘上的护佑,是不容他人猥亵的;而女孩或女子则是已经到了婚嫁的年龄,因此可以谈婚论嫁。这里实际上已经涉及到文化背景的问题。女儿城究竟是干什么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文化境况,在进行文本翻译过程中,需要我们从土家族的族史、风俗以及中国上千

年的封建纲常理论道德出发。

此外,某苗寨历史沿革介绍中有这样一句 “5000多年前,生活在黄河中下游平原地区的九黎部落在向北扩张,与东进和南下的炎帝、黄帝部落发生剧烈的武力冲突,经过长时间的征战,以蚩尤为首的九黎部落在涿鹿地区被击败,蚩尤被黄帝擒杀”,其中的炎帝、黄帝和蚩尤该怎么翻译呢?有的旅游翻译工作者是这样译的:the Yellow Emperor, the Yan Emperor and Chi You,这实在是大大的谬误。首先,严格意义上,炎帝和黄帝北非是皇帝,因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人皇帝是秦始皇,而英语中的“Emperor”是帝王黄帝的意思,因此显然这二者之间显然存有差异。不妨直接翻译成“Yan Di”,“ Huang Di”和“Chi You”然后再补充解释文本。

(三)“文化图式冲突”

文化图式冲突的根源来自民族文化差异,这就是文化冲突。在旅游文本的翻译过程中,如果“读者被迫使用了与作者意图不同的图示来理解文章”,我们就认为出现了旅游文本翻译中的文化图式冲突,出现文化图式的不同。这时我们可以采用交叉对应法也就是利用目的语言中能承担源语言中相应文化图式的文化图式表达出来,从而让目的语言读者理解。

如:“摔碗酒”缘于土家族,在古代是土家儿女上战场前的一种壮行酒。译文:"Break a bowl of wine due to the Tujia Nationality in ancient times, is a wine of Tujia children on the battlefield before last.

由于英文化讲究的是一种即时文化,因此如果按照上述译文制作文本,那么必然导致两个误会:首先是误以为这是一种祭祀活动,其次可能会引发他们对中国土家族古代妇女命运的妄自揣测。可以通过文化增译为: It is Tujia people's desire for peace, but not afraid of war group activities.

四、结语

在旅游翻译的过程中,“信达雅”和文化图式理论中的“图式对应”、“图式空白”和“图式冲突”是我们旅游翻译工作者所必须关注的问题。旅游翻译工作是事关旅游景点的外部宣传效果,甚至它也是不同语言的文化的外国人了解中国旅游景观的一个窗口,具有重要意义。参照中国古风所言之“信达雅”,然后结合图式理论,做好图式对应、图式空白和图式冲突的策略,以便于更好地开展旅游翻译工作,将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旅游景观推向世界。

参考文献:

[1]吴力群.旅游文本文化图式翻译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10).

[2]罗胜杰.基于英汉语料的仿拟跨学科研究[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5.

[3]岳中生.文化图式缺省和冲突与文化翻译[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作者单位:湖南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

作者简介:吴斐(1980-),男,汉族,湖南娄底人,湖南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中南民族大学13级在读博士,研究方向:民族文化翻译。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湖南省社科基金外语联合项目:认知图式视域下湘西民族文化译介及传播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14WLH 10)2.2015年湖南工程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一带一路”视域下湘西民族文化旅游翻译现状调查和对策”。

猜你喜欢

图式理论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图式理论视角下的初中英语听力教学初探
浅析图式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图式理论下旅游宣传语翻译探讨
图式理论在医学英语阅读中的作用
图式理论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
用图式理论指导英语阅读教学
图式理论对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的启示
图式理论指导下的独立学院英语听力教学
英语报刊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