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燕生联省自治思想探析

2016-11-26高伟军

长江丛刊 2016年35期
关键词:军阀统一政治

高伟军

(作者单位:中共温州市委党校)



常燕生联省自治思想探析

高伟军

常燕生是青年党中对联省自治问题论述最为系统、最为深入的人之一,他认为联省自治是消除军阀割据实现国家统一的重要途径。他主张联省自治应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预备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工作:首先是宣传联治政策,其次是建立领导联治运动的强有力政党。第二个阶段是具体实施阶段,努力建设联治模范省,最后达到联治以建国的目的。常燕生的联省自治思想,本质上是国家主义派在国民党和共产党两大政治集团之外争取政治空间,探索不同于国共两党的政治道路的一种理论思考。

常燕生 联省自治 国家主义 全民政治

中国的“联省自治”思想始于清末的“联邦制”和“地方自治”思潮,当时一部分立宪派和革命党人企图通过仿效欧美国家政治制度和国家治理模式,以实现中国的现代政治转型。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章太炎等人,分别从各自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过相应的论述。辛亥革命后,中国先后掀起了两次联省自治思潮。第一次是民国初年联省自治运动,第二次是20年代初的联省自治运动。辛亥革命之后,一方面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政府希望将人事、财政、军事等权力集中于中央,建立一个统一有效的中央政权。另一方面,各地军阀割据一方,希望通过地方自治的形式实现自己割据的合法化。同时,革命党人也希望通过强化地方自治,确保并巩固革命党人在地方上的政治力量。当时,《国民杂志》、《甲寅》、《中华杂志》等刊物都是鼓吹地方自治的重要舆论阵地。戴季陶的《中华民国与联邦组织》,章士钊的《联邦论》、《学理上之联邦论》,张东荪的《地方制度之终极观》是当时地方自治思想的代表性著作。这些著作有一个大致相似的观点,认为中国的基础在于省,主张扩大省级政权的自治权,全国实行联邦制国家形式。

第二次联省自治运动始于20年代初期,持续了好几年,这次联省自治运动是中国近代联省自治运动的高潮。章太炎是这一次联省自治运动的主要发起人之一。1920年6月,谭延闿执掌湖南军政大权,章太炎致电祝贺。7月2日,谭延闿发表通电,提到“民国之实际,纯在民治之实行,民治之实际,尤在各省人民组织地方政府,施行地方自治,而无权分事举,和平进步,治安乃有可期。”①不久之后,章太炎发表《联省自治虚置政府议》及许多通电,主张实行联省自治。这一时期的梁启超、胡适也极力主张实行联省自治,其中,胡适认为,军阀割据和武力统一存在着某种关联性。封建军阀天然具有割据的倾向,他们从骨子里反对统一,因此,当出现某一实力派企图以武力消灭割据势力,统一全国时,各股封建军阀就会联合起来,以各种方式阻止统一,这是造成目前中国政治乱局的重要原因之一。②基于以上认识,胡适指出,中国是一个不适合实行集权制度的国家,如果在中国建立集权国家,将会产生许多负面后果。今天中国的军阀割据,就是集权制度的产物。实行以省为单位的联邦制度,有利于消除中国的军阀割据,实现国家真正意义上的统一。③

一、联省自治的必要性

国家主义派在创党之初,就提出过有关联省自治的主张,但是因为那一时期他们的工作重心并不在此,所以对联省自治的具体内容论述不多。国家主义派提倡联省自治的时候是在全国性的联省自治热潮过去之后。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国民党政权的影响力和控制范围不断扩大,共产党也开始武装起义,创建军队,建立政权。这一时期的青年党也开始提出符合本党政治理念的一些政治主张,联省自治就是其中之一。常燕生是青年党中对这一问题的论述最为系统、最为深入的人之一。他先后在《醒狮周报》上发表了《联治救国的步骤

(一)《联治救国的步骤》

全面论述了联省自治思想。常燕生分析了造成近代中国政治混乱的原因、论述了实行联省自治的必要性、分析了怎么实行联省自治等问题。他认为,我们不仅应该把联省自治作为未来中国政治制度建设的一个方向,更应该把它作为一种重要的革命策略,它是中国消除军阀割据,走向统一的重要途径。主要原因如下:

(二)联省自治能消弭无谓的国内战争

常燕生认为,民国初年以来,中国内战不断。这些战争不但没有任何进步意义,反而对国家对人民造成了巨大伤害。战争的原因在于各个军阀都想以武力统一中国,军阀们的这种念头一天不消除,中国一天不能统一。实行联省自治有利于遏制军阀的武力征伐,能消除各地军阀混战,进而能使国家休养生息,为真正的国家建设积蓄力量。

(三)联省自治能使人民注意政治

由于中国社会教育尚未普及,民众文化程度很低;加之中国自古没有民主政治的传统,民众参与政治的兴趣很低。如果能够实行联省自治,某一个省的政治事务必然会与民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他们政治参与的积极性。民众政治参与积极性的提高,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政治上的不良现象,促进政治的优化。

(四)联省自治能养成真正的革命势力

革命事业必须以人民的支持为基础,只有得到人民的真正认同和支持,才是真正的革命。实行联治政策,有利于吸引人民参与政治,支持革命,有利于养成真正的革命势力。

(五)联省自治能建立真正有力的政府

常燕生认为,今日之中国政府,显得软弱无力,社会治理能力极差,中国社会混乱不堪。一个真正强势而高效的政府,背后必须有民意作为支撑。但是中国国土广大,人口众多,民意很难有效集中。如果实行以省为治理单位民意在广大的区域很难集中,目前比较现实的选择是以省为单位,建立真正获得人民支持的政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求国家之统一。

(六)联省自治能使政治走向和平建设

当今中国内战不断,一切建设事业无从谈起,甚至原先的一些建设成绩也被破坏殆尽。广大人民渴望和平稳定的政治环境,但是割据一方的军阀和把持政府的政客,各怀私心,导致中国和平稳定的政治前景遥遥无期。只有实行联省自治,使地方政府成为真正代表民意的政府,使人民能够真正监督掌握权力的人,使政府成为对人民负责政府。如此一来,中国政治才会真正走上正轨,和平建设的社会环境才会真正到来。④

常燕生的这一思路与青年党的另一位领导人李璜的看法基本相似。李璜在《我们的联省自治》一文中对联省自治问题做了如下论述:“(1)联县而革命,以破坏有数省专制权的军阀的统一,以推翻这种省当道的恶势力,而得着省的当局的自由改造;(2)联省革命,以破坏有数省专制权的军阀的统一,以推翻这种足以号令中央的恶势力,而得着全国政局的自由改造。”⑤除常燕生、李璜等青年党人之外,当时中国知识界将“联省自治”作为实现国家统一的必要途径也不乏其人。法学家周鲠生在《释联省自治》一文中指出:“由于对国家表面上的统一缺乏充分的信心,所以还是希望借联省自治的手段彻底解决中国问题。”⑥政治学者李剑农也认为,要消除地方军阀的实力,必须先裁兵;要成功实现裁兵,必须先统一国家;要统一国家,必须实行联邦制。⑦

二、联省自治的步骤

常燕生认为联省自治应该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阶段是预备时期,第二个阶段是实施时期。

预备时期又可以分两步走:第一步、宣传联省自治政策,使它被广大人民所知晓,所接受。联省自治作为一种政治主张,要想成功实施,必须让广大人民了解它,接受它。所以应该先从宣传上下功夫,让它成为广为人知,又广为人接受的政治主张。第二步、建立一个“以联治政策为中心思想的有力政党”,统一领导全国性的联省自治运动。任何政治主张“单是言论的鼓吹,不能成就什么事业,非有实际的行动继之不可,这是人人所知的。欲有实际的活动,非先有严密的组织不可。”所以,“我们以为运动尽管须从地方入手,但统一全国的大组织不可不有……我们的联治运动,必须需要一个政党,一个严密组织的政党,一个全国统一的严密组织的政党。这个党有他的大小支部分布到各地方去,党的中央干部可以按照各地方种种不同的环境,同时也照顾到全国的大局,为各地支部制定种种特殊的应付环境的战略,战略不同,而目的却同,目的同是要求一个真正的地方自治,要求联省以建国,要求达到‘内求统一,外求独立'的目的,要求实现国家主义的精神。”⑧

第二个阶段是实施阶段,这是联省自治运动的重点。怎样建设自治省?常燕生以为,自治省应该具有以下特征:第一、真正可以表现民意。青年党人所追求的是全民政治,这种全民政治,不仅是良好的政治,更是人们自动建设的良好政治。全民政治的基础建设在全体人民认同的基础上,反对一切违反民治精神的专制政体。第二、为全体省民谋利益,不是为某一部分人谋利益。现今的各省政治,或为军阀,或为官僚,或为党人所把持,所谋者皆一部分人之利益,而不是全体人民的利益。我们建设自治省,就是要使政治不为一部分人所把持,使政治不成为一部分人谋利的工具。第三、使人民的权利得到法律上的保障。“我们绝对相信争人民的思想、言论、信仰、行动的自由权,是自法兰西大革命以来,人类最光荣的事业,最正当的途径。”我们建设自治省,就是要将这些权利落到实处。第四、真正具备建设能力。要建设模范的自治省,必须具备实际的政治效能,必须真正为所在省谋划发展。“我们的自治省如果成功,第一也应当从建设入手,才能慰人民之望,完革命之功,而造成真正的实力。…对于经济的建设,更应当首先注意。”⑨

常燕生关于建设自治省的具体主张,与其“全民政治”理念是一致的,这也表明他试图以省为单位来推进“全民政治”理想的努力。他强调自治省的政府必须真正体现民意,真正为全体人民谋利益,这体现了“全民政治”主权在民的理念。他要求自治省必须以法律形式规定人民的各项基本权利,这体现了“全民政治”对人民权利的保障。在自治省建设成熟之后,再进入到联省自治的最后阶段——联治以建国,这是联省自治运动最终的政治归宿。

三、对常燕生联省自治思想的评价

常燕生特别指出,国家主义派所提倡的联省自治与以往的联省自治是不同的。这种不同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强调用革命手段来推进联省自治运动。以往鼓吹联省自治的人,大都主张以和平的方式来推进联治事业。常燕生认为,如果能够用和平手段来推进联治事业,则尽量用和平手段来推进;如果联治事业遭到了巨大的阻力,就应该使用革命的手段来推进。“我们并不是说和平的方法绝对不可采用,但和平的运动也须用实力作后盾,才能生效,才能对所制定的法律条文加以保障。所以…须先抱有革命的决心,有相当的革命实力凭借之以与军阀相周旋。”⑩

第二、主张采取自下而上的手段,发动群众。常燕生认为,以往的联省自治运动大都是自上而下的,缺乏真正的民意基础;要使联省自治运动真正成功,必须发动民众,使民众真正支持它,民众的支持是联省自治运动取得成功的基础。所以,常燕生所主张的联省自治运动,特别注重发动民众,组织民众,让广大民众参与到联治运动中来。

第三、特别强调联省自治是手段,国家统一才是目的。青年党人的政治目标是“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实现国家统一,民族复兴。与其他青年党人一样,常燕生提倡联省自治的目的不在于“联省自治”本省,而是通过联省自治实现国家统一,联省自治只是手段,国家统一才是目的。

常燕生的联省自治思想,本质上是国家主义派在国民党和共产党两大政治集团之间,争取自身政治空间,探索不同于国共两党的政治道路的一种理论思考。他的联省自治思想具有明显的改良主义特征。国家主义派,包括常燕生在内,虽然也主张“革命”与“斗争”,但在他们所规划的政治道路上,很少涉及对社会的激烈改造,很少诉诸暴力,更多的是对社会渐进的、和平的改良思考。即使诉诸暴力,也是最低限度的暴力,因此,这是一种改良主义的政治道路。常燕生所提出的联省自治方案,最终是一套无法实现的政治幻想。首先,很难寄希望于执掌一省的军阀会以和平手段交出权力。即使人民能从军阀手中夺取权力,在夺取权力后,如果没有后续的一系列稳健的政治安排,很难保证权力一直掌握在人民手中。其次,即使某一省或数省能切实实行如常燕生所期望的地方自治,也很难保证割据于其他地方的军阀不来侵犯、吞并这些地方。在一个军阀混战,缺乏有效的中央权威的国家,一省或数省很难独善其身。再次,即使有几个省实现了地方自治,但在弱肉强食的国际体系中,很难保证帝国主义势力不会干涉中国的联省自治。在中国这样一个复杂的大国中,在高度复杂的国际体系中,那些理想主义色彩的政治方案,最终难免会沦为一种“幻想”,常燕生及其青年党人的联省自治方案也不例外。

注释:

①谭延闿.禡电[N].大公报,1920-8-16.

②参见胡适.联省自治与军阀割据[N].努力周报(北京),1922-19.

③参见胡适.联省自治与军阀割据[N].努力周报(北京),1922-19.

④参见常燕生.联治救国的步骤,查晓英编: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常乃惪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104~106.

⑤参见:李璜:我们的联省自治,醒狮周报第105期.

⑥周鲠生.释联省自治[J].太平洋杂志,第3卷第7号.

⑦参见李剑农.民国统一问题[J].太平洋杂志,第3卷第7号.

⑧参见常燕生.联治救国的步骤,查晓英编: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常乃惪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107~111.

⑨参见常燕生.联治救国的步骤,查晓英编: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常乃惪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112~114.

⑩常燕生.联治救国的步骤,查晓英编: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常乃惪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114.

(作者单位:中共温州市委党校)

高伟军(1980-),男,汉族,浙江玉环人,历史学博士,中共温州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思想史、政治史。

猜你喜欢

军阀统一政治
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统一的着力点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碑和帖的统一,心和形的统一,人和艺的统一
一个统一的爱尔兰:爱尔兰统一的可能性正在增大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统一数量再比较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专治出墙杏
从湖南《大公报》看军阀统治下的端午节(1917—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