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吸烟心理及其对策探讨

2016-11-26刘贞汝

长江丛刊 2016年35期
关键词:戒烟烟草青少年

刘贞汝

(作者单位:青岛二中)



青少年吸烟心理及其对策探讨

刘贞汝

青少年吸烟会立即对其呼吸系统和新血管系统产生严重的危害,并且会加速其成年后慢性病的发生。青少年吸烟的发生,与强好奇心与模仿、表现心理、对抗心理及社交、同伴间“同化”等现象有关。本文旨在通过文献复习的方式,对青少年吸烟心理进行探究,并在此基础上试图总结一套有效控制青少年吸烟的对策。

青少年 吸烟心理 对策

青少年吸烟已经成为危害青少年身体健康最严重的因素之一,探究吸烟行为的心理机制是预防和干预吸烟行为的重要途径[1]。2014年调查显示,中国青少年吸烟率为6.3%,青少年尝试吸烟率为23.1%,且青少年吸烟率呈上升、低龄化趋势[2,3],青少年已成为吸烟群体中一支不可忽视的总体。研究表明,青少年吸烟易引起肺炎、支气管炎、喉炎、感冒、嗜睡等疾病和不良反应,不利于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和学习[4]。单纯地传播吸烟危害健康的知识对于态度和行为的转变收效甚微[5],对青少年吸烟行为的干预应该根据其年龄和性别特点[6],参考青少年的各种吸烟心理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

一、青少年吸烟心理探讨

青少年吸烟常与其年龄特点有关。青少年的生理发育在短期内迅速完成并达到成熟水平,但是他们的心理发展速度却相对缓慢,容易被误导[7],易在各种不成熟心理的驱使下染上吸烟。现综合刘虹[8]、曾晶[9]、陈苠[10]等人对青少年吸烟心理的研究,将青少年吸烟心理归纳为以下几项:

(一)好奇心理与模仿

潘维平、张伟[11]等研究指出好奇心是青少年主要的吸烟心理之一。青少年好奇心强,对新事物总想有所体验而不了解或者不顾所带来的后果,模仿影视作品、广告、父母及老师的吸烟行为。2014年中国青少年烟草调查显示,与父母不吸烟的孩子相比,父母吸烟的孩子更易成为吸烟者,此外,教师的行为对孩子也有明显的示范作用[12]33。青少年接触烟草广告和促销越多,开始吸烟的可能性越大[13-15]。社会上部分烟草生产企业,利用青少年好奇模仿心理,开展针对青少年的烟草广告和促销,如跑酷、体育赛事赞助、风采人物命名、发放印有烟草品牌的礼品等活动,吸引了众多的年轻消费者,应该引起控烟工作者的重视。

(二)表现心理

部分青少年认为吸烟是一种时尚,吸烟时会显得自己神气、潇洒、有风度,提高自我满足感。一项研究表明,初中女生吸烟者中有50%的人认为吸烟好玩;而高中女生吸烟者中,认为好玩、时髦、有魅力和其他原因的各占25%[16]。另有一部分青少年则可能由于缺乏特长而难以吸引老师或同学的目光,想依靠吸烟标新立异,以吸引同学的眼球,或者借此希望获得老师、父母更多的关心。

(三)社交心理与同伴间的“同化”

吸烟常被部分青少年作为一种社交手段,把吸烟作为团体价值认同的一种标志,认为在该团体中不吸烟是难以被接纳的,由此青少年可能在不自觉、不情愿的情况下开始吸烟。另外,同伴一直被认为是影响青少年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17],同伴间的“同化”对青少年吸烟行为、态度起着重要影响。林丹华、方晓义[18,19]等研究表明,最要好的同伴吸烟与青少年的吸烟行为间存在着明显的关系,与父母的榜样示范作用相比,同伴的吸烟行为和态度对青少年吸烟认识的影响要显著得多。

(四)侥幸心理

部分青少年通过网络、报刊、学校培训等方式获取了有关烟草危害的知识,明确吸烟对身体有害。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如烟草危害具有滞后性;烟草企业通过宣传降焦减害等信息误导消费者;社会上存在有很多对烟草危害的谬误;实际生活中暂时看到身边的人长期吸烟也没什么后果等,使得青少年产生了侥幸心理。抱着侥幸心理的人认为自己就是受害者百分之几十之外的,不会像中彩票那样“幸运”地“中奖”[20],于是有部分青少年放松戒心开始尝试吸烟。

(五)对抗心理

对抗心理是青少年开始吸烟的特有心理,由其所处的年龄阶段所决定。青少年处于青春发育期,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与社会的交往、接触越来越广泛,他们渴望独立的愿望也日益变得强烈。对父母和老师的教导产生怀疑,容易产生对抗心理并表现在言论和行为方面[21]。具体可表现为父母越不支持做某件事,青少年越想去做。对父母、老师宣教的正确做法不屑一顾,而对不良倾向易产生情感认同[22]。结果导致家长越反对吸烟,青少年私下里愈想尝试吸烟。

二、青少年控烟对策

青少年吸烟与其不成熟的各种心理现象有关,青少年控烟工作应在了解其各种吸烟心理的基础上,采取一系列针对性措施。青少年吸烟是一项社会工程,学校、家庭、社会应密切配合[23],互为补充,相互促进。

(一)联合打造无烟环境,使青少年远离烟草诱惑

不论是同伴间的“同化”,还是试图融入某一团体的社交心理,有烟环境是这些问题的根源。社会——学校——家庭应当联合开展控烟活动,打造青少年身边的无烟环境,让吸烟变得“少见”。如在校园内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避免校职工在学校内部吸烟;烟草广告是诱惑青少年吸烟的罪魁祸首之一,应当避免将青少年作为烟草广告的主要宣传对象[24];在家庭环境中,父母控烟态度明确,以身作则,避免在青少年身边吸烟。

(二)学校开展烟草健康教育课和心理卫生课,提高学生烟草的正确认知

青少年吸烟的好奇心理、表现心理、社交心理,以及低估吸烟危害的侥幸心理等,一方面反映出青少年对烟草危害的认识存在误区,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青少年身心发育的不平衡状态,心智不够成熟。在学校开展烟草健康教育课和心理卫生课,合理引导青少年的猎奇(好奇)心理,使这一心理特质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得以释放[25],帮助青少年充分认识到吸烟的危害,正视吸烟心理,学会通过恰当的方式表现自我,健康的与同学交往,避免如入歧途。

(三)父母、老师注重对青少年的关爱和人生指导,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

青少年尝试吸烟的反抗心理、表现心理,常常是青少年在发出“我需要更多关爱、帮助”的信号。在一些研究中,自报有压抑和焦虑情绪的青少年开始吸烟的可能性是没有这些症状的青少年的2倍[26]。父母、老师应增加对吸烟学生的关爱和交流,使他们感受到自己受到重视,学会通过合理的方式疏导情绪,促进身心健康。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明确人生目标,不断增加自我效能,提高对烟草的自控能力。

(四)社会、学校开展各类拒烟活动,让青少年在活动中增强控烟责任感

结合青少年好奇、渴望被认可、被关注的心理,开展丰富、有意义的拒烟活动[8]。例如可以举办控烟图片巡展,让青少年们为图片配上文字说明、参与讲解;举办控烟主题话剧比赛,参与剧本写作、演出等;还可以发起帮助亲友戒烟活动,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让青少年向身边的吸烟亲友传递戒烟理念等。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得青少年亲身体会到社会对远离烟草的肯定,认识到自己的控烟工作中的角色,增强控烟责任感。

(五)控烟执法部门依法行政、违者必究,为青少年控烟提供法制保障

多种形式的宣教和培训可以提高青少年对烟草的正确认识,但由于其年龄特点,仍不可避免地存在部分青少年企图尝试吸烟。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新修订《广告法》等相关规定,严厉惩处违法向未成年人售烟、在学校等公共场所吸烟的违法行为,广泛禁止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禁烟的政策法规不严格执行或出台较晚都会使青少年建立吸烟行为所受的约束减弱[27]。依法打造青少年身边的无烟环境,控制烟草厂家、零售点的烟草广告和促销,阻断青少年获取烟草的途径,是控制这部分青少年尝试吸烟的重要手段。

(六)给予青少年人群提供专业的戒烟帮助,并通过合理方式打破青少年的心理屏障,使其愿意接受外界的戒烟指导

染上烟瘾的青少年在意识到吸烟的危害之后,可能会尝试去戒烟。但由于年龄特点和“逆反心理”,青少年在有了戒烟的想法之后,常不愿主动表现出来并向父母、老师或其他专业人员寻求帮助。2014年中国青少年烟草调查显示,现在吸烟的学生中,71.8%尝试过戒烟,72.1%现在想戒烟,有很高的戒烟需求,但仅有11.4%现在吸烟者报告接受过来自有组织的戒烟活动或专业人员的戒烟帮助[12]。因此为使得吸烟的青少年能够正确戒烟,一方面应给予青少年人群提供专业的戒烟帮助,如对校医进行培训,医院建立青少年戒烟门诊等。另一方面应通过合理的方式打破青少年的心理屏障,使其愿意接受戒烟专业人员的指导。

三、结语

吸烟是一种害人害己的恶习,应该明确加以控制。既往调查表明大多数吸烟者都是从青少年时期开始吸烟的[28],控制青少年吸烟将有效减少我国未来的吸烟人数和吸烟相关疾病的发生率。另外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发育时期,各生理系统、器官都尚未成熟,对外界环境中有害因素抵抗力弱,易于吸收毒物,损害身体健康的正常生长。因此青少年应成为控烟工作的重点人群。青少年吸烟问题既是生理问题,更是心理问题,因此急需从心理学角度发展出适合我国青少年特点的预防和干预方案[29]。青少年控烟是一项综合举措,应从家庭、学校、社会、法制、政府等多个方面出发,联合行动,相互补充。

[1]吴明证,孙晓玲,刘友山等.青少年吸烟行为的内隐社会认知研究[J].心理研究,2012,05(1):49~55.

[2]文孝忠,陈维清,卢次勇,等.健康促进学校预防和控制初中生吸烟的过程评估[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7,28(3):224~228.

[3]文孝忠,陈维清,梁彩花,等.健康促进学校初中生控制吸烟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2007(7):782~784.

[4]赵红梅.青少年吸烟对健康的危害[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3):103.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13.097.

[5]Burr RD,Peterson AJ Smoking cessation among high school seniors[J].Prev Med,1998,27(3):319~327

[6]张金秀,王权红,张庆林等.青少年吸烟行为的心理及行为特征[J].中国临床康复,2005,9(48):119~121.DOI:10.3321/j.issn:1673~8225.2005.48.046.

[7]赵禄艳,潘静.青少年禁烟及对策分析[J].科教导刊,2011(27):189~190.

[8]刘虹.中小学生吸烟心理分析与对策[C].第14届全国控制吸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174~176.

[9]曾晶.青少年吸烟干预及控烟的心理研究进展[J].华中医学杂志,2005,29(5):324~343.

[10]陈苠.青少年吸烟心理与家庭对策[J].家庭医学,1991(12):10.

[11]潘维平,张伟,赵贺春等.儿童青少年吸烟现状与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4,19(24):84~85.DOI:10.3969/j.issn.1001~4411.2004.24.049.

[12]2014年中国青少年烟草调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公室[R].2014(05).

[13]Piece JP,Gilpin E,Burns DM,et al.Does tobacco advertising target young people to start smoking? Evidence from California[J].JAMA,1991,266(22):3154~3158.

[14]DiFranza JR,Wellman RJ,Sargent JD,et al.Tobacco promotion and the initiation of tobacco use:assessing the evidence for causality [J].Pediatrics,2006,117(6):1237~1248.

[15]Lovato C,Watts A,Stead LF.Impact of tobacco advertising and promotion on increasing adolescent smoking behaviours[J].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11(10):CD003439.

[16]钮式如,关源,田本淳,管纪惠,张栋,刘蕴兰,吕姿之,郭海恩,陆宝玉,郭百鸣.三万名大、中学生吸烟状况的调查研究[J].卫生研究,1995(01):15~18.

[17]郑宇,方晓义.同伴与青少年吸烟行为关系的研究进展[J].心理科学,2000,23(6):746~747.

[18]林丹华,方晓义.青少年个性特征、最要好同伴吸烟行为与青少年吸烟行为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19(1):31~36.DOI:10.3969/j.issn.1001~4918.2003.01.007.

[19]林丹华,方晓义.同伴、父母对青少年吸烟认识、吸烟行为的相对影响力[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17(4):28~34.DOI:10.3969/j.issn.1001-4918.2001.04.006.

[20]史彦林.揭秘吸烟者的心理[A].中国控制吸烟协会.第16届全国控制吸烟暨第6届青少年控烟经验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中国控制吸烟协会,2013:3.

[21]叶广俊.儿童少年卫生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85.

[22]宋智灵.浅析青少年逆反心理[J].当代教育科学,2007(16):58.

[23]吴韵琴.青少年吸烟心理与控制措施初探[J].中外健康文摘,2010,7(9):7~8.DOI:10.3969/j.issn.1672-5085.2010.09.003.

[24]段显庆.烟草广告对青少年吸烟的心理影响及对策[J].解放军健康,2002,(1):40.

[25]Donohew L.Zimmeman R,Cupp PS.et al.Sensation seeking,impulsive decision—making,and risky sex:implications for risk—taking and design of interventions[J].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00(28):1079~1091.

[26]冯育基,杨功焕.青少年吸烟行为形成的影响因素[J].疾病监测,2002,03:112-114.

[27]张雪莉,田本淳,侯培森等.青少年吸烟行为干预研究进展[J].中国健康教育,2003,19(11):863~865.DOI:10.3969/j.issn.1002-9982.2003.11.018.

[28]From 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Tobacco use among middle and high school students-United States,1999[J].JAMA 2000,283(9):1134~1136.

[29]方晓义,林丹华.青少年吸烟行为的预防与干预[J].心理学报,2003,35(3):379~386.

(作者单位:青岛二中)

猜你喜欢

戒烟烟草青少年
上海烟草包装印刷有限公司
青少年生活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戒烟文
青少年走进人大来“尝鲜”
戒烟
全国首次青少年烟草调查
烟草镜头与历史真实
百年烟草传奇的云南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