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知识积累的点滴做法

2016-11-26

长江丛刊 2016年35期
关键词:凡卡文章语言

邵 艳

(作者单位:通化县干沟小学)



浅谈小学语文知识积累的点滴做法

邵 艳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课程理念中清楚指出:语文课程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为主要思想,指导学生正确地运用和理解祖国的语文,丰富语言知识的积累。而目前小学语文教育并不能使每个学生都具有良好的知识积累。本论文提出破解这一问题的关键因素是授课方式方式的改革,这是授课教师的重要任务,也是提升学生语文知识积累的重要方法。

小学语文 知识积累 授课方式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课程理念中清楚指出:语文课程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为主要思想,指导学生正确地运用和理解祖国的语文,丰富语言知识的积累。课程的总目标提出:要使学生具有较丰富的语文积累,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新课程的标准要求学生平时多读,多记,这样才能聚沙成塔,厚积薄发,应用起来才能够左右逢源,得心应手。

根据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记忆力和理解力与年纪增长呈负相关状态。在儿童时期,记忆力较强而理解力相对较弱。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力逐渐变弱,而理解力日益增强。因此要充分地利用小学初中记忆储存的最佳时期,让学生大量地吸收积累,以利于日后的发展。实践表明,语言能力的发展必须以语感为基础,语感的获得必须以大量的语言材料积累为基础,从现状来看,由于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一些不合理的方法替代了语言的感知,领悟积累和运用,学生的阅读总量和语言实践严重不足,文化积淀太浅,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情操陶冶失去依托,导致语文的整体没有达到可以达到的水平。因此,注重学生的语言和积累已是小学语文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一、要具有正确的课堂教学方法

小学三年级下语文教材选取的24篇精读课文与其他册中的语文精读文同样是精彩的语言范例。在阅读课上,教师如果能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引领他们通过多种多样的朗读形式,感悟文中的思想感情,必能润物无声般达到积累的作用。

例如上述教材中的第一课《燕子》,在文章的开头就描写燕子的外形特点,不仅简洁有趣,非常适合儿童阅读,而且措辞十分生动形象,引人联想。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逐句朗读伴随一笔笔画出小燕子的简笔画的方式,可以更加直观的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细腻观察。从中学习到描写动物的手法,再结合自身现实中的体会,写一个自己熟悉的小动物,看看自己的描绘是不是可以像作者笔下的小燕子一样逼真,勾勒的栩栩如生。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既得到了锻炼的效果,也对语言文字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对于一些运用的很具匠心的词句和语言,教师必须要有意识地设计欣赏情境,使学生感受到这些语言的匠心所在,也就是使学生学会欣赏文字,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注重范读在教学课堂中所起的作用

随着多媒体教学、网络课堂等现代教学方法的引入,教师范读、板书这些传统的教学形式也即将消失殆尽。记得在学习《荔枝》一文的,原本是计划用录音朗读引入新课的教学。但我找了好久并没找到这篇课文的录音,灵机一动,为何不来一次“范读”呢?于是,在课堂上我手捧着课本声情并茂摇头晃脑地读了起来。不一会儿,突然觉得教室里面格外安静,我抬眼一瞥,发现就连平日里的“捣蛋分子”今天也变得乖巧许多。于是我一口气读完了全文,不禁为文中伟大的母爱所震撼,心中也油然升起一股“报得三春晖”的感恩之情。再抬头看着我的学生,还沉浸在暖暖的母爱之中,有的吸着小鼻子,有的低头不语、若有所思,有的正用小手拭着眼边的泪水……多感人的一幕啊,真是不曾预约的精彩!事实证明,这比以往任何一节新课的导入效果都要好。我心旌不禁一颤:好一个范读,以情激情;好一个范读,引领孩子们全身心地走进文本中,走进作者的心灵之中。

三、深入领会文章情感是语文知识积累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积累的另一个方面是情感的积累。所以,更好地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例如在教学《凡卡》一文时,为了使学生更加透彻了解凡卡的悲惨遭遇及当时社会的黑暗,激起他们对凡卡的同情。教师不单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里的内容,还应引导学生将相关内容与插入联系起来。通过对比,发现问题,然后讨论解决,这样做会对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中心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凡卡》一文的插图主要描绘了在圣诞节前夜,凡卡在老板,老板娘和几个伙计到教堂做礼拜之时,藏在鞋店偷偷给爷爷写信的情景。在凡卡的身后,是一个高大的鞋架,架子上摆满了各种楦头和皮靴。而文章的第十自然段中却有这样一句话:“我原想跑回我们村子去,可是我没有鞋,又怕冷”当学到这段内容时,通过上述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原文与插图对照学习,学生很快就会发现问题:为什么鞋店有那么多鞋,而凡卡却说没鞋穿呢?围绕这个问题,让学生展开了讨论。有的学生会说:“鞋是卖钱的,他那样穷,哪能买得起,只有有钱人才能穿上鞋“鞋店也是有钱人光临的地方”。接着我们可以继续问:“当老板看到大冷天凡卡不穿鞋时,为什么不送他双鞋穿呢?”经过讨论,学生会很快就明白,那些有钱人是不会可怜、同情、帮助穷孩子的,有的只是对他们凶残的虐待,可见这个社会是多么的黑暗。这样一来,孩子对文章的中心和思想情感就会有较好的把握。

[1]王芳.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J].山东淄博师专学报,2011(02).

[2]李晓烯.革新传统的教学方法,引发创造性思维能力[J].辽宁高职学报,2003(05).

[3]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作者单位:通化县干沟小学)

猜你喜欢

凡卡文章语言
《凡卡》续写
语言是刀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我有我语言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克隆快乐
丰富情感,打造朗读底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