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维·苏·奈保尔的后殖民主义解析
——以《毕斯沃斯先生的房子》为例

2016-11-26宋洪雷

长江丛刊 2016年35期
关键词:大宅沃斯殖民地

宋洪雷

(作者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



维·苏·奈保尔的后殖民主义解析
——以《毕斯沃斯先生的房子》为例

宋洪雷

维·苏·奈保尔是公认的一位印度裔英国著名作家,200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毕斯沃斯先生的房子》是奈保尔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它向人们展现了后殖民地人民真实的生活状况,揭示了后殖民地人民“他者”的边缘化状态,反映了后殖民地人民对于确认的个人身份的追求。

维·苏·奈保尔 后殖民主义 《毕斯沃斯先生的房子》

维·苏·奈保尔1932年出生在西印度群岛的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其家庭尽管是一个典型的印度高等的婆罗门家庭,但是却非常的贫困。他的作品主要描绘了帝国主义国家殖民下的非洲、印度及加勒比地区。这些地区的国家动荡不安,充斥着暴力和冲突,殖民地人民流离失所,没有确定的身份,没有彻底的自由。《毕斯沃斯先生的房子》是奈保尔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代表作品。正如奈保尔所说,小说的主人公毕斯沃斯就是以他的父亲为原型,出生在典型的印度婆罗门家庭。由于多种原因,毕斯沃斯没有在自己的家里,而是在祖父的家里出生,这仿佛注定了他是一个无根的人,没有自己的房子,没有身份,没有社会地位,注定一辈子为了确认自己的身份而进行抗争。

一、后殖民文化中的“他者”

广泛来讲,当下的后殖民主义理论主要关注三方面的内容,即“他者”、“身份确认”、和“混杂性”。爱德华·赛义德将“他者”定义为“东方”,即被殖民的一方,代表着混乱无序,没有理性,贫穷,饥饿。在《毕斯沃斯先生的房子》中,哈瑞就是一个“他者”。在印度,拥有贵族种姓的梵学家代表着名望、财富和地位。在哈奴曼大宅里,哈瑞与其他人不同。由于他的宗教地位,他每天就是读书,不用做其他任何事,但这并没有给他带来身份、地位和名望。由于身体虚弱不堪,他最终早逝,这暗示宗教信仰无法帮助殖民地人民解决他们的无根性,在殖民地,无论任何的宗教,无论宗教改革与否,它都无法帮助那些坚守其传统的印度移民寻求身份,他们始终都是“他者”。

从《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这部小说的名字就可以看出,整部小说就是以房子展开的。房子是最基本的生活条件,代表着家,稳定的生活和明确、独立的身份。在哈奴曼大宅,房子不属于他,他不得不依附他的岳母,大宅里的人也勾心斗角,尽管在这里他有了一个所谓的“避难所”,但是他却失去了独立和自由。毕斯沃斯先生一生都想有一个自己的房子,以此来摆脱哈奴曼大宅中图尔斯家族对他的控制,就像殖民地人民想要摆脱殖民者的压迫一样,最终,他成功了,在锡金街贷款买了一套房子,这个房子破旧不堪,摇摇欲坠,随时可能坍塌,这预示着殖民地及其人民都面临着极大的不确定性。

二、“他者”的身份确认

“他者”的身份确认的过程也是殖民地人民“抗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模仿是最普遍采取的策略。二战后,亚非拉美洲的许多国家纷纷宣布独立摆脱殖民国家的统治,这带来许多新的问题。在殖民国家的长期殖民统治之下,前殖民地人民无法适应独立后的新环境、新生活,于是他们就开始模仿西方的生活方式,以此来获得他们的认同。图尔斯家族居住在他们的族宅哈奴曼大宅中。他们信仰的是印度教。在长期的殖民统治下,住在阿奴曼大宅里的人不可避免地受到西方宗教的影响大宅里的人既信封印度教,也接受西方观念。殖民地人民的生活方式既不是印度传统型的也不是西方式的,既有印度传统型的一面,也有西方的一面,他们只是在模仿,且这种模仿是盲目的。作为印度教历史和信仰的化身,哈奴曼大宅中死一般的寂静,图尔斯这个名字也被替换了,而商店里却热闹明亮。

三、多元文化的“混杂性”

在《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中,毕斯沃斯先生属于第二代印度裔特立尼达人,从小就受到印度教文化的影响,他潜心研究《罗摩衍》,想要成为一位梵学家,以此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拥有社会地位、财富和名望,他失败了。在波各迪斯,他接受了西方体制的教育,他学习诗歌、地理、历史等,他喝着奶茶阅读外国的杂志。他既保留着印度教的一些传统,又努力地向西方人的生活方式靠拢,融入当地的社会,拥有自己的社会地位,但这使得他不伦不类,又失败了。阿扎德代表了第三代印度裔特立尼达人。他的房子里面满是现代的元素,他想摆脱传统印度教的束缚。在以前,房子的墙上挂着印度教派的画像,现在,他们已经被西方的日历以及印度女明星的照片所取代。阿扎德是个典型的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享乐主义者。他通过西方式的观念和辛苦的工作积累了自己的财富,赢得了一定的社会地位,但是这些观念的本质都是掠夺和剥削。

在《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中,图尔斯家族就是印度社会的缩影。在摆脱殖民通知后,有些人继续信奉他们固有的传统印度派教义,有些人则为了获取新的身份而拼命地模仿他们以前的统治者们,弄得不伦不类;一些人,他们彻底地改头换面,改信西方的宗教基督教。但是,无论,他们做出什么样的改变,他们都无法除去被殖民的印记,他们依然还是“他者”,还是在模仿,他们的身份还是模糊的,不确定的。

(作者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

本文系牡丹江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维·苏·奈保尔的后殖民意识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QY201205。

宋洪雷(1979-),男,牡丹江师范学院西方语言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文学、翻译。

猜你喜欢

大宅沃斯殖民地
热爱用尺量出来
英属北美殖民地共同文化的形成
狗邪韩国是倭人之地——兼论任那非日本殖民地
热爱用尺量出来
自己的歌
时代天韵:知识城罕有南向一线湖景大宅 品质生活由此开启
西关海·江尚:定义广州大宅新标杆
量一量你的热爱
殖民地时期南北美洲农地制度为什么大相径庭
北美独立战争爆发原因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