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敦煌经注的研究现状

2016-11-26

长江丛刊 2016年28期
关键词:维摩写本注疏

于 凯

敦煌经注的研究现状

于 凯

对于文章或书籍正文做解释的文字称为注,或注解、注释,对某些典籍、古文献做注始于汉代。先秦是我国学术昌盛的第一个重要时期,流传下来大批典籍、文献,但由于语言的发展,文字的变迁,史料的缺遗和分散,汉代人已很难读懂,从而一些学者专门为这些古书做注解。敦煌经注是对敦煌文献中道经、佛经等经书的注解或注释,目前专门对敦煌经注的研究少之又少。

敦煌 经注 研究现状

本文采用文献调查法,基于中文期刊论文数据库“CNKI”检索有关敦煌经注的研究文献,经过整理去重,共检索到与敦煌经注有关的文献共42篇,其中硕士论文10篇,博士论文7篇,期刊论文25篇,发表时间从1982年至2016年。

国外研究现状:

由检索来看,笔者并未发现有外国学者专门对敦煌文献中的经注进行研究,但有国内学者对俄藏、日藏、英藏敦煌文献中的经书进行研究,分别为《俄藏<金光明经>敦煌残卷缀合研究》、《日藏敦煌写本<论语>校勘记》、《英藏敦煌文献研究<论语>(乡党第十)考释》。

国内研究现状:

一、敦煌经注研究时间分布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国内关于敦煌经注的研究成果几乎没有。到1984年,陈邦怀在《史学集刊》上发表了《敦煌写本丛残跋语》,是目前能检索到最早的一篇关于敦煌经注的研究,该文共分为《隋写本左氏春秋残卷跋》、《唐写本论语郑氏注残卷》、《唐写本论语某氏注残卷跋》、《唐写本尔雅残卷跋》、《唐写本汉书匡张孔马传残卷》四部分。但在1985年和1988年,王素、罗继祖先后对文章第三部分《唐写本论语某氏注残卷跋》进行质疑,认为残卷体例注文单行、两章之间以○为区别、草书抄写三点与敦煌、吐鲁番所出三种《论语》注本均不符。此后1990年开始陆续有相关文章发表,但数量不多。从2004年开始,对敦煌文献经注研究的热度有所提升,其中包括多篇硕博士论文。

二、敦煌经注研究内容分布

(一)佛教经注研究

在敦煌文献经注研究中,佛教经注比重较大。佛教经注研究文献中又多以《维摩诘经》为主要对象,共有《敦煌遗书中的<维摩诘所说经>及其注疏》(方广,1994)、《敦煌维摩诘文学研究》(何剑平,2000)、《敦煌研究院藏佚本<维摩诘经注>的几个问题》(袁德领,2008)、《敦煌本<维摩经>注疏叙录》(曾晓红,2008)、《敦煌佚本<维摩诘经注>写卷俗字辑考》(陶家骏,2011)、《敦煌研究院藏佚本<维摩诘经注>写卷研究》(陶家骏,2012)、《敦煌研究院藏佚本<维摩诘经注>写卷再探——兼及“子母注”问题》(陶家骏等,2012)、《敦煌本<维摩诘经>异文研究》(张瑞兰,2013)等9篇;对《金刚经》的研究共有《敦煌文献中的<金刚经>及其注疏》(方广,1995)、《敦煌本<金刚经>注疏叙录》(董大学,2009)、《敦煌本<金刚经>注疏的流布——以题记为中心的考察》(董大学,2014)等3篇;对《金光明经》的研究有《敦煌文献中汉文<金光明经>提名研究——兼论时人眼中的<金光明经>》(郭珉芳,2011)、《敦煌本S4155、S415与S2221<金光明经>整理与研究》(袁广香,2013)、《北图藏敦煌汉文写经<金光明经>异文研究》(高静怡,2013)、《俄藏<金光明经>敦煌残卷缀合研究》(张涌泉,2015)等4篇;此外,还有《敦煌遗书中<法华经>注疏》(世界宗教研究,1998)、《敦煌遗书中<般若心经>译注》(方广锠,1990)、《敦煌本<观音经>注释的“雅俗”风格与渊源》(释大参,2014)、《生天:<弥勒变>、<天请问变>的流行与应对——敦煌吐蕃时期经变对应问题研究之一》(王中旭,2011)、《敦煌莫高窟第454窟天请问经变及相关问题》(郭俊叶,2010)、《敦煌本<大云经疏>研究综述》(周倩倩,2016)、《敦煌<梵纲经>写本考暨俗字汇辑》(孟雪,2014)、《敦煌<楞严经>写本考暨俗字汇辑》(康小燕,2014)、《敦煌道液<净名经>疏解二种异文研究》(赵丹,2013)等9篇对其他佛经经注的研究。

(二)道教经注研究

敦煌文献中的道教经注研究相对佛教经注要少一些,检索后发现主要有:《敦煌本<老子>研究》(朱大星,2005)、《对敦煌本<老子道德经>及其注疏本的一点新认识》(赵和平,2008)、《敦煌本洞玄灵宝九天生神章经疏考释》(王卡,2012)、《敦煌本<太玄真一本际经>思想研究》(黄崑威,2010)等4篇。

(三)儒家经注研究

对儒家经注研究主要有:《敦煌写本丛残跋语》(陈邦怀,1984)、《陈邦怀跋唐敦煌写本<论语>某氏注残卷》(罗继祖,1988)、《敦煌唐写本<论语某氏注>残卷志疑》(王素,1985)、《敦煌写卷<春秋经传集解>异文研究》(李索,2004)、《敦煌本<毛诗故训传>的著录与整理研究》(张锡厚,2004)、《英藏敦煌文献研究<论语>(乡党第十)考释》(邢怒海,2015)、《日藏敦煌写本<论语>校勘记》(郝春文,2014)等7篇。

(四)其他研究

除却儒道佛三家经注之外,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经注研究,主要有:《回鹘文诗体注疏和新发现敦煌本韵文研究》(西域研究,2016)、《写经书法述论——以敦煌吐鲁番写本为中心》(毛秋瑾,2011)、《敦煌经籍叙录》(许建平,2006)、《敦煌经籍研究的集大成之作——续许建平<敦煌经籍叙录>》(周掌胜,2007)、《敦煌吐鲁番本<文选>研究》(金少华,2008)、《佚名<文选>注综合研究——以<敦煌本文选注>研究为起点》(景浩,2015)等6篇。

综上来看,对敦煌经注的研究热度仍在不断攀升,研究内容和范围也在不断扩展,仍然有巨大的研究价值,值得学者继续进行探究。

(作者单位:浙江财经大学)

猜你喜欢

维摩写本注疏
敦煌壁画中的“探身维摩”像①
云冈石窟中维摩诘造像的类型与分期
伏俊琏著《敦煌文学写本研究》出版
写本和写本学
On Zhu Daosheng’s Buddhist Ecological Thought
《大学》“明明德”的理解与阐释
敦煌诗歌写本原生态及文本功能析论
一节尴尬的语文课
《心经》翻译及注疏的学术史考察
《诗经原始》中评点的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