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义乌商报》:用有温度的新闻推动社会进步

2016-11-26吴璀建

中国记者 2016年7期
关键词:商报公益活动义乌

□ 文/吴璀建

《义乌商报》:用有温度的新闻推动社会进步

□ 文/吴璀建

《义乌商报》近些年来持续不断推出慈善公益系列报道,讲好带有地方特色的“信义故事”,引导数万热心市民参与慈善公益活动,用有温度的新闻推动社会进步。慈善之花不仅在义乌这方沃土盛开,“义乌温度”还伴随着义乌人的爱心善举传递到全省乃至全国。

信义故事 慈善公益 有温度的新闻 正面引导

一、倡导市民捐赠闲置物品,向贫困群体传递“义乌温度”

在改革开放中经济快速发展的义乌市,生活富裕的市民家庭家具、电器等更新换代比较常见,闲置的生活物品比较多。2006年上半年,《义乌商报》和义乌团市委联合发起持续时间长达半年的“你捐我赠”活动,在报上开设“你捐我赠・共谱和谐乐章”公共服务专栏。《义乌商报》倡导的公益活动得到数万市民的热情回应和参与,其中上千位市民捐赠了彩电、冰箱、空调、手机、沙发等家庭闲置物品,数量多达9927件,由《义乌商报》转赠给当地敬老院、民工子弟学校、外来务工人员。《义乌商报》连续刊发相关报道60多篇,捐赠闲置物品成为市民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市民乐善好施、热心慈善公益活动,媒体因势利导,推波助澜,把短期的捐赠活动转化为长期的大范围公益活动,扩大社会影响力。2011年9月,《义乌商报》在“你捐我赠”活动基础上,牵头发起大型公益活动“捐赠闲置衣物・传递义乌温度”,至今持续运作六年,成为颇有社会影响力的品牌公益活动。当时,《义乌商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采访对象:从河南来义乌打工多年、年过半百的新市民丁玉平,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每天工作之余就骑着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收集市民淘汰下来的旧衣服,清洗干净后再转送给有需要的人士。编辑部敏感地意识到,这是一件很温情感人的善事,值得持续跟踪报道,发动更多的市民参与捐赠活动,在外来人员和本地市民之间架起一座“先富帮后富”的爱心桥梁。编辑部对此进行前期精心策划,由《义乌商报》和有着“义乌好人”之誉的丁玉平联合向全市市民发出公开倡议,公开募集闲置衣物和善款,将义乌人的善心爱意传递到缺衣御寒的贫困地区。

“义乌温度”自2011年起延续至今,已向云南、贵州、四川、湖北等贫困地区送出衣物超过99200件,向义乌以及周边地区送出衣物数十万件。不仅义乌市民、爱心人士积极捐款捐衣,连北京、上海、杭州、宁波、台州、吉林、福建、湖北等地的好心人都将捐赠的衣服源源不断地寄送到义乌,义乌成为爱心衣物的中转站,“义乌温度”名扬全国。

二、大力助推民间公益,绵绵传递“城市温度”

《义乌商报》积极为民间公益活动鼓与呼,通过媒体牵线搭桥,为民间公益组织搭建宣传沟通平台。商报报道了数以百次的民间公益活动,在显要版面及时公布需要市民参与的活动信息及热线电话,实现公益活动互动和认捐。通过持续不断的报道,爱心活动不断升温,民间公益队伍像滚雪球一样壮大,成为义乌市创建文明城市的亮丽名片。

义乌“爱心公社”开展的“爱心书包漂流”活动,累计为全国10余个省市的贫困地区儿童捐赠书包8万余个,为贵州等贫困地区捐建两所“希望小学”,惠及贫困地区的数万学生;其中今年上半年已向贫困地区发放爱心书包近万个。义乌“四季风”志愿者连续多年在义乌火车站、客运站等地为南来北往的乘客“冬送姜茶、夏送凉茶”。“义工之家”为数百贫困孩子举办生日会,为贫困家庭栽种爱心农场,为留守儿童送“流动书架”,为全市六十岁以上老人结对送爱心生日蛋糕,“公益小天使”开展公益活动、环保出行、义卖捐款等等活动,每次都能吸引数百上千人参与,爱心市民不断用行动为“义乌温度”加温。商报记者不仅对发生在义乌本土的爱心活动及时报道,还全程跟随爱心人士远赴贵州、云南、青海等地现场采访、拍摄,见证“义乌温度”在远方落地生根,全方位立体报道爱心活动。

《义乌商报》大篇幅高频率地报道带着温度的“义故事”,反映社会各界捐款捐物、热心助学、爱心献血等活动,读者反响强烈,在社会上不断掀起献爱心热潮。据不完全统计,自2015年10月至今年4月已刊发“义故事”50多篇,起到了正面引导的积极效应。比如,《“爱心墙”温暖义乌寒冬》《患病男孩不幸离世 父母捐出剩余善款让爱接力》等等。其中有几项慈善公益活动在义乌家喻户晓,引起国内众多媒体关注。

“免费施粥摊”是义乌的一个“爱心驿站”。义乌市劳动力市场每天聚集了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数以千计的求职者。爱心人士于2009年春节起在义乌劳动力市场设立免费施粥摊,为一时找不到工作的外来求职者免费提供早餐——白米粥和馒头。一碗粥两个馒头,解决了求职者的吃饭问题,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促进了社会和谐。8年来,每到招工季,义乌爱心施粥摊年年飘香,让很多异乡求职者真切地体会到这座城市的温度。《义乌商报》率先进行大篇幅的深度报道,引起全国各大媒体极大关注、跟进报道。

三、“感动人物”层出不穷,人间真情打动人心

为了给中国传统文化找到一个能体现地方特色、接地气的报道载体,《义乌商报》编委会策划了《讲好“信义故事” 弘扬“义乌精神”》的专题方案,报社领导牵头、报社骨干采编人员参与组建报道小分队,每周召开“讲故事沙龙”,交流“信义故事”采编经验体会。2015年10月起,在民生版上开设“义故事”专栏,着重加强新闻故事报道,提升传播感染力。开展“走转改”,记者们深入镇街、社区、村居、市场、企业、窗口单位、重点工程现场等基层一线,发现一大批具体生动“弘扬义乌精神、感受义乌温度”的真情故事,这些故事深深地打动读者的心,很多热心读者为老弱病残捐助善款。

如《“浙江好人”龚景永》一文,报道义乌市江东派出所专职调解员龚景永乐于助人,从事调解工作25年,成功调解大大小小民事纠纷一万多起,先后获得“省级人民调解能手”“全国人民模范调解员”,成为义乌远近闻名的“老娘舅”,在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等部门开展的“发现最美浙江人——浙江好人榜”评选活动中成功入选。

2015年10月21日,《义乌商报》以整版的篇幅刊发《用母爱守护“折翼的天使”》,报道了“富家女”周晓丽耗尽千万家产创办“义乌市残联脑瘫康复部”,用爱心开启脑瘫患儿的智慧大门。周晓丽是一个千万富翁的女儿,但她抛开父辈赚钱的生意不做,卖掉机器,把厂房腾出来,耗尽千万家产办了不可能赚钱的脑瘫康复和育智教育中心。整整14年,她把最美的青春、特殊的爱献给了1300多个脑瘫和智力残疾的孩子,600多名得到较好康复,其中420余名患儿已经能自由行走了。周晓丽先后获得“浙江骄傲”“2007年度最具影响力人物”“浙江教育年度新闻人物”等荣誉称号,2015年入围“中国好人榜”。

四、民间善举感化民风,外国商人积极参与

义乌,一座“没有围墙的国际性城市”,一批批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商人在这里与中国、与世界对话,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汇聚,形成乐善好施、义利并举的社会风气,在外来商人当中也产生了良好口碑和社会影响力。据义乌商务部门统计,目前共有1.4万外国商人常驻义乌,2016年《义乌商报》推出“外国商人在义乌”专栏,专门讲述他们的经商故事,分享他们在义乌的多彩生活。

2016年4月25日,商报3版刊发长篇通讯《郭集福:从水晶“领航者”到公益“洋雷锋”》。2015年6月,义乌世界商人之家旭日公益俱乐部成立,俱乐部成员主要由在义外商和热心公益事业的中国商人组成。马来西亚华裔郭集福是该俱乐部负责人。从扎根义乌创业并获得突出成就的外商,到热心公益的“洋雷锋”,12年来,郭集福在义乌谱写了一幅丰富多彩的人生画卷。在郭集福带动下,俱乐部每月举行一次大型公益活动,所有成员在自愿的前提下,依靠自己的力量参与公益活动。成立8个多月来,旭日公益俱乐部先后开展了20余次大型公益活动,涉及助学、助困、助老、环保等,受助人员达数千人。目前已有来自马来西亚、约旦、苏丹、叙利亚、新加坡、伊朗、马里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加入旭日公益俱乐部。

在义乌各个风景区里,时常可以见到成群结队的韩国商人捡生活垃圾;在义乌各大市场、社区里活跃着一批老外调解员、义务消防队员、治安巡逻队等等。《义乌商报》对于这类颇具社会正能量的涉外新闻,及时报道,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正如很多外来经商人员所感叹,义乌是一座温暖的城市,讲诚信,不排外,是创业者的乐土。

(作者是义乌商报社总编辑)

编 辑 梁益畅 46266875 @qq.com

猜你喜欢

商报公益活动义乌
下车镇赴义乌招商引资
公益活动证书
手拉手,献爱心公益活动
义乌展
在“贴近”上下功夫 讲述义乌好故事——以《义乌商报》迎接党的十九大宣传报道为例
“温暖寒冬”公益活动行(三)
“温暖寒冬”公益活动行(三)
报刊图书
机电商报
为义乌试点聘任公务员制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