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流行歌曲和唐宋词的互通性分析

2016-11-26王雨倩沈哲南

长江丛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唐宋词流行歌曲

王雨倩 沈哲南



当代流行歌曲和唐宋词的互通性分析

王雨倩 沈哲南

【摘 要】词兴于唐而盛于宋,当代流行歌曲与这一古代的文学样式有着千丝万缕的互通性。从形式上来看,当代流行歌曲对唐宋词的传承涉及语言表达的多个方面;从内涵上来看,两者的互通性又表现在含蓄内敛的文化意识。

【关键词】流行歌曲 唐宋词 互通性

王国维先生曾提出:“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词这一种文体,是为唐、五代、两宋时期的流行歌曲。为满足市井百姓的艺术需求,歌女演唱燕乐需要辅以通俗的歌词,词由此脱离高雅的诗走上历史舞台。

文学形式取决于社会基础,唐宋时的流行歌曲——词,作为通俗音乐的一个分支,与当代流行歌曲异曲同工。一代有一代之流行歌曲,唐宋词对当代流行歌曲的启发意义重大,在词句、手法、意境上多有体现。从内在意识上来看,时代的巨大差异,并没有让流行歌曲分道扬镳,反而呈现出难以分割的继承性。

一、渊源颇深的语言表达

现有的许多爱情题材的流行歌曲,创作者从唐宋词中得到了启发,或是词句、或是手法、或是意象。在化用唐宋词方面,琼瑶是颇具代表性的创作者,她的古典功底深厚,在创作时能够游刃有余地将唐宋词化为己用。像《庭院深深》之名,出自宋代词人欧阳修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烟锁重楼》书名受女词人李清照的《凤凰台上忆吹箫》启发:“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在歌词上,琼瑶也是将唐宋词与流行歌曲完美结合,《心有千千结》、《婉君》的歌词直接借用或化用唐宋词,《在水一方》还对《诗经·蒹葭》进行了再创作,用现代的歌曲语言让典雅的古典诗词走下神坛,更方便大众理解其中的内涵,感受古典诗词中的意蕴。这些经典的歌词直接从唐宋词演变而来,词句上的互通性显而易见。

意境是生发于读者对作品理解基础之上的情感共鸣,除了形式上的借鉴,众多流行歌曲还继承了唐宋词的意境。著名作词人陈涛的作品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他的许多作品中能找到唐宋词的诗歌意境。像《雁衔泥》中的唱词:“柳荫深处传来浅声笑语/江南的春雨润如玉/从来不湿行人衣……唱繁华,颂太平,天遂人意/且听丝竹悠扬管弦急”,给人清新之感,平和宁静的意境扑面而来,让人自然而然想到“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自然意境,精致、清醒又朦胧,江南春天的可爱之处自然流露。

二、含蓄内敛的文化传承

流行歌曲同唐宋词之间的渊源并不仅仅局限于形式和内容,更要从文化内涵上进行探索。一个时代的流行歌曲是创作者思想的折射,现代流行歌曲继承中国传统的文化内涵,与唐宋词有着互通性。

无论是唐宋词还是现代流行歌曲,爱情题材的出现频率都非常之高。爱情是艺术创作中的一个经典母题,大量的唐宋词和当代流行歌曲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来寄托创作者的爱情意识。唐宋词中的艳遇词、欢爱词、离别词、相思词、悼亡词都是爱情题材的呈现形式,其中流露的情感或懊悔、惆怅,或甜蜜、享受,或相思、孤独。通过摇滚、民谣、R&B、嘻哈等不同风格的音乐来寄托情感,是爱情题材在流行歌曲中表现形式。摇滚、R&B风格的曲风表现悲痛、悔恨的情感,而相思、甜蜜的情感则大多出现在民谣弹唱之中。

流行歌曲和唐宋词虽然有着明显的形式差异,但其中的含蓄内敛的文化内涵仍然是互通的。唐宋词中“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词律,痴情者形象跃然纸上,借深远的意境和朦胧的意象赋予词句含蓄的文化内涵。现代流行歌曲“当山峰没有棱角的时候,当河水不再流……你的笑容是我今生最大的眷恋”中流露出的爱意浓厚,开头“山峰”、“河水”的比兴运用,欲说此物,先言他物,恰是含蓄的点睛之笔,同样不失中国传统含蓄内敛的文化特点。

这种含蓄内敛的文化特征溯源于中国传统的文化意识。由农耕文明发展而来的中华民族,其沉静踏实的性格在面朝黄土、日复一日的勤恳劳动中积淀中显露雏形。随后,在崇尚自然、推崇朴素的道家思想和主张“中庸”、尊尚“仁义礼智信”的儒家思想的双重影响下,中国传统的文人意识逐步成型,谦卑、含蓄、圆滑、低调、内敛等一切与张扬无关的形容词汇入传统的文化意识当中,对文化人产生的潜移默化式的影响。山水画中的“留白”营造沉静朦胧的意境,创造无限的想象空间;诗歌意象的丰富充实,为文人含蓄地表达情感提供载体;中国古典乐器古筝、萧、长笛等,声音大多悠扬舒缓,散发柔软内敛的气质……中国传统文化中含蓄内敛的表现数不胜数,最终都归结为一种文化意识:和。在大环境的熏陶下,中国文人的心理气质始终没有改变。在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理论中,集体潜意识就像一条永不停息的河流,源源不断地对一个民族产生相似的、集体性的影响。中国传统的文化意识作为民族潜意识的一部分,早已融进了文人们的血肉。内敛的民族,过了千年依旧内敛;含蓄的民族文化,千年来也一脉相承,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创作者,不断在笔端创造出情感内敛、意蕴含蓄的文学艺术。

参考文献:

[1]李剑亮.流行歌曲与宋词关系研究[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7).

[2]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系)

猜你喜欢

唐宋词流行歌曲
左手右手一起抓
论唐宋词调易名的文化审美现象
唐宋词调名改易方式探赜
唐宋词与唐宋歌妓文化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中文歌词英译评析——以2014年中国最受欢迎的流行歌曲为例
一部唐宋词史研究方面的力作
唐宋词举要
和声学在流行歌曲中的创新应用
流行歌曲——贾樟柯的银幕“签名”
架起流行歌曲与严肃音乐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