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民族旅游发展与民族文化保护的研究——以恩施地区为例

2016-11-26马文海

长江丛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恩施民族文化民族地区

马文海



关于民族旅游发展与民族文化保护的研究——以恩施地区为例

马文海

【摘 要】近年来,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以及对中国传统民族、民俗文化的重新认识与日益重视,民族文化旅游迎来了一个新的高度。古朴的各少数民族文化融合本地秀美的自然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这些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成了自然风光之外的另一个重要的旅游资源。但同时,在旅游业给当地民族地区带来经济效益增长的同时,也导致了民族文化的庸俗化、同质化、民族文化认同感失落,造成旅游地价值降低等一系列的问题。本文以恩施地区为例,提出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民族旅游的意义及可行性,分析了旅游开发过程中对当地民族文化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并基于“先保护后开发”的原则,提出了几点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旅游 民族地区 民族文化 恩施

旅游业被人们誉为“文明工业”、“无形出口”的朝阳产业,它具有产出率高、就业容量大、关联度强的特点。近几年,随着大量旅游者的涌入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起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方兴未艾,依托独特的地形地貌,多样性的气候类型,名山大川等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民族文化、相对独立的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及时满足了旅游者新的旅游需求,并与我国东部地区的旅游产品形成优势互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下文简称为“恩施”)位于湖北省的西南端,是中国最年轻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恩施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现存多处民族文化遗址,为崇山峻岭所包围,丰富绚丽的民俗风情和美丽的自然景色得以完好保存。恩施风景以光怪陆离的奇洞异穴和如诗如画的山水风光为主,主要景点有清江、腾龙洞、鱼木寨、大水井宗祠、星斗山原始森林、土司王城、土家摆手堂、梭步垭石林等。除此以外,富有独特民族文化气息的土家族的吊脚楼、侗乡的风雨桥、七月的女儿会、耕耘时的薅草锣鼓、葬礼时跳的撒尔荷、吉庆时跳的摆手舞,都展示着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随着近年来交通的日益便捷,其浓郁的少数民族文化与秀美的山川风景相得益彰,恩施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一、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作用及意义

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这些地区工商业不发达产值不高,经济较为落后,产业结构层次较低,但这些地区却蕴藏着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发展旅游业不仅能带动这些的经济增长,还可以实现产业结构化,提高经济层次及实现脱贫致富。因此,少数民族地区通对旅游业的开发,能为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和产生积极的意义。

(一)旅游业为保护当地民族文化提供智力与财力的双重支持

在现代化市场经济强烈冲击下,一些弱小的少数民族文化正走向衰退和消逝,而另一方面,当地的少数民族文化又阻碍与现代社会的接轨,因此应该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的旧思想观念,改变少数民族的生活生产方式,才能使少数民族地区顺利进入市场经济。民族地区的民俗文化旅游与其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发展。发展旅游同时也能增强旅游企业保护文化资源的责任感,并以此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当前,恩施已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恩施经济由此获得大力发展。同时,旅游业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第三产业又带动经济的繁荣,使得当地一些昔日的落后闭塞的小山村变得不再闭塞,交通条件也得到了改善,人们也开阔了眼界。

(二)旅游业能通过开发旅游产品和旅游商品推动民族文化发展

旅游业开发旅游产品和旅游商品,对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恩施拥有丰富的旅游产品及旅游商品,比如来凤土家旅游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推出的土家西兰卡普披肩,咸丰县晓春茶业有限义务公司推出的硒源山玉叶春香白茶,利川市力佳竹木民族工艺开发有限公司推出的木胎漆花瓶等。其中,湖北宝石花工艺品有限公司推出的宝石花漆筷,湖北统一魔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统一魔芋膳食纤维,建始县米工坊食品有限公司推出的戴大姐米酥等商品还获得了湖北省第一届少数民族特色旅游商品评选活动的优秀奖项,这些商品为当地的税务、就业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让游客通过这些商品更好地了解当地的民族文化。

(三)旅游业能够带动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

通过旅游业带动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进而带动整个地区文化产业遗迹及其他产业的发展,是发展当地的有效途径。湖南凤凰、云南丽江古城等成功实例,展现了民族文化与当地自然的完美结合,既发展了当地的旅游经济,又发扬和保护了当地的民族文化,并带动了当地其他产业的发展。

(四)旅游发展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

五湖四海的游客不仅为当地带来了经济收入,同时也带来了新观念及新文化,为当地民族与外界现代化社会接轨又打开了一扇窗。在对外展示自身绚丽文化的同时也吸收外来的先进思想与观念,反过来又增加当地居民对自己民族的文化的自豪感,从而更加珍惜和保护自身的民族文化,更加有利于当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当地民族地区为了发展旅游业,从制作传统的民族手工艺品,修缮当地的民居和历史建筑,民族服饰着装,举办各种本地特有节庆活动等方面入手,对那些濒临消亡的传统民族文化加以抢救性保护,使那些濒临消亡的民族文化因为旅游业而获得新生。

(五)旅游业对当地民族地区形成良好社会风气具有推动作用

来其他发达地区游客,会带来现代社会的文明风尚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使当地居民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与此同时,由于旅游业要求景区在服务、经营和管理等各发面遵循行业标准,并要求本当地居民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从而提高了当地民族的综合素质和文明程度。

二、旅游开发过度对当地民族文化造成的负面影响

旅游开发在为少数民族地区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无疑对当地民族文化的发展造成诸多消极的影响。面对少数民族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及原生态文化环境,以及相对处于弱势的民族地区文化,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加重了资源供需的平衡。

(一)不当开发会对文化资源如文物、古迹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坏

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或急功近利的过度开发,往往会破坏原有的自然和人文风貌。如在景区新建不适合的酒店、商业中心、游乐场等各种服务设施,在破坏原有的自然和人文风貌的同时也毁坏固有的民族文化生态环境,使旅游景区商业化、城市化,对当地民族文化的保护及发展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二)随着旅游发展起来的第三产业服务业所带来的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旅游火起来之后,来到恩施的人口急剧暴增,来来去去的人口给恩施的自然环境带来了空前的压力,再加上当地人民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不强,从而导致了自然环境的变坏,给自然环境带来了压力。某些景区不顾承载能力,让游客超容量进入,不仅拥挤不堪,还破坏了景观效果,引发严重的环境污染。同时,也是对外来游客不负责任的表现,不利于在外界形成良好的口碑。

(三)民俗文化旅游也给少数民族文化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由于丰富多彩的现代文明的大举进攻,加上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和城镇化的大力推进,有意无意间对民族传统文化造成了硬伤,传统的民族文化逐渐被淡化。土家传统吊脚楼变成了“小洋楼”,传统节日被现代节日甚至舶来品所替代,原汁原味的土苗山歌被替换成各种流行音乐,各种民俗表演已经是商业化的常态,这些外来文化使得当地的民族氛围越来越淡。

三、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第一,深入调查民族文化资源,建立民族文化保护圈,保护民族民间文艺,对传统文化加大保护。如恩施地区的土家摆手舞、土家民歌、傩戏、土家吊脚楼、苗族史诗以及土家织锦、苗族蜡染、服饰和建筑文化的深度保护。恩施少数民族资源丰富,如首批“恩施州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包括利川市柏杨坝镇大水井、利川市沙溪乡张高寨、盛家坝乡小溪、芭蕉侗族乡戽口、建始县高坪镇十垭子老街、宣恩县沙道沟镇彭家寨、宣恩县椒园镇庆阳古街、来凤县百福司镇舍米湖、咸丰县黄金洞乡麻柳溪、咸丰县高乐山镇官坝等十个自然村寨,它们真实、全面、系统、集中地向游客展示了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的特点。恩施地区生活着土家族、苗族、侗族及汉族等27个民族,巴楚文化、巴渝文化在这里交融,作为土家族、苗族文化的摇篮,恩施积淀了丰富浓郁的民族文化。其中,包括世界25首著名民歌之一的《龙船调》,经典民歌《黄四姐》;还有茅台斯舞、傩戏、丝弦锣鼓、连响等民间舞蹈;以及过社、七月女儿会、牛王节等典型节事活动。除此之外,土家族的吊脚楼,侗乡的风雨楼,耕耘时的媷草锣鼓,葬礼时跳得撒尔嗬,吉庆时跳的摆手舞,嫁娶时的土家哭嫁歌等,都展示着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如此丰富的宝藏,应当在有规划的保护性开发。使在满足当地旅游发展的同时也满足于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第二,开发旅游业与保护当地民族文化是相辅相成、相互支持的关系,开发旅游应坚持先保护后开发的原则,提高当地居民保护民族文化的意识,推出相关保护民族文化的政策,扶持相关文化旅游企业的发张,正确处理发展旅游业与保护、传承民族文化和开发民族文化资源的关系。开发和发展应当以保护为前提,保护是为了更好的开发。民族文化资源经过开发才能更好地实现经济和社会意义,而为了能持续性的实现经济效益有必须依赖于民族文化的保护。旅游业的收益都能为保护民族文化提供财力支持,如修葺和保护历史遗迹,民俗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当地环境的改造,基础设置的建设。同时,开发所造成的破坏也应当最低限度的减少,不能因为开发旅游业而使本地的文化逐渐消亡,应当加强管理,将负面影响控制在一定程度内,使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实现双赢。

第三,政府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做好当地基础建设的支持工作,引导非政府组织做好协作工作。当地政府职能部门应借鉴其他成功经验,加强民族文化的品牌建设,使本地景区更具品牌效应与吸引力。在吸引广大游客的同时对自身的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使本地旅游的发展与民族的文化保护更好融合,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对外进行当地民族文化品牌宣传的同时,对内加强对民族文化保护和发展,使当地民族文化为旅游提供更丰富多彩的资源。强化当地居民的民族文化保护意识,增加其民族自豪感,在吸收外来先进文化的同时不忘自身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对濒临消亡的民族文化艺术、历史遗迹、传统文化,在政策上做一定程度的调整,使保护民族文化能依靠政策更加顺利地进行,使民族文化在个旅游经济的带动下,获得重视与保护。同时,还应加强对旅游市场的监管,对符合条件的优秀企业加以扶持,让他们不仅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贡献,还能贡献于当地的民族文化保护事业;对严重损害民族文化的旅游行为加以取缔与制止。

民族文化旅游与经济的关系很微妙,要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既不能过度开发而损害民族文化,也不能过度保护使民族文化封闭而停滞不前,阻碍当地经济的发展,应协调好两者的关系与程度,使民族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承,同时让当地的旅游产业得以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何玲.旅游发展背景下的民族文化变迁与保护研究[J].西南大学,2014(5).

[2]彭凤.民族文化变迁对旅游地的影响与对策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3(15).

[3]高红艳.民族地区文化生态旅游与民族文化保护[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3(8).

作者简介:马文海,湖北民族学院,研究方向:民族学。

猜你喜欢

恩施民族文化民族地区
简约欧式9.4.4全景声影院 湖北恩施红星美凯龙
恩施藤茶乙醇提取物对高温煮熟鱼肉腐败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飞檐走壁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
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研究
论仡佬族作家王华小说中的乡村镜像与民间想象
家的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