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民族关系发展研究

2016-11-25管阿敏

东方教育 2016年16期
关键词:民族关系中国

管阿敏

摘要:民族关系问题是多民族国家的核心问题之一,关系着边疆的安全与国家的稳定繁荣发展。中国民族关系发展是从多元融合到华夏一体,是从民族互化到以汉化为主流,而现今中国民族关系发展是中华民族的世界认同。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民族关系

一、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中国有着悠久的多民族共处的历史。数千年的中国历史相当于是各民族不断在矛盾、合作、融合中解决民族冲突和民族矛盾并获得发展的一个民族关系史。各民族在矛盾斗争之外又有相互联系,不仅有各民族自己的特点,也在在经济、政治、文化上不断形成共同点。

纵观中国这个多民族国家历史长河,民族关系的发展始终都是由某一个民族或某两个民族以压倒性的地位成为当时社会的统治民族。[1]典型的例子就是元朝和清朝,女真部落的兴盛和满族的兴起,这两个朝代对中国的统治时间也都并不短,虽然最后以朝代更迭结束统治,但是都是典型的单一民族统治国家的例子。历史上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进程中,各民族之间不断接近、冲突和相互影响。

从夏商周三代到秦,中国民族关系的大趋势是从多元融合走向华夏一体。春秋战国时期的各种纷争战乱直=到秦一举统一天下,使华夏族从分散走向统一,开始屹立在世界的东方。[2]从两汉到清代,中国民族关系的大趋势是从民族互化到汉化成为民族融合的主流。经历三国两晋南北朝和宋辽夏金元时期两次波澜壮阔的民族大融合,汉族人口越来越多遍布整个国家,最终汉化终于成了中国民族关系发展主流。[3]在满清统治中国期间,习汉书,入汉俗,从文化上渐渐将所有民族都统一汉化。

二、中国近现代民族关系发展

从1840年鸦片战争至今,整个中国近现代民族关系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鸦片战争爆发到辛亥革命这段时间,中华各民族自发联合起来共同面对外敌侵犯,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战运动。第二阶段是从辛亥革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段时间,中华各民族在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觉的民族联合。第三阶段是从1949年后新中国成立至今,是中华民族在实现了解放后,各民族卸下包袱,走进新生活共同团结奋斗,“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也就正式成立。[4]

在全世界的任何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在民族关系发展中都是表现出冲突与和谐并存的态势,中国亦然。[5]近代中国民族关系,我国各族人民一致合作就是在面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共同压迫和剥削的时候,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合作状态,共同的亡国灭种命运促使各族人民加强各族人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趋于一体。[6]费孝通先生曾经说过:“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是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但是作为一个自觉地民族实体,却是近百年来从中国同同西方列强的对抗体现出来的。”[7]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是中国民族关系的全新开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就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成为了我国今后一切进步和发展的基础。”[8]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随着整个社会的不断变迁,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在影响着我国这个多民族的国家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政策的变动及经济的发展更加对我国的民族关系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改革开放后,随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对城市和农村的发展,使得中国人口流动量增大,少数民族的人口流动也日益增多,形成了一支少数民族人口流动潮流,少数民族人口走出偏僻的民族村寨,不断进入城市或经济发达地区的地区,甚至一些民族群体中还出现跨国流动现象。少数民族曾经的居住特点“大杂居、小聚居”成为了历史,随着改革开发,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迅猛发展,各个民族的社会生活都有了质的飞跃。[9]200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中提出:“民族问题与当今社会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相互交织,增加了引发矛盾的因素。我们应该从维护祖国统一、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全面把握和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民族问题”。[10]

三、中国未来民族关系发展展望

对于多民族国家的民族关系来说,导致对民族关系分析的结果差异因素是,思想理论观点的不同,信息来源不同、知识结构差异以及所处立场等,这些都会影响人们认识当前民族关系。民族关系不是一个简单的关系问题,是涉及到整个社会利益的分配和社会思想认识等多方面的复杂关系体。[11]

在全球范围开看,中国的日益崛起,在政治经济方面的实力趋于强大,发现迅猛,这些都影响着中国在国际中的地位和影响,同样也影响着整个中华民族与世界民族之间的关系。中国民族关系影响中国发展,中国的发展影响整个世界的走向与发展。所以处理好民族关系对于我们国家来说是很重要的,和谐是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理想状态。

参考文献:

[1]周竞红,历史与现实:当代中国民族关系的基本态势[J],满族研究,2007,3

[2]徐杰舜,中国民族关系发展大趋势论[J],学术探索,2011,10

[3]李强、闫丽娟,关于中国古代民族关系问题的新解读[J],历史教学问题,2010,1

[4][5]唐志君,中国民族关系格局演进的历史启示[J],新疆社科论坛,2012,6

[6]裴圣愚,中国近代民族关系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8.4

[7]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3

[8]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9]周竞红,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民族关系观察[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09,1

[10]《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5]10 号),2005年5月

[11]崔明德,对中国民族关系的十点认识[J],烟台大学学报,2013.7

猜你喜欢

民族关系中国
关于宁夏回汉通婚现象的调查研究——同心县为例
新时期银川市和谐民族关系的建设路径
我国警卫反恐怖斗争对策研究
当前甘南藏族自治州民族关系发展中存在问题分析
浅析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代价问题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关于民族关系与民族经济的探讨
捉箐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