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的构建
2016-11-25黄婧雯
黄婧雯
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的构建
黄婧雯
【摘 要】当前社会已经步入了信息化时代,大学生们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快捷的获得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而这些信息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们的思维方式和思想价值观,文章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出发提出了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管理模式
随着科技的发展,学生能够接触到的信息更加的多样化,学生的思想也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现实需求,符合时代发展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呼之欲出。
一、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分析
(一)传统管理手段的弊端
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手段简单粗暴,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进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多侧重于集中化、权威化等方面,不注重同大学生群体的交流和沟通,很多思想政治教师在课堂上依靠自己多年的经验来教学,完全忽视了倾听学生的声音。长此以往,思想政治教师所教授的内容必将会同学生真正感兴趣的内容有一定的差距,学生容易出现抵制情绪,不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
(二)灌输式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多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手段,从大学生的角度来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常常呈现出空洞、乏味、脱离现实的特点。笔者调查发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常常采用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同高校其他学科相比,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毫无特色。灌输式模式有着它自己的特点,比如:1.教学思想统一,教学目标非常明确。2.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多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忽视同学生的沟通和交流。3.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的内容往往非常笼统,同学生实际生活联系较少,不少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毫无用武之地。
二、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的构建策略
(一)树立先进管理思想
先进的管理思想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不竭源泉,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先进性的具体体现。具体做法是,我们要重视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等重要思想的研究,用这些先进的理论和思想观点来武装头脑,注意在思想教育管理过程中体现出实事求是的精神,坚持同学生打成一片,及时的发现大学生群体中出现的问题,并能够及时地加以解决。保持思想教育工作的先进性,通过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的方法为大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高校领导是树立先进管理思想的关键,只有领导们深刻地认识到先进管理思想的重要性,才能保证高校思想政治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二)完善教育体系
大学生的活动场所除了高校还有家庭,家庭氛围对大学生的思想影响和人格塑造起着非常大的作用。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者应当及时的同学生家长沟通,让家长们能够及时地掌握自己子女的学习情况、思想政治水平。为了加强高校通家长之间的联系,高校应当设立专门负责同家长联络的机构,定期地邀请学生家长到学校会谈,面对面同学生家长进行交流,让家长们认识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让家长们认清自己的责任以及自己在培养孩子思想方面所能够起到的作用。当然,高校思想教育管理体系的完善需要高校、社会和家长等多方面的持续努力,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事情。
(三)注重心理疏导
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应当改变以往的教育手段,放下自己的身段,深入到学生中间去。用心感受大学生们遇到的问题,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考虑问题。及时地掌握学生群体的思想动态,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解决大学生思想方面问题的时候,教师应当多采用心理疏导的方法,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兴趣和爱好有针对性的制定出问题解决方案,同学生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此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者还可以为每一位学生建立一份工作档案,记录学生们的思想动态。
(四)发挥大众媒体的作用
大众媒体的思想宣传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走向影响很大,所以大众媒体应当把握好自己的思想宣传主旋律,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氛围,为高校大学生提供优质的精神食粮。具体做法有:(1)为学生介绍获取权威信息的方法。(2)开设信息检索课程,让学生学到简便快捷的信息处理方法。(3)宣传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陶冶学生的思想。
三、结语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中国建设的生力军,大学生们的思想关系着祖国的未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深刻地认识到自己肩头的重任,将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提升作为工作的重点,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不断地进行修正。
参考文献:
[1]韩金萍.高职教育管理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4):23~24.
[2]黄永奎.以人为本—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的潜质[J].经济研究导刊,2010(13):65~66.
[3]魏传成.试析大学生生活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御新[J].科教文汇,2012(04):130~131.
[4]张文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理念略探[J].德育论衡,2011(05):120~121.
作者单位:(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