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策略研究

2016-11-25刘源远

长江丛刊 2016年18期
关键词:个人理财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

刘源远 陈 珍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策略研究

刘源远 陈 珍

【摘 要】本文分析了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的处境。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分流了商业银行的客户和存款,压缩了银行的利润空间,弱化了银行的支付中介功能,改变了客户的理财观念,并且加剧了银行间的竞争。同时互联网金融也给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带来了机遇,它较好的开发了被传统商业银行忽视的中小客户群体,开拓了新的理财产品市场,降低了银行的运营成本。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应该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避开和改变个人理财业务的劣势,紧紧抓住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发展机遇,加强产品创新,重视新兴市场,加强技术支持并重视网络渠道的发展,转变服务理念同时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完善风险管理并且强化风险控制,使得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个人理财 互联网金融 商业银行

一、前言

二十一世纪是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2015年我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7.67万亿元人民币,在世界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人均GDP达5.2万元,同比增长了1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到31195元,比去年同比增长8.2%。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手中积累的财富越来越多,个人理财成为居民实现财富保值和增值的必然需求。而近年来,被大众广为接受的传统银行理财产品—-银行存款的利率不升反降。2015年中国人民银行连续5次降准降息,到2015年10月24日,金融机构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1.5%,其他各档次存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存款利率相应调整。总体而言,一年定期存款的基准利率已经从2014年底的2.75%下降为1.5%,下降了1.25个百分点。银行存款等传统银行个人理财方式所带来的投资收益急剧下降,满足不了投资者的理财需求。随着居民个人理财意识的越来越强烈,对个人理财的态度日趋开放,除了银行存款以外的理财产品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欢迎。在综合考虑了投资门槛、收益类型、投资收益率、投资周期和风险等因素的基础上,不同商业银行推出了各具特色的银行理财产品,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消费者的投资理财需求。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及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商业银行传统的理财方式也亟待进一步更新。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和发展壮大,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竞争也愈演愈烈。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激烈竞争中,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应该何去何从,银行应该采用何种应对战略,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二、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影响

(一)互联网金融分流了银行的客户和存款

客户是商业银行各项业务的根基,个人理财业务要实现健康稳定发展离不开客户的支持。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就是在分析客户的财务状况和风险承受能力的基础上,为客户提供理财规划以实现理财目标,进而实现银行利润的过程。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和发展,客户所能够选择的理财产品日益增加,理财门槛大幅降低,理财方式更加便捷。银行不再是客户实现个人理财目标的唯一选择,对很多客户而言也并非是最佳选择。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出现,将货币基金的投资价值、流动性、支付功能与用户体验立体结合,更好地满足了客户的投资需要。

(二)互联网理财产品迫使商业银行降低理财门槛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特别是互联网理财产品以及P2P借贷方式的兴起,市场对于银行降低个人理财门槛的呼声越来越强烈。早在2005年9月,银监会就在关于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中指出,银行理财产品购买下限为人民币五万元、外币5千美元或等值外币,如果理财产品仅限于有投资经验的客户购买,则其投资起点为十万元人民币。这项理财门槛要求延续到现在,使得投资额度低于五万元的投资者无法通过购买银行理财产品获得高于银行存款的收益,实现财富增值的目的。而互联网理财产品以及P2P产品的兴起,给银行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迫使银行降低理财门槛。如余额宝的起购金额只需一元,理财通的起购金额只需一分钱,“钱先生”网站可以使客户用一块钱就能团购到银行理财产品,“信托100”将信托100万的门槛降低至100元。要在激烈的个人理财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动地位,银行就不得不考虑降低个人理财门槛,去迎合市场需求。

(三)互联网金融加速了市场利率化进程

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受到国家的严格控制,存贷款利率是由央行决定。各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只能在规定的小范围内浮动,再加上商业银行自身对存贷利差的依赖,商业银行并没有动力去调整利率,所以银行存款利率远低于一些理财产品利率。但随着互联网理财的发展,商业银行出现了存款和客户流失的现象,影响了银行的负债结构,带来各种风险。面对互联网理财产品对银行存款的冲击,银行不得不通过寻求开放存款利率控制以及提高存款利率等途径,来争取竞争的有利地位。互联网金融兴起有利于加快国家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也对银行未来的资产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3年,央行上调了存款利率,多家城商行也紧跟央行的步伐,把存款利率调到了当年最高值。2015年10月24日,央行发布公告称,放开商业银行和农村金融机构等的存款利率上浮上限,进一步推进了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这对我国金融体系有着重要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到整个经济体的资源配置。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和发展推动了我国的市场利率化改革,倒逼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三、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对策

(一)加强产品创新,重视新兴市场

在互联网金融的新形势下,传统银行面临的竞争愈发激烈,不仅有来自于传统金融机构的竞争,还有来自于新兴互联网金融公司的竞争,加上近年银行贷款不良率剧增,战略转型的需求愈发迫切。因此,重视新兴理财产品市场,加强产品创新是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经之路。商业银行的产品创新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第一,可推出与“余额宝”“活期宝”类似的具有方便、快捷、收益率高等特点的理财产品,在风险控制方面加以创新;第二,加强理财产品期限上的创新,根据不同客户的特点以及同一客户所处的不同生命周期,推出针对性的理财服务;第三,对银行理财产品进行基金化改造,理财产品基金化之后使投资者可扩大选择范围,调整投资期限,增强流动性。第四,对原有理财产品进行改造,调整理财产品结构,让固定收益产品和高风险高收益的产品结合起来,使得客户的资产能够投资于不同的项目,收益和亏损互补,减少投资风险提高收益。第五,银行可以开发捆绑式产品,通过向客户提供个性的综合理财计划 ( 资产管理 ) 来带动银行产品销售。

(二)加强技术支持,发展网络渠道

运用互联网平台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第一,与已有的互联网电商企业合作,借助其互联网平台发展个人理财业务。可以与淘宝、京东、苏宁等拥有线上平台的公司合作。比如在淘宝平台上开设官方旗舰店,投资者可以通过淘宝链接找到相关的理财产品,然后与官方旗舰店的客服沟通交流,选择合适的理财产品。第二,开发手机理财APP,拓展移动互联网渠道。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国家对4G网络的大力支持,加上人们对手机的依赖不断加深,手机理财APP有了存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商业银行可以在手机理财APP中提供理财资讯服务,解答客户的理财疑问,设立理财产品超市等。通过提供理财资讯和咨询服务获得投资者的信任和认可,并通过设立理财产品超市使得客户购买理财产品变得更加方便快捷。第三,商业银行可以独立或者与其他企业合作搭建互联网理财平台,在网上银行开设个人理财产品超市开展个人理财服务,由于商业银行传统的公信力,这种方式容易获得客户的认可和接受。

(三)转变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质量

为了应对互联网金融的高质量理财服务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冲击,商业银行可以致力于转变服务理念:首先,为客户提供反应诉求的平台,通过营业网点和互联网平台了解客户的真正需求;其次,把为客户服务的意识渗透到理财产品的设计中,从客户的角度出发设计出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再次,建立有效的服务评价体系,使得个人理财服务实现一定程度上的量化可比。除了转变服务理念,商业银行还应该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切入:(1)把理财业务流程化繁为简,使客户能摆脱复杂而僵化的银行内部流程的影响,获得更快捷方便、更优质的理财服务;(2)加强服务宣传,让理财客户更清楚的了解并理解银行提供的个人理财服务,产生认同感,从而塑造以人为本的银行形象。

(四)完善风险管理,强化风险控制

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风险管理和控制工作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要有互联网风险意识,明确互联网+金融的双层叠加风险,对于传统的线下和新兴的线上个人理财业务风险要同等考虑、区别对待,根据现有的风险管理措施和理财产品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二是要加强互联网技术支持,从技术层面控制互联网理财的风险。对于互联网理财平台,要实行多层次多级别的安全保护,从软件的系统层到应用层都要加以重视,以最大程度的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三是要加强互联网理财风险教育。首先,是要加强对银行从业人员的风险教育力度,让其深刻地认识到互联网理财产品的风险跟传统的理财产品风险有何不同,并让其很好的传达给投资者,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与此同时可树立为顾客着想,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形象;其次,也要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让其明白个人理财并非完全没有风险的,需要谨慎选择符合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的理财产品。

参考文献:

[1]谢怀筑.个人理财[ 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8~9.

[2]蔡栋梁.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山东社会科学,2013(12):79~80.

[3]吕幼鹏,王日秋.中外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对比分析及发展研究[J].世界经济情况,2009(04):86~89.

[4]寇洪.反思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与英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比较[J].科技信息,2007(27):64~67.

[5]陈刚燚.中澳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比较研究[J].财会通讯,2012(29):4~5.

[6]李晶.中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比较与借鉴[J].科技信息,2008(18):302~303.

[7]陈潇.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商贸,2009(11):91~92.

[8]郝晓姝.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未来发展的建议[J].中国商贸,2009(11):96~97.

[9]吴燕琴.商业银行个人理财:问题与对策建议[J].中国金融,2009(14):48~49.

[10]郝军.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对策[J].经济导刊,2010(02):82~83.

[11]李璇.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现状、问题及对策[J].财经问题研究,2014(05):56~59.

[12]Barry Silverstein.Business-To-Business Internet Marketing[J].Maximum Press,2003(6):7~8.

[13]Kim,S-Y.Customer segmentation and strategy development based on customer lifetime value:a case study[J].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2006,31(1):34~36.

[14]MichaelHammer,James Campy.Reengineering the Corporation:A Manifesto for Business Revolution[M]. NY:Harper Collins,2008(6):12~13.

[15]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办公室.个人理财[M].中国金融出版社,2013:15~16.

作者单位:(中国建设银行湖南总审计室)

作者简介:刘源远(1984-),女,汉族,湖南长沙人,硕士,研究方向:银行风险控制与审计;陈珍(1989-),女,汉族,湖南郴州人,硕士,研究方向:银行投资理财。

猜你喜欢

个人理财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个人理财投资组合策略分析
互联网金融对个人理财影响研究
《个人理财》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路径研究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
基于市场细分理论的城市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