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郁达夫与“左联”关系
2016-11-25林隽
林 隽
略论郁达夫与“左联”关系
林 隽
【摘 要】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左翼文艺运动兴起。郁达夫作为当时享有盛名的作家,不仅其文学思想、创作实践呈现出明显的左翼文学特征,在实际活动方面与“左联”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可以说,郁达夫在当时是一个具有浓郁的左翼倾向的作家。但同时,由于个人的心态的制约和时代的错误,郁达夫并未成为纯粹的左翼,使得他与“左联”的关系若即若离,最后导致双方关系破裂。
【关键词】郁达夫 左联 时代 关系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无产阶级文学运动逐渐有成为文学思潮主流的倾向。“五四”时期就以大胆、暴露的笔法,喊出青年们的苦恼的郁达夫,也感到了时代的炙热,他努力从文学思想与文学创作实践等方面突破自我,并接受了左翼文学的影响,并加入了左翼作家联盟。但很快就因为种种原因,短短八个月就宣布退出。本文正是从他与“左联”的关系入手,探讨他是如何加入“左联”,又是如何被“左联”开除的问题。
一、加入“左联”前的郁达夫
按照一般文学史的说法,“革命文学”的兴起是在1928年开始,至1930年“左联”成立,始蔚然成风,形成一股不容小视的文学思潮。其实,早在二十年代初期,作为创造社“三巨头”之一的郁达夫,就已经敏感地觉察到这种潮流的暗涌。
20、30年代是现代中国最为黑暗的时候,阶级矛盾极为尖锐。郁达夫回国之后,倾心的文学事业也是四面楚歌,精神处于极端恶劣的状态,在散文中时常流露一种消极、颓废的情绪,有论者认为,这时候,郁达夫已经转为描写更为宽广的“社会的苦闷”,先后创造了《春风沉醉的晚上》,《微雪的早晨》等带有社会主义色彩的小说,特别是《春风沉醉的晚上》,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总最早描写工人的作品之一”。
总的说来,在这一阶段郁达夫的创作心态虽然与左翼文艺保持着一定距离,但是由于“被革命的狂飙所冲激”,“他的思想也由个人的转向集体的方面,他的行动也由颓败的走向向上的一途”。他真心接受代表时代潮流的左翼文学的影响,努力从各个方面突破自我,成为“一个伟大的始终如一的表现者”。
二、郁达夫在“左联”
1930年3月,“左联”在上海成立,郁达夫并未作为对象考虑进去,后来鲁迅明确表示要将郁达夫列入其中,也得到夏衍的同意。但郁达夫对加入“左联”的事并不热心,公开表示是“碍于鲁迅的情面,不得不如此地表示一下”。表现得比较消极。
此后数月,“左联”活动不断,但郁达夫却都没有参与,除了身体原因,另外的原因是他接到胡适的警告信,被党国列入黑名单,鉴于形势的严峻,郁达夫决定韬光养晦,尽量少参加社会活动。不久,“左联”又召开第二次全体大会,郁达夫依然缺席。这次大会提到了“左联”领导对那些经常不参加活动的人的批评,指责“盟员不关心政治斗争,不积极参加政治活动的”。这些虽然不一定针对郁达夫一个人的,但可以看出,对于他的消极怠工已经有了看法。接下来所谓的“向敌人献媚”事件,则让他们的关系降到了冰点,并成为他被“左联”开除的导火线。郁达夫干脆自己向左联递交辞职信在,主动离开。
三、郁达夫脱离“左联”的原因
郁达夫离开“左联”,既是历史的误会,又同自身的性格有关。(1)文人习气。几乎所有回忆郁达夫的文章,都不约而同地用了文人气质来形容他。我们可以把概括成两方面,即浪漫气质与革命理想。这两点看起来似乎很矛盾,但在郁达夫这个复杂的文学家身上,却又那么和谐。正因为他个性中有浪漫气质,才使得他如中国的传统文人一样,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传统,怀有极其强烈的忧患意识,努力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但有时,这两点也会发生冲突。正如鲁迅说的那样:“革命当然有破坏,然而更需要建设,破坏是痛快的,但建设却是麻烦的事。所以对着革命抱着浪漫蒂克的人,一旦和革命接近,一到革命进行,便容易失望。”他一方面向往革命,但一方面又有所保留,不像职业的革命家那样勇于牺牲。这种态度意味着一种疏离的姿态——始终热情地关注和支持,但是始终清醒地保持相当的距离。(2)“关门主义”。按照一般的中共党史,三十年代初,中共党内是由李立三的“冒险主义”统治的。作为“第二党”的“左联”自然也避免不了影响,主要表现在“关门主义”上。当时的进步作家,如老舍、郑振铎等人都被拒之门外;连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做出巨大贡献的文学研究会,也仅有茅盾一人入选,可见其关门主义之深,严重的束缚了“左联”的发展。郁达夫与“左联”关系从蜜月期至于冷战,也是关门主义之罪。
虽然郁达夫与“左联”的关系就这样令人遗憾地结束了。正如郁达夫的挚友胡愈之所说:“作为一个诗人理想主义者的郁达夫,他永远忠实于五四,没有背叛五四……”这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做出卓越贡献的大家,尽管在官方修订的文学史上,因为他退出“左联”一事,称他是带有很浓重的“颓废消极情绪”的作家,但贯穿他一生的,仍然是永远不变的追求进步、光明、爱国的心。
参考文献:
[1]李杭春.中外郁达夫研究文选上[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124.
[2]郁达夫.郁达夫文集第一卷[M].广州:花城出版社,1982:216.
[3]王自立.回忆郁达夫[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1986:4.
[4]郁达夫.郁达夫文集第一卷[M].广州:花城出版社,1982:216.
[5]郁达.郁达夫文集第五卷[M].广州:花城出版社,1982:140.
(研究方向:汕头广播电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