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形势与政策分析
2016-11-25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部长徐洪才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部长 徐洪才
“十三五”规划实施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如何把握当前的经济形势和政策,我从五个方面和大家进行交流。
一、中国经济四大政策目标表现
从主流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我国的经济政策目标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经济增长
我们对中国经济有一个总体性的科学判断——中国经济未来走势将呈L型走势。过去,我们主要依靠投资、出口以及低成本的劳动力拉动经济增长,这些竞争优势现在都不复存在。老龄化社会渐行渐近,劳动力成本提高,资源大量消耗,环境严重污染,都对我国经济发展构成巨大挑战。另外,像过去大规模投资也不可持续,出口增长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在过去的三年时间里,全球的贸易增长总体很疲弱,过去全球外贸增长速度大体上是经济增长的两倍左右,现在大概只有二分之一,这意味着外贸红利正在逐渐消失。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要寻求新的突破,就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动能——创新驱动。创新驱动是“十三五”期间以及未来十年发展的重头戏,也是在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是我们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
从当前的经济情况看,经济增长短期回稳,但下行压力比较大。GDP增速从2010年3月12.2%的高点一路下行,2016年6月GDP增速为6.7%。“十三五”规划提出未来五年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6.5%到7.0%之间。目前经济增长下行压力比较大,具体表现主要是在工业上。一般来说,工业增加值的增长要高于 GDP的增长,但是最近两年的情况正好相反,2016年7月工业增加值实际增长只有6.0%,8月只有6.3%,9月只有6.1%,都低于该季度6.7%的GDP增速。
2015年第三季度是经济发展最困难的时候,当时的“克强指数”增长只有0.18%。“克强指数”(Li Keqiang Index)是英国著名政经杂志《经济学人》在2010年推出的用于评估中国GDP增长量的指标,源于李克强 2007年任辽宁省委书记时,通过耗电量、铁路货运量和贷款发放量三个指标分析当时辽宁省经济状况。“克强指数”包括三种经济指标:工业用电量新增、铁路货运量新增和银行中长期贷款新增的结合。全国经济“克强指数”从2015年底一路上行,到2016年7月创下了历史新高,达到了7.18%,说明工业生产情况有恢复向好的迹象。
中国制造业的 PMI(采购经理指数)总体在50%上下徘徊,2016年8月突破了50%,达到了50.4%。而服务业的PMI一直是在50%以上,2016年8月,服务业的PMI是52.7%,这说明过去几年服务业发展的情况比较好,领先于经济发展。但是从宏观经济景气指数先行指标来看,总体经济增长还是处于比较低迷的状态。
(二)物价水平
2015年我们的 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平均增长速度是1.4%,2016年一季度突破了2.0%,2016年6月是1.9%,2016年7月是1.8%,到2016年8月又回落到 1.3%左右。另外 PPI(生产者价格指数)结束了过去四年多的负增长,2015年年底在-5.9%左右徘徊,到2016年8月,PPI指数是-0.8%,负增长明显收窄,这说明工业生产领域通货紧缩的压力已经明显缓解。
从各国货币政策执行的情况看,美国、欧洲和日本这几大经济体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都是希望把CPI控制在2%左右。中国目前在1.0%-2.0%之间,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这个消费物价增长水平有些偏低。根据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我们CPI的目标是在2%-3%之间,不超过3%。我们CPI的构成代表性还不足,比如住房价格没有计入CPI统计,还有一些跟居民生活成本密切相关的消费品价格权重偏低。总体来看,PPI是向好的,改变了过去生产领域通货紧缩状况。
我们的货币政策总体是中性稳健的,但是价栺的变化是多种因素造成的。比如说会受到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变化的影响。像 2015年下半年,石油的价格跌到每桶30美元以下,2016年上半年的价格长了一些,现在大约是每桶50美元。比如说最近几年电子商务迅速发展对物流成本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极大地降低了物流的成本。再比如说市场化的改革降低了交易的成本,制度的成本也在下降。总体而言,物价水平是稳定的。
(三)就业
就业是过去几年宏观经济政策里表现最好的一块。2015年1-12月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1312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567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人数 17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5%。2016年1-6月新增就业71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5%。
每年我们要新增1000万左右的退休员工,劳动就业人口总体趋势在下降。经济结构发生变化使得新增加了一些就业岗位,比如说现代服务业和小微企业的蓬勃发展等等,这些方面都是积极的。特别是人口素质的提升,中国现在劳动力中有将近1亿人口接受了高等教育,在未来的五到十年,经济发展人口红利要转向人才红利,通过管理和人口素质、劳动力素质的提升释放经济的活力和潜力。
(四)国际收支情况
过去多年,我们的国际收支是“双顺差”(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都呈现顺差),“双顺差”的结果导致外汇储备上升较多。这种趋势近几年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我们的经常项目依然保持顺差,但是资本和金融项目出现了逆差,这个逆差在过去两年还有所扩大,这反映了目前有资本外流的现象。资本外流有其历史必然性,一方面,当人均收入达到8000美元的时候,中国居民在境外的消费迅速上升,现在中国到境外的旅游已经突破了1.3亿,形成了1万多亿元人民币的海外消费;另一方面,很多企业走出去在海外投资,ODI(对外直接投资)增长速度非常快。最近两年我们吸收的外资依然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我们对海外的投资增长速度也超过了10%,这是一种新的双向快速增长的趋势。
随着美联储要结束过去宽松的货币政策, 2015年年底开始第一次加息,预计在 2016年年底还有一次加息,这种加息实际上是引导国际资本回流美国。美元升值的结果就是导致非美货币,包括人民币、欧元、日元以及新型经济体的货币贬值,因此人民币兑美元出现了贬值的倾向,这种情况实际也是引导资金外流。
2015年我国外贸出口的顺差是6000亿美元左右,2016年依然保持良好的势头。我们的经常项目占 GDP的比重的顺差,在2007年、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曾经达到了 9%,最近几年保持在3%左右,2016年一季度是2%,二季度是2.16%。国际收支失衡的状况明显有所好转,特别是经常项目出现的顺差和资本项目的逆差抵消一部分,国际收支总体上处于平衡的状态。美国经常项目的顺差跟GDP的比重大概在3.8%左右。德国科技产业出口有竞争力,德国经常账户的顺差占GDP的比重大概是7.8%左右,属于严重失衡的国家。
我国经济政策四大目标总体表现很不错,经济增长在合理的区间,物价水平保持稳定,就业总体状冴非常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我国短期债务的风险较小。2015年年底,我国短期外债是9206亿美元,占外汇储备比重的27.64%。我国拥有境外金融资产约6.22万亿美元,对外金融净资产约1.6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约3.2万亿美元。
二、经济增长动力趋缓,结构出现积极变化
经济进入新常态,在新旧动力转换的过程中,我国经济增长有明显的特点。
(一)投资增长速度明显下滑
2016年7月和8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累计同比增长都只有8.1%。其中房地产开发在2016年7月增长速度是5.3%,2016年8月增长速度是5.4%。民间投资增长明显回落,因为在全国、全社会的固定资产投资中,民间投资占了60%左右。2016年7月和8月,民间投资的增长速度都只有2.1%。
投资下滑主要有四方面的原因。
第一,房地产领域的投资出现了两极分化。一线城市过热,三四线城市库存仍然较多,总体来看,房地产吸收投资的空间不大。
第二,因为产能严重过剩,制造业吸收资本的能力明显下降。未来两年我们要大规模减少钢铁和煤炭的产能。
第三,基础设施的投资受制于地方政府自身的能力。最近几年经济下行,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明显下降,过去房地产的土地出让金是地方政府主要的财源,现在房地产市场低迷,地方政府财政入不敷出的状冴非常严峻。
第四,最近几年推行PPP(公私合作模式),这种模式共担风险,分散风险,分享收益,但是由于基础设施的投资属于资本密集型,资本规模比较大,投资周期比较长,而直接的经济效应和投资回报比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完全靠政府的投资力不从心,完全靠市场的民间资金没有吸引力,因此要发挥政府和市场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我们推进了此项投融资的创新和改革,但是总体不是很理想。
房地产、制造业、基础设施的投资占了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85%,从这三个领域的投资状冴来看,我们吸收新的投资空间非常有限。
从投资结构来看,三大产业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农业是我们的基础,因此第一产业增长比较快;工业生产总体比较低迷,第二产业2016年1-8月增长只有3%;第三产业的增长情况相对较好,在2016年1-8月达到11.2%。过去几年总体速度一路下行,说明靠投资驱动的发展模式不能再持续。另外从中央、地方以及民间投资的情况看,发展也非常不平衡。2016年上半年,中央投资的增速为9.6%,民间投资增速只有2.1%。在过去大半年时间里,中央财政在稳增长的过程中挑了大梁,下一步我们要发挥民间资金的积极作用。
本文数据来源于某“拍照赚钱”平台的已结束项目任务数据和会员信息数据,其中包括了每个任务、会员的经纬度、定价、任务完成情况、信誉值、任务的开始预订时间以及预订限额。利用数据挖掘思维对已知数据进行分析,为能更直观形象地观察到数据的实际分布情况,则将其导入地图之中分类观察,能够从定性的角度了解大致分布,并从定量的角度计算数据,进一步验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增强说服力。在构建模型初步阶段,有必要理想化假设部分因素,以简化分析问题的思维难度,如下:
(二)消费增长小幅回落,出现新的消费热点
过去几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驱动力明显上升, 2016年1-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增长速度是10.3%,呈现出较大的韧性。从消费结构来看,住房和汽车这两个传统消费都有点疲弱,尤其是住房消费,汽车消费虽然没有大幅下滑,但是增长也比较疲弱。新的消费正在兴起,比如旅游消费、文化消费、信息消费、养老消费、体育消费,但是它们还难以弥补传统消费的下滑。
(三)外贸出口形势疲弱,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平稳增长
最近两年,外贸进出口出现连续负增长,低于全球经济增长速度,低于全球外贸增长速度。过去我们主要采取来料加工的方式,加工贸易占主导地位,现在这种比较优势逐渐减弱。用工成本的上升,环保要求的提升,还有 2005年到 2013年这几年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差不多达到35%左右,这些都对我们的外贸出口形成了一定的杀伤力。随着技术的进步,产业结构的调整,我们在全球分工体系中往中高端迈进,但是速度不快。
2016年1-3月中国进出口、出口、进口累计同比增长分别为-11.30%、-9.6%、-13.5%。2016年1-8月进出口、出口、进口累计同比增长分别为-7.9%、-7.1%、-9.0%,降幅明显收窄。2016年1-8月累计贸易顺差 3548.93亿美元,2015年同期顺差3594.05亿美元。我们的外贸进出口总体上是稳定的,没有出现大幅度下滑,这说明经济增长出口下滑的势头已经止跌企稳。
(四)经济结构出现优化,过剩产能得到化解
2014年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是50.6%,2015年是57.7%,2016年上半年达到59.3%。特别是现代服务业、高科技行业,包括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2016年上半年钢铁、煤炭等行业去产能也卓有成效。这是结构优化的具体表现。
三、财政金融运行出现新特点
(一)财政收支分析
随着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增大,过去几年财政收支不平衡的状况明显恶化。2016年1-8月,中央财政收入增长只有4.2%,地方本级财政收入增长是7.6%,中央财政收入增长低于经济增长的6.7%,相比于2015年和2014年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2016年1-8月,中央财政支出增长是4.6%,地方本级财政支出累计同比增长14.2%。这反映中央财政现在有点入不敷出,财政状冴比较困难。
国民收入的分配结构方面整体来看比较好,在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同时,实现了老百姓的收入和居民同步分享经济发展的红利。但是有些情况也要引起高度关注,比如说2016年1-8月,中国公共财政收入累计同比增长是6.0%,而GDP增长6.7%,公共财政收入低于经济增长。公共财政收入在2009年、2010年时曾达到25%以上的增速,而当时的经济增长速度大概是10%左右,当时老百姓的收入增长只有7%到8%。最近两年发生了变化,当经济增长速度达到 7%,公共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为 7%,老百姓的收入增长速度也是7%左右,保持了同步增长,这是较好的现象。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只有5.8%,与GDP增长速度6.7%相比,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就有些偏低了。
(二)货币金融分析
2016年1-8月,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增长速度相对保持平稳。从 2015年上半年开始,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增速大概是11%左右,2015年下半年,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就稳定在13%左右,2016年1-4月份也在13%左右,其中2月份最高,为14%,从2016年5月以来有所降低, 5月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是 11.8%,6月为11.8%,7月为10.2%,8月是11.4%。相对于GDP6.7%的增长速度来说,这样的货币增长速度比较合适。但是我们对资金的分配严重失衡,国有部门拿到资金相对比较容易,价栺比较便宜,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三农领域拿到资金相对比较难,而且利率水平比较高,这就出现了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2016年1-8月,新增各项贷款8.94万亿元,跟 2015年同期相比,少放贷0.46万亿元,说明信贷投放稳健,并开始有一点收紧。2016年7月新增信贷资金投放4600亿元左右,几乎100%流到了居民部门,也就是房地产领域。2016年8月新增的贷款约8000多亿元,其中将近6000亿元流到了居民部门。这说明在实体经济层面,目前我们吸收的银行资金偏低,由于投资回报比较低,产能过剩的状冴没有得到明显改观。另外一二线城市房地产异常火爆,拉动了居民住房消费。
从全社会资金的利率水平来看,总体比较平稳。中央银行规定的一年期贷款基础利率为4.35%,实际上大型企业拿到的资金贷款利率是 6%左右,小微企业拿到的资金利率可能要超过 8%,甚至10%。从短期利率来看,货币市场利率平稳走低,2016年9月14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和一年期贷款基础利率分别为 2.128%和4.35%。
中央银行 2016年一次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此后就一直采取公开市场操作的办法来释放流动性。从汇率的情况看,从2015年8月11日汇率形成机制新一轮改革以来,一篮子货币的汇率总体上保持相对稳定,但是人民币兑美元、欧元、日元等主要国际储备货币的汇率水平有很大的波动。2016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贬值3.02%、对欧元贬值5.79%、对日元贬值21.17%。
美国华尔街投资银行高盛集团传言人民币要大幅度贬值。我在相关媒体表达了我的观点,这是一种误导市场的做法。
第一,不要过高地估计美联储加息对人民币汇率产生的影响。从2016年1-8月的情冴看,美国的宏观经济形势总体表现非常一般。它的主要经济变量,比如CPI(通货膨胀率)从来就没有达到它的政策目标——2%,加息的理由并不充分。美国就业的情况并不令人满意,非农就业岗位增长有限,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没有想象那么好。过去几年,美元对非美货币的升值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吸引国际资本回流美国,解决了货币投放的问题,同时当它的利率水平逐渐向正常化转变,另一方面却打压了美国的出口,过去两年美国的出口是负增长的,因此美国经济的基本面并不支持美联储过快恢复加息。再加上国际社会出现了一些不确定性因素,比如英国脱欧事件,还有 2016年第四季度每四年一次的总统大选。在这种情况下,国际社会包括美国在内都希望金融体系保持稳定,因此,尽管美联储可能到2016年12月底会有一次温和的加息,但是不会对国际市场产生大的冲击。
第二,最近几年,我们的企业走出去在海外的并购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过去主要是资源的并购,现在很多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主动地介入全球产业链的分工,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中高端迈进。现在的并购主要是研发、技术的创新,品牌的打造,还有营销网络的建立等等。企业的并购行为逐渐理性,对风险把控的能力在上升,这就不大可能出现大规模的资本外流。居民境外消费能力经过最近几年的释放,未来也不太可能出现连续的、大规模快速上升的势头。另外企业对外投资的平稳增长的势头还可以保持一段时间,不会出现非理性的大规模资本外逃。因此我们对美元的需求不会那么强烈,人民币贬值的压力就不会那么大。
第三,2016年10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同意吸收人民币加入SDR(特别提款权),人民币在 SDR当中占了10.92%的份额。未来几年,如果主要经济体的金融机构,特别是中央银行按照这样的比例持有人民币作为它的外汇储备,那么对人民币的外部需求就会上升。人民币加入 SDR以后提升了人民币的国际信用地位,这是有利于人民币升值的。
(三)房地产市场分化
2016年前三季度,一线城市房地产异常火爆,库存减少,投资回升。2016年1-8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长5.4%,商品房销售金额累计同比增长38.7%,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同比增长25.5%。总体来看,房地产走出了低迷,2016年一季度起出现了正增长,特别是三四线城市,库存消化有所向好。过去两年,地方政府为解决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过多的问题,采取了一些创新政策,对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的消化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沪深股市行情
过去两年,沪深股市跌宕起伏,特别是从 2014年下半年开始,上海、深圳两个证券市场一路走牛,出现了一轮轰轰烈烈的牛市行情。上证综指从2000点起步,不到两年的时间最高达到了5200点,但是在2015年5月和6月短短两月里,上证综指从5200点跌回到3000点左右。这对整个证券市场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冲击,有将近30万亿元财富灰飞烟灭。股市异常的波动,一方面伤害了企业的融资,使很多企业无法发行新股,另一方面由于股民财富急剧缩水,对消费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目前,对股市信心还没有完全恢复,股市基本在 3000点左右徘徊,但是股票平均市盈率水平在温和上升。市盈率是指每股价格除以每股收益,过去几个月市盈率从 14倍左右上升到 15倍,说明上市公司的业绩在下滑。上市公司的业绩受制于宏观经济,经济下行的压力使相关产业上市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和盈利水平受到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从短期看,股市信心的恢复还需要一个过程。大家不要盲目地认为下一个轰轰烈烈的牛市又要来临了,这不符合现实。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还需要一个过程,同时我们也应该抛弃过去炒作投机的理念,要倡导价值投资、理性投资的理念,对投资回报不应该抱有不切实际的期待,对上市公司和股市投资的风险要进一步高度重视。
四、货币政策有新表现
2015年以来,稳健货币政策逐步朝宽松方向微调,服务实体经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成为金融调控重要任务。中央银行加强定向调控,政策工具不断创新,整体金融形势平稳运行。
(一)货币金融运行的特点
1.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相对平稳
货币供应量增速平稳,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社会融资结构和跨境资本流动出现新变化;加强影子银行体系监管,中国银行业出现新特征;金融调控剑指“融资难、融资贵”,企业融资成本有所回落。
2.创新货币政策工具精准发力
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定向调控、精准发力,为经济平稳增长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2016年上半年以来,中央银行还采取公开市场操作来替代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基本保证了货币体系、货币银行短期市场的流动性的需要。
3.金融改革开放稳步推进
一是加快利率和汇率市场化。过去两年利率的市场化和汇率的自由化进展很快,我们一年期的名义利率是1.5%左右,进一步下调利率的空间比较小。一方面下调利率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效应逐步递减,另一方面利率的下调可能会激励国内的资金流出去,这种情况会推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进一步贬值。下一步为了保证货币市场流动性合理的充裕,可能会进一步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二是随着风险的增加,“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杄、降成本、补短板)的推进,银行体系改革取得新进展。另外资本市场和保险行业的改革也有一定的进展。
三是扩大简政放权,激活市场活力。比如我们发展了一批中小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业和民营银行的发展也比较快。
四是推动资本账户开放,促进人民币国际化。2016年上半年以来,银行间市场对外开放大量的境外金融机构,包括中央银行在银行间市场开放,他们也适应了人民币加入SDR,适应了人民币进一步国际化发展的趋势。另外,在自贸区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和资本账户的开放,以及沪港通、深港通、沪伦通的推进,金融改革开放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二)2015年以来我国的货币政策
2015年以来,我国的货币政策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
1.降准
自2015年2月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 0.5个百分点。对小微企业贷款占比达到定向降准标准的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额外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 0.5个百分点,对农业发展银行额外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4个百分点。
2.降息
自2015年3月1日起,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 0.25个百分点至5.35%;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5%,同时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2倍调整为1.3倍;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相应调整。
3.楼市“330 新政”
2015年3月30日有关部门“三箭齐发”。一是对拥有一套住房且相应购房贷款未结清的居民购二套房,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不低于40%。二是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首套普通自住房,最低首付20%;拥有一套住房并已结清贷款的家庭,再次申请住房公积金购房,最低首付30%。三是个人将购买2年以上(含两年)普通住房对外销售免征营业税。
4.再次降准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 2015年 4月 20日起,下调各类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对农信社、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额外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并统一下调农村合作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至农信社水平。
5.第一次“双降”
自2015年6月28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以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 0.25个百分点至4.85%;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其他各档次贷款及存款基准利率、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相应调整。
6.第二次“双降”
自2015年8月26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其中,一年期贷款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4.6%;一年期存款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1.75%;其他各档次贷款及存款基准利率、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相应调整。同时,放开一年期以上(不含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浮动上限,活期存款以及一年期以下定期存款的利率浮动上限不变。自9月6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同时,额外降低县域农村金融机构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额外下调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准备金率3个百分点。
7.第三次“双降”
自2015年10月24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一年期贷款利率下调 0.25个百分点至4.35%;一年期存款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1.5%;其他各档次贷款及存款利率、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相应调整;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保持不变。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并抓紧完善利率的市场化形成和调控机制,加强央行对利率体系的调控和监督指导,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同时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并对符合标准的金融机构额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8.2016年首次降准
自2016年3月1日起,普遍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以保持金融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下调后,大型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由17%降至16.5%,中小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由15.5%降至15.0%。
2016年降准降息的政策频率急剧下降。我们的工作重心发生了转移,过去更关注需求侧,通过总需求的管理来稳定宏观经济增长,现在要把短期的需求管理政策和长期的结构性改革政策相结合,因此2016年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三去一降一补”为重心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去。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解决现在供给质量、供给结构以及供给效率比较低等问题。过去两年,中国老百姓海外消费需求不断上升,在海外大包小包买了很多价廉物美的产品,这反映国内的关税水平、物流成本偏高,而生产产品质量偏低。因此我们着眼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要更多地关注供给侧技术的进步、结构的调整。供给侧也有“三驾马车”,一是资本的投入,我们要关注投资的质量、效益和结构,要引导资金向民生领域、高科技领域等短板领域流动。二是劳动,要激活就业市场,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三是技术进步,最近几年,我们对研发的投入明显上升,每年新增加的国际专利也明显上升,中国正在成为一个创新大国。另外,我们在政策上进行调整,从2016年开始把从事研发投入的资金作为长期的资本形成,使之计入GDP,计入经济增长,鼓励大家研发投入,鼓励创新驱动。把短期的宏观经济政策的总需求管理和中长期的结构性调整与改革相结合,既关注眼前,也惠及长远,既稳定经济增长,又优化就业结构。
五、对当前宏观经济政策措施的建议
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我们对于当前应该采取的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提出以下建议。
(一)财政政策
在财政政策方面,要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稳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第一,继续推进结构性减税,尤其是营业税改增值税。2016年5月1日,营改增进一步扩大了范围,建筑业、房地产行业、金融服务业等这些领域进一步扩大可以减少重复征税。按照2016年年初的计划,2016年要减少税负5000亿元,这实实在在地降低了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本,让企业轻装上阵,这属于供给侧的改革。
第二,适当扩大中央财政支出与赤字规模。在经济下行的时候,在总需求疲弱的时候,政府多投资一点,多花一点钱,这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但是,好钢用在刀刃上,支出要考虑到支出的效率和结构。在2016年9月杭州G20峰会上,我们提出要在短板领域增加5000亿元支出。短板领域有哪些呢?一是民生领域,像医疗、卫生、教育、养老等等。二是高科技领域,特别是先进装备制造业,符合《中国制造2025》发展方向。三是随着对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机场、码头等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增加,政府在这些方面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合理有序地流动,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2015年,我国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是2.3%,2016年年初计划扩大到3%,这仍然是比较安全稳健的财务结构,符合国际惯例。美国和欧洲公共政府负债与GDP的比重都是100%,日本约250%,所以扩大政府的财政支出和赤字规模不会增加我们的财政风险。
第三,适当扩大公共投资。全国各地都采取了相应的政策措施。比如北京市国资委出台了《北京市国资委国有经济“十三五”发展规划》,未来五年,北京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国有资本的重新布局有一个新的政策,就是把其中80%左右的国有资本集中在公共产品、公共服务领域的投资。同时在这个领域投资的国有企业、国有资本的持股比例不能低于60%。未来这种产业结构的调整,包括公共部门的投资,会进一步加大。
第四,挖掘消费增长的潜力。现在大家倡导文明健康的消费方式,一些新型消费上升比较快,比如信息消费、旅游、养老、健康、体育等等。推进农村城镇化发展的进程,消费增长潜力巨大。“十三五”期间,中国要解决3亿农民市民化的问题,把3亿农民(西部地区1亿人口,城中村1亿人口,城镇流动人口1亿人口)变成市民,这3亿农民变成市民以后消费能力将极大提升,另外也会拉动城镇基础设施投资。2020年将会有6亿人口的中产阶层,这将产生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最近几年,大量的资本流出在海外投资并购,同时海外的资本也大量涌入中国,中国仍然是吸引国际资本的热土。特别是一些跨国公司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在一些节点城市进行产业的重新布局,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也对中国经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第五,落实好社会政策的兜底要求。社会政策要兜底,就是要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实现城乡全覆盖的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要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把部分国有资产划拨用于补充社会保障基金;增加国有企业的分红比例,到2020年现金分红要达到30%,来充实社保的实力;同时解决过去社保里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以及公务员和企业事业单位之间双轨制等历史遗留问题。
第六,稳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是改革中一个难啃的硬骨头。2014年,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吹响了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进军号。根据部署,2016年基本完成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和任务,2020年各项改革基本到位,现代财政制度基本建立。过去的几年,我们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比如在预算体制改革方面,在预算的制定、执行、监督这些环节方面进一步规范化,强调了责任。2015年通过债务置换的方式解决了部分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2009年、2010年,我们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当中形成了一部分短期的负债,这种短期的债务在最近两年形成偿债的高峰,我们通过把短期的负债变成长期的负债置换的方式,解决了当期的偿债压力。
(二)货币政策
第一,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增长速度应该保持在11%到13%之间。包括信贷资金的投放,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长,都要保持适度的增长,要为实体经济工商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相对宽松的货币金融环境。
第二,适时降低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现在整体的存款准备金率偏高,大型国有银行是16%左右,还有进一步下调的空间。根据市场流动性的合理需要和利率水平,保持适当的节奏局部下降。我觉得把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到5%到6%左右是一个比较理性的状态。
第三,积极发挥信贷政策在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中的积极作用,要有保有压。对于要淘汰的落后产能领域和僵尸企业,要果断收紧信贷;对要支持的短板领域要扩大支持的力度。
第四,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特别要形成一个完整的、连续的、光滑的国债收益率曲线。在一个发达的金融市场体系里,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主要在公开市场操作完成的。比如美联储主要依靠公开市场操作,在联邦基金市场利率中通过投放货币、回笼货币来调控基准利率的水平。目前,我们公开市场操作的作用越来越大,国债市场资金池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但是还存在一些结构性的缺陷。比如长期国债是有的,但是短期国债比较少,要形成短期的、中期的、长期的相对连续稳定、发展平衡的国债市场和期限结构。过去的期限结构不太完整,因此央行在构造市场利率走廊、引导市场基准利率方面,要通过疏导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价格形成机制。这是未来金融改革和货币政策创新的重点。
第五,提升大型金融机构的风险定价能力。特别是要提高国有企业对资金价格信号的敏感性。
第六,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人民币要国际化,金融要进一步开放。资金的价格对内是利率的变化,对外是汇率的变化,这两个价格信号的波动,要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相对稳定是我们自身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同时也是对国际市场的巨大贡献。此外,双边汇率也要保持相对稳定。要通过结构调整,技术的进步,创新的推动来提升外贸企业的出口竞争能力。而不是通过汇率的大幅度调整来解决。
第七,要加快发展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过去我们长期依赖银行体系间接融资,未来我们要形成不仅有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还有场外市场、产权交易市场等区域性的资本市场,形成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要鼓励私募股权投融资、PPP(公私合作关系)等创新的投融资形式来推动金融体系的完善,满足企业多样性的融资需求,满足实体经济对金融体系的客观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