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纪念秦兆阳百年诞辰暨《秦兆阳文集》出版座谈会纪要

2016-11-25王冠含

世界文学评论 2016年3期
关键词:文集座谈会文学

王冠含

纪念秦兆阳百年诞辰暨《秦兆阳文集》出版座谈会纪要

王冠含

2016年11月15日,由武汉出版社主办的纪念秦兆阳百年诞辰暨《秦兆阳文集》出版座谈会在京召开。中宣部原副部长翟泰丰,中国出版集团原总裁、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中国出版集团副总裁潘凯雄,以及邵燕祥、屠岸、白烨、何镇邦、冯立三、邹建军等2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座谈会。会议由武汉出版社副总编邹德清主持,武汉出版社社长朱向梅首先介绍了《秦兆阳文集》编辑出版情况。秦兆阳生前单位代表、中国出版集团原总裁、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秦兆阳家乡代表、黄冈市作协主席刘民华,秦兆阳亲属代表秦万里分别致辞。

与会代表对六卷本的《秦兆阳文集》及当天的座谈会给予高度评价。聂震宁认为:“《秦兆阳文集》(以下简称“《文集》”)的出版是我国文学界、出版界值得高度重视的一件事情。……《文集》把人们记忆中的秦兆阳呈现给读者和社会,其本身也是秦兆阳同志的一座雕像”;秦万里表示:“《文集》从装帧到内文,都达到了相当的水准,体现了一家成熟出版社的气度和水平”;邵燕祥认为:“秦兆阳是文学史和出版史上绕不开的作家。对一个人最好的纪念,就是通过读他的书,和他的灵魂对话。从这个意义上,武汉出版社出版的这套《文集》,为读者提供了最好的追忆秦兆阳的方式”;白烨指出:“秦兆阳是文学良心的最好证明,是中国当代文学17年中的一个重要符号。《文集》的出版,对于研究秦兆阳,研究中国当代文学,都有重要意义”;翟泰丰强调:“武汉出版社为出这套《文集》付出了很多精力和心血,做了大量的资料搜集和精心编校工作。”出于对秦兆阳的尊敬和爱,他特别感谢武汉出版社留下了这六卷大书,方便人们继续研读、学习。同时,不少专家指出,座谈会选了一个好日子,既是《文集》发布会和座谈会,也是纪念秦兆阳同志百年诞辰,以及秦兆阳的著名文章《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发表60周年。

座谈会上,专家学者围绕秦兆阳同志其人其文,敞开心扉,讲真话,吐真言,提出了不少有思想有见地的观点和意见,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

秦兆阳以诗歌创作走上文坛,他一生的职业主要是编辑,几部重要作品都是利用业余时间创作的。正如聂震宁所言:他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热爱人民的博大情怀,创作了一批在现实生活中产生了广泛影响,在历史上值得留存阅读研究的优秀文学作品,为中国当代文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1)小说。据秦万里的介绍:秦兆阳创作的反映冀中平原生活的短篇小说集《农村散记》,自1954年出版后至1957年销量一直很好,一共印刷了九版才满足了需求,是那个时代的畅销书。其中多数作品都写得很短,很精致,有的只是记录了生活的一个场景或者一个片段,却同样能够让其中的人物具有典型性或独特性。他对方言的流畅运用无可挑剔,让轻轻流淌的字里行间,泛出了一种动人的温暖与亲切,也让作品拥有了田园牧歌般的美好情调。他的长篇小说《在田野上,前进!》和《大地》,也都是几十万册的印量。《在田野上,前进!》是一部描写50年代农村合作化进程的小说。如今,历史已经把那个时代推到了一个角落,但其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仍然存在。特别是在当时,它是一本很受欢迎的小说,《当代》原主编何启治说:上世纪80年代,仍有青年人因读《在田野上,前进!》而爱上文学。《大地》是一部讴歌中国农民反压迫反侵略的长篇小说,抒写了两代农民与封建势力以及侵略者展开的殊死斗争,写得惊心动魄气贯长虹。何镇邦讲到自己上世纪80年代读《大地》读得如痴如醉,还写了8000多字的评论文章。

(2)诗歌。秦兆阳的创作以诗歌开始,第一首诗发表在1937年的《武汉日报》上。针对《文集》中收录的诗歌作品,邹建军认为:1937年上半年,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秦兆阳就创作了15首诗歌作品,其中主要是长诗与组诗,具有相当扎实与丰富的思想与艺术内容,与当时中国文坛上的“民族化”与“大众化”倾向完全不同,具有相当的独立性。这些作品说明他的文学艺术创作在思想上、艺术上的起点都相当高,是其之后创作文学与艺术作品的源头与根本。那个时候,秦兆阳只有21岁,却能在半年之内,创作出如此题材丰富的、内容深厚的、具有实验性和探索性的作品,说明了作者当时的生活积累和艺术素养。而出生于乡村、就读于武昌乡村师范的他,在文学与艺术上为何有如此高的起点,至今也是一个谜。一个诗人与作家,后期的作品并不一定就超过前期的作品,作家的思想与艺术并不一定会越来越成熟,有的时候还会有所退化。就其诗歌创作而言也是如此。这也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何保持自己的艺术创造力,自然是一个难题。

二、重评《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

秦兆阳最为人熟知的,就是创作了《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这一宏文。这篇理论文章于1956年发表后,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座谈会上,很多学者对其仍是热情不减,对其价值和意义做了新的阐释。

(1)秦兆阳在大量的编辑工作和创作实践中的总结。秦万里在发言中特别提到:《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一文,是秦兆阳在自身创作和主持文学刊物编辑过程中受到启发而撰写的。从他的《农村散记》《在田野上,前进!》等小说中,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他的文学作品和理论文章是完美结合的,即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何镇邦指出:评论有三个境界:阐释、判断、超越。秦兆阳无疑是超越的,他有自己的见解,提出了自己的理论。而且不是空头理论家,他是作为一个作家、编辑家,从创作实践和编辑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然后来进行理论思考,再用深入浅出的语言来阐述理论问题,他是这样一个做法。

(2)在文学界和社会发展中所产生的深远影响。翟泰丰说:他讲现实主义,也是很真实的话,没有讲套话。当时文学创作中概念化、公式化的问题很严重,套路也很严重,他就是要打破这些框框。这个真的就是向前探索了一步,这个探索的总方向是应该肯定的。何镇邦指出:文章主要针对当时文学创作中教条主义的束缚,发表了一些评论。这些评论对作者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正如冯立三所感概的:这篇文章在当时教育了多少人,成就了多少作家!具体到秦兆阳所主持的编辑工作中,聂震宁以同事的身份披露:这篇文章对文学进程乃至社会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秦兆阳在担任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当代》杂志主编期间,在解放思想,突破“左”的思想桎梏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带领编辑组织发表了一批有分量的作品,揭露“文革”和“反右派”这些“左”的错误造成的严重恶果,反映拨乱反正、落实政策后我们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但是,他对于反映“左”的危害的作品,一直坚持历史的辩证法,要求一方面要深刻揭露和批判“左”的错误,另一方面又不要使人读后感到看不到出路,产生对党和国家的错误判断。

(3)在当下的教育和启示意义。冯立三的发言集中围绕这篇文章展开。他说:就冲这篇文章,秦兆阳就应该是伟大的,是真正马克思主义的。他所说的现实主义,就是按照生活的原有模式来写生活,他的全部教义就是像生活一样的真实,不需要外加东西。60周年了,他为这篇文章被打成右派,其实没有哪一句话不是按照马克思主义说的。评论家都该好好学习这篇文章。冯立三还认为应该专门为这篇文章举办一次研讨会,专门纪念这篇文章发表六十周年,同时,也梳理梳理党和领导应该怎么看待文艺和党的关系,文艺和生活的关系。

何镇邦更是热心建言出版社把秦兆阳的理论文章和文学评论进行单独精编,以作为引导当代人创作和评论的教材使用。足见《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一文的价值和跨越历史的经典性。

三、编辑事业与珍贵史料

秦兆阳曾在特定历史时期主持《人民文学》《当代》等重要刊物的编辑工作,发现、选择、编辑了一大批优秀作品,鼓励、培养了大量文坛新人。有的作品已经或正在成为当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有些作家已经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文学大家,比如:峻青、曲波、王蒙、刘宾雁、杨沫、古华、路遥等。他对这些作家的慧眼识珠,对他们的指导和帮助,都是不可磨灭的。

(1)甘做文坛“托星人”。聂震宁强调,秦兆阳在担任主编期间,一直十分重视发现和扶持文学新人。他特别讲了一个突出的例子,就是作家路遥的成长。路遥的成名作中篇小说《惊心动魄的一幕》,当时曾经投了好几个大刊,都被退回,最后才决定投给他认为是“最后裁判”的《当代》。据说,当时他曾想,如果《当代》也认为不行,他就一把火把它烧了。秦兆阳读了稿子,认为很有生活基础,决定帮助作者修改作品并发表,而且提出要把这个作者好好树一树。路遥应编辑部的邀请来到北京,当面听取了秦兆阳和编辑部的意见,修改了自己的作品。后来作品发表在《当代》一九八〇年第三期。随后,秦兆阳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了题目为《要有一颗热情的心》的书信体评论文章,对《惊心动魄的一幕》作了高度的评价和深入分析,就一些不足也讲了他的看法。这些意见对路遥帮助很大。《惊心动魄的一幕》也就成为路遥的成名作,他后来又写出了《在困难的日子里》《人生》《平凡的世界》等好作品。其实路遥只是其中一例,经秦兆阳指点而成名成家的新人,还有很多。秦兆阳也因此被誉为文坛“托星人”。

(2)敬业奉献,“磨稿”无数。关于编辑工作,秦兆阳曾自撰五言诗一首:“磨稿亿万字,多少悲欢泪;休云编者痴,我识其中味。”这是秦兆阳几十年编辑工作的真实写照,他创造性地打磨作家作品,其意义远远超出了普通意义上“编辑”的范畴。他也因此受到同行和晚辈的敬仰和怀念。邵燕祥讲道:秦兆阳从1957主编《人民文学》,以及他最后不到20年的时间里,主持《当代》的创刊和日常编辑期间,工作非常细致入微,培养出很多青年作者。这些都是当代中国文学史和中国出版史绕不开的。秦兆阳的学生兼同事屠岸追忆说:逢到有争议的稿子,他必须亲自审阅,与作者、与编辑部商量修改,亲自定稿,已经发稿之后,他还不断琢磨,考虑作品的社会效益,是否有利于人民。他对人民的事业是如此之忠诚,他一生遭遇坎坷,但他对祖国、对人民、对文学事业的爱始终炽烈如火,永远在熊熊地燃烧!

四、情操高洁,坚守文学良心

(1) 秦兆阳是文学良心的最好证明。白烨的发言集中于秦兆阳对文学良心的坚守。他说: 秦兆阳贡献很大。他是文学良心的证明。在他身上体现的文学初心也罢,担当也罢,集中地表现为:他坚守文学的良心,是文学良心的最好证明。白烨说:如果把过去的文学史看成是不断博弈的过程,一方面有从左的思路来的,也有从文学本质、本体上不断思考提出问题的。整个下来,从创作上看,从批评上看,形成了一个博弈的过程。正是这种博弈过程才构成当代文学的十七年。虽然一路向左,但并非一无所获,还有很多创作成就和理论成就。从这个意义上讲,秦兆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符号。这种符号性、代表性,也包括在座的邵燕祥先生。他们在那个时代的创作应该得到更为充分的评价,这样才是公正的。

(2)蒙冤不怨,是真正的、有坚定信仰的共产党员。聂震宁在发言中指出:秦兆阳在指导编辑选稿时特别强调:要掌握好分寸,一方面要深刻揭露和批判“左”的错误,另一方面也不能让人读后觉得一片漆黑,产生对我们党、对我们社会的错误判断。他不愧是一位真正的、有坚定信仰的共产党员。尽管他曾经蒙冤受屈,却始终不愿给党抹黑,为贯彻执行党在新时期的路线方针而尽力。刘民华认为:当年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点亮了秦兆阳的文学梦,让他由此开始了文学创作之路;而他的文学创作的生活性和人民性也正契合了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何镇邦强调了他在创作和编辑生涯中,始终把国家命运、人民命运、党的命运放在第一位的指导思想,正因此而没有发表张炜的《九月寓言》。翟泰丰更是明确指出:秦兆阳是一位真正的共产党员。他在冀中平原血与火的锻炼中成长,勇于担当,敢讲真话,虽因讲真话而蒙冤,却蒙冤而不怨,表现出对我们党的坚定信念。

(3)他是一位大写的人。座谈会上,很多跟秦兆阳相处过的专家、学者都表达了对他人品的钦佩和敬仰。秦兆阳曾写过一首诗:“文章千古事,荣辱百年身。风雨长征路,丹心永不泯。”屠岸认为,这首诗正是秦兆阳一生的准确写照,也是他把秦兆阳当做自己老师的重要缘由之一。聂震宁作为同事,这样介绍他的为人:秦兆阳同志为人谦和平易,行事低调,淡泊名利。他在文学界有很高的声望,却从不张扬,不争名利地位,不争享受,不赶热闹。根据专家的介绍,可以说,秦兆阳是一位正直低调、求真务实,热情谦逊,宽容大气,讲原则、有正气的人。他工作认真敬业,有很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祖国的文学事业矢志不渝、甘于奉献。其道德情操和高洁灵魂,值得人们永远敬仰和怀念。

综上所述,《秦兆阳文集》的出版得到了专家代表的高度赞赏。座谈会气氛热烈,专家学者们怀着敬仰的心情,对秦兆阳在文学创作、文艺理论、编辑工作上取得的成就做了回顾和总结,也追忆了秦兆阳的坎坷经历和高洁人品,提出了不少有学术价值和思想意义的命题。发言提高了人们对出版《秦兆阳文集》的认识和理解,丰富了人们对秦兆阳其人其文的了解和认知,也必将推动以秦兆阳为代表的当代文学十七年的深入研究。

王冠含,武汉出版社,研究方向为学术和地域文化编辑与出版。)

猜你喜欢

文集座谈会文学
中国民协在京召开《白胜文集》出版座谈会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中国艺术研究院成立70周年座谈会
日本文化里的《白氏文集》
我们需要文学
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2019年4月16日)
迎“春”冰心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郭汉城文集》简介
参加座谈会的新任职年轻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