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古开新 为时代美好铸造灵魂
——首届“黄庭坚与中国文化”高峰论坛综述

2016-11-25吕书庆中国书法杂志社北京100125

中国韵文学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诗派黄庭坚江西

吕书庆(《中国书法》杂志社,北京 100125)

借古开新 为时代美好铸造灵魂
——首届“黄庭坚与中国文化”高峰论坛综述

吕书庆*
(《中国书法》杂志社,北京 100125)

黄庭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大师和巨匠。他是一位大孝子,名列“中华二十四孝”;更是北宋伟大的书法家,在“宋四家”中,他不仅擅长楷书、行书、篆书多种书体,独树一帜的行楷书独立特出、雄视千古,而且他是整个宋代唯一一位擅长草书的大师,所以他也被后人推举为“千年书史第一家”;黄庭坚还是一位伟大诗人,他是宋代诗歌的代表人物,由他开创的“江西诗派”影响极其深远;他又是一个影响巨大的文艺思想家,在当时就有“言满天下,无一可议”的美誉;黄庭坚更是一位清正廉明的好官,他的为官之道得到宋高宗的褒扬,推行全国,作为典范。

今年适逢黄庭坚诞辰970周年。11月11日至12日,江西修水县隆重举行系列纪念活动。除主体活动“首届黄庭坚与中国文化高峰论坛”之外,还包括一个全国诗词大赛颁奖,江西省首届“黄庭坚奖”书法展览和专场文娱晚会等。11月11日上午,修水县委县政府为纪念活动举行了隆重的开幕仪式,随后是全天的高峰论坛,12日在“黄庭坚奖”书法剪彩开幕和参观之后,与会专家冒雨赶赴双井村,在黄庭坚墓前举行了献花和集体祭拜活动。12日下午,还参观了修水县城市建设规划馆、修水县博物馆和黄庭坚纪念馆。

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中国韵文学会、北京华夏翰林文化艺术研究院和中国黄庭坚研究会(筹)联合主办的首届“黄庭坚与中国文化”高峰论坛是纪念系列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11日在修水珠江大酒店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学者和黄庭坚专家官景辉、蔡厚示、周笃文、钟振振、丛文俊、水赉佑、刘庆云、郑永晓、胡迎建、余悦、黄君、吕书庆等20余人,发表了黄庭坚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来自全国各地的黄庭坚爱好者和修水本地文化工作者200余人聆听学术报告。

近年来,黄庭坚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历史人物。尤其是2010年,黄庭坚的《砥柱铭卷》以4.368亿元拍卖成功,很快形成了全社会的“黄庭坚热”,这在当今文化界,是一个很特殊的现象。此次“黄庭坚与中国文化”高峰论坛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召开。所以论坛选论题突破了以往仅仅关注书法、诗词的局限,从大文化的角度,对黄庭坚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多方面贡献进行了广泛的探讨。

珊德拉夫人说这些话的时候,并不看我,好像我只是她面前飞溅的瀑布雾水。在此之前,我从未接触过这种逻辑。你可以不被它慑服,但你不能不被它打动。

最后,着眼于洞穴比喻中对人之本质的回转进行引导的Paideia,真之本质的转变还关系到人的自由:“对人之存在以及人在存在者中间的地位的努力关注,贯穿并且支配着形而上学。形而上学在柏拉图思想中的开始同时就是‘人道主义’的开始。”[5]236在海德格尔返回无蔽的道路上,对真之本质的追问必然涉及到对人的自由之本质的追问,也就是对人与存在的关系的追问。[注] 就此而言,我们也就更加能够理解为何后来在1947年“人道主义书信”是与“柏拉图的真之学说”一并出版。这样的安排绝非任意之举,而是出自海德格尔存在-历史之思的要求。

为纪念黄庭坚诞辰970周年,中华诗词学会联合江西省诗词学会和北京华夏翰林文化艺术研究院,举办了一次全国诗词大赛,得到全国诗友的热烈响应,来稿诗词达数万首,本次学术论坛前,大赛已完成评审并出版了《获奖作品集》。高峰论坛上,钟振振教授专门就此次大赛获奖作品情况,进行了专题分析与研究。钟教授指出:此次诗词大赛来稿整体质量较高,明显超过以往诗赛,而且作者年龄趋于年轻化,这是诗坛兴旺的好现象。钟教授还举例分析了此次大赛作品在诗歌时代气息、新语汇使用和继承江西诗法上的表现,对本次大赛产生数量不少的讴歌黄庭坚及其家乡文化的好作品表示赞赏和祝贺。

十一日的学术报告分三场举行。上午一场,由中国书协学术委员、著名黄庭坚专家黄君主持,中央宣传部原秘书长、中国政研会副会长官景辉,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吉林大学博士生导师丛文俊、中华诗词学会顾问蔡厚示、周笃文,中国韵文学会会长、南京师范大学博导钟振振五位重要专家发表演讲。官景辉先生就黄庭坚的三件书法作品《戒石铭》《砥柱铭卷》《寒山子、庞居士诗卷》,谈了三点启示:一是书法家应该有正确的理念和价值取向,二是书法家须由器见道、借艺明理,三是书法家在不断提高艺术素养的同时,要以徳艺双馨为职志,关注社会,体味人生,并具有文化的担当意识。官景辉先生结合黄庭坚书法创作和当前我国文艺导向,提出“书家何为?为何而书?书写什么?”等重要问题,指出书法家应注重自身修养,在创作时要关心时代,不要为艺术而艺术;要重视书写内容,追求书以载道,追求形式与内容的相互吻合。他说“书法的笔墨形式是器,它所承载的内容却是道,所以书法家要由器见道,借艺明理”。丛文俊教授,首次就中国书法史上的黄庭坚系统发表了他的见解。他指出:黄庭坚的出现使宋代书法特色得以形成,黄庭坚一方面把书法视为“卑事”,另一方面又把自己的很多人生感悟、思想情怀倾注于书法之中,尤其是在人生遭遇不佳的时候,更以书法为重要的精神寄托。所以他的书法讲究技法,独立特出、内涵丰富。丛先生特别指出,黄庭坚的书法理论是宋人中最切合实际、内容也最丰富的一大家,黄庭坚书法美学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巨大而深远。88岁高龄的厦门大学教授蔡厚示先生以“长作江西社里人”为题,发表了他有关黄庭坚及江西诗派“最心爱的一个学术研究”——黄庭诗歌的忧世情结和亲民思想。蔡老以他半个多世纪从事诗学研究的丰富经验,首先谈到“元好问为什么反对江西诗派”这个历来没有被学术界深入探究的重大问题。指出元好问实际上非常佩服黄庭坚的诗学(“作诗宁下涪翁拜”),但是,南宋时期江西诗派主要作家,基本上都是爱国之士,主张抗金,统一祖国,这恰好与作为金国拓跋族文人的元好问,构成了民族感情上的根本对立。这便是元好问不肯作江西社里人的深层心理原因,也是解读元好问为什么从整体上看不起江西派诗人的症结所在。在此基础上,蔡老进一步谈到中国诗歌史存在风雅和骚赋两大传统,江西诗派从其所尊奉的杜甫开始,很好地继承了这两大优秀传统,并使之达到完美结合,所以自黄庭坚之后,形成江西诗派所特有的“文质半取”(即作品形式与内容完美统一),“风骚两挟”(即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鲜明特色,成为近千年中国诗歌史影响最大的流派。蔡先生指出,黄庭坚诗词中的忧世情结和亲民思想是一根贯穿始终的红线,也是他“之所以值得我们敬重”的重要原因,蔡老列举黄庭坚《水调歌头》(“落日塞恒路”)和《病起荆江即事》十首等作品为例,进行了精彩的解读。蔡老深情地谈到,他作为江西人,虽然长期在福建工作,却一辈子,始终系念江西诗派,“跟黄庭坚有一种特殊的情感”。他提议重新组建一个江西诗社,以接续中国诗学这一脉传统,发出“长作江西社里人”的感慨。著名词学家周笃文先生从黄庭坚的创作题材、语言风格和人生经历诸方面,论述了山谷词在宋词中的重要地位和对后世影响。周先生首先指出黄庭坚在中国文化史上,属于“圣人”之列。然后把黄庭坚词风概括为“清刚柔艳”四字,并列举词作进行了分析。周先生特别对黄庭坚涉及歌楼酒肆一类“使酒玩世”之作进行了讨论,认为这类作品是诗家真性情的流露,属于闲情逸气,在宋代文人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正常现象,不应该以“涉黄”“诲滛”等横加指责。周先生还列举黄庭坚晚年写给衡阳官妓陈湘的三首词,说明其词风格的高妙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下午第一场学术演讲由丛文俊先生主持,著名黄庭坚专家水赉佑就黄庭坚《薄酒丑妇歌》、《刘明仲墨竹赋》等三件作品的真伪和版本问题发表了意见;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郑永晓从报刊传媒的角度,对民国年间黄庭坚书法诗词的接受与影响进行专题报告;国家博物馆研究员朱万章、首都博物馆馆员李文琪分别就两大博物馆所藏黄庭坚作品情况作了专题介绍;上饶师院许永福博士对荣获国家优秀出版物的《黄庭坚书法全集》进行了专题研究;《中国书法》杂志吕书庆就黄庭坚草书的文化意义作了探讨;北京语言大学日本学者荒金治介绍了黄庭坚对日本书法家产生的影响;南昌大学教授文师华对山谷书法影响江西书法的情况作了分析。下午第二场演讲由钟振振教授主持,中国韵文学会原副会长兼秘书长、湘潭大学教授刘庆云就黄庭坚词的用韵情况进行了专门考察,指出其灵活宽泛的用韵已开元曲用韵之先河。江西社科院首席专家余悦介绍了黄庭坚有关茶的诗文及其活动情况,指出他是一位“中国茶文化彪炳史册的重要人物”。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江西社科院研究员胡迎建就清代同光诗派代表人物陈三立及赣派诗人的创作、传承、发展和影响进行了专题报告。佛学博士李志军从黄庭坚词作入手,阐述其佛学思想影响,而使创作风格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其视角独特,见解新颖。文化学者李四平则介绍了黄庭坚在中医学上的造诣和相关诗文、行谊。文史学者夏爱民则发表了黄庭坚为官山东德州镇监时的事迹、诗文和影响。黄庭坚生活过的地方广西宜州统战部长韦雪鲜、重庆彭水政协副主席汪家生,还分别就当地开发利用黄庭坚文化,发展旅游产业等作了介绍。

最后,对企业社会形象的影响。相比其他没有环境投入目标的企业,政府在补助和税收方面对环境投资企业会有优惠政策,彰显企业的先进性。在公众眼中也能营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易形成口碑效应,在以后的经营交易上获取更多的客户资源,占据交易主动权,更有利于企业的运营和资金周转。从投资者角度来分析,投资者不会轻易撤资,这对中小企业更有利,保证了企业资金来源。企业积极的社会形象能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对后续的发展也有很大帮助。

一天的学术讨论紧张而热烈,高论迭见,精彩纷呈。最后中国书协学术委员、北京华夏翰林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也是本次学术论坛的实际策划人黄君先生进行了简短的总结。他指出,本次高峰论坛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大背景下,按高标准组织的一次重要学术活动,黄庭坚作为中国文化史上的巨匠,他身上所包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在整个中国文化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本次论坛意在借古开新,弘扬以黄庭坚为代表的优秀思想、优良品质、精彩艺术和丰富的传统文化精华,为当代文化建设,尤其是道德文化建设提供历史的参照,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此次高峰论坛召开之日,也正是黄庭坚逝世910周年忌日。黄君先生在会后赋诗中写道:“九百十年一转轮,高坛要铸是时魂。诸公论道真而切,思与横渠类等伦。”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黄庭坚与中国文化的探讨的确具有铸造时代美好灵魂的现实意义。

责任编辑 徐 炼

I207.22

A

1006-2491(2016) 01-0113-03

吕书庆(1958-),男,山西人,编辑,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研究方向为书法与中国古代文化。

猜你喜欢

诗派黄庭坚江西
江西银行
《诗》第27卷·三个“十”特大卷征稿
白饭、皛饭与毳饭
当代诗词史稿(八)——“三友诗派”给我们的启示
青花瓷里觅南山——江西
“加一倍”写法——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
黄庭坚一夜三点灯
共享
江西是个好地方
略论江湖诗派产生、发展的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