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的里程碑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6-11-25张玉能

长江文艺评论 2016年1期
关键词:文艺理论讲话文艺

◎ 张玉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的里程碑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 张玉能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为《讲话》),现在已经全文发表,给我们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的新成果,呈现了鲜活的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新形态。《讲话》继承、发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发展进程。《讲话》以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基本原理为指导,凝聚了毛泽东、邓小平等几代领导人的智慧和成果,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论的精神和目标以及基本原则,是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新纲领。学习《讲话》应该是当代中国文艺工作者和文艺理论工作者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训练,从中可以学习到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方法,了解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的真髓,从而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为繁荣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事业贡献力量。

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新发展

习近平的《讲话》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当代的新发展,它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论为指导,结合中国当代的文艺实践,推出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新形态,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的新成果。《讲话》继承、发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把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推向了新阶段,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的新纲领。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和创立实践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过程中确立的文艺理论形态。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艺理论的理论基础。尽管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写过一部美学概论或者文艺理论概论,但是,他们不仅给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艺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唯物主义哲学基础,而且在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过程中,高度重视美学和文艺理论问题,把文学艺术和文艺理论当作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亲自从事了文艺批评实践(比如,恩格斯评亚历山大·荣克的《德国现代文学讲义》,马克思、恩格斯评欧仁·苏的长篇小说《巴黎的秘密》、评歌德和席勒、评斐迪南·拉萨尔悲剧《弗兰茨·冯·济金根》,恩格斯评敏娜·考茨基的《旧人与新人》、评玛格丽特·哈克奈斯的《城市姑娘》等),探讨了文艺的本质、现实主义美学原则、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的文艺批评、人民性、悲剧美学、文艺与人民的关系等一系列美学和文艺理论基本问题,提出了艺术生产论、意识形态论、“实践—精神的”掌握世界的方式等多层次艺术本质论,阐述了文艺的真实性、典型性、倾向性等现实主义美学原则,论述了以实践为根本的真、善、美相统一的美学原则、阐述了人民是评价作家艺术家是否合格的评判者。这些都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确立规定了目标、方向、基本原则。

随着欧洲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发展,特别是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艺理论发展到了新的历史阶段,形成了苏联列宁主义的美学和文艺理论。列宁的文艺理论旗帜鲜明地凸显了马克思主义文论的阶级性、实践性、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列宁明确地提出了文学艺术的无产阶级党性原则,高扬了社会主义文艺为人民的人民性特质,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现实主义美学原则。列宁强调写作事业应当成为无产阶级总的事业的一部分,成为由全体工人阶级的整个觉悟的先锋队所开动的一部巨大的社会民主主义机器的“齿轮和螺丝钉”。他突出了党的文艺事业是真正自由的,这是因为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的文艺不是为了个人的私利贪欲和名誉地位,而是为了社会主义和劳动人民。列宁提出了“两种文化论”,即每个民族的文化里,都有一些哪怕是还不大发达的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文化成分,也都有资产阶级的文化;无产阶级要批判继承资产阶级及全部人类的文化,用它来建设社会主义。列宁在评价俄国伟大的思想家、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时,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美学和文论原则。列宁指出: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真正伟大的艺术家一定会在自己的作品中至少反映出革命的某些本质方面。尽管苏联的所谓“正统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曾经在一段时期内产生过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教条化、庸俗化、宗派化的极左倾向,但是,苏联的马克思主义文论家们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论的正确方面,并且整理和出版了《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等经典著作,初步形成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文艺理论的体系框架,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论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苏联形态还直接影响了中国现当代的文艺理论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形成和发展。李大钊、瞿秋白等早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形成,20世纪30—40年代左翼作家关于“革命文学”、“大众文学”、“国防文学”等的文艺论争,鲁迅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思想及其对各种资产阶级文艺理论的斗争,都是在苏联马克思列宁主义文艺理论的直接影响下所产生的结果。在这些基础上最终产生了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和毛泽东思想的文艺理论,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雏形。1944年出版的周扬的《马克思主义与文艺》,也是学习苏联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经验,将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论系统化、中国化、大众化的重要成果。新中国建立以后直到1960年代反修正主义斗争以前的一个相当长时期,苏联马列主义文艺理论和文艺政策仍然直接影响了中国的文艺创作生产、文艺理论和文艺评论。

20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党领导人,针对苏联“正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唯经济决定论、庸俗社会学、教条主义、宗派主义等极左思潮,酝酿产生了一种“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即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西方形态,其主要代表有:匈牙利的卢卡奇、意大利的葛兰西、德国的布莱希特和法兰克福学派(马尔库塞、阿多诺、本雅明、哈贝马斯)、法国的萨特和阿尔都塞、英国的威廉斯和伊格尔顿、美国的詹姆逊等。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曾经被认为是一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的1980年代,中国文艺理论界逐渐由“西马非马”到承认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合理性,并批判吸取其关于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性文艺理论,比如卢卡奇的总体性和异化理论、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理论、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论和症候阅读方法论、本雅明的技术复制时代的艺术理论、威廉斯的文化唯物主义理论、詹姆逊的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理论、哈贝马斯的交往诗学等等。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也随着重新认识苏联“正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思潮而得到传播,深刻和广泛地影响了中国新时期的文艺理论和文艺评论。

自从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及其文艺理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就在不断深入地进行之中。李大钊、瞿秋白、鲁迅等译介和阐释马克思列宁主义文艺理论,拉开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序幕,直到毛泽东思想文艺理论的形成发展,逐步与时俱进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著作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和文艺理论,指明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论述了文艺的人民性和人民本位论、文艺的生活源泉论、作家艺术家的思想感情转变论、文艺批评理论等重大文艺理论问题,建构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架构。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思想文艺理论进一步发展完善,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等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正确方针和路线。毛泽东思想文艺理论的正确思想、路线和方针促进了新民主主义时期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文艺事业的健康发展;但是,毛泽东思想文艺理论中诸如文艺为政治服务、从属于政治、以阶级斗争为纲等不适合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发展的某些思想观点,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促成了文艺战线的阶级斗争扩大化和极左思潮的泛滥,一直发展为被林彪、“四人帮”所利用的所谓“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给党的文艺事业带来了灾难性的危害。

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国历史进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针对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状况和国情,逐步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在此基础上得以确立。邓小平理论的文艺理论,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废止了“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口号,高扬文艺的人民本位论,明确了“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倡导文艺培养社会主义新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这些基本上规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的方向、方针、原则。江泽民按照新形势的要求,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继承并丰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文艺理论。他指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而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他还提出了“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口号,以繁荣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当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入新的更高的阶段时,胡锦涛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文艺理论要求,文艺新的时代课题应体现以人为本精神,为人民群众营造美好的精神家园。一切受人民欢迎、对人民有深刻影响的艺术作品,从本质上说,都必须既反映人民精神世界又引领人民精神生活,都必须在人民的伟大中获得艺术的伟大。因而,文艺工作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以最广大人民为服务对象和表现主体,关心群众疾苦,体察人民愿望,把握群众需求,通过形式多样的艺术创造,为人民放歌,为人民抒情,为人民呼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文艺理论,极大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的深入发展。

党的十八大确立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局面。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的新阶段。《讲话》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树立“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现实特点,分析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文艺发展现状:我国文艺园地百花竞放、硕果累累,呈现出繁荣发展的生动景象。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在有些作品中,有的调侃崇高、扭曲经典、颠覆历史,丑化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有的是非不分、善恶不辨、以丑为美,过度渲染社会阴暗面;有的搜奇猎艳、一味媚俗、低级趣味,把作品当作追逐利益的“摇钱树”,当作感官刺激的“摇头丸”;有的胡编乱写、粗制滥造、牵强附会,制造了一些文化“垃圾”;有的追求奢华、过度包装、炫富摆阔,形式大于内容;还有的热衷于所谓“为艺术而艺术”,只写一己悲欢、杯水风波,脱离大众、脱离现实。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主要论述了五个问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通过这五个问题的论述,《讲话》继承、发展、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文艺理论,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推向了新发展和新阶段,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的新纲领,推出了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新形态和新成果。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新成果

《讲话》所论述的五个问题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的体系形态的新成果。这个理论体系主要由人民中心论、创作主体论、作品本体论、价值效益论、真善美统一论、党的领导论等几部分组成,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方法,结合中国当代社会主义文艺实践,回答了关于文艺的本质、创作、作品、功能、价值、方向、政策等根本问题。

《讲话》的“人民中心论”继承、发扬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以及新时期以来党在文艺理论上强调人民性的优良传统,丰富和完善了邓小平所倡导的“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向。《讲话》指明了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就是人民的文艺,“二为”方向是党对文艺战线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讲话》规定了“文艺的人民中心论”的基本内涵: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讲话》明确指出:人民生活是文艺的源泉,文艺必须为人民服务,必须把人民作为文艺的评价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的“创作主体论”继承、发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现实主义创作理论,要求作家艺术家以创新为文艺的生命,作家诗人要随着时代生活创新,以自己的艺术个性进行创新。《讲话》指出: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必须有大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文艺工作者要志存高远,耐得住寂寞,要深深融入到人民的生活中去,与人民打成一片,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要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始终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坚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用踏实之心来搞创作,创作出艺术精品,创作出无愧于伟大民族和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讲话》强调:文艺家是灵魂的工程师。文艺家要做德艺双馨的名家。文艺名家产生于社会和人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的“作品本体论”继承、丰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艺术生产论和意识形态论以及中国传统文论重视文本形式的作品本体思想,将文艺作品作为文以载道、诗以言志、诗以抒情、立象尽意、立象传情的物质本体,把作品文本作为文艺家的立身之本,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把作品文本当作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美学精神的最好载体。“作品本体论”凸显了文本形式的存在价值和审美价值,完善和丰富了文艺的创造本质、形式本质、精神本质及其辩证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的“作品本体论”辩证统一了文艺创作生产和文艺作品的形式、创造、精神等因素,以马克思主义文论为指导,发扬了中国传统文论的作品本体论思想,扬弃了西方现代文论的语言符号论和形式本体论,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学和文论的作品理论,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创新和繁荣奠定了理论基础,指明了发展方向。《讲话》指出:作品是文艺家的立身之本。文艺家应该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创新是文艺的生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的“价值效益论”,继承、丰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文论关于文艺的非生产劳动与生产劳动相统一的观点,指明了文艺生产及其作品在市场经济中的二重性,为正确处理文艺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文艺生产与文艺消费和市场经济的关系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的价值效益论主张,社会主义文艺生产及其产品应该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要兼顾经济效益,应该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起来。《讲话》要求文艺工作者,坚持文艺的社会主义党性原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辩证处理文艺生产及其产品的非生产劳动性和生产劳动性,创作生产出审美价值、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相统一的文艺作品,把文艺生产及其产品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兼顾文艺生产及其产品的经济效益,为人民大众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而不能为了个人私利,更不能为了金钱、为了市场,而使文艺庸俗化、低俗化、媚俗化,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讲话》明确规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决定着文艺的价值效益。社会主义文艺应该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主义文艺应该发挥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功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的“真善美统一论”,揭示了文艺的真、善、美价值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特色,是中国传统“向内求善”的伦理型美学精神与西方“向外求真”的科学型美学传统的有机结合,它克服了中西美学的偏颇之处,提出了一种合乎历史发展规律和人类审美目的的更为完善的文艺理论追求。这种“真善美统一论”要求以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要求用真善美统一的标准来进行文艺批评。《讲话》明确提出了“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的批评标准。《讲话》号召:文艺家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中发现美,创造出生动的艺术形象,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美的艺术形象显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和善的价值取向。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强调弘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进行正确健康的审美教育,培养和造就有骨气和有底气的中国人,努力培养全面自由发展的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的“党的领导论”继承、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党性原则、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文化领导权理论,指明了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文艺工作的生命线,明确了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的两条原则:一是要紧紧依靠广大文艺工作者,二是要尊重和遵循文艺规律。把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落实到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评论工作之中,要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指导,继承创新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理论优秀遗产,批判借鉴现代西方文艺理论,打磨好批评这把“利器”,把好文艺批评的方向盘,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在艺术质量和水平上敢于实事求是,对各种不良文艺作品、现象、思潮敢于表明态度,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敢于表明立场,倡导说真话、讲道理,营造开展文艺批评的良好氛围。《讲话》要求: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党组织应该遵循文艺规律领导文艺。党组织应该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评论工作。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的灵魂和目标

习近平的《讲话》,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实状况和文艺实践,坚持、发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艺术精神生产论和意识形态论的基本观点,纵深推进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历史进程,明确指出:中国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和文艺理论的灵魂。

《讲话》强调,文艺要发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独特作用。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都必须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用以在精神上维系一个民族的存在,形成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有了共同的核心价值观,才可能有统一意志和统一行动,才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顽强发展,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我们今天全社会的共同核心价值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成为我们生而为中国人的独特精神支柱,成为百姓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就必须对全体人民进行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一系列活动,而其中具有独特作用的就是运用文艺来进行审美教育。审美教育的特点就是:寓教于乐,怡情养性,潜移默化。文艺工作者是以文艺铸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蕴在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中,让它从生动活泼、活灵活现的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无须特别把它指点出来”(《恩格斯致敏娜·考茨基》),从而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开启心智、陶冶情操、熔铸道德、塑造性格、升华人生,使得人们在长期的不知不觉的艺术感染和艺术享受中,如沐春风、如浴阳光、如吸空气,受到非强制性的审美教育,造就健全的心灵,培养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讲话》以高度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要求文艺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爱国主义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内容。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中华儿女应该继承和发扬几千年来一以贯之的爱国主义的中国精神。中华民族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爱国主义的英雄儿女层出不穷,成为民族精英,国家脊梁。就在荆楚大地上,屈原忧国忧民而捐躯汨罗江,木兰代父从军保卫边疆,王昭君出塞和亲安邦,张自忠将军抗击日寇血洒疆场,他们名留青史,千古流传,昭示后人,垂范万代。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在祖国遭受侵略的生死存亡关头,激励着千千万万中华儿女前赴后继,保家卫国。一部从古至今辉煌灿烂的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爱国主义的主题常写常新,讴歌爱国主义精神的文学作品如长江黄河之水,源源不断,不断掀起爱国主义的高潮。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时刻,我们永远忘记不了,像《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屈原》《梁红玉》《还我河山》等拥有家国情怀的作品,就曾经感召中华儿女,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成抗击日本法西斯强盗的万里长城,浴血奋战,团结战斗,终于迎来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伟大胜利。在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现实实践中,我们更加需要弘扬和彰显新时代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当代文艺尤其应该弘扬和彰显爱国主义的主旋律,以具体、感人、独特的艺术形象,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讲话》坚持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正确道路,突出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美学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为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就必须首先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讲话》坚持、发展、丰富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关于繁荣和发展中国特色当代文艺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正确方针,坚决反对“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的错误倾向,坚决摒弃“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那一套错误做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和文艺理论的建设,披荆斩棘,指路领航。《讲话》高屋建瓴,切中肯綮,揭示了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独特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的优秀文化传统和中华美学精神。中华民族的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具有永不褪色的价值。我们的文艺创作生产应该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的文艺作品必须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在五千年的传承和发展中铸就了“向内求善”的伦理型美学品格和特点,不同于西方美学的“向外求真”的科学型美学体系。中华美学讲求托物言志、寓理于情,讲求言简意赅、凝练节制,讲求形神兼备、意境深远,强调知、情、意、行相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艺和文艺理论必须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

《讲话》高瞻远瞩,视野开阔,充满革命浪漫主义情怀和革命现实主义精神,明确指出了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和文艺理论的目标。

《讲话》从中国当代的具体现实状况出发,以远大的革命理想为方向,指明了文艺要聚焦中国梦的时代主题。现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领导下,按照党的十八大确立的奋斗目标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任务,一步一步地向前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艰难而光荣的事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蓝图已经由党的十八大绘制,这就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特别是近百年来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代表的中华民族优秀儿女梦寐以求的长期而艰巨的伟大事业。完成这样伟大事业需要中华民族的每一个儿女都有伟大精神。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和文艺理论,在培养和引领实现这个伟大事业的伟大精神的过程中,可以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因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和文艺理论的目标,也就是广大文艺工作者当今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讲话》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高度,要求我们的文艺和文艺工作者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最根本的标志,就是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文艺工作者的中心任务就是创作优秀作品,优秀作品是文艺事业和文艺工作者的立身之本,给人民奉献最好的精神食粮,创作生产出反映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创造能力和水平的优秀文艺作品是文艺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只有优秀作品才能吸引、引导、启迪人们,才能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创作生产大量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这就是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讲话》明确指出:只要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这就是优秀作品。

《讲话》从世界的视野和中国走向世界的现实,吸取了西方马克思主义交往诗学的思想,要求文艺和文艺工作者讲好中国故事。随着中国当今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国际社会越来越关注中国。文艺是正规的新闻发布、官方介绍代替不了的最好的交流方式。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的文艺作品,不论是一部小说、一篇散文、一首诗、一幅画、一张照片,还是一部电影、一部电视剧、一曲音乐,都具有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的独特魅力,可以使外国人更加生动、形象、直观地了解中国,知道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知道中国人对自然、对世界、对历史、对未来的看法,感受中国人的喜怒哀乐,知道中国历史传承、风俗习惯、民族特性等等。中华民族的京剧、民乐、书法、国画等文化瑰宝,都可以成为外国人了解中国的重要途径,都可以用来向世界宣传推介我国优秀文化艺术,让国外民众在审美过程中感受魅力,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是指导我国文艺繁荣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和指路明灯。文艺工作者和文艺理论工作者应努力学习《讲话》,贯彻《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通过改革文艺体制,繁荣文艺创作,迎接文学艺术新春的到来。

张玉能: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文艺理论讲话文艺
1942,文艺之春
Can “Contemporaries” Know How to Read?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艺高级感?
“注水”讲话
中国文联出版社“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论著书系”
□文艺范
关于中国当代文艺理论发展的几个问题❋
节日畅想曲
变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