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信息效应
——读张辑哲论文有感
2016-11-25安徽大学管理学院李长青
文/安徽大学管理学院 李长青
再论信息效应
——读张辑哲论文有感
文/安徽大学管理学院 李长青
通过对张辑哲先生一系列论文的研读与思考,尤其对信息效应相关文章受益颇深,并由此产生一些看法。信息效应是信息被信息主体使用后,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结果,这种结果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即信息的正效应和负效应。
信息;信息效应;对策
当今社会,“信息”这个词汇被人们听到和说到的频率越来越高。应该说,人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信息社会。正如张辑哲先生在《信息社会的信息问题》中所说:“信息时代的到来也表示着人类完成了‘由以物质生存为主导向以精神生活为主导’的重要转变,从而开始逐渐实现人类的本质(精神、思想)”。然而,信息在给人类带来积极效应的同时,也不可避免产生一些消极效应。笔者在本文指出信息的正效应的同时,也提出了其带来的负效应,并给出相应对策。
一、信息效应的定义与类别
(一)信息效应的定义。信息效应的定义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信息效应,是指由信息引起的一切结果。狭义的信息效应特指信息接收者根据所获信息相应调整自己行为的现象,这种调整过程是依据信息接收者的认知情况所进行的。
(二)信息效应的划分。1.按照作用对象可划分为信息心理效应和信息行为效应信息心理效应是指信息被获取并被使用后,在人的精神世界所产生的直接、间接影响。也就是说,信息接收者并未做出直接行为效应,但却可满足其精神需求。如由信息引发的欣喜,惊恐,愤怒,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提高等;信息行为效应是指信息获取后,在人的行为即社会活动中所产生的直接、间接影响。如学生知道肯定要考试了,就要全身心备考,否则就不备考。心理效应具有内在的基础性,它为行为效应奠定基础;而行为效应则是信息效应的主导形态。2.按照作用因素可划分为信息时间效应、信息空间效应和信息客体效应。信息时间效应是指在某段时间或某个时刻,信息具有的价值,在其他时间或时刻不具有该价值。如,同一信息对瞬息万变的股票市场的投资者来说,知道的时间的早晚,信息具有的价值也不相同。信息空间效应是指同一信息在某个地区具有的价值,在其他地区却没有。如气象部门播报近日某地区有一场大雨,该信息给干旱地区带来希望,而对其他地区可能是无关紧要的。信息客体效应是指同一信息对于不同接受或获得者具有不同价值。如某个学生考上了名牌大学,该信息对该学生的家庭来说是可喜可贺的好消息,而对其他家庭来说可能是无关紧要的。
二、信息正效应
(一)生产方式和工作方式的变化。在信息经济中,企业是围绕着信息流来组织生产。为了能够跟上市场变化,适应市场需求,企业从掌握市场需求信息到商品开发、生产、销售是同步进行的,即采用柔性生产方式取代传统生产方式,从而大大缩短了开发周期,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益。现代信息技术使信息传递实现了网络化和多维化,使偌大的地球变成了一个“地球村”。人们足不出户即可在自己的办公室进行办公,通过终端设备,迅速了解世界各地的市场行情。
(二)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革。有用的信息是财富的观点得到人们广泛认可,并得到大规模开发,从而实现信息产业化道路,促进信息经济发展。在产业结构方面除了原有的第一、二、三产业之外,又兴起了一种新型产业,即信息产业。在就业结构方面,随着产业结构的变革以及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在第一、二产业部门工作的劳动力人数占总人数比例不断下降,而在第三、特别是信息产业部门工作的人员比例则在不断上升。
(三)社会结构的变化。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传递呈现出网络化和多维化,并逐步形成全国性甚至全球性的信息网络,使偌大的地球变成了一个“地球村”,社会的结合变得更加紧密。因此,社会原有的块状结构和层次结构相结合的结构模式发生重大改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网状结构。如今,无论你处于哪个地方,有着何种身份,只要网络相连,那么你可能不仅是“信宿”而且又可能是“信源”,这也体现了“信息是社会的黏合剂”控制论创始人维纳的名言。
三、信息负效应
(一)引起信息污染。信息污染指垃圾信息、冗余信息、色情信息、电脑病毒等信息充满网络。人们所说的信息污染大都与基于计算机网络的通讯方式有关,比如电子邮箱、实时通讯和RSS订阅等。主要表现为违反法律的信息、违反社会公德的信息、具有潜在危害的信息等等。
(二)加剧信息过剩。信息过剩是指个人或系统所接受的信息超过其处理能力或有效应用的情况。如今,信息无处不在、众多且混乱,带来财力、物力和人力的浪费。当人们所能消化的信息量超过其接收的信息量时,会患上“信息超载焦虑症”,这使得信息用户无所适从,增加了其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而且,由于信息量太大,人们却往往找不到自己所需的信息,反而导致信息利用率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