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读、探、练、思”五步提高小学生毛笔书法水平的策略研究
2016-11-25孔万里
孔万里
摘 要:随着电脑的普及,书法已不被中小学生重视,特别是毛笔书法。当前我国的毛笔书法教学存在着种种弊端,没有对学生进行整体的书法教学,书法和写字的概念模糊,把书法教学和写字教学混为一谈。种种情况严重阻碍了书法教学,使书法教学陷入了尴尬的局面。鉴此,笔者根据自身多年书法教学实践经验,提出“握、读、探、练、思”五步提高小学生毛笔书法水平的策略研究。
关键词:执笔 读贴 探究 训练 反思
一、小学书法教学的现状
随着电脑的普及,书法已不被中小学生重视,特别是毛笔书法。为了更好的传承中华民族灿烂的传统文化,小学书法教学已成为当务之急。当前我国的毛笔书法教学存在着种种弊端,没有对学生进行整体的书法教学,书法和写字的概念模糊,把书法教学和写字教学混为一谈,把写字课可当作书法课上,把书法课当作写字课上。有时甚至把书法课让位给其他课,种种情况严重的阻碍了书法教学,使书法教学陷入了尴尬的局面。主要表现在:
(一)毛笔书法的教育和传播出现危机
毛笔书法集中地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从本质上讲毛笔书法的延续也是中华民族延续的一种方式,而毛笔书法的延续往往是通过一代代地传授与学习得以实现的,小学生又是接受这种传授的主要对象。但由于种种原因,现代社会的滚滚车轮大有毫不留情地将这古老的艺术甩掉的来势,社会和家庭又因毛笔书法的实用性逐渐失去而淡化了对它的热情,书法慢慢变成一种可学和不可学的摆设。
其实,大部分人都不明白,接受毛笔书法教育的学生能获得一种极强的协调和自控能力,为学习其他学科,培养其他技能打好一个良好基础。
(二)写字与书法的矛盾趋予尖锐
写字与书法是两个有本质区别的概念。写字的目的是交流信息,重实用性,书法的目的是为了创作,抒情和欣赏,重艺术性,写字力求以最短时间和较少精力尽快达到目标,书法则需要以毕生的精力来探索,目标也无止境。但写字和书法又是这样的密不可分。书法必须是写字,如果不是写字,而去写(画)其它玩艺,又何必叫书法;而写字则为书法充当了由实用美向艺术美过渡的桥梁,但写字却不是书法。实际中写字与书法间会遭遇许多困惑:写字好的:芍乏生,甚至指导写字有突出成效的老师,很少能在书法展上入选,而全国书法展的优秀作者,按照他们的观念教学,也大多难以得到教育部门的首肯。长期维持写字规范、端正、清楚的要求,艺术灵性难免受到压抑,而在相当程度上,以后当书法家是没有希望的。
(三)毛笔书法教学的模式僵化。
随着艺术的繁荣和发展,一些艺术学科的基础教学,均不断进行新的探索与改革,其成就之大,影响之广均前所未有,相比之下,小学书法基础教学,则多陈陈相因而使得教学模式僵化。
笔者认为,小学书法教学的出路在于敢于突破旧有的教学观念及教学模式,对涉及到的诸多方面给予重新审视并进行大胆改革。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始终贯彻启发式教学思想,并本着系统、循序渐进的原则,多样、灵活地去开展教学。展望未来,在小学毛笔书法教学这块园地中,还是大有可为的。
二、“握、读、探、练、思”五步策略
(一)握——执笔的原则
如何正确执笔是能否正确用笔的前提,是能否把字书写好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它一直都被书法老师所重视。一个初学者应该选用什么样的执笔方法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点。
1、指实掌虚
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紧紧靠拢,不要漏缝,拇指中间,关节向外凸起,使掌心空虚,像握着一个鸡蛋的样子。无名指和小指不要碰着掌心。这是最关键的一个原则,只有指实,掌虚、腕才灵活,运笔才自如。
2、管直腕平
有的人写字笔管总是斜的,这样容易造成偏锋用笔。当然,笔管不能每时每刻总是垂直纸面,写起字来有提,有按,有起,有倒,不可能老是纸面夹角成90°,但总的姿势是应该保持垂直的。腕平则要求在练习书法时手腕大体上与旧顶平行,以便于书写。
3、松紧适度
即前面所说的执笔时用力不可过大,亦不可太小,过紧则死,过松则写出字来没有力度。
4、高低相宜
执笔的高低,可根据所写的字的大小和不同的书体灵活掌握。一般来说,写大字执笔宜高,小字宜低,行、草书宜高,楷书宜低。少儿学书的时间短,以执笔略为低为宜,这样更便于掌握毛笔。
5、五指执笔
儿歌因为其朗朗上口的优点,成为小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的教学形式。为了让学生能牢牢记住执笔方法,本人特创编了一首执笔歌,每节书法课比吟:“拇指食指上节捏,中指紧勾贴,无名指头向外抵,小指帮忙不要歇。总结为四个字即:捏、勾、抵、帮。
(二)读——读贴的方法
读贴是学生对所学字帖的一个熟悉的过程,主要包括了解作者、读准字音、 理解书写内容大意、初步感受临写对象的用笔、结体和布局特点。而读贴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精细观察
在读帖时,一定要把点画比较着看。比如在一个字中,相同的点画是如何处理的,不同的点画在虚实、粗细上,到底有多大的差异,要进行比较、分析。字中的某一个点和某一画的粗细,常常有几倍甚至十几倍的差异,看得不细,就会将本来粗细反差很大的点画忽略,那么临写起来也必然点画不分,学得“像”这一关就过不去。在观察结构时,首先分清哪一画是这个字的主笔,点画之间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位置,是如何衔接、呼应的,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在读帖时,还可以用反向思维进行思考。比如某个点画或某个字为什么这样粗重,写得细弱些成不成?有的为什么要这么宽,写得窄点成不成?有的为什么这么歪,不歪成不成?歪得多点或歪得少点成不成?不向这个方向歪,向其它方向歪成不成?多问几个为什么,帖读得也就有些深度了。
如:欧体楷书中的“西”字(如右图),这是最具欧体风格的字之一。指导学生读帖时,要让学生发现首横的长度特别长,几乎与下面的口同宽;下面口字特扁,且竖与横不封口,观察马虎,往往成了封口状,最后一横也往往不会向右出头延伸;在观察结字规律时,首横与下面的口字距离很宽,不注意,临写时就会靠得很紧,这就偏离了欧体风格,与原帖大相径庭。
2、对校原帖
对比原帖,写得不像之处便是错误之处称之为校贴。要从用笔、结体、章法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地比较分析,查找原因,再有针对性地加以改正。如果每次都能解决一个问题,便可以一步步接近原帖了。反之,若一遍遍重复错误的东西,只有使痼疾加深,不治而亡。我们反对临帖时做蜻蜒点水式的一抹而过的做法,“信笔为体,聚墨成形”的潇洒背后是作品浅薄、苍白,是没有什么丰厚、深沉的内涵可言的。沉不进去,当然出不来,只能是死路一条。当然我们更反对照猫画式的一遍遍盲目抄帖,我们的目的不是量的积累,而是质的飞跃,量变并不等于量的简单累积,关键是“变”,而不是重复。那种“日毕万字”的精神是可嘉的,可瞎子点灯白费蜡式的做法实在是毫无价值。北京师大书法博士生导师欧阳中石老先生说得好:“我们要求:练一遍有一遍的收获;要用头脑的分析代替无意义的重复,用头脑的运动代替时间的流逝;用思维代替最变的积极,用头脑的分析代替变的过程,要力求做到练一遍有一遍的进展……”大概,真正的聪明者要用这点小“苦”去换取大“功”。
如:“九”、“成”、“宫”三字的临写(见下图),“九”字起笔的按不够深,导致笔画偏细无力,不厚重;“成”字的第二笔“撇”收笔过于生硬,导致字形走样丧失美感;“宫”字宝盖头的一点观察不仔细,过于短小,没有破横,且宝盖头与第一只“口”距离过紧,整个字显得局促,不够舒展大方,再次临写时要及时纠正。(与原帖校对查找缺点)
3、强行记忆
在精察的基础上,要强记一些字的造型和章法,把读帖的成果记在心里。
现代著名书法家黄绮先生在其所著《书中五要》中也有这样一段话:“我们读书还要求背诵,观看碑帖,比做读书,是要求把观看与记忆结合起来,不能过眼即忘。”宋高宗学《楔帖》,他说“详观点画,以至成诵,不少去怀也。”观帖达到成诵不忘的程度,可以说是使观看变成了记忆。“成诵”是读的结果。读书成诵,诵上口头;观帖成诵,诵上笔端。所谓“上笔端”,是把成诵的“内容”表现于自己的书写中,这是观的目的。
如:在临写欧体九成宫以下一列字后(见右图),就要试着去背临以加深记忆,这一列字不能光是单个背临,要把这六个字之间的造型章法当成一个整体写:首字“王”稍小呈扁状,第二字放宽放扁,第三字整体更大且字形拉长,第四字又放宽放扁,第五字稍微收敛,但字形稍稍纵向发展,最后一字又回归扁状。这种:“扁-更扁-拉长-更宽扁-纵向稍长-扁”的字形变化一定要熟记于胸,到时在脱贴背临或创作时就会胸有成竹,能写出与原帖风格相似的作品来。
4、学会感悟
任何事情要具有创造性必须要有感悟。毛笔书法学习也是如此,因为一切灵感都来源于感悟。当李白看到瀑布从天而降,就感悟出“飞流直下三千尺,已是银河落九天。”诗人上上楼梯就感悟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看看潭水就感悟出:“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游。”感悟是多方面的,是从生活、自然中来的。感悟应该养成习惯,应该经常的,有目的的进行培养。自古以来,大书法家的字写的那么好,关键在于他们有独特的感悟,把这个感悟运用到书法上,形成一个宣明的风格,被后人所推崇。张旭看到孙二娘舞剑就感悟出:剑法即笔法,写出酣畅淋漓的大草;颜真卿看到水珠在墙上留下就感悟出:“屋漏痕”,感悟出书法的中锋用笔,用篆书的笔法写出了晚年的杰作《麻姑先坛记》。
如:在教欧体楷书“王”字时(见右图),我提醒学生仔细观察王字的三横,你想到了什么?有的同学说像一把尖刀或砍刀的刀刃,整横从起笔至收笔逐渐变粗。这时及时肯定同学:这是一种从笔画形状上的感悟,非常好,我们可以给它起个名姑且叫“刀横”吧!以后在写欧体“横”时,至少线形不会走样。
(三)探——探究性的学习
书法教学同语数教学一样,探究性学习法同样适用于书法教学中。它是书法教学中创造一种类似研究的情境,让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选择合适的内容让学生进行探究
1、直观性较强的知识探究
汉字“六书”中的“象形”,指部分汉字来自生活实际,所谓“书肇自然”。运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生活表象,把学习内容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可让他们说一说、想一想、议一议等探究活动,获得一定的感知。如教学颜体楷书中的“浮鹅钩”时,教师先让学生观察,然后说一说它像生活中的什么?(铁钩、鹅头)根据学生回答,师生共同得出的浮鹅钩的书写特点。
2、迁移性较强的知识探究
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探究出新知识,得出书写规律,称知识的迁移,它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书法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他们善于思考、探索,从旧知识中找到解决新知识的途径,提高书写能力。如教完“山”字之后,可让学生试写带有“山”字旁的“岭”、“峻”等字,找出“山”字作为偏旁书写的异同点,从而得出“山”字旁的书写规律。
3、学习方法相似的知识探究
将同一类型知识放在一个阶段里学习,找出其共同规律,使学生举一反三,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增强了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使书法教学不至于乏味,事半功倍。如在教学楷书结构规律时,把每一类规律进行分析、探究,然后让学生举例试写。
4、实用性较强的知识探究
书法教学不仅在课内,课外也很重要。课内注重知识传播,课外注重知识的实用,使学生勇于探究,提高创作欲望,学以致用。如每年寒假,笔者都会组织部分学生到集市开展“送春联”实践活动,运用所掌握的书体进行现场书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书法学习兴趣,也得到了社会大众的一致好评。
探究性书法教学始终注重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旧知与新知的连续,从而获得新知识,提高学生书写水平、打破传统书法教学单一、乏味的授受式教学,获得课堂教学最佳效果。
(四)练——多样形式的训练
书法的学习应该有个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为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美的体验及表现能力,教学中安排一些特别训练对提高书写水平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对毛笔的体验训练。
每个学生都喜欢拿起笔乱画,于是我也常教学生画一些简笔画。首先严格要求执笔,做到指实掌虚,执笔要低一些。在画的同时要讲解简单的用笔,知道什么是藏锋、露锋、中锋、回锋等,并渐渐会用。通过一段时间学简笔画,对毛笔性能的掌握在手法上就更丰富些。
2、对线条美的体验训练。
具体可出示不同长短、粗细、浓淡、枯湿的线条,或者对不同范帖线条的比较、分析,让学生充分观察,再进行严格的惟妙惟肖的模仿训练。
3、对用笔速度的控制训练。
速度的差异,可给人带来轻盈、快捷和沉重、缓滞的不同感观,可通过对各种书体的每个具体笔画的比较、模仿,或教师的示范讲解,让学生体验到速度的差异与线条的力度、枯涩、苍润等质感的关系。
线条速度力度枯涩浓淡对比:如上图中第三列与其它四列相比,线条明显枯涩;速度较快且力感较强,给人以线条的质感美。
(五)思——学习过程中的反思
1、思徘徊期
任何事物都是曲折徘徊中前进,学生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徘徊期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在这个时期由于视觉接受能力与手的表现能力是不能协调,即“眼高手低”,因此,学生在这段时期的学习书法时情绪会显得烦躁。在这段时期,我首先会充分肯定学生的鉴赏能力比过去有了提高,然后再适时加以鼓励:“如果你鉴赏书法的能力仍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就不可能看出问题。看不出问题,就会安于现状,安于现状,就会停滞不前。看出了问题,才会产生不满意的情绪,这正是一种可喜的现象。在这个关键时期,只要具有知难而进、寻根究底的精神,就能顺利渡过徘徊期达到新高度。”
2、思换帖
就像吃菜一样,同学们长时间练一种字体,视觉容易疲劳,缺少艺术感觉,练字总是没有进步,这时不妨换一种字体进行练习。我带的书法社团中的张某某同学,练欧阳询的楷书已一年时间,有一段时期一直没有进步,我试着改换行楷《智永千字文》让她练习,她感到新鲜,兴趣很浓,居然写得很好。后来再练欧体又有了新的艺术感受,结构把握很准,用笔也很劲挺。现在又开始联系隶书,一幅习作还在校书法大赛中夺魁,可见适当换帖效果还是不错的。
3、思信念
在徘徊期是一件很痛苦的事,自信心会受到严重打击。同学们学书受挫,进步缓慢,有时为了掌握一种笔法,往往要练几十遍甚至几百遍,对缺乏毅力的人来说,感到难忍难熬,这时同学们要多读古今书家勤学苦练的故事,懂得做任何事都有一定难度,不可能一帆风顺,不让“难”、“懒”二字冒头,发扬持之以恒、刻苦磨练的精神,字才能有长进,信心也能与时俱增。
总之,书法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只有用科学正确的学习方法与勤学苦练相结合,书法教育学习过程才能事半功倍,达到理想效果。
三、实践成效
(一)教育教学观念和行为的转变
通过这段时间的研究,我己切身感受到教育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自己的教科研意识有所提高,教育观念也有了较大转变。
1、逐渐树立起现代教育教学观
认识到课堂的范围其实很广,传统意义上的课堂和教材仅仅是“大课堂”中的一小部分,随着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们要积极寻找生活中的教育素材,敏锐地进行挖掘利用,生成新的教育材料。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2、改变了传统的学生观
“握、读、探、练、思”五步练字法使学生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我发现了许多学生身上的新亮点。我发现有些平时被视为“学有困难”的学生却很会发表评论、很愿意在网上搜集书法学习资料等。这就促使我以全面的、发展的眼光去重新评价眼前的这批学生,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二)学生毛笔书法水平的提高
随着课题实践和研究的进程,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的毛笔书法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毛笔书法这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
学生们通过送春联、书法比赛等书法实践活动,了解了与书法有关的历史知识,更了解了学习书法的意义。
2、学生书法学习积极性逐步提高
有了一定书法知识积累,加深了书法文化的认同感。从我对典型学生的跟踪记载来看,学生对书法学习兴趣浓厚,印象深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增强。
3、学生内心的情感世界得到了丰富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握、读、探、练、思”五步练字法给学生带来了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它使学习过程化难为易。课上,学生们欢快的齐念我自编的书法儿歌;中午、傍晚,都能看到许多孩子不由自主地往书法教室里跑,他们是去看他们亲手布置的展览园地;他们是兴致勃勃地去练字,怡炼身心……
4、学习习惯和能力获得提升
姿势训练和技法学习得到初步培养,在毛笔书法的实践活动中,学生亲历了从握笔姿势——书写姿势——基本笔画,字体的观察、体验、比较,反复练习这一系列的过程,亲历了优雅文明的谈吐,规范的举止训练等过程。
通过“握、读、探、练、思”五步练字法,较多学生改变了以前“厌写”的态度,对书法的兴趣增强了。在老师的指导、同伴同学的帮助,以及自己主动学习的内驱力作用下,他们广泛欣赏、学习,初步领略到了书法中蕴藏的内涵是那样的丰富、生动与精彩,提高对书法艺术的了解程度,培养了对学习祖国文化艺术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了对民族精华文化艺术的认识和认同感。如今,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练字已经成了每天的必修课。学生的练字热情标志着毛笔书法兴趣的高涨。只要我们正确把握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书法兴趣,学生一定会回馈以一手漂亮的字。
参考文献:
[1]陈振濂《书法教育学》西泠印社出版社。2000
[2]白砥 《书法空间伦》2005
[3]《青少年书法报》2005年第25期
(萧山区渔浦小学 浙江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