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小组导学,激活学生与作品的深度对话

2016-11-25孙纪君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2016年9期
关键词:生平徐渭导学

孙纪君

图像识读是美术学科培养学生五个核心素养之一,其教学途径有二:一是选择有利于形成核心素养和获取知识的方式;二是在将知识与技能放在情境中解决问题。笔者以欣赏·评述《大写意画家徐渭》为例,来探究两条教学途径在课堂教学中的精细化操作。

笔者执教《大写意画家徐渭》源于浙美版小学美术第十册《中国的传世作品》 ,课题定为《大写意画家徐渭》,原因有二:一是徐渭是绍兴本土影响深远的画家,每读一次徐渭的作品,总是感动一次,我们有责任传承其笔墨精神,让其笔墨精神更容易被学生理解;二是原教材只有一幅《杂花图卷》中的菊花,本课试图“读厚”,让学生初步掌握理解中国传世名作方法:了解画家生平,走进画家故居,体验画家的画风特点,感受画家的后世影响;同时,鼓励学生在体验徐渭泼墨大写意作品中自由表达自己的评述。

一、绘制画家生平曲线图,拨响师生、画家、作品的情感共鸣之弦

画家生平,其实就是画家作品的背景音乐。笔者在介绍徐渭坎坷生平时,不是单项的,而是配以《二泉印月》的背景音乐,并与学生适当互动,学生对徐渭坎坷生平了解更深刻,反作用于作品上,就能理解笔墨的特殊用法。

坎坷的生平

徐渭(1521—1593),初字文清,改字文长,号青藤老人、天池生、天池渔隐、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田水月,浙江绍兴人。

1521年 1岁 徐渭出生于绍兴府山阴县一户官员家庭。百日时,父亲病故。

1528年 8岁 幼时徐渭天资聪敏,八岁就能作文章。

1530年 10岁 徐渭在就读的榴花书屋种下一颗青藤。

1534年14岁 养母苗氏去世,家道中落。

1540年20岁 徐渭考取秀才。

1546年26岁 妻子病逝。

1558年38岁 徐渭成为浙、闽总督胡宗宪的幕僚军师,参与东南沿海抗倭

斗争,是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1561年 41岁 徐渭第八次参加乡试失败,终身不得志于功名。

1565年 45岁 徐渭因恐惧受胡宗宪案牵连,精神错乱。

1566年 46岁 徐渭因错杀继妻张氏被判坐牢七年。

1573年 53岁 经朋友营救,遇大赦出狱,徐渭才真正抛开仕途,四处游历, 写诗作画。

1593年 73岁 在贫病交困中徐渭悄然去世,死时只有一狗相伴,床上无一

铺席子。葬于绍兴城南木栅山。

经过教师的梳理,把徐渭的生平有重点的写在黑板上,绘制人生曲线图,如

此跌宕起伏的人生是极其罕见的。可以说,正是坎坷曲折的人生才有徐渭的大写

意画。这一版块的设计,铺下了课堂的基调,是一种“补学”。

这里的对话,是教师主讲、学生倾听、文字(图)与背景音乐交融,再配以适当的互动,是另一种形式的探究场(图1)。

这里还有一个得意的“小插曲”,上课进行中突然屏幕显示白屏了,怎么办?笔者知道可能是哪个插头松了,于是笔者就说“孙老师的课就像徐渭的生平,也是一波三折的。”学生们都会心的笑了。果然是实物投影仪输出的插头松了,课堂插曲,为我所用。

二、交流小组导学单,唤醒、丰富学生的缄默知识

笔者选取了徐渭的三幅画葡萄的作品:《葡萄》、《墨葡萄》《墨葡萄图》,代表着徐渭不同时期的作品,很具有典型性。课前我思考,徐渭的画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泼墨写意,欣赏·评述也要围绕这个画风核心点来展开。

为了让学生能理解泼墨写意的用墨和用笔,我从吃生葡萄说滋味,说到画葡萄的双钩填色法和没骨法,学生观察到画葡萄是墨点组合,画葡萄叶是墨团涂抹。教师适时当场演示墨点组合和墨团涂抹。第二幅《墨葡萄图》最经典,通过拓展“题画诗”来读懂,抓住“书斋”和“明珠”来“补学”。第三幅《墨葡萄图》则是用“秃笔”画的(图2)。

小组对话导学单

请比较《葡萄》、《墨葡萄》、《墨葡萄图》中的葡萄果实有什么不同?(可以形状、画家用墨用笔、可能表现画家哪段人生经历上,选择一点写下来 )

学生在对比中“阅读”徐渭不同时期的笔下葡萄,联系画家曲折的人生,在小组导学单上,学生记录下自己即时的感受:

生1:我看到《葡萄》中的葡萄圆润,墨色饱满,浓淡看得很清楚,可能是他人生得意时画的。

生2:我看到《墨葡萄》中的葡萄是淡墨一点一点的,像画家心酸时的眼泪。肯定是他刚刚出狱时画的。

生3:我看到《墨葡萄图》中的葡萄是用枯笔画的,粗粗一看,不是葡萄,仔细想想,是葡萄,可能是他晚年贫困交加时画的。

……

然后,笔者请学生在拓卡纸上体验画葡萄的泼墨写意。这个设计演绎,把物象观察、技法示范,读诗解画、笔墨体验融为一体 (图3—5) 。

运用小组对话导学单,第一阶段,学生用自主式学习的方式与作品对话,第二阶段,学生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与他人对话,点燃了学生已有的内在信息。

三、学生与作品会意对话,反思、梳理、修正已学的美术信息

在学生与作品深度对话后 ,学生在头脑中的图像认知还是零碎的,需要一定的教学设计来整理巩固下来,笔者利用课的尾声,重新滚动播放大屏幕上出现过的图片,慢慢地放,细细地品,留出一段空白,让学生自主反思、梳理、修正已学的美术信息,开展学生与作品的会意对话。

四、运用小组导学单,提炼出小组对话操作图

在欣赏·评述美术课堂教学中,围绕作品范例,尤其的名作,凸出“视觉性”是第一位,要营造作品、学生、教师、媒材的多维探究场,用对话的方式来探究,

唤醒学生的缄默知识,丰富学生的视觉感受。通过《大写意画家徐渭》的课例研究,提炼出小组对话操作图(图6):

感知“第一印象”就是学生见到作品后的直觉感受,因此初见作品,作品要具有视觉冲击力,宜大宜高清。

名作的美术“典型语言”基本方式是形与色,学生能感受的点、线、面、体、明暗、肌理、空间都是形与色的变化组合。在美术创作时,构图是艺术家组织各种美术语言的方式。笔者通过自主研学单,带着问题来理解名作的美术“典型语言”。

运用小组对话导学单,并与名作图像梯度呈现,课堂上,唤醒了学生的缄默知识,激活了学生的已有认知技能,点燃了学生的思维火焰,达到师生分享彼此的审美愉悦!

(绍兴市柯桥区柯桥小学 浙江绍兴)

猜你喜欢

生平徐渭导学
傅忠诚教授生平
风莺图诗
『四声猿』唤文长痛——徐渭的一生
曾巩生平
包何生平考述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徐渭南腔北调
须知书户孕江山——徐渭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