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特色高校职业与成人教育发展路径选择
2016-11-24方跃平
方跃平
摘 要:现代职业教育担负着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换代,提高就业质量的重大时代使命。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特色高水平大学如何发挥依托行业办学的优势,培育行业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应用人才,是一个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本文从科学把握“4个变化”、完善学校职业教育顶层设计,科学凝练“3个经验”、优化学校既有职业教育格局体系,科学转化办学“4大优势”、提升煤炭高等职业教育水平3个角度入手,分析和介绍了中国矿业大学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职业教育;行业发展;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24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担负着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换代,提高就业质量的重大时代使命。2014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举办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职业和成人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我国行业特色高校的发端与国家工业化、现代化进程几乎是同步的。在计划经济时期,以部门办学为显著特征的行业特色高校支撑了国家经济社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后,要求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适应经济基础的变化。尤其是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行业部门办学的体制被打破,高校在规模扩张的同时,进行大范围的合并、调整和重组,很多行业特色高校在发展的战略定位上经历了游移、迷失、选择和调适的过程。这种迷失主要体现为由于学校发展战略定位模糊而产生的疏离行业特色的“去行业化”的趋势,相应地,这种调适也主要体现为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和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的“再行业化”的取向。
行业特色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历了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环境变革之后,亦出现了一系列变化,诸如办学定位的“趋高”、行业特色的淡化、学科结构的多学科化、学校规模的扩大化等。作为我国煤炭行业最高学府的中国矿业大学,长期以来始终肩负“开发矿业、开采光明、建设祖国、造福人类”的神圣使命,坚持面向国家现代化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办学,在我国煤炭能源行业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在百年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好学力行、求是创新、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独特精神品质。学校积极发挥依托煤炭行业办学的优势,围绕培育行业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应用人才,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二、科学把握“4个变化”,完善学校职业教育顶层设计
战略规划重在解决“办成一所什么样的大学”和“如何办好大学”两个方面的问题。 创新和发展煤炭职业教育,离不开对煤炭教育发展形势的科学把握。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煤炭行业融入世界产业体系,受到了国际产业分工、产业竞争力、国际技术标准、技术技能人才标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需要用全球化眼光、国际化思维审视煤炭职业教育发展态势。总体来说,煤炭和煤炭职业教育呈现4个明显的变化趋势。
一是能源革命对煤炭转型升级发展的“倒逼”。国家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煤炭行业进入改革攻坚阶段,提升行业现代化水平是必然趋势。能源革命绝不是“革煤炭的命”,重点在于推动体制变革和技术创新,实现煤炭资源的高效清洁利用,对煤炭职业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是煤炭行业人才结构存在失衡现象。现有的煤炭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还不能与煤炭企业需求实现无缝对接,毕业生的专业技术能力与企业实际需求存在脱节现象,表现为人才培养层次和人才培养结构供求之间的矛盾,与企业转型升级、技术革新和多元化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匮乏,煤炭企业急需的高级技能型创新人才缺口很大。
三是煤炭职业教育由技术型教育向创新型教育转变,由重视实践技能提升向重视综合技能转变。单一型的技术专门人才难以适应能源革命带来的生产方式转变和技术工艺创新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能够进行技术改革和技术研发,解决关键技术性难题的创新型领军人才成为时代要求。
四是煤炭职业教育由专业性教育向综合性教育转变。根据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贯通、职业教育向高层次发展的趋势,进一步优化和丰富职业教育结构层次,巩固专科层次的职业教育,积极发展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煤炭职业教育面临的新任务。
针对上面4个变化,中国矿业大学积极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主要取得两大进展。
一是对学校的煤炭职业教育进行科学定位,形成了“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并行发展、以普通教育引领职业教育创新”的发展思路,把职业人才培养作为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一环,着力推进从知识本位教育、学科体系教育向能力本位教育、专业职业教育转变,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服务国家能源工业技术技能积累,充分发挥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对煤炭高端职业教育变革的推动和引领作用,探索助推独立学院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
二是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进行科学定位。提升职业教育在学校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将其作为学校服务社会、服务行业、服务自身发展的重要理念创新。学校在综合改革方案中指出:“改革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培养适应能源技术革命需求的国际一流的煤炭行业高端职业人才”,提出了“培养国际一流学生”的理念,即培养“一流的博士、一流的硕士、一流的学士、一流的工士”。一流研究生的侧重点在于创新能力,一流本科生的侧重点在于综合素质和基础能力,一流职业生的侧重点在于实干能力。培养一流的工士,不仅有助于完善本科、硕士、博士3个层次的应用人才培养类型,建构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结合、专业教育和终身教育相结合的系统而完备的职业生培养体系,而且进一步强化了现代职业教育服务煤炭企业转型升级发展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时代使命,突出了职业成人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的原则。
三、科学凝练“3个经验”,优化学校既有职业教育格局体系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是对受教育者施以某种职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的训练。 长期以来,学校在上级主管部门及各煤炭行业企事业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整合和优化配置校内外优质教学资源,发挥矿业、安全、力建、化工、信电、机电等龙头学院以及优势学科专业的作用,不断完善校企协同培养本科和专业学位研究生等高端人才模式,在为行业及行业企业培养了大批的专业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的同时,还设置了以成人教育学院、应用技术学院、教育培训处为载体的3个成建制的职业教育实体单位,建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实习实训基地、继续教育基地和成人函授站点,为煤炭行业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概括来说,学校开展的职业教育主要形成了3个方面的经验与收获:
一是实施“对口单招”,强化“5个”对接,培养煤炭行业本科应用型人才。为了缓解煤炭企业人才紧缺的困难,学校以应用学院为载体,坚持面向煤炭行业,采取“对口单招”和“二学位”的方式,培养“招得来、用得上、留得住”的应用型人才,形成了“以煤为主,以学科知识为基础,以工作过程性知识为重点,突出岗位工作技能培养”的培养体系;实施“招生、培养、就业联动”,企业全过程参与人才培养工作,建立了30个学生实习实训基地,体现校企协同,工学结合,坚持“5个对接”的原则(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培养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该院学生获得470项国家和省部科技竞赛和技术创新奖励,4700多名毕业生全部在煤炭企业就业,56%的毕业生成为企业技术骨干,15%以上的毕业生走上了所在单位领导岗位。
二是强化产教合作,创新“订单式”“开放式”培养模式,推进了煤炭继续教育。中国矿业大学以成人教育学院作为开展继续教育的主体,在全国13个省市设有15个函授站、7个教学点。其中,学生在站人数千人以上的规模化函授站达7家,学院直接管理的直属函授站学生3000余人。
首先,推动了继续教育机制的创新,通过实施与行业层面及与行业企业两个层面的“校企合作”,建立了行业、行业企业、高等学校“三位一体”的继续教育管理的新体制和继续教育“会员制”运行新机制。学校成人教育学院积极开展煤炭远程教育,建设和推送了100多门课程资源,为行业企业提供开放式、全员化和免费的教育服务,被煤炭职工誉为“送到煤矿坑口的课堂”“煤炭职工随身的大学”。
其次,创新并实践了三种人才培养模式,即“会员制”运行机制下的“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和在企业继续教育基地实施的“技、工、学”人才培养模式,分别解决了全行业继续教育通用型人才培养和普及化的问题、行业企业紧缺人才培养的问题和行业企业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问题。先后培训数万人,60多家煤炭企业受益。推动行业继续教育形成了“行业主导、企业投入、高校服务、职工免费自主学习”的共享共赢局面,建设和推送了100多门课程资源,实现了函授、夜大、网络教育的融合,传播行业发展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成果,受到行业企业及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再次,培育“精品培训项目”,打造品牌优势,服务煤炭行业经济发展。适应行业和地方企业对专项技能培训提升的要求,学校成立了教育培训处, 整合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圆满完成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委托的“全国万名煤矿总工程师安全培训工程”,承接了全国50个煤矿安全重点县矿长培训任务,先后培训煤矿总工程师、企业负责人3000余人。创建了煤矿主体专业进修、煤矿专题技术培训、煤矿管理干部能力提升培训“三大精品培训项目”,在行业内具有广泛影响力。学校还积极拓展海外培训项目,组织了7期赴德国“资源枯竭型企业转型”培训班,为资源枯竭型煤矿企业转型提供服务,并促成了徐矿集团与德国鲁尔集团正式战略合作,为下一步拓展海外培训市场积累了经验。
四、科学转化办学“四大优势”,提升煤炭高等职业教育水平
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就是要在科学把握职业教育的“发展”和“走势”的基础上,大力继承学校职业教育的实践经验,推动职业教育的“守土”与“拓疆”。中国矿业大学在认真思考的基础上,针对职业成人教育重点进行以下4个方面的探索。
一是转化长期依托行业办学优势,优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结构。提升学校职业教育的层次和办学格局,大力探索创新培养硕士、专业博士等高层次职业人才模式。借鉴德、英、美等教育强国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依托行业办学优势,围绕矿业、安全、矿物加工等优势学科和正在的培育世界一流学科,开展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重点推进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培养适应煤炭能源行业转型升级要求、在一线发挥重要作用的技术技能型领军人才。探索构建开放内外衔接的人才成长立交桥。在学校开辟职业教育试验特区,探索集聚相关办学资源,试行本、硕、博多层次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专业技术技能与基础通识教育相结合、对接企业需要与拓展国际化视野的交叉型、复合型教育模式,推动应用技术类型学院转型发展。
二是转化研究型教育教学优势,提升高端职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充分利用学校丰富的办学实践经验,利用较为完善的教育教学体系,主要推动实现“4个对接”,提高高端职业人才培养质量。
首先,对接职业人才培养标准,根据产业转型发展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建设符合职业教育标准的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实施专业集群战略,围绕新兴产业进行跨学科的专业组合,实施跨界教育,提升专业对接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需要的“符合度、依存度、贡献度和满意度”,跟踪行业科技进步改造以往专业知识、技术知识,紧扣地方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增设新专业,促进专业交叉融合,推动专业链与产业链的集群对接。
其次,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对接,促进学术型人才、应用型技术人才、技能技术型人才的课程体系衔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工学结合为重点,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以应用技术能力培养为主线,推进教学模式改革,更新教学内容,突出能力培养,及时引进行业企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实现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
再次,对接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推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做到教学做评一体化,改进评价方式,实施灵活多样的考核评价方式,加强过程管理,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把人才培养标准、课程标准、实习实训标准、毕业标准实现一体化贯通。
第四,对接产教融合模式,推进校企双主体教学模式改革,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坚持并探索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对接制度;发挥学生参与科学技术研究的优势,突出人才对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发展趋势的把握和认识能力,培养人才解决技术难题的能力。
三是转化校园文化优势,培育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同样肩负着立德树人的崇高使命。高层次的技术型人才既要熟练掌握技术,还要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和职业素养。大学文化有自己的使命,这种使命就是道义的担当和信仰的维系。学校把职业精神培育作为高端职业人才重要导向,扭转传统职业教育重技术培养、轻职业素养塑造的现象,实施科学伦理和技术伦理教育,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对职业精神的培育作用,引导学生培育完整人格,培养学生正德厚生、奉献社会的理想观念,促进技术能力和职业素养深度融合;把生态环保、绿色经济等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教育,促进学生对于能源转型升级、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生态环境修复的理解和身体力行;大力发掘煤炭行业文化,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把实现个人理想与国家梦想、个人价值与国家发展结合起来,自觉传承和发扬煤炭精神,培育爱岗敬业、踏实勤奋、开拓创新的时代职业精神。
四是转化办学资源优势,努力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竞争力。首先,善于借助外力,充分发挥国际化办学优势,引进境外优质资源。近年来,学校不断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每个学院都与2~3所国外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在充分学习国外高校先进办学经验的同时,引进了一大批国外优质师资,有助于学校探索中外合作开办本科职业教育,提升技术型人才的国际化视野。学校将进一步与国外相关大学合作,围绕智能采矿、洁净煤技术、低碳能源、智能制造、物联网技术等专业领域,培养具有较强专业技能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人才。按照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部署和要求,探索推进独立学院转设为应用技术大学。其次,倡导建立煤炭高端职业人才培育共同体,与行业部门、龙头企业以及科研院所等,围绕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转型需求,尝试构建职业教育培训集团或者职业教育区域性共同体。按照国家能源结构布局和“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着重面向中西部地区,强化与中西部地区煤炭企业和职业教育机构的联系合作,依托60多家董事会单位和200多个教育教学实践基地,继续坚持煤炭企业全过程参与职业教育培训,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设置以及教育教学的动态调整机制,尝试在有条件的地区和企业建立“双师型”实践提升基地,促进职业教育与地区、行业发展紧密联系。
五、结语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提升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水平、促进行业转型升级发展的重要价值指向和实施路径。面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以及能源革命的新要求,煤炭职业教育应当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和办学模式,围绕破解煤炭行业人才结构性失衡,提升行业现代化水平和全球化竞争能力等时代化命题做大文章、做新文章。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提出重点要大力探索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层次的高端职业人才,推动一批地方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这都为行业高水平大学发挥办学优势、引领煤炭高端职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大有作为的重要契机。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创新职业教育模式,需要国家、地区、行业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谋划和系统推进。在先行先试过程中,高校在面向市场、积极拓展、自加压力、负重前行的同时,迫切需要上级主管部门给予更多的政策引导和支持,同时需要得到行业企事业单位、兄弟院校的具体支持与合作。
一方面,期盼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能够尽快建立和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在招生就业、专业设置、学历认证等方面的相关体制机制,使学生能够真正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受益。
另一方面,作为办学主体,高校要积极作为,如中国矿业大学明确提出进一步探索职业和成人教育招生方式,优化生源结构,按照对口单招的方式,面向各大煤企招收高中以上学历的技术人员进行继续教育,激励具有本科学历的管理人员攻读研究生;与此同时,应在更广泛的层面上构建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紧密结合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创建更多的适合煤炭行业人才培养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数字化资源,实现煤炭高等职业教育由知识型向技能型、应用型转型的示范及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闫俊凤.我国行业特色高校发展战略研究[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14.
[2]高阿娜.我国高校战略规划实施与改进策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15).
[3]唐永泽,王晓东.论职业教育与非职业教育的分类[J].教育与职业,2012(5).
[4]孙华.论大学文化的特质[J].当代教育科学,20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