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东北就业形势困难的问题
2016-11-24李芳威
摘要:对东北地区就业形势进行分析,发现存在制度落后、经济结构调整升级与就业结构转换不够及时等一系列的问题,发展至今依然未能得到有效的解决,笔者查阅相关的资料以及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对破解东北地区就业形势困难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东北地区;就业困难;城乡二元分割
中图分类号:C913.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5-0000-02
一、东北地区就业的现状
(一)就业增长率低于经济增长率
我们把1996-2005年东北地区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的数据进行对比,发现存在较大的差异。在这一段时间里,辽宁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11.2%,吉林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10.9%,黑龙江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10.2%,而那段时段这三个地区的平均就业增长率分别为0.5%、0.5%、1.2%。而辽宁省在1997~1998年、2002~2003年,吉林省的1996~1999和黑龙江省的1999~2001的时段内都发生了就业负增长的现象。东北地区就业弹性表现出下降的现象,对其中的最主要原因进行分析,主要就有技术密集度和产业资本上升的因素影响。
(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较低
自从实行了改革开放以来,公有制经济在东北地区企业中的比重不断降低,而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持续、稳步地上升。在这个经济格局的影响下,劳动力也由公有制经济领域逐渐向非公有制经济转移,这种发展态势从上世纪90年代更加明显。但是东北地区与发达地区相比较起来,非公有制企业的就业比重明显不足。
(三)在省内流动的农村外出劳动力比重大
东北地区作为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在农业和农村劳动力中的方面是相当占有优势的。省内转移的农村外出劳动力所占的比例是比较大的,相对于其他的农业大省,流向省外经济发达地区的比重要低,在海外输出中所占的比重就更加小。
二、东北地区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根据最近几年来东北地区的就业情况我们可知,东北地区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劳动力供需间的矛盾、就业结构矛盾。在短时间里,该地区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确保经济水平稳步增长的同时,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从而缓解就业压力。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该地区就业问题的关键在于解决劳动力供需矛盾和就业结构矛盾。在解决这些矛盾的过程中,不但要想办法扩大就业面,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还需要不断优化就业结构,从本质上解决就业问题。纵观整个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与社会实情我们发现,该地区的就业问题具体包括如下几方面:一是大量自由流动的劳动力和现存的就业制度之间存在很大矛盾,就业制度未能够及时更新;二是该地区正不断加快改革,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经济结构的升级,而就业结构却转换的非常慢,严重滞后;三是该地区农村劳动力正逐步向城市转移,实现农村劳动力的非农户,而相关的城乡统筹就业却未能够涵盖该方面;四是当前劳动者的就业能力正不断提升,而与此对应的人力资源建设却非常滞后,难以满足实际情况的需要。这些问题都能够体现出东北地区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就业问题,能够反映出这一地区的就业发展历程。所以,在制定东北地区的就业政策时,应从这些具体问题出发,积极解决这些问题。
三、破解东北地区就业困难问题的政策分析
(一)实现就业制度创新
在劳动力就业方面,就业制度是影响力最大的因素之一,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就业状况。在东北地区,很多就业方面的问题都是由于就业制度的不完善导致的。相对于就业方面的实际状况,就业制度的建设情况严重滞后,难以满足现实需要。从就业制度入手,加强创新工作,能够有效地盘活劳动力资源,促使整个社会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这是解决社会就业问题的关键路径。
(二)就业结构需要优化
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就业结构方面的矛盾不断深化,亟待解决。对于东北地区来说,以往的经发展模式与当前经济结构调整都给就业带来沉重的压力,优化就业结构迫在眉睫。在优化就业结构的过程中,应从东北地区的经济结构出发,综合该地区的内外经济环境,实现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匹配。
(三)统筹城乡就业
目前,我国城乡二元分割的局面正在改变,全国正加大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在此过程中,统筹城乡就业成为重要的方面。从全国来看,东北三省为最重要的农业产业区,城乡统筹就业发挥的作用非常大,是整个就业政策体系统一化与科学化的关键。
四、破解东北地区就业问题的建议
(一)推进制度创新
一是从资本组织形式与经营方式入手,加快改革步伐,从多元化的角度对制度加以创新。针对就业加以创新的本质在于促使劳动力与生产资料有效结合。如何实现劳动力与资本的充分组合呢?目前,从东北地区的整体状况来看,国有经济在经济中占有很大比重,大部分都是股份制性质的。针对此,当地有关部门应采取多种措施,促使资本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实现资本形式的多样化。
二是重视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促使农村劳动力实现合理流转度。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加快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有利于经济发展与社会安定。在此过程中,首先应肯定相关主体的地位,从立法层面加以保护;其次应明确集体与农民个人的产权界限,确保农村地区社会安定;再是构建起完善的土地流转市场,促进土地规范合理地流转;最后应从立法层面,加快完善农村土地方面的法律制度。
三是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流转。要想打破两元化的局面,必须从制度上入手,消除户籍方面的不同。在此过程中,关键要消除户籍关系基础上的权益差别,使得制度方面保持城乡一致。对于城市居民来说,只要有稳定的预期收入,就可以在法律与政策方面得到保障。
(二)调整产业结构
一是应确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在升级产业结构的过程中,应全面评估就业的双重效益。综合当地的资源情况,借助多种政策,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促进产业结构和就业情况的统一。相关部门应促进科技水平的提升,促进就业容量的增加,解决就业问题。
二是在老工业振兴的过程中,借助连带效应,提升就业率。充分重视第二产业,在第二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有利促进就业水平的提升。相关部门应充分重视政策与法规的作用,实现多方联动就业。
(三)顺应城乡一体化发展
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农村劳务经济的发展,借助城市资源转型,实现就业方面的突破。在城市资源转型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本地优势,积极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在实际操作中,应将就业问题作为经济发展中的重点问题,优先考虑这一问题。在劳务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应从如下几方面入手:一是从就业培训机制方面入手,加强制度完善及制度创新,积极构建其多样化的技能培训体系;二是从政策方面入手,加强农民劳动力的对外输出,使得农民拥有公平的环境来就业;三是从服务保障体系方面入手,加强农村劳动者就业方面的制度建设,实现信息服务及公共服务产品水平的提升,实现农民劳动者的权益保护。在全面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该地区应从模式上进行创新,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就近转移,促进农民就业,提高农民的收入。针对当前东北地区的实际情况,其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非常有限,因此应加强小城镇的建设工作,使得农民可以就近就业,这是东北地区走城市化发展的道路中的重要战略方向。整个东北地区应逐步构建起以大城市为中心,大力发展小城镇,促进城市群的构建。这样在建设社会新农村的过程中,城镇化建设与乡镇企业建设并重,实现农民就业的最大化。
(四)有效开发人力资源
一是结合当前社会对于人力资源的需求,逐步构建起现代化的教育战略体系。在进行战略部署的过程中,应重点针对劳动力结构性矛盾而采取多种错措施,从而有利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实现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
二是从人力资源市场入手,加强企业与社会两方面的环境建设,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加大人才的流通力度。加强人力资源方面的各项改革工作,实现人力资源的高效配置,从而实现人力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
三是从职业能力方面入手,加强该方面的战略建设。有关政府部门应积极参与进来,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由教育部门与社会培训组织两方面共同推进劳动者的技能培训。在此过程中,相关政府部门已经积极出台有利政策,促进城市职业培训机构的发展,特别是那些与企业及行业关系密切的城市职业培训机构,应作为重点扶持对象。针对教育资源相对落后的地区,相关部门应有所侧重,给予当地必要的财政支持,鼓励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
五、结论
本文对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等东北三省的就业形势进行了分析,深入探究了其存在的主要矛盾,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方针,希望对破解东北就业形势困难有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海波.辽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的政策论述[J].现代商业,2016(6):45-46.
[2]张宇崴.东北国有林区的劳动力就业分析[J].商业经济,2014(11):84-85.
作者简介:李芳威,任职于吉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研究实习员。入职后在本岗位先后参与完成所内多项课题任务和调研报告编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