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公共外交对我国的启示

2016-11-24金坤

新西部下半月 2016年9期
关键词:公共外交历史沿革启示

金坤

【摘 要】 美国历届政府都非常重视公共外交,并形成了具有本国特色的公共外交模式,其利用公共外交在国际社会始终保持强大影响力的成功经验,为我国开展公共外交工作提供了诸多启示: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外交活动;加强对国外精英群体的舆论影响;尊重国际通行的公共外交传播方式和游戏规则;重视和加强中国事迹宣传;构建以网络媒体为主的全媒体信息传播格局。

【关键词】 公共外交;历史沿革;主要特点;启示

一、美国公共外交的历史沿革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公共外交的国家之一。一战时,美国就成立了公共信息委员会,开启了公共外交活动序幕;二战时,罗斯福总统先后于1938年和1942年建立了文化关系司、战争信息局,开播美国之音,对外宣传美国的外交和战争政策,标志着公共外交作为宣传手段正式进入美国外交政策议程。冷战时期,美国公共外交日渐成熟并不断得到加强。1948年和1961年,美国政府先后制定了《信息与教育交流法》(又称《史密斯-蒙特法》)、《富布赖特-海斯法案》,确立了美国公共外交的运作流程、宗旨任务和规章制度,[1]为美国政府开展公共外交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1953年,艾森豪威尔总统创立了公共外交的职能机构—美国新闻署,负责制定公共外交项目、统筹协调各种资源、对外解释宣传美国的对外政策、社会文化、价值观以及社会制度等,以助推美国对外政策目标的实现,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2]肯尼迪执政后,赋予美国新闻署更多的职能,比如参与对外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搜集整理国外舆论对美国政策反应等等,公共外交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卡特执政时期,随着美国冷战战略的收缩,公共外交曾一度受到削弱;但里根执政后,为了对苏东等社会主义国家实施和平演变,增强美国的霸主地位,又恢复和加强了公共外交活动。

冷战结束后,特别是克林顿执政时期,受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等国际形势和国内党派斗争的影响,美国公共外交出现了大倒退。1999年克林顿政府将美国新闻署并入国务院,大幅削减公共外交活动经费,极大削弱了美国公共外交活动能力。“9·11”事件后,小布什政府出于反恐的需要,加大了公共外交力度,大幅增加公共外交预算经费。奥巴马政府上台后,为进一步改善美国形象,重振美国全球影响力,给予公共外交以前所未有的重视。2010年,美国国务院制定了“公共外交全球战略框架”,根据该框架,美国从组织协调、资源配置、平台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对公共外交进行全方位的扶持和整合;[3]在国际上大力推进实施所谓柔性“灵巧”外交战略,采取综合性、多层面的公共外交手段,包括放低身段和注意倾听外界的声音,扩大美国与国外民众的对话交流,减少国外民众对美国的误解,促进美国外交政策目标和国家利益的实现。

纵观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公共外交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虽然卡特、克林顿执政时期,美国公共外交曾一度出现过削弱现象,但总体上看,美国历届政府都非常重视公共外交,在公共外交的理念、组织体制、运作方式以及手段方法的运用等方面日渐完善,具有明显的本国特色,为美国在国际社会保持强大影响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美国公共外交的主要特点

1、公共外交的理念:增强国家软实力、增进国家利益

公共外交作为美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着眼于增强美国国家软实力,服务于美国国家利益,具有很强的现实主义色彩。其理念与主要目标是:配合国家硬实力的拓展,通过国际交流、国际信息项目、媒体、民意测验以及对非政府组织的支持等方式,对外宣传美国的外交政策、价值观、民主制度和自由市场经济制度,增进外国民众对美国的了解,减少他国民众对美国的错误观念,提高美国在国外公众中的形象和影响力,增强美国国家软实力,最大限度地增进美国国家利益。

2、公共外交的主体:政府为主、多元参与

公共外交是政府推动的,其主体是政府外交机构。但是随着全球化时代国际关系拓展到广泛的社会交往领域,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开展公共外交的主体已经不再局限于政府机构,而是呈现出一种以政府为主、非政府组织包括媒体和普通公众等多元参与的格局。其中,发动民间力量推动公共外交已成为美国公共外交的一大特点。正如奥巴马的高级顾问亚历克·罗斯所说:“21世纪的外交已远远超出了政府与政府之间的活动,而应成为政府与人民、人民与政府之间的活动,最终演变成为人民与人民并与政府间的交流这种模式。”[4]前国务卿希拉里甚至提出“全民外交”这样的口号,[5]其理念是要把每个公民都变为外交家,鼓励美国民众以各种形式参与到美国的公共外交活动之中,承担起在海外宣传美国的责任和义务。在美国,公众承担的公共外交和政府承担的公共外交已经构成了相辅相成的互补态势。

3、公共外交的对象:注重公众化、精英化

美国政府认为,成功的公共外交和战略传播必须同时针对外国大众受众和特定目标受众,其中,重点应放在特定目标受众(精英群体)上。因为,特定目标受众是“关键影响者”,他们是那些可以通过其专业知识、名誉声望或领导地位影响他人的决定和意见的群体,包括神职人员、教师、媒体编辑、记者、妇女领袖、学生领袖、商界和劳工界领袖、政治领导人、科学家和军人。其意见可以在整个社会产生连锁反应,影响着各国政府和国际事务的走向。因此,美国政府把精英群体作为拓宽公共外交目标的重点合作伙伴,期望通过他们影响当地民众对美国的看法。

4、公共外交的内容:注重美国形象、美国事迹的宣传

为了增强国家软实力,扩大美国的吸引力与影响力,美国借助各种平台、利用各种机会,积极向其他国家宣扬美国的意识形态与价值观、方针政策与社会制度尤其是美国对国际社会的贡献。美国政府认为,美国在世界各地开展了众多的人道主义项目,比如为穷人提供粮食、为文盲提供教育、为病人提供医疗帮助、为灾区提供救援,但大多数项目并不为人所知,这阻碍了美国吸引力与影响力的扩大。美国政府认为“用这些事迹传播美国价值观和信仰的效果远胜过千言万语。”[6]因此,美国政府鼓励参与公共外交的各个主体,利用各种媒体和交流机会,宣传美国在促进医疗健康、教育和经济发展、灾难救援乃至反恐等方面对世界所做的努力和巨大贡献,推动“事迹外交”,突出展示美国帮助人们过上美好生活,使这些故事能够被当地的教师、媒体和民众家喻户晓。

5、公共外交的手段:注重人文交流、媒体传播

美国开展公共外交的手段主要包括公关、人文交流、援助和媒体传播等。[7]其中,人文交流和媒体传播是应用最多最频繁的手段。人文交流主要是通过与目标国在教育、科技、文化、体育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消除其他国家及民众对美国偏见与误解,扩大美国的人文影响,增进美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互信与友谊。媒体传播主要是通过美国之音、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美国广播公司、自由欧洲电台、自由亚洲电台等对外传媒途径,宣传美国文化、价值观、社会制度、内外政策等。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美国尤其重视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使用,借助脸谱(face book)、优突(youtube)、推特(Twitter)等网络社交平台,积极扩大对外接触面,确保美政策观点在新媒体和对话空间中得到传播,[8]以广泛影响各国公众意见,增强美内外政策和价值观对外国公众的吸引力与影响力,提高美国的知名度、美誉度和认同度。

三、美国公共外交对我国的几点启示

美国公共外交具有明显的本国特色,其利用公共外交在国际社会始终保持强大影响力的成功经验,为我国开展公共外交工作提供了诸多启示。

1、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外交活动

公共外交的主体是政府外交机构,但民间社会力量也负有在海外宣传中国的责任和义务。随着中国海外旅游和海外投资活动的急剧增加,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及相关组织应围绕外交政策目标,按照全民外交的思路,积极动员和利用社会力量(包括海外华人)参与公共外交活动,向世界展示中国开放、民主、文明、包容的良好国家形象;在海外旅游和海外投资中,每个中国公民、企业都要树立公共外交意识,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和投资经营行为,做好中国形象大使。

2、加强对国外精英群体的舆论影响

精英群体的意见可以对整个社会产生连锁反应,影响着政府外交政策走向。在外国公众对中国形象的认知以及对中国舆论的形成中,“精英舆论”的作用尤为显著。因此,在对国外公众进行公共外交的同时,要特别加强对国外精英群体的舆论影响。一方面,对它们的涉华研究专家和研究观点进行跟踪研究,了解和掌握他们的所思所想,便于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另一方面,加大对国外亲华精英群体的培养,通过影响他们,进而影响其所在国政府和媒体、利益集团、普通公众。即使是对华有成见的精英群体,也要力争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扭转他们的对华态度与偏见。

3、尊重国际通行的公共外交传播方式和游戏规则

公共外交本质上是一种公众取向的双向沟通、平等交流、寻求共识的公关活动,所以也叫公众外交。由于我们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价值观、语言、认识方式和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公共外交过程中,要让对方理解我们的做法、说法,误解少一点,就必须按照求同存异的原则进行换位思考并寻求共同点,增强沟通交往意识,尊重国际通行的公共外交传播方式和游戏规则,用对方可以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去说明和表达我们的内外政策,增强公共外交的有效性。

4、重视和加强中国事迹的宣传

近年来,随着中国实力的增长和崛起,中国在推动全球经济发展、国际维和反恐、救灾、防核扩散、治理气候变化等方面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如在国际维和方面,目前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出兵力最多的国家,承担的维和款项在发展中国家中也属第一;在世界经济发展方面,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近年来一直保持在25%左右,是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但是由于国际话语权掌握在西方手中,也由于我们的宣传力度不够,中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所做的努力和巨大贡献并不广为人知。因此,必须重视和加强中国事迹的宣传,通过多方面和多层次地宣传中国事迹,让世界认识到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主动承担国际责任、值得信赖、富有合作精神的负责任大国,以改善我们的国家形象,扩大中国的吸引力与影响力。

5、构建以网络媒体为主的全媒体信息传播格局

在信息时代,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了解世界、互动交流的最重要平台,是推进公共外交的重要工具。美国等西方国家正是凭借强大的网络技术优势,掌握着国际话语权,引导着世界舆论。要打破西方国家对国际话语权的垄断,提高我们的软实力和话语权,让世界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改善中国的国际形象,[9]就必须加大对各种传播媒体的投资,尤其要加强网络技术的研发。一方面,通过加强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日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平台的信息化建设,提高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另一方面,组织和动员民间力量参与网络公共外交,比如发挥好高校网站和旅游资讯网站在对外文化交流和宣传中国中的作用,对新浪、搜狐等影响力大的民营网站进行政策引导和财力与技术支持,构建一个以政府主导、民间力量参与、网络媒体为主的多元交互式的全媒体信息传播格局。

【参考文献】

[1] 廖宏斌.公共外交:国际经验与启示[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1.

[2] 韩召颖.公众外交:美国对外政策的重要工具[J].南开学报,2001.6.

[3] 美国公共外交新动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06-07.

[4] 胡腾蛟.冷战后美国公共外交的转型与发展趋势[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1.3.

[5] 刘江永.公共外交:舆论时代的外交战略[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2010-05.

[6] 知远.美国公共外交与战略传播战略[OL],搜狐军事,2013-12-13.

[7] 韩方明.公共外交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3.

[8] 周文重 王保东.奥巴马政府公共外交新战略[N].第一财经日报,2010-10-11.

[9] 仇朝兵.美国公共外交的经验与挑战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美国问题研究,2014.1.

【作者简介】

金 坤(1989.09-)女,第四军医大学外语教研室助教,硕士学历,研究方向:美国研究.

猜你喜欢

公共外交历史沿革启示
公共外交与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的启示
中国大陆现代专业音乐教育机构历史沿革脉络
公共外交视野下琼海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党内监督机构和体制的历史演进
中药白及名称沿革考
关于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研究与思考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企业家是展示与传播国家形象的新名片
美国和平队历史及影响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