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教师人格魅力教育价值探索
2016-11-24汪敏张社争
汪敏?张社争
【摘 要】 高校青年教师人格魅力教育价值在于优化教师自身品格,促进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针对目前存在的不足,塑造青年教师人格魅力、提升教育价值的策略是:博采众长,塑造智慧人格;知行合一,养成道德人格;以情育人,培养情感意志人格;彰显人文关怀,提升审美人格。
【关键词】 高校;青年教师;人格魅力;教育价值;存在的不足;塑造策略
一、教师人格魅力内涵
教师的人格魅力作为教育中的一个特殊载体,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以其自身出众的气质、能力、高尚的道德水平去感染、影响学生,使其自觉接受道德教育,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1]青年教师是高校教育中的未来力量,其人格魅力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自身素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校青年教师人格魅力的教育价值
1、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大多是硕士或博士毕业生,学历层次较高,对国内外热点具有一定的把握,知识结构新,富有激情,对事物的认识具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具有开拓能力,教学方法多样,具有高尚人格魅力的高校青年教师能够使课堂教学更具有感召力,对大学生学习方式加以正确的引导,克服传统定势思维的教育,使学生接受到最新的知识,激励大学生积极探索,不断明确目标,扬长避短,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定位。
2、促进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性格才能影响性格”高校青年教师健康的人格会对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巨大的示范作用。生活在社会转型期的大学生由于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大,社会适应性困难等原因,易产生心理困惑。高校青年教师刚刚经历过类似问题,易与大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便于沟通,以自己的言传身教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良好的人格魅力是高校青年教师在大学生中具有较强的信服力,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大学生健康的人格。[2]
3、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高校青年教师与大学生年纪相仿,具有其他教师不具备的年龄优势,有着共同的语言,便于打破传统的师道尊严模式,朋辈交流的方式,有助于增强沟通的有效性,使得师生关系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中,更是渗透到生活之中,教师自身的良好品行贯穿于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良好的人格魅力使高校青年教师更具有亲和力,有利于师生更深层次的交流,构建起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4、优化教师自身品格
首先,教师在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教育学生的过程,也是实现自己作为教师的价值体现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会得到自我的满足,而这种满足与幸福感又会激励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自己的人格塑造,不断提升自己的个性品德。[3]其次,具有良好人格魅力的教师在面对问题时能够保持愉快平静的心境和理性分析能力,正确处理教学中遇到的各种突发状况,提高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增强教育效果。良好的人格魅力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其超强的感召力和凝聚力足以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升。
三、高校青年教师人格魅力现状
青年教师是提升高校教育质量的未来力量,尽管多数青年教师都有坚定地政治立场、高度的责任感和教学热情,但由于教学经验相对不足,阅历尚浅,不能够很好地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技巧,人格魅力不足,难免会出现期望与效果不相符的现象。
1、课内感召力与课外亲和力缺乏
首先,大部分青年教师在讲课时只注重科学理论知识的讲解,多采用灌输式的讲授方式,课堂气氛比较沉闷,与学生互动较少。在教学手段上大多采用多媒体教学,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但很少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课堂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不足。其次,高校大多采用大班教学,青年教师对教授的学生不熟悉,与学生接触仅限于课堂教学,课外几乎不与学生交流,给学生的感觉是高高在上,师生关系比较疏离,亲和力不足,学生对老师也不甚了解,上课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没有发挥人格魅力的育人作用。[4]
2、理论说教多于身教示范
青年教师大都具有远大的理想和奋斗的激情,他们初为人师,十分注重对理论知识的传授,但对教育规律的把握不全面,课堂上多是空洞的理论说教,对于相关政策的解读趋于表层化、形式化,没有将理论要求内化为自己的行动。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就是课堂上老师所讲的理论与课外言行不相符,这会使学生对老师产生怀疑,教师权威下降,进而影响教育效果。
3、过分注重教学成果,忽视学生情感需求
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高校青年教师,容易受市场经济世俗化、功利化思想的影响,过分注重教师这一行业带来的社会地位,只注重教学成果带来的附加价值,上课得过且过,敷衍了事。对上课以外的事漠然处之,没有从内心里去关爱每一个学生,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状况。正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会遇到许多的情感问题,需要青年教师的积极引导,以自身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方可塑造其健全的人格。
4、教学科研双重压力,心理困惑突出
青年教师在学历和年龄上有其自身独特优势,但处于高校日益激烈的竞争氛围,与老教师相比在教学经验、科研成果方面仍有较大差距,会使青年教师产生自卑等心理问题,使其对教育工作产生悲观、厌倦的心理。其次,青年教师对高校的期望值过高,进入高校后理想与现实的反差,伴随着教学、科研、人际交往、经济等方面的压力,极易对教师这个行业产生心理困惑。
四、塑造高校青年教师人格魅力,提升教育价值
1、博采众长,塑造智慧人格
(1)博学。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是连接人类文明过去与未来的桥梁。特别是高校青年教师,他们的目标是将大学生培养成能够很好适应社会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实践证明,大多数学生都不喜欢思想古板单一的老师。在教师的各项素质中,学识渊博是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影响最持久的因素。[5]广大高校青年教师必须博览群书,不断补充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使自己能够广泛的涉猎各个领域的知识,这样才能将自己所教授的知识融会贯通,以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开来,满足大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兴趣,获得学生的信赖,增强教育的时效性。
(2)理性。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教师的本职工作是人的工作。高校青年教师除了教授科学文化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求青年教师要具有辩证的思维方式,高校青年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切记主观臆断,辩证的看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其次,高校青年教师还应有理性求知的精神。韩愈在《师说》中提到:“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高校青年教师要平等的看待每一位学生,知识面前人人平等,在理性平等的氛围下共同进步。
(3)创新。高校青年教师还必须具有创新精神。新形势下,加强高校人才创新机制是提升高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方向,青年教师是高校的重要力量,因此必须培养高校青年教师的创新能力。首先,促进青年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方面的创新,结合现代多媒体的教学手段,采用多种教学形式,融入时代精神,提升个人魅力,形成自己的教育特色。其次,青年教师应大力促进科研创新,将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与一定的经典理论相结合,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塑造符合学科特点和教师角色要求的独特人格魅力。
2、知行合一,养成道德人格
(1)敬业。爱岗敬业不仅是一般行业对从业人员的普遍道德要求,更是作为教师的必备素质,教师行业的特殊性要求高校青年教师必须有强烈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首先,青年教师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认真对待教育教学,培养自己“诲人不倦”的教学情怀,教自己所学用学生最能接受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其次,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充分发挥自己的桥梁作用,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念,将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自己的劳动报酬,培养自己的职业崇高感。
(2)笃行。教师的教育活动归根结底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学生经过初高中阶段的理论学习,对相关理论的学习有一定的认识基础,高校青年教师需要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来印证自己所教授的理论知识,更好的使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如果只是一味地理论说教,会使学生感觉到枯燥,达不到期望的教学效果。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要想是学生养成高尚道德人格,教师也必须有崇高的德行,知行合一,方能具有强烈的感召力和示范性,因此,高校青年教师必须用平日里的身教来印证自己的言教,表里如一。
3、以情育人,培养情感意志人格
(1)仁爱。“仁者爱人”即要有一颗仁爱之心,学会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青年教师要塑造人格魅力首先必须要学会关爱学生,在教学中,仅仅向学生教授知识或许可以得到尊重,但积极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心中所想,真心对待每一位学生,会构建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得到学生的尊崇。高校青年教师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走下讲台,和学生做朋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学生,真正的崇敬不是源于教师角色的威严,而是源于学生内心的认同。
(2)达观。首先,面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高校青年教师应豁达面对,满足于学生每一个微小的进步,不应锱铢必较,与学生发生正面冲突,这样会适得其反。学会运用各种奖惩手段,积极反省自身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其次,高校青年教师在面对工作和生活双重压力时,应该具有乐观的心态,相信前途是光明的。教师豁达乐观的心态不仅有助于解决教学、生活中的问题,还会影响学生思维方式,促使其积极心态的形成。
(3)坚韧。青年教师除了有仁爱之心和豁达的胸怀,还应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大学教育是将学生培养成一个合格的社会人,大学生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更重要的是应对各种困境的能力,在日益激烈的就业环境中,坚强的心理素质有利于大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融入社会,而这种品格意志的培养不仅仅存在在课堂教学中,还需要教师自身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这样或那样的情绪,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坚韧的品格表现在教师在对待知识上的勇于探索,还体现在面对困难时的临危不惧,教师的这种坚韧的品格,可以给学生信心和力量,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
4、彰显人文关怀,提升审美人格
(1)情感共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很难引起当代大学生的情感共鸣,也不符合大学生的审美需求。高校青年教师应尽可能多的与大学生进行互动,创设积极向上的情感氛围,使学生体悟到生命的意义,让学生在感受大自然之美的过程中自觉接受知识,在愉悦和满足中形成自己的审美认知,自觉的将审美的愉悦体验升华成理性情操,在融洽和谐的氛围中彰显教师的人格魅力,充分发挥人格魅力对大学生审美的教育功能。
(2)风度仪表。教师走进教室给学生的第一印像就是自己的衣着打扮、形态举止,衣着整齐、得体的教师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好感。正所谓“为人师表”,良好的教师人格魅力,不仅指教师的品德要受到学生的膜拜,还有教师的衣着、风度也会受到学生的模仿,郭沫若说:“衣裳是文化的象征,衣裳是思想的象征”,教师的仪表也会反映其自身修养和学识。[6]高校青年教师应该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自己的风度美,朴实而不呆板、活泼而不轻浮,达到共性与个性的完美统一,使大学生在美的视野下陶冶情操,形成自己的审美人格。
【参考文献】
[1] 王荣德.教师人格论:高素质教师研究新视角[M].北京:龙门书局,2012.
[2] 杨改红.高校青年教师人格力量价值探析[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4(1).
[3] 陈永明.现代教师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4] 魏娟辉,赵钢.高校青年教师人格魅力及其影响因素探析[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1.2.
[5] 李香善.高校德育教师人格魅力对人才培养的影响力[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9).
[6] 金昕.美育与大学生人格养成[D].东北师范大学,2009.
【作者简介】
汪 敏(1992-)女,汉族,陕西镇安人,研究生硕士,研究方向:人格教育与青年发展研究.
张社争(1965-)男,汉族,陕西周至人,延安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人格教育与青年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