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智库运行机制研究的价值审视与逻辑路向
——基于我国智库研究文献的分析

2016-11-24

高校教育管理 2016年6期
关键词:运行机制智库研究

郭 瑞

(华中师范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9)



高校智库运行机制研究的价值审视与逻辑路向
——基于我国智库研究文献的分析

郭 瑞

(华中师范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9)

高校智库运行机制研究是对我国目前智库研究问题的延伸和探索,其实质是从微观方面对高校智库管理机制、沟通机制、筹资机制、评估机制、成果转化机制乃至创新机制的探究,从实然层面解决高校智库面临的水平良莠不齐、各自为战、运行模式单一、资金来源单一、人力资源未充分利用、成果转化率低、缺乏创新等现实问题,最终目的是让高校智库的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资源得以更有效的利用。文章基于对目前我国高校智库及其运行机制研究现状的分析,审视高校智库运行机制研究的价值及逻辑路向。

高校智库;运行机制研究;价值审视;逻辑路向

近十年来,全球智库的发展呈现蓬勃之势,“作为国家软实力和话语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智库对本国经济发展及内政外交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1]。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形成了官方智库、高校智库和民间智库共同发展的繁荣局面。2015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强调“推动高校智库的发展完善,发挥高校智库学科齐全、人才密集和对外交流广泛的优势,深入实施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计划,推动高校智力服务能力整体提升”[2]。何为高校智库?这里借用学者文少保的观点:“高校智库就是高校内部设立的一种独立于传统院系的专门开展政策研究的学术研究组织,生产政策知识和政策思想,培养政策研究人才,并通过知识转化以影响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3]有数据显示,“2008—2013年,我国高校围绕国家需要,积极建言献策,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承担了600余项国家部委的调研和培训任务,累计有1 600余份咨询报告被国家有关部门采纳”[4]。基于高校智库资源和科研上的优势,“高校智库理应成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主力军”[5]。但是,我国高校智库的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体现在高校智库水平良莠不齐、各自为战,内部机理的运行模式单一、资金来源单一、人力资源利用率低,成果转化率低、缺乏创新等方面。如何解决我国高校智库发展的桎梏,提升我国高校智库的质量及其运行效率,是高校智库运行机制研究的重点。

一、 我国智库及其运行机制研究现状的总体呈现

(一) 智库的研究状况

为了检索我国智库研究的现状,课题组在中国知网(CNKI)输入关键词“智库”,时间定位在2000—2016年,共得检索条目6 511篇。进一步查阅EI、SCI、 CSSCI及中文核心等文章,共得检索条目1 257条。研究情况如下表1。6 511条文献说明目前我国对智库课题的研究如火如荼,但是高质量的研究还是不多(1 257条)。时间上选取2000年是因为21世纪我国才真正意义上迎来智库的发展,这和2002年十六大报告中提的“反映民意、集中民智推进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相关议题不无关系,宽松的政策环境带来我国智库在实体建设及其文化研究方面的繁荣。

表1 以智库为研究主题的研究情况统计

从表中研究数量增长情况可以看出,2010—2016年有关智库的研究呈现逐步增多趋势,并且在2014—2016年之间达到高峰状态。这一时期的研究结果相对较多,原因是2014年我国第一份智库建设纲领性文件《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颁布,这带来智库研究的井喷式增长。

智库研究的议题大致分为历史主义途径回顾我国智库的发展及历程,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论证,智库的中外比较研究,宏观论证高校智库的建设,宏观论证地方智库的建设,案例研究及实证研究等六大范畴。六种议题研究的程度及分布层次可概括为:一是有关中外智库的比较和借鉴研究较多,欧美智库成为比较借鉴的重点,很多研究都以美国智库建设为模板,寻求对我国智库的改善对策;二是宏观层面论证中国特色智库建设、地方智库建设及高校智库建设的占很大比例,多是大而化之的提出一些策略,针对性较差;三是智库的个案研究及实证研究相对较少,特别是智库的实证研究较少,成为我国智库研究的短板。

(二) 智库及其运行机制研究

研究主题输入“智库/运行机制研究”,共检索出结果67条。其中研究国外智库运行机制的有15条,有关美国智库运行机制的有13条,有关日本及马来西亚智库建设的有2条;以我国地方智库建设的运行机制研究为主题的共有13条;智库运行机制其他方面的研究涵括以个别智库为研究对象的案例研究、智库的特殊领域的研究(例如电子智库及民间智库运行机制的研究)。运行机制研究内容多涉及人才、资金筹集、沟通、成果转化、绩效评估及创新等相关机制,具体参考图1。

图1 智库运行机制研究的现状

通过比较和借鉴研究国外智库运行机制的占很大比例,如安淑新从人才管理、资金筹集、研究过程管理和成果管理等四个方面介绍了国外知名智库的运行机制,并针对我国智库现存的问题,从涉及人、财、物的管理机制层面,成果评估转化层面,智库资金运营层面提出相关解决对策[6]。杨尊伟等介绍了美国特有政治背景下其智库所具有的职责和主要运行机制,得出我国智库建设的运行机制应从筹资机制、探索市场化的运作、成果行销机制、增强与政府良性沟通等方面完善[7]。鲁晶晶等以世界科学院为研究标的,较为浅显地介绍了世界科学院的任务目标和组织基本情况及在咨询行业中的优势,对其运行机制方面的资金、成果推广、质量控制等做了简要论述[8]。刘昌乾论证布鲁金学会作为美国知名智库保持长盛不衰的原因,即布鲁金学会的多元筹资渠道、资助的附加条件性及非党派性、影响力建设的多渠道、兼容并包的学术氛围等,造就了布鲁金学会研究成果的独立性和价值性[9]。此外,朱瑞博、林丽玲等都从国外智库运行机制找寻经验,以求对我国智库运行机制的改善有所借鉴[10-11]。

对于地方智库运行机制研究典型的有徐晓虎、陈圻以江苏淮安的18个智库为调查对象,运用管理科学理论和PEST分析框架,以政治、经济、信息、人力、成果、影响等为分析指标,对淮安地方智库发展及哪些要素更能影响其智库的运行等情况作了阐述,这篇文章是智库为主题研究中为数不多的一篇实证研究[12]。陈开敏、王敏从人才管理、经费筹措、成果转化、成果评估等几方面分析了江西政府智库运行机制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创新江西政府智库运行机制的有效路径[13]。张家年、卓翔芝从情报学的视角提出智库组织结构及运行机制的改善建议[14];倪考梦对温州民间智库发展进行了若干思考[15]。不难发现,以上文献的研究焦点逐渐向国内智库转移,探索其运行机制的改善。

智库运行机制还包括其他方面的研究。如张云昊提出的构建电子智库的设想,即通过互联网技术将传统智库进行整合、创新[16]。作者构建了电子智库的顶层设计框架、基础数据库、知识运用模块等,并对电子智库组织、管理及付费的运行机制进行阐述,论证了电子智库的可行性,是对我国传统智库建设上的创新。

二、 对高校智库及其运行机制的研究现状统计

当检索主题设为“智库”并含“高校智库”,时间段仍然设置在2000—2016年时,共有检索条目134条,这134条研究高校智库的文献按时间段统计如下表2。

表2 有关高校智库研究的文献统计

由表2得知,高校智库的研究从2010—2016年呈逐渐增多趋势,说明学者及其研究人员越来越认识到我国高校智库建设的重要性。2014—2016年对高校智库的研究达到高峰状态,这和2014年2月教育部颁布《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政策不无关系,使得高校智库的实践探索呈现出井喷的态势。高校智库建设的134条研究中,议题多集中在以下三个层面(图2)。

图2 高校智库研究现状

第一层面是从宏观方面对高校智库现状、问题及未来发展路径的探究及思考,我们可以从文献的主题推断其内容,代表文献如表3所示。

表3 高校智库第一层次方面的研究

第二层面是以具体的高校或研究对象为标的的案例研究,代表文献如表4所示。

表4 高校智库第二层次方面的研究

第三层面即微观方面是有关高校智库的运行机制研究。这里的微观涵括运行机制的相关方面(运行机制=管理机制+沟通交流机制+评估机制+推销机制+成果转化机制+创新机制)。只要议题涉及微观的这些层面都可认为是对高校运行机制的微观论证。

当对134条数据进行细分时候,我们发现58%(78条)的高校智库研究集中在宏观层面的探讨;28%(37条)的研究以具体的高校智库为研究对象,对其未来发展进行探讨;仅有14%(19条)的研究涉及高校智库运行机制的微观层面。

当检索关键词定位在“高校智库”且“运行机制研究”时,共有6条检索信息明确以高校智库运行机制为研究标的。文少保提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与政策科学化、民主化和智库发展的辩证关系,指出我国高校智库的管理机制、成果应用转换等方面的问题,提出应完善和创新其组织管理及运行机制以适应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趋势[3]。光磊以具体案例审视美国加州大学的21世纪中国研究中心的智库优势、人员管理、成果推广、筹资方式等运行机制[17]。方婷婷以胡佛研究所为个案介绍该智库的成长发展和运行机制,并从人才管理、研究目标、多元筹资、成果转化等方面提出完善我国智库运行机制的策略[18]。由此可见,对高校智库运行机制的研究也多是以美国高校智库为范本的借鉴研究,以期对我国高校智库运行机制的改善进行思考。

三、 高校智库运行机制研究的价值审视

“智库成功的基础是要持续不断地生产出符合社会发展趋势、能够解决经济社会中重大战略问题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理论和新知识。”[10]高校智库相对于官方智库及民间智库具有不可比拟的资源和优势,决定了未来中国特色智库建设体系中高校智库的地位,“2014年2月教育部施行的《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明确要求高校智库应当发挥战略研究、政策建言、人才培养、舆论引导、公共外交的重要功能”[19]。

据统计,截至2012年我国高校智库约为700个[20],高校智库数量仅次于官方智库数量。但是我国高校智库运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有:各高校智库之间没有建立协同合作的平台,导致各自为政,信息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即使沟通也存在层面低、深度不够、内容单一等问题;高校智库同官方智库和民间智库的联系更少,局限了高校智库的眼界和视野;高校的智力资源来源于高校教师及其层次较高的博士生、研究生,教师应如何把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硕博研究人员应如何提高研究的积极性而不唯教师马首是瞻;高校智库如何处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关系;单一的评估机制导致科研成果转化率低,高校智库如何避免陷入科研成为仅靠几篇论文或专著来评价的面子工程。这些都是高校智库建设过程中要解决的问题,而高校智库的运行机制的研究就是为这些问题的解决寻找答案。

(一) 智库的研究现状决定高校智库运行机制研究的紧迫性

综观以上期刊的统计结果,2012年后我国对智库的研究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从研究的现状来看,我国对智库运行机制的研究较少,研究多数从宏观层面提出对国外智库运行机制的借鉴,具体、微观从运行机制方面的研究较少。可喜的是国内智库的研究内容、焦点有向智库的运行机制倾斜的趋势,各研究人员也开始关注高校智库在我国智库体系中的作用,但是涉及高校智库运行机制的研究相对还比较少。高校智库运行机制的研究内容涵盖高校智库发展过程中管理机制、协调机制、筹资机制、成果评估、转换机制及创新机制的相关研究,能够解决高校智库目前面临的水平良莠不齐、运行模式单一、缺乏沟通、各自为战、资金来源单一、人力资源未充分利用、成果转化率低、缺乏创新等现实问题。高校智库运行机制的研究能够从实践层面提高我国高校智库的水平及在政策过程中的话语能力,与我国目前智库体系的多元化及我国政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需求交相辉映。

(二) 高校智库未来发展角色、职责决定运行机制研究的必要性

我国高校智库建设的内在逻辑是由两方面决定的:一方面高等教育的发展及人文社科的发展为其提供了知识资源和社会基础[21];另一方面社会对知识产品的广泛需求需要知识生产方式的转变、创新,成为高校智库发展、变革的内在动力。高校智库运行机制的研究涉及高校智库管理机制、人才培养、思想引领、成果转换、评估及传播等方方面面,其实质就是如何把高校知识生产及转化更好地落到实处的策略研究。从高校智库的职责实现来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是高校智库的四大职能,完善的运行机制能使高校智库更好地处理其核心职能与辅助职能的关系,避免因盲目追捧科研、资政而造成的职能实现本末倒置的现象发生。从高校智库的研究优势来看,高校智库的研究有基础性、长期性、协同性、适应性、国际性[22]及研究的规范性、理论性和持续性并存的特征[23],这都是相比官方智库及其民间智库的优势,这些优势决定了高校智库会是中国未来特色新型高端智库的领军者,这种角色和地位决定了高校智库应有完美的运行机制承载其发展。

(三) 高校智库运行机制的研究是智库课题研究的延伸和拓展

首先,高校智库运行机制研究是对我国目前智库建设热点问题的延伸和探索,研究高校智库的运行机制有利于打破我国以官方智库为主体的研究格局,符合我国目前智库体系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其次,高校智库运行机制研究是由中国特色智库体系建设中高校将要发挥的重要作用及地位所决定的,同时也是发挥高校智库智力之源、思想倡导的要求所决定的。再次,对于高校智库运行机制的研究,研究方式上应更侧重于实证研究和案例探讨,实实在在解决我国高校智库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以提升我国高校智库的研究质量。最后,运行机制研究其实质是从微观方面对高校智库管理方式、研究模式、宣传模式及其评估模式的探究,从细处着眼来看是提高高校智库运行效率,其最终目的是让高校智库的作用更好地发挥,高校智库的资源得以更有效的利用。

高校智库的运行机制研究是对高校智库运行机理的研究,如果将高校智库的发展比作人的发展,那么良好的运行机制将是高校智库成长的“筋骨”和“脉络”,“筋骨”和“脉络”畅通才能带来智库的健康发展。运行机制的研究能找出我国高校智库整体水平不高的症结,突破以往智库研究的“应然”层面,从“实然”层面解决限制我国高校智库发展的问题,这对于高校智库成长和中国特色智库体系的建设意义尤为重要。

四、 高校智库运行机制完善的逻辑路向

高校智库运行机制的完善,首先要在高校智库建设的理念上对其运行机制的完善加以重视,摒弃以往“等”“靠”“要”的思想观念,积极主动地去探索高校智库建设的路径。其次,运行机制发展应以大学智库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科学研究、文化传承的核心职能为导向,在基本职能履行的基础上改变内部运行机理,提高智库的水平和质量。最后,运行机制完善实质是高校智库系统的完善,外部环境方面高校智库要处理好与官方的沟通,还要了解公众的现实需求,急民之所急、国之所需,同时处理好与同类高校智库、官方智库及民间智库的关系,协调发展,友好合作;内环境方面注重高校智库建设的各子机制的联系,均衡发展。

(一) 完善管理机制

合理有效的管理机制能够提高智库的运行效率。综观国外知名智库的管理体制都是建立在合理的组织机构基础上,其科学的管理机制基本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涉及智库的实体管理,这包括智库的人才结构构成、评聘方式、人才激励方式、人才交流方式、研究的矩阵制度*所谓研究的矩阵制度是指根据课题项目从各专业或领域抽调人员组成矩阵小组,以利于课题的开展。等,通过合理的人才管理发挥智库的智力资源。另一方面涉及智库的软管理。软管理是指智库运行过程中的目标、定位、愿景,其实质就是智库研究的专业性、持续性、求实性、开放性及综合性体现。

我国高校智库人员构成单一,没有建立起开放合作的交流平台是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首先,在改进我国智库人员结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的做法,改善人才结构,力求人员结构多元化。如将研究人员分为专职人员、访问人员、辅助人员三种层次,并注重常住研究人员学科背景的多样性和综合性。其次,改善研究人员的评聘方式。我国可以采取优中选优(这适用于在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中选拔人才)、单位培养(通过项目课题任务的承担培养中基层骨干)、对外交流等方式扩大人力资源优势。对外交流是活跃组织内部知识结构、学科结构的很好方式,也是目前我国智库建设需要借鉴的。我国高校智库研究过程多以个人研究为主,即个人申请课题组成课题小组,然后通过自身的人脉资源完成课题任务,这种方式虽然相对灵活,但是也受制于专家或研究人员的个人能力。通过组织建立一定的交流平台会使研究更容易开展。“英国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和美国兰德公司都定期互派访问学者,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和美国斯坦福研究所等也经常进行人员交流。”[24]最后,创新研究人员的工作方式。我们可采用研究小组和研究人员并行的方式,当有课题任务时从各个科室抽取人员组成临时研究小组,即所谓的矩阵研究小组。

(二) 完善沟通协调机制

沟通协调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表现在多个方面。一方面,从高校的基本职能来说,高校智库的建立有满足政府科学决策的功能,为政府决策出谋划策是其履行职能之一。因此,高校智库应该保持与政府的密切联系,积极遵守国家的政策方针,为国计民生重大问题建言献策。另一方面,高校智库有服务社会之功能,在服务国家需求的同时,要紧紧联系市场的需求,乃至公众的需求,提出的建议和措施才能公正、公平而不失偏颇。

完善沟通协调机制要加强我国高校智库之间的合作联系。高校智库应树立“从分散向集聚转变,从封闭向开放转变,从单兵作战向联合攻关转变”[25]的发展理念,加强高校智库平台间的协调合作,针对一些课题可以利用彼此的优势,取长补短,弥补我国高校智库研究各自为政、综合性研究不强的缺点。

另外,我们还要加强高校智库同政府智库、民间智库之间的联系。高校智库相比官方、民间智库优势在于研究的专业性、基础性、持续性。官方智库在信息、资源、人脉方面有高校智库不可比拟的优势,另外,官方智库研究内容及项目多和国家大政方针、民生社稷相关,加强同官方智库的交流、沟通可以让高校智库研究者扩大视野,跳出象牙塔的局限。民间智库是民意表达机制的一种体现,其研究更多侧重实践应用的横向研究,加强同民间智库的沟通、交流可以开启高校智库研究的应用性、开放性导向,使其研究成果更贴近国情民意。如果说国外智库旋转门机制带来国外智库研究的活力与视野,那么新型高校智库的沟通机制应该建立在多维旋转的基础上,保持高校智库与政府、公众、市场的良性沟通,建构高校智库与政府、企业、市场互动沟通的新模式。

(三) 完善评估机制

高校智库评估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对高校人才的激励和评估,另一方面是对高校成果及产出的评估。我国高校智库对科研人员及课题成果的评估注重论文发表、专著出版及课题申请多寡等标准,导致高校智库研究者把多发论文、多出专著作为追逐目标,而忽略了应用研究,忽视了高校智库文化传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服务社会。这些现象暴露了我国高校智库对人才的评估或是智库成果的评估存在评估标准单一、机械,评估主体单一,同行评估居多,其他主体的评价基本忽略等问题。高校智库作为知识的加工厂,在知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效应不一而论,单一的衡量标准会抹杀高校智库的其他社会价值。比如在相关方案、策略出台的同时,它同样也履行了人才培养、文化传播等职责,这种隐形的社会效应很难量化。

因此,高校智库首先应该建立对人员及智库成果产出的公众、社会、政府、高校同行等多元评价机制,构建智库知识生产开放、透明、高效的评价环境。其次,高校智库应完善评估机制。我国高校智库的评估缺乏相对的评估激励和追责机制,缺失适当的激励会降低专家咨询过程中的积极性,缺失必要的追责会造成专家咨询过程中的随意性,从而降低咨询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我国应建立高效智库评估的激励机制,对重大方针策略提出的科学、可行建议的高校智库或高校研究者应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或名誉鼓励,这是对知识生产的一种尊重;建立高校智库评估责任追究机制,改变专家咨询无责任风险的现象,规避专家咨询过程中的随意性。

(四) 完善筹资机制

众所周知,美国知名智库资金来源渠道多元,除了项目的研究经费、出版刊物所得费用,还有承办学术会议、基金会捐赠及企业和个人的资助等。其中社会捐赠占资金来源的大部分,这是我国智库无法比拟的。据相关数据统计,布鲁金学会74%的资金都来源于捐赠。强大的捐赠来源与美国的慈善文化背景息息相关,这确实是我国目前智库建设所缺少的氛围。美国法律规定:“智库享受免税的优惠政策,同时社会对智库的捐赠也可以享受免税待遇。”[7]我国在捐赠方面也有税收减免政策,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个人将其所得对教育事业和其他公益事业的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义务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但是这种政策在实施过程中效果却大打折扣。

充足的资金是智库生存和发展的保障,大学智库也不例外。我国高校智库多是依附于大学的机构,日常的运作及资金来源多依附于政府及高校拨款,单一的资金来源影响高校智库研究的持续性。由于我国高校智库所处的外环境与美国大相径庭,照抄照搬别国的经验也有失偏颇,因此,应结合我国高校智库自身情况,广泛开源。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刊物的出版及流通为智库的发展筹集费用。其次,我国高校智库一般以专业性研究著称,高校智库可以多和政府公务部门、企事业单位沟通,承载一些培训工作,扩大经费来源。再次,国外智库通过帮助政府承办或策划会议等途径创收,这种方式值得我国高校智库借鉴,在承办重大会议的同时,也加强了同政府部门的沟通联系。最后,我国政府及高校系统应积极鼓励、宣扬捐赠及慈善文化,高校更应该运用自身的优势向学生传达这种理念,以期未来有更多的资金能应用到科研、文化领域。

(五) 完善成果转化机制

美国将媒体对智库研究成果的报道、报刊转引、领导人员的采纳及公众知晓程度作为评判智库研究成果成功与否的标准。20世纪60年代后新成立的美国智库共性特征即是把研究与行销结合起来,注重对产品和思想的包装,构建多渠道的成果推销机制。我国高校智库成果转化率低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自身封闭,缺乏对产品的推广;二是体制内的一些因素阻碍了与市场的对接。从智库自身来看,高校智库学术研究较多,应用研究较少,研究理论性见长、针对性不足,更缺少纯粹的咨询研究产品,市场推广能力不足。成果上则多以报告、专著、期刊论文、专利等形式呈现,这些面子工程难以应用实践。从高校智库发展的大背景来看,社会对高校研究者或者教师存在一种固有观念,单纯认为高校研究者追捧利益就脱离了作为一名教师的纯粹,这种价值导向阻碍了高校智库研究成果与市场的对接。四川大学教授为了晋升其学院副院长,放弃企业期权激励就是最好的例证*在2015年5月30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李克强总理举例“有民营企业欲购买四川大学的一名教授的发明成果,并给予期权激励,但是作为即将任命的学院副院长,为了不影响升职,这名教授在名誉及物质面前选择了前者”。。

因此,高校智库应积极提升成果转化率,一方面高校智库应扩大咨询研究、应用研究,使研究和市场、经济对接,让研究成果“活”起来。研究人员要树立市场观念,根据研究成果的性质妥善处理研究成果的流通。另一方面,国家应在政策导向上给予支持、激励,提倡将高校科研人员的成果积极转化为价值在社会流通,并完善政府购买及企业购买制度,对于应用性强的技术、专利和研究成果,政府应给予补贴或直接购买,应用于实践;支持校企合作,让一些好的项目通过校企合作的途径提升应用效率。

[ 1 ] 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项目组.中国智库影响力的实证研究与政策建议[J].社会科学,2014(4):4-〗21.

[ 2 ] 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EB/OL].(2015-〗01-〗21)[2016-〗05-〗15]. http://news.xinhuanet.com/zgjx/2015-01/21/c_1339342

92.htm.

[ 3 ] 文少保.高校智库服务政府决策的逻辑起点、难点与策略——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视角[J].中国高教研究,2015(1): 34-〗44.

[ 4 ] 李文君.发挥高校优势——打造新型智库[J].教育与职业,2014(5):44-〗46.

[ 5 ] 张 涵.高校应成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主力军——访北京交通大学校长宁滨[J].中国国情国力,2014(8):9-〗11.

[ 6 ] 安淑新.国外智库管理运行机制及对我国的启示[J].当代经济管理,2011,33(5):88-〗92.

[ 7 ] 杨尊伟,刘宝存.美国智库的类型、运行机制和基本特征[J].中国高校科技,2014(7):56-〗59.

[ 8 ] 鲁晶晶,谭宗颖,朱相丽.世界科学院间智库运行机制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5,33(4):113-〗116.

[ 9 ] 刘昌乾.世界一流智库如何保证研究的独立性——基于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的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4(9):66-〗70.

[10] 朱瑞博,刘 芸.智库影响力的国际经验与我国智库运行机制[J].重庆社会科学,2012(3):110-〗116.

[11] 林丽玲,黄颖欣.马来西亚智库的运行机制[J].开放导报,2014(4):33-〗35.

[12] 徐晓虎,陈 圻.地方智库运行机制研究——基于地市级智库的实证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2(5):21-〗28.

[13] 陈开敏,王 敏.江西省政府智库运行机制研究[J].管理观察,2015(14):23-〗25.

[14] 张家年,卓翔芝.融合情报流程:我国智库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的研究[J].情报杂志,2016,35(13):42-〗48.

[15] 倪考梦.温州民间智库发展的若干思考[J].决策咨询,2013(4):69-〗73.

[16] 张云昊.电子智库:何以可能与何以所为[J].科研管理,2013,34(6):146-〗151.

[17] 光 磊.美国高校智库的运行机制[J].社会治理,2015(3):152-〗154.

[18] 方婷婷.美国大学智库影响力和运行机制研究——以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为例[J].高校教育管理,2014,8(4):37-〗40.

[19] 邹 巍,郭 辰.我国新型高校智库建设的现状及其提升路径[J].教育科学,2014,30(3):66-〗70.

[20] 徐晓虎,陈 圻.中国智库的基本问题研究[J].学术论坛,2012(11):178-〗184.

[21] 戴栗军,颜建勇.我国高校智库的发展逻辑与战略转型[J].教育探索,2015(10):60-〗63.

[22] 姜朝晖.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内涵、特征及定位[J].高校教育管理,2016,10(2):55-〗60.

[23] 杜宝贵,隋立民.正确认识中国高校智库建设中的几个关系[J].高校教育管理, 2014,8(2):29-〗32.

[24] 杜静元.高校智库建设的国际经验与启示[J].管理观察,2015(5):88-〗92.

[25] 王 珩,刘鸿武.新型高校智库开展协同创新的探索与思考——以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为个案[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9(3):91-〗95.

(责任编辑 刘 伦)

Study on the Value of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of the University Think Tank and Its Logical Wa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Research Literature on Chinese Think Tanks

GUORui

(Colleg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 430079,China)

The research on the operating mechanism of university think tanks in China at present is the extension and exploration of think tank problems. Its essence is to explore the think tanks′ mechanism of management, communication, financing, evaluation, achievement conversion and even innovation from the microscopic perspective, to solve their problems such as uneven level, lack of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single mode of operating, single source of funding, insufficient use of human resources, low rate of achievement conversion, and lack of innovation from the reality level. Its ultimate aim is to bring the role of the university think tank into better play, so that their resources can be more effectively us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research on the think tank and its operating mechanism in China, the paper examines the value of the research into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of the think tank and the logical way of its development.

university think tanks; operating mechanism; value examination; logical way

2016-〗06-〗0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2CGL086);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08JA810009)

郭 瑞,博士研究生,从事教育管理和公共管理研究。

时间: 2016-〗10-〗29

10.13316/j.cnki.jhem.20161029.013

专题主持/王保星

G640

A

1673-8381(2016)06-0062-08

主持人简介: 王保星,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导,从事外国教育史研究。

网络出版地址: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32.1774.G4.20161029.1955.026.html

高校智库

猜你喜欢

运行机制智库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网上公共服务平台运行机制评析
农村医养结合运行机制构建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减刑、假释工作运行机制之重构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微智库
微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