韧性
——知识获取模型对大学生连续创业的影响研究*
2016-11-24朱智敏
唐 静 朱智敏 赵 烨
韧性
——知识获取模型对大学生连续创业的影响研究*
唐 静 朱智敏 赵 烨
创业过程是一个从失败中不断获取知识、激发正能量的过程,创业者具有的心理韧性是从失败中获取知识进而支撑连续创业的关键。当前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点之一,应当从“成功者教育”向“失败后引导”转变,把正向心理韧性培育与连续创业结合起来。本文以大学生创业失败后的心理韧性对知识获取及后续创业成功的影响为研究对象,结合实地访谈案例,构建了大学生连续创业的学习模型,以期为当代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镜鉴。
正向心理;资本知识获取;心理韧性;连续创业
一、大学创业教育的重点:从“成功者教育”向“失败后引导”转变
创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也是创造就业机会的有效途径。但无论国外还是国内,无论是成熟市场还是转型中的经济体,创业失败率都非常之高。多年的统计数据表明,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并不高于社会人员。大学生创业失败率,不仅仅是一个统计学上的冰冷数字,更为高校创业教育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高等学校作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主阵地,“创业教育”应当契合“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进行创新性劳动并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1]。创业教育应当融入大学对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全过程,这就要求创业教育中创新意识与创业实践密切结合。
由于创业成功率普遍较低,即使位居大学生创业群体金字塔顶的少数成功的幸运儿,考察其走向成功的路径,也往往和先前的创业失败如影随形(Timmons,1990)[2]。而现实生活和舆论环境中习见的“追捧成功,忽视失败”的价值观致使多数人对创业失败抱着一种视而不见的态度(Husted &Michailova,2002)[3],这一价值观同样渗透到高校创业教育的各个环节。导致大部分高校创业教育倾向于以成功创业大学生的人格特质为研究主题,鲜有研究探讨创业失败后实现连续创业成功问题。相较于总结创业成功的经验,如何从创业失败中获取知识进而走向成功,如何正确处理和应对挫折与失败,更应当成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历程(Shepherd 2003)[4]。如果缺乏了正向心理学中所强调的创业精神——韧性,以及学习总结,大学生在面对外在环境变迁时将缺乏应对能力(Douglas&Widavsky,1982)[5]。正因如此,本研究主要基于正向心理学中的韧性观点来考察大学生创业失败后的恢复过程与学习经历,对当前高校创业教育的重点和方向做一个有益探讨,希望能强化大学生创业研究的广度与深度。
二、心理韧性在大学生创业失败后的知识获取具有关键作用
学理上的创业教育研究,还属于一个相对比较年轻的领域,其理论基础散见于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领域。早期的创业教育研究更多关注的是创业的成效及其经济学价值,属于宏观研究视域下的创业研究,其关注焦点主要集中在创业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以及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创业与企业成长的关系。随着研究的深入,创业者本身的个性特征、能力素质和知识结构逐渐得到重视,研究焦点逐渐过渡为从企业家人格特征出发研究对于创业的影响,但总体来说缺乏代表性的理论学派和基础(Arend,2003)[6]。近几年对创业活动本质认识开始深化,即从关注创业过程的行为理性(如何成功)转向于归纳创业者的认知理性(如何认知与决策),创业教育研究也逐渐从侧重创业结果向更加关注创业者自身转变。应该指出,这是一个“自外向内转”的过程,也是一个“结果导向”向“过程导向”转变的过程,认识到不能简单将创业过程规律化、规范化作为研究。因此本文立足“情境—思维—行为”框架,探索对于大学生来说“情境”是如何影响其对于创业认知与决策过程的,从而导致行为差异性与结果的相异性。
当下,我国大学生创业者队伍呈现出基数大、分布广、组织灵活、开放性强、传播迅速等特点,已经成为新时期大众创业的生力军。大多数成功创业的大学生都经历过失败,但为什么有的创业者就此终止创业,而有的创业者在失败后能够从失败中主动学习从而最终获得成功?有学者提出创业家之所以能够在寻求事业成功的时候,避免失败,是因为他们试图将创业过程中所遭受的错误融入学习的流程(March&Shapira,1987)[7]。因此,本文认为创业教育应以韧性这种积极的心理教育为契机,促使大学生创业者学习和反思。
三、正向心理资本-韧性对知识获取的作用和机理
Byrne和Shepherd(2015)采用了叙事研究方法,发现情绪状态是影响创业者从失败经历中恢复的关键因素。创业失败后获取知识与反思的重要前提便是情绪的恢复,因此正向心理资本对创业失败后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1.正向心理资本模型
洛桑斯(Luthans,2004)[8]提出企业的竞争优势应从传统的经济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转变为心理资本(Psychology capital)。相对于人力资本“你知道什么”(Van Marrewijk&Timmers,2003)[9]和社会资本“你认识谁”(Adler&Kwon,2002)[10],正向心理资本强调的是“你是谁”以及“你可以成为什么”(Luthans&Youssef,2004)[11],认为心理资本是个体一种可发展的积极的心理状态。概括而言,也就是包含了自信、乐观、希望和韧性这几个因素。而心理资本具有可测量、可管理、可塑性强、可改变以及可开发的类状态特征(Luthans,et al,2007)[12]。
Luthans在2007年提出了著名的心理干预模型(PCL),强调可以通过一些发展性的方法提升正向心理资本,最后能对于组织产生积极的影响,具体模型如下。
图1 心理干预模型
注:根据Luthans,Yousses,&Avoil(2007)整理。
正向心理学将心理学研究从探讨危险、负面因素的缺陷模式,转向研究挖掘个体的长处与优点,主要目的在于培养能使个人更加成长的正向因素。其中韧性(Resillience)是一种个体应对逆境的能量。个体在面对挫折与逆境时,对于韧性的研究已经成为正向心理学研究的重点问题。失败对于后续的成功具有重要意义(Shepherd,2003;Cardon et al.,2011)。我们以正向心理学中的韧性观点进行探讨,大学生创业失败后如何从失败中恢复,其学习失败的历程如何。
2.韧性对创业失败后的作用机制
韧性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Wermer&Smith两位学者对于Kauai岛儿童的研究,韧性是指一种轻易从逆境或改变中快速恢复或适应的能力,也是一种弹回的能力(Richardson,2002)[13],使个体迅速在逆境中恢复到原来的样子,甚至可以突破、超越自我的能力(Luthans&Yousser,2004)[14]。
韧性在创业失败后到连续创业的作用主要包含了三个方面,即对逆境的诠释、应对逆境的能力以及恢复过程。对于大学生创业者而言,韧性中最重要的个人效能即能力与自信、坚强的人际联结与支持。在创业失败后,大学生能够学会情绪管理、心智重塑、增强心理正能量。恢复过程的行动主要是指,大学生在创业失败后如何进行学习,在失败经验中恢复、自我超越的实现。韧性是大学生个人能力的一种特质,同时也是大学生与外在环境互动的一个过程。具备韧性的大学生往往可以在逆境中迅速恢复稳定,从逆境中进行学习,强化个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Seibert,2009)[15]。创业韧性高的大学生在面对创业困难的时候更有可能采取积极面对的态度,能在创业行动中自觉地根据确立的目标不懈努力,锲而不舍,并根据目的支配和调节行为来适应外部变化,从而可以克服创业困难,实现预定的创业目标。
综上所述,大学生所具有的创业韧性主要是指对认定的创业目标坚持不懈,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的一种精神和态度、自我恢复能力与自我超越行为的统一。
3.韧性对大学生连续创业影响
创业失败几乎是每个连续创业者必经历的过程,但是不同的韧性特征,对于失败的学习模式不同。本文通过研究发现,创业失败后,大学生创业者对学习过程心智模式的改变,使得大学生创业者个体能够重新建立对事物以及自我的假设,对自身进行反思,对失败的创业经验赋予意义,产生创业知识的复杂过程,最终能够恢复创业的信心与决心。
失败的意义在于会为连续创业成功积累经验。根据Husted(2002)[16]研究,个体在遭受失败以后,不太愿意与人分享在失败中所学到的知识,原因在于担心同伴的责备或受到惩罚。Shepherd认为“创业失败修复”包含“从创业失败中学习”和“后续创业承诺”两方面。失败为创业者后续成功提供了关键学习(Shepherd,2004)[17],并且研究发现,初次创业者在遭遇失败之后能否实施“从失败中学”取决于对创业失败后如何修复负面情绪,甚至认为应该建立一整套失败学习机制,学习如何将失败导向“创造性失败”(Cannon&Edmondson,2005)。本研究主要针对大学生创业失败者个人层次,研究其如何在创业失败后的创新与创造活动中进行学习,主要研究其创业失败后如何修复的历程,以及知识获取阶段,试图建构大学生创业失败后的学习机制。
四、访谈方法与结果解释
笔者根据研究主题,通过半结构化访谈形式,进行个案分析。笔者主要采取了过程研究法(process research)来研究大学生创业失败后的韧性特质以及如何恢复,最终连续创业的过程,希望能为创业教育者提供有效的方式。
3.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开放程度不断加深。互联网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开放和自由,但由于网络暴力、西方文化侵略等不可控因素,片面的新闻报道,夸大的新闻事实,失真的新闻照片,不合实际的政治论调经常被外媒或者不法分子所利用,以此来诋毁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意识形态能否做好,这关系到党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面对这些不实新闻,必须加以辨别,乘势而上,把新闻工作的话语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西方国家对新媒体技术的运用相比较国内比较成熟,大量散播不实新闻对学生的道德认知、思想观念也产生了不良影响,如果不加以制止可能会扭曲学生的价值观,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巨大的负面效应。
笔者为经验丰富的高级心理咨询师,并且在质性研究中注重关系的建立、同理心以及观察,能够与访谈对象开展积极、有效的沟通。具体操作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为从认识的学生中根据研究目的找到两位代表性的大学生,第二部分再根据访谈结果采取关联性抽象,通过滚雪球的方式寻找异质性样本。共访谈6名大学生,平均的访谈时间为3小时。访谈内容主要分为访谈者基本资料、困境的种类、困境的应对、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的内容。
我们通过这些问题发现,失败到恢复、连续创业为一连串时间所组成。根据创业者的失败历程划分了几个重要时间点,分别划分为初次接触创业(成长、求学)、开始创业、经营危机、人生低谷、重新振作创业几个阶段。
表1 访谈情况表
(续上表)
研究对象求学开始创业经营危机人生低谷重新振作陈**(女)考试成绩欠佳跟随家人进行创业、强烈的创业心领导危机、管理危机彻底反思、为什么创业?重新认识自己找回自信、调整心态莫**(男)进入三个不同社团筹集资金创业、低估技术问题陷入困境疲于学习与创业之间,分身乏术管理危机、为了承诺欠下大量债务技术突破、逐渐谷底回稳
据我们对6位大学生创业者的访谈,发现不同类型的创业者对逆境的诠释并不相同,但同时也发现,创业者存在行动的一致性。一般来说,韧性恢复较快的特质主要包含了快乐、主观幸福、乐观、信念、自我控制、自我决定、感恩、宽容、梦想、希望、自尊与自我等特质,具有主动性、比较良好的内控能力,问题解决与社交能力较强。具有这些特质的大学生容易创业,也容易马上从逆境恢复。
从最初创业到遭受挫折后,这些大学生基本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中,由于初遭遇创业困境与挫折,对现状的认识基本处于悲观的状态,出现否认自己的能力,产生自我怀疑与否定的情况;在第二个阶段,个体因为对于核心价值以及能力自信的不同、人际关系联接与支持不同,其应对困境的能力会出现差异;第三个阶段,个体开始对困境进行诠释,然后探索强化自身的力量。
图2 心理恢复阶段模型
五、创业教育应当注重对大学生韧性的培养
通过以上的访谈分析,我们发现大学生创业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是否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强大的抗挫折能力。大学生对于社会知识和生活经验相对不足,在创业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挫折与困难,如果没有坚强的毅力,难以在创业失败后进行坚持。正因为情绪在大学生创业中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大学生而言,亲身体验失败会更加深刻,通过失败体验可以更多锻炼大学生的毅力与韧性,影响学习效果与未来的行为。根据我们访谈,从遭遇挫折到积蓄力量,划分为三个阶段,对创业失败后大学生学习模型进行总结并对创业教育者提供了建议。
1.阶段一:挫折——单环学习模式
在最初创业遭遇失败开始的阶段,大学生创业者多半会直接复制过去的经验与惯例,或者直接套用过去经验所获得的技能,来处理这些经营问题。这种直接复制或者运用过去经验的模式,我们称为单环学习模式。这种学习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马上解决燃眉之急,但是不足在于,由于其没有接受系统与专业的创业训练,可能会使遇到的问题慢慢累积与恶化,让新创事业陷入经营困境。因此,如果在挫折阶段一,高校提供相关的创业训练与辅导,将会提升创业成功的几率。Garavan(1994)[18]认为创业教育能使人产生重要的创业家精神,而创业训练计划能够提升有志创业者的知识与技能,帮助创业者降低风险与不确定性,增强新事业的存活率以及提高经营绩效;最重要的是,可以减少大学生在新创阶段的焦虑感,提供宝贵的资源。经过我们访谈的大学生,几乎都是在初创时期,因为缺乏资源,加上难以寻求外力的协助,出现较大的创业挫败,同时个人也陷入了人生低潮。现实中,据我们调研,高校目前更多采取的是典型的创业教育,即基本创业理论、创业精神方面的教育,相对于如何获得贷款、如何解决创业过程中出现的法律问题、如何降低创业的紧张感与焦虑感等方面的培训比较少。建议创业教育机构能够在创业前期提供有关创业系统训练。创业课程着重设计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组织能力、判断能力、沟通团队能力以及创业计划书的撰写能力方面,让大学生更多了解创业规划与分析的重要性,能够增加大学生创业者的知识与资源,辨别创业机会,并学会评估创业风险。
2.阶段二:自我认同学习模式
如第一阶段介绍,由于大学生创业者经过失败采取的应急措施后,使得管理问题不断积累与恶化,形成一种恶性循坏,导致新创事业挫败。创业挫败对于刚进行创业的大学生而言,其所遭受的打击,以及对其心理造成的影响,经常会使得大学生进入人生的低潮。对于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者而言,要让学生接受失败的事实,使得大学生创业者走出负面情绪,学会理性面对失败和深度分析失败,从创业失败经验中学习与成长。主要方法为为创业失败的大学生提供人际支持,例如组成创业失败互助小组,加强创业者与其他人之间的互动,逐渐改变自我认知,形成一套新的个体对外在事实诠释的意义框架。因此,大学的创新创业工作者应着重引导失败者重建自我认同,对负面情绪进行有效的疏导。
3.阶段三:重塑心智——展望模式
根据阶段一与阶段二的学习,大学生创业者逐渐找到自信与重建自我认同,其注意力将会转向事业的恢复。形成新的对事物的诠释,心智模式也会发生变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个人经过失败后体验,所获得的知识、信念、经验与内隐与外显的理解,形成一种涵盖知识、信念、经验的新意义构架,提出未来的行动方案。这便是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所在,即让大学生创业者能够创造性的学习,通过转换思维、深层学习,了解创业家失败经验学习的历程,将这些历程间接传导给未来准备创业或者正在创业的大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模式,让大学生创业者能够整合自身能量,转化成后续创业或者再次创业的具体行动。而对于大学生创业者而言,创业成功并不是真正重要的,真正重要的是启动个人价值、发挥自我效能与个人能量的提升(Patterson&Kelleher,2005)[19]。换言之,让大学生学会体会失败后的调试与学习,从消极负面情绪到正面寻找自信与自我认同,学会更加成熟、理性、健全的心智模式,让自己能够重新投入工作或者后续的创业。
[1]杨晓慧.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1):39-44.
[2]Timmons,J.A.(1990).New business opportunities:Getting to the right place at the right time Action,MA:Brick House Publishing Co.
[3]Husted,k,and Michailova,S.(2002) ,Diagnosing and fighting knowledge-sharing hostility[J]. Organizational Dynamics,2002, 31(1), 60-73.
[4]Shepherd,D.A.(2003),learning from bussiness failure:Propositions about the grief recovery process for the self-employed,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8,318-329.
[5]Douglas,M.,&Widavsky.A.1982.Risk and culture.Berkeley.C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6]Arend, R. J. (2003). Revisiting the logical and research considerations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4(3), 279-284.
[7]March, James G. & Shapira, Zur Managerial Perspectives on Risk and risk Taking, Management Science, 33:11 Nov 1987 p.1404-1418.
[8]Luthans,F., Luthans.K.& Luthans.B.(2004).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Going beyond human and social capital .Business Horizons,47,45-50.[9]Van Marrewijk,M.,&Timmers,J.(2003).Human capital management:New possibilities in people management.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44(2),171-184.
[10]Adler,P.S.,&Kwon,S.(2002).Social capital: Prospects for a new concept.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7,17-40.
[11]Luthans,F.,.& Youssef,C.M.(2004).Human, social, and now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management. Investing in people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 Organiational Dynamics,33,321-349.
[12]Luthans,F.,.& Youssef,C.M.&Avolio .B.J.(2007) psychological capital:Developing the human competitive edge.Oxford ,U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3]RichardsonGE.Themetatheoryofresilienceand resiliency.Journal?of?Clinical Psychology,2002,58(3):307-321.
[14]Luthans, F., Luthans, K.W., Luthans, B.C. (2004)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Beyond Human and Social Capital. Business Horizon, 47, 45-50. http://dx.doi.org/10.1016/j.bushor.2003.11.007.
[15]Scott E.seibert,MariaL.Kraimer and Robert C.Liden,A Social Capital Theory of Career Success,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9,vol.24,issue 2.,219-237.
[16]Husted, K., & Michailova, S. Diagnosing and fighting knowledge sharing hostility. Organizational Dynamics, 31, 60-73, 2002.
[17]Shepherd,D.A.(2004).Educating entrepreneurship students about emotion and learning from failure.Academy of Management Learning and Education,3(3),274-287.
[18]Garavan,T.N.,&O’Cinneide,B.(1994).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training programmes:a review and Evalution-part .Journal of European Industrail Training,18(8),3-12.
[19]Patterson&Kelleher(2005).Resilient school leaders-Strategies for turning adversity into achievement. Alexandria,VA: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责任编辑 刘第红)
2016-08-15
唐静,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贸易学院副教授,博士;朱智敏,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2014级博士生;赵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贸易学院党委书记。(广州/510006)
*本文系教育厅创新项目“正向心理资本如何影响大学生创业失败认知:韧性——知识获取模型之建构(批准号2015GXJK032)”;广东省教学改革项目“‘创业失败学习’视角下的外经贸大学生创新素养培养研究”与“经济学专业国际化创新型人才‘以赛促学’协同培养模式实践与探索”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