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几何课堂习题设计策略之一课一题

2016-11-24内蒙古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徐俊文

学苑教育 2016年15期
关键词:一题中点用法

内蒙古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徐俊文

几何课堂习题设计策略之一课一题

内蒙古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徐俊文

几何课的课堂习题设计对于几何课的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教学设计中的重点,更是教学设计中的难点,本文结合《线段中点的用法》这节课阐述了几何课课堂习题设计的策略——一课一题的用法和优势,使几何课堂教学更高效。

几何教学习题教学一课一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会设计很多相关习题,以期通过学生的反复练习达到巩固知识点的作用。但每节课的课堂教学时间有限,除去教师讲授知识点时间外,留给学生的巩固练习的时间并不多,虽然教师在备课时会准备很多相关练习,但学生每拿到一个题目都要重新阅读,重新理解,重新分析,重新计算,占用了本就不多的课堂时间,实际上,课堂上能够真正完成的预设习题并不多,因此也就不能达到巩固练习的目的,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缩短新阅读以及重计算的时间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一课一题,一题多变无疑是习题设计最好的选择,下面结合《线段中点的用法》的课堂习题教学设计,谈谈我的做法。

《线段中点的用法》是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第四课时的教学内容,对于线段的和、差、中点是以形的认识为主。但也要求学生能在图形和相应的数量关系之间建立起联系,并用相关的符号表示联系起来。即(如图)由点M是线段AB的中点,

就有①AM=BM,②AB=2AM=2BM,③AM=MB=,很显然,这节课除了让学生自如地选择应用由中点而得到的三个结论。并用恰当的符号语言书写简单的推理。为了合理利用所剩无几的习题时间,我设计了下面的练习。

习题一:已知线段AB的长为30cm,线段BC的长为12cm,点E、F分别为AB、BC的中点,求线段EF的长。

解:∵点E、F分别为AB、BC的中点

EF=BE+BF=15+6=21cm.

变式一:已知线段EF的长为21cm,AB的长为30cm,点E、F分别为AB、BC的中点,求线段FC的长。

解:∵点E为AB的中点

BF=EF-BE=21-15=6cm

∵点F为BC的中点

∴FC=BF=6cm

变式二:已知线段EF的长为21cm,点E、F分别为AB、BC的中点,求线段AC的长。

解:∵点E、F分别为AB、BC的中点

AB=2BE,BC=2BF,

AC=AB+BC=2BE+2BF =2(BE+BF)=2×21=42cm.

以上三题,题干未变,图形未变,数字未变,看似一题实则三题,只是题设和结论的相互转换,这样设计有效地节约了学生阅读、理解、计算,再阅读再理解再计算的时间,题设和结论的变更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了线段的中点的三个结论的用法,这种一题多变的设计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高效地完成更多的题目,不但使所有的知识目标得以完成巩固,而且用同样的方法解决同一问题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提高了课堂效率。

猜你喜欢

一题中点用法
address的高级用法你知道吗?
例谈圆锥曲线中的中点和对称问题
一题多解
一题多解在于活
“作”与“做”的用法
中点的联想
特殊用法
中点出招,招招喜人
二次曲线存在中点弦的一个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