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延川枣镰翅小卷蛾发生规律

2016-11-24杨美霞聂瑞娥郭小侠张广平盛承发

植物保护 2016年5期
关键词:虫量诱剂节律

陈 川, 杨美霞, 聂瑞娥, 郭小侠, 张广平, 盛承发,

(1.陕西省动物研究所, 西安 710032; 2.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北京 100101)



陕西延川枣镰翅小卷蛾发生规律

陈 川1, 杨美霞1, 聂瑞娥2, 郭小侠1, 张广平1, 盛承发1,2

(1.陕西省动物研究所, 西安 710032; 2.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北京 100101)

为有效监测和防治枣镰翅小卷蛾,采用性诱剂诱捕的方法,观察了枣镰翅小卷蛾成虫的发生消长动态。结果表明,枣镰翅小卷蛾在陕西延川1年发生3~4代,其中以1年发生3代为主,个别的发生4代;越冬代成虫在3月中下旬开始羽化;有世代重叠现象;在枣树高度1.0~2.0 m范围内,诱集到的成虫数量有一定差异,2.0 m处分布最多,在运用性诱剂诱杀枣镰翅小卷蛾成虫时,应尽量将诱集器在枣树高度近2.0 m处,以达到更好的诱捕效果;成虫活动时间主要在20:00-24:00及4:00-6:00时间段,其中在20:00-22:00及4:00-6:00时段活动更频繁、更活跃。

枣镰翅小卷蛾; 年消长动态; 空间分布; 昼夜活动节律; 性诱剂

枣镰翅小卷蛾(AncylissativaLiu),又名枣黏虫,属鳞翅目卷蛾科。曾误定为菜蛾科,沿用的学名是CerostomasasakiiMatsumura,1979年刘友樵发现该虫为卷蛾科的一个新种,中文按系统命名为枣镰翅小卷蛾。寄主植物为枣树,主要以幼虫为害枣树的芽、叶、花和果实,是我国红枣产区的一种主要害虫,主要分布在山西、河北、河南、山东、陕西等省,北方一年发生3代,江苏、浙江等南方可发生4~5代[1-2]。

陕西、山西黄河沿岸是枣的传统产区,枣是当地农业主导产业之一。近年来,枣树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仅陕西的栽培面积就达14万hm2,但是枣的经济效益比较低。主要原因之一是花期和脆熟采收期过量降雨,常造成授粉不良和裂果烂果;幼果生长期降水偏少,气候干旱,造成大量落果而影响枣的产量和质量[3];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由于虫害导致枣果实产量损失, 品质下降[4]。枣镰翅小卷蛾、桃小食心虫、枣飞象、绿盲蝽等是为害枣果的主要害虫[4-5]。枣镰翅小卷蛾有逐年发生加重的趋势[6],师光禄等[7]、杨立军等[8]研究了枣镰翅小卷蛾的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林国强等[9]鉴定与合成了枣镰翅小卷蛾的性信息素,韩桂彪等[10]、李连昌等[11]研究了枣镰翅小卷蛾性行为生态学,王有年等[12]研究了枣镰翅小卷蛾的天敌,张晓等[13]、武三安[14]研究了枣镰翅小卷蛾的防治技术。综观枣镰翅小卷蛾的研究,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对枣镰翅小卷蛾成虫在枣园的空间分布及活动节律等方面研究很少,基于此,作者对枣镰翅小卷蛾成虫不同高度的分布、昼夜活动节律等进行了观察,以期为枣镰翅小卷蛾的测报和防治提供一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果树:试验果园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延水关镇东村,为枣栽培的传统地区,枣树品种为‘大木枣’、‘狗头枣’等,树龄10年左右,树高3 m左右,果园管理较粗放。面积约70 hm2,其中‘狗头枣’约20 hm2,‘大木枣’等50 hm2。

诱捕器:枣镰翅小卷蛾性诱芯购自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主要成分为Z9-C12:OAC及E9-C12:OAC,材质为橡胶管,有效期:密封冷藏1 a、田间使用60 d。诱捕器为定制塑料水盆诱捕器,盆口直径23 cm,高7 cm,绿色。每个诱捕器放置1个诱芯,诱芯采用细铁丝固定于水盆诱捕器盆口中央。

1.2 方法

1.2.1 枣镰翅小卷蛾消长动态观察

试验时每667 m2果园均匀放置5个诱芯,诱捕器放置高度距地面约1.5 m。试验于2014年3-11月进行,每3~4 d在诱捕器内添加1次水(同时加少量洗衣粉),5、7、9月中旬各换1次诱芯;每5 d统计1次诱集到的枣镰翅小卷蛾雄成虫数量,每次计数后清除诱集盆中的昆虫。统计分析时采用每月10、20、30日获得的数据。

1.2.2 枣镰翅小卷蛾不同高度分布诱捕试验

在试验果园内分别选取5棵‘狗头枣’及‘大木枣’枣树,在每棵树离地面1.0、1.5、2.0 m处分别放置1个诱捕器。试验时间为2015年6月6日12:00至6月7日12:00,7月22日12:00至7月23日12:00,统计24 h诱集到的枣镰翅小卷蛾雄成虫数量。

1.2.3 枣镰翅小卷蛾昼夜活动节律观察

在试验苹果园内选取5棵‘大木枣’枣树,在每棵树离地面1.5 m处分别放置1个诱捕器,试验观察日期分别为2015年4月15日至4月16日、5月11日至5月12日、6月6日至6月7日、7月22日至7月23日,观察时间分别为当日12:00至次日12:00,每2 h 统计1次诱集到的枣镰翅小卷蛾雄成虫数量,每次计数后清除诱集盆中的昆虫。

1.3 数据分析

采用Excel 2007进行数据初始统计分析,采用Casio fx-3600pv计算器进行单向分组资料的方差分析、差异显著性检验采用新复极差SSR多重比较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枣镰翅小卷蛾年消长动态

2014年枣镰翅小卷蛾雄成虫年消长动态结果显示(图1),2014年枣镰翅小卷蛾有4个发生高峰,发生高峰期为4月10日、5月30日、7月20日、8月20日,其中5月30日的诱集量明显少于其他3个高峰值,说明枣镰翅小卷蛾在陕西延川1年发生3~4代,其中以1年发生3代为主,个别的发生4代;枣镰翅小卷蛾成虫发生量最高峰发生在7月20日,每个诱芯24 h的平均诱蛾量高达13.1头。越冬代雄成虫始见于3月15—20日,4月5—10日为越冬代成虫羽化高峰期,年发生4代的第1代成虫高峰期为5月25—30日,第2代(年发生3代的第1代)成虫高峰期为7月15—20日,第3代(年发生3代的第2代)成虫高峰期为8月15—20日,9月中旬开始化蛹越冬,10月20日后未再诱到雄成虫。成虫各世代之间无明显的间断期,表明枣镰翅小卷蛾有世代重叠现象。

图1 枣镰翅小卷蛾雄成虫年消长动态Fig.1 The population dynamics of male adults of Ancylis sativa

2.2 枣镰翅小卷蛾在枣树上不同高度的分布

枣镰翅小卷蛾在枣树上不同高度分布调查结果显示(图2~3),在‘大木枣’枣树的不同高度诱捕到的枣镰翅小卷蛾成虫数量有一定差异,6月份在2.0 m处诱捕的成虫数量最多,每个诱芯24 h的平均诱蛾量达6头,不同高度处诱捕的枣镰翅小卷蛾雄成虫数量2.0 m>1.5 m>1.0 m,经方差分析,2.0 m处诱捕的虫量与1.0 m处诱捕的虫量差异显著;7月份在2.0 m处诱捕的成虫数量最多,每个诱芯24 h的平均诱蛾量达4.6头,不同高度处诱捕的枣镰翅小卷蛾雄成虫虫量2.0 m>1.0 m>1.5 m,经方差分析,不同高度枣镰翅小卷蛾成虫诱捕量差异不显著。在‘狗头枣’枣树的不同高度诱捕到的枣镰翅小卷蛾成虫数量也有一定差异,6月份在2.0 m处诱捕的成虫数量最多,每个诱芯24 h的平均诱蛾量达8.8头,不同高度处诱捕的枣镰翅小卷蛾雄成虫数量2.0 m>1.5 m>1.0 m,经方差分析,不同高度枣镰翅小卷蛾成虫分布量差异不显著;7月份在2.0 m处诱捕的成虫数量最多,每个诱芯24 h的平均诱蛾量达18头,不同高度处诱捕的枣镰翅小卷蛾雄成虫虫量2.0 m>1.5 m>1.0 m,经方差分析,2.0 m及1.5 m处诱捕的虫量与1.0 m处诱捕的虫量差异极显著。可见,枣镰翅小卷蛾成虫在枣树1.0~2.0 m处的分布有一定的差异,1.0 m处分布最少,2.0 m处分布最多。在运用性诱剂诱杀枣镰翅小卷蛾成虫时,根据操作方便及最大诱捕效果的原则,应尽量将诱捕器设置在距地面高度近2.0 m处,可达到更好的诱捕效果。

图2 枣镰翅小卷蛾在‘大木枣’枣树上不同高度分布Fig.2 Distribution of Ancylis sativa at different height in jujube tree ‘Damuzao’

图3 枣镰翅小卷蛾在‘狗头枣’枣树上不同高度分布Fig.3 Distribution of Ancylis sativa at different height in jujube trees ‘Goutouzao’

2.3 枣园枣镰翅小卷蛾昼夜活动节律

枣镰翅小卷蛾在枣园昼夜活动节律试验结果显示(图4~7),枣镰翅小卷蛾在1 d中不同时间段的活动存在较大的差异。4月份枣镰翅小卷蛾在12:00-14:00、22:00-24:00、4:00-6:00等时间段有成虫活动,其中22:00-24:00活动最频繁,每个诱芯2 h平均诱捕虫量达1头,经方差分析,各时间段的平均诱捕虫量相比较差异不显著;5月份枣镰翅小卷蛾在20:00-22:00、22:00-24:00、0:00-2:00、4:00-6:00等时间段有成虫活动,其中20:00-22:00活动最频繁,每个诱芯2 h平均诱捕虫量达1.6头,经方差分析,20:00-22:00、22:00-24:00、4:00-6:00时间段的平均诱捕虫量与其他时间段相比较差异极显著;6月份枣镰翅小卷蛾在20:00-22:00、22:00-24:00、0:00-8:00、12:00-14:00等时间段有成虫活动,其中4:00-6:00活动最频繁,每个诱芯2 h平均诱捕虫量达5.2头,经方差分析,4:00-6:00、20:00-22:00时间段的平均诱捕虫量与其他时间段相比较差异极显著,4:00-6:00时间段平均诱捕虫量与20:00-22:00时间段相比较差异极显著;7月份枣镰翅小卷蛾在20:00-22:00、22:00-24:00、0:00-6:00等时间段有成虫活动,其中20:00-22:00活动最频繁,每个诱芯2 h平均诱捕虫量达9头,经方差分析,20:00-22:00时间段的平均诱捕虫量与其他时间段相比较差异极显著,其他11个时间段,虽然部分时间段能诱捕到成虫,但平均诱捕虫量差异不明显。可见,在陕西延川的枣园枣镰翅小卷蛾成虫主要在20:00-24:00、4:00-6:00时间段活动,其中在20:00-22:00及4:00-6:00时间段活动更频繁、更活跃;雄成虫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求偶、交配等,雌成虫活动的目的主要是交配、产卵。

图4 4月枣镰翅小卷蛾昼夜活动节律Fig.4 The circadian activity rhythm of Ancylis sativa in April

图5 5月枣镰翅小卷蛾昼夜活动节律Fig.5 The circadian activity rhythm of Ancylis sativa in May

图6 6月枣镰翅小卷蛾昼夜活动节律Fig.6 The circadian activity rhythm of Ancylis sativa in June

图7 7月枣镰翅小卷蛾昼夜活动节律Fig.7 The circadian activity rhythm of Ancylis sativa in July

3 讨论

枣镰翅小卷蛾的发生规律及消长动态已有一些报道。如罗雪[15]报道该虫在河南地区一年发生4代,越冬代成虫3月中下旬开始羽化,以后各代成虫期分别为5月下旬-6月上旬、7月中旬、8月中旬。刘长海等[6]报道该虫在陕北1年发生3代,翌年4月上旬为第1代成虫羽化盛期,4月底-5月初第1代幼虫出现,6月底-7月初第2代幼虫出现,8月中旬第3代幼虫出现。与本文报道的枣镰翅小卷蛾在陕西延川1年发生3~4代结果有一定差异,但在各代发生及发生高峰期等时间节点上差异不大,这与本地区上一年冬季及本年度春季温度、降水量、湿度等有直接的关系,也与调查方法、调查地点等有关系。因此,在害虫的预测预报及防治时,应综合考虑影响害虫发生的各种重要因素。

利用性诱剂预测预报及防治害虫,既经济、便捷,又能达到绿色环保、保护天敌的目的,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方法。然而,在实际应用时,对于性诱剂放置高度,普遍采用性诱剂常规放置高度1.5 m[16-17]。从本次试验结果看,枣镰翅小卷蛾在枣树1~2 m高度的空间内分布有一定差异,2.0 m左右处分布量要多于1.5 m及1.0 m处,因此在运用性诱剂诱杀枣镰翅小卷蛾成虫时,可根据操作方便的原则,尽可能将性诱剂设置在距地面接近2.0 m处,以提高诱捕效果。

有关枣镰翅小卷蛾的昼夜活动节律研究报道较少,如李连昌等报道[11]在田间诱蛾高峰时间为7:00-9:00,占总诱蛾量的90%以上,其余时间几乎诱不到雄蛾。与本文研究结果有一定的差异,这可能与试验方法、试验观察地点、气候等有直接的关系。今后将进一步详细研究枣镰翅小卷蛾的不同季节、不同世代、不同地点的活动节律,全面准确地了解枣镰翅小卷蛾的活动规律,为安全、有效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1]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农业昆虫(下册)[M]. 北京:农业出版社, 1987:43.

[2] 刘友樵. 枣粘虫是一个新种[J]. 昆虫学报, 1979, 22(1): 90-92.

[3] 李新岗, 黄健, 宋世德, 等. 影响陕北红枣产量和品质的因子分析[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4, 19(4): 38-42.

[4] 王琪, 宋晓斌, 吕明. 陕西黄河沿岸枣区害虫调查与分析[J]. 陕西林业科技, 2009(9): 35-37.

[5] 冯玉增, 宋梅亭. 枣病虫害诊治原色图谱[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0: 31-33.

[6] 刘长海, 王延峰, 陈国良, 等. 陕北枣树病虫害及其发生趋势[J].植物保护, 2004, 30(6): 85-87.

[7] 师光禄, 刘贤谦, 李捷, 等. 枣镰翅小卷蛾自然种群生命表的研究[J]. 林业科学, 1995, 31(6): 520-527.

[8] 杨立军, 李新岗, 刘惠霞. 枣镰翅小卷蛾成虫的寄主趋向和产卵选择[J]. 植物保护学报, 2012, 39(2): 142-146.

[9] 林国强,郭广忠,吴元伟,等.昆虫信息素的结构鉴定与合成(XV)—枣粘虫的复合性信息素[J].科学通报,1984,29(5):306-308.

[10]韩桂彪, 杜家纬, 李捷. 枣粘虫交配行为生态学研究[J]. 应用生态学报, 2000, 11(1): 99-102.

[11]李连昌, 樊永亮, 任自立. 枣粘虫性行为时辰节律的研究[J]. 林业科学, 1991, 27(2): 145-149.

[12]王有年, 苗振旺, 李登科, 等. 不同管理枣林枣粘虫(Ancylissativa)天敌功能团的组成及动态[J]. 生态学报,2008, 28(3): 1158-1165.

[13]张晓, 李新岗, 张学武, 等. 微孢子虫对枣镰翅小卷蛾和桃小食心虫成虫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40(3): 135-140.

[14]武三安. 枣镰翅小卷蛾性信息素诱芯颜色对诱虫效果的影响[J].昆虫知识, 1995, 32(1): 30-31.

[15]罗雪.枣粘虫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J].现代农村科技,2015(8):23.

[16]孙钦航, 成中余, 郑建军, 等. 枣粘虫性信息素应用研究初报[J].陕西林业科技, 1990(3): 41-42.

[17]马瑞燕, 韩桂彪, 李连昌. 合成性信息素对枣镰翅小卷蛾雄蛾田间诱捕试验[J].林业科学, 1999, 35(1): 126-128.

(责任编辑:杨明丽)

The adult dynamics ofAncylissativaLiu in jujube orchards in Yanchuan County, Shaanxi Province

Chen Chuan1, Yang Meixia1, Nie Ruie2, Guo Xiaoxia1, Zhang Guangping1, Sheng Chengfa1,2

(1. Shaanxi Institute of Zoology, Xi’an 710032, China; 2. Institute of Zoolog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 China)

In order to forecast and controlAncylissativaLiu efficiently, the adult dynamics ofA.sativain jujube orchards were investigated by sex attractant trapp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A.sativahad 3-4 generations per year in jujube orchards in Yanchuan County, Shaanxi Province, most had 3 generations, a few had 4 generations. The overwintering moth began emerging in the mid and late March, with generation overlapping. The number of trapped moths had some difference at 1.0-2.0 m height of the jujube tree, and the most at 2.0 m height. When the sex attractant was applied for trapping, sex attractants should been arranged at near 2.0 m height of the jujube tree for better trapping effect. The moths mainly acted at 20: 00-24: 00 and 4: 00-6: 00, more frequently and actively at 20: 00-22: 00 and 4: 00-6: 00.

Ancylissativa; population dynamics; spatial distribution; circadian activity rhythm; sex attractant

2015-09-08

2015-11-17

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Y322C51105)

S 436.65

A

10.3969/j.issn.0529-1542.2016.05.039

联系方式 E-mail:1460528733@qq.com

猜你喜欢

虫量诱剂节律
果实模型诱捕器外观及颜色对实蝇引诱特性的影响
生物食诱剂监测稻纵卷叶螟试验研究
空间里的时间:微重力等环境下的生物节律研究
安徽北部小麦田草地贪夜蛾发生情况及田间防治试验
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棉盲蝽的效果
利用虫情测报灯探索害虫发生规律
利用虫情测报灯探索害虫发生规律
省植保站派员参加 生物食诱剂应用技术培训班
性诱剂组合诱芯对害虫具有较好诱集效果
运用节律跳绳,提高跳绳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