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天敌昆虫与生防微生物资源引种三十年成就与展望

2016-11-24张礼生陈红印

植物保护 2016年5期
关键词:生防小蜂植物保护

张礼生, 陈红印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部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综合性重点实验室/中美生物防治实验室, 北京 100081)



我国天敌昆虫与生防微生物资源引种三十年成就与展望

张礼生*, 陈红印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部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综合性重点实验室/中美生物防治实验室, 北京 100081)

本文汇总了30年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原生物防治研究所)引进的天敌昆虫及生防微生物资源,系统介绍了引进生防资源的种类、数量、来源国家、引种单位和应用情况,并对未来资源引种提出建议。30年来,累计引进境外天敌昆虫及生防微生物资源至少89种、232批次,提供给国内至少21家教学、科研及生产单位。据统计,引进境外天敌昆虫至少69种、212批次,包括茧蜂、瓢虫、草蛉、赤眼蜂、蚜茧蜂、蚜小蜂、跳小蜂、姬小蜂、绒茧蜂、捕食蝽、捕食螨、古巴蝇、食蚜瘿蚊、防杂草象甲、防杂草实蝇等;引进境外生防微生物资源至少20种、20批次,包括耳霉、疫霉、白僵菌、绿僵菌、轮枝菌、虫霉菌、多角体病毒、生防线虫等。这些引进资源的一部分,如广赤眼蜂、甘蓝夜蛾赤眼蜂、丽蚜小蜂、桨角蚜小蜂、半闭弯尾姬蜂、小黑瓢虫、孟氏隐唇瓢虫、黄瓜新小绥螨、智利小植绥螨等已在我国商业化生产,广泛应用于农作物、蔬菜、水果、茶叶、林业的病虫害防控,部分天敌昆虫已成功定殖,成为国际生物防治资源引进与利用的成功案例。显著提升了我国生物防治科研、教学和生产水平,促进了我国生物防治事业的进步。在“转方式、调结构”的新型农业生产形势下,发展生物防治,加强生物防治资源引进与利用,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生产意义。

天敌昆虫; 生防微生物; 引种; 检疫

生物防治是研究及利用有益生物控制农业病虫害的理论和实践的科学,利用生物物种间本能的竞争、拮抗、捕食、偏害等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通过食物链的形式调控农业有害生物种群数量,并以子代延续和自然繁殖长久在农田生态系统中驻留,发挥着持续控制农业有害生物的功效。生物防治可利用的有益生物资源是自然界重要的生物资源之一,包括天敌昆虫、微生物及其他有益生物,如捕食性天敌昆虫、寄生性天敌昆虫、虫生真菌及抗病真菌、杀虫抗病细菌、昆虫病毒、昆虫线虫等,是农业生产、环境治理及现代农业生物技术产业的重要物质保障,是二十一世纪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基础资源[1]。

由于天敌昆虫和生防微生物分布都具有区域性,世界各国往往通过异地输引的方式,引进生防资源,通过一系列检疫、评价等用于害虫、杂草防控。特别是外来入侵性有害生物,在其原产地一般不造成大的灾害,但传入并在新区定殖后往往危害严重。从其原产地引进有效的天敌控制这类生物,以期达到新的生态平衡。大量的防控实践也证明,原产地天敌引种对于控制外来入侵生物的种群数量和危害程度,具有显著功效,特别是持续控制作用是其他防控技术不能替代的。

据统计,上个世纪全世界约有5 000个天敌昆虫及生防微生物资源引种活动,主要用于害虫和杂草的生物防治[2]。我国的天敌引种源自1909年,当时从美国引入两批次澳洲瓢虫(Rodoliacardinalis)到我国台湾,控制了澳洲吹绵蚧(Iceryapurchasi)并在当地建立起稳定的种群,不需喷施农药防治吹绵蚧[1,3]。大规模的天敌引种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室(后更名为生物防治研究所,2006年并转至植物保护研究所)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引进国外天敌资源,探索建立了我国天敌资源引种的规章规程,创建了第一代天敌昆虫引种检疫实验室,开展对天敌引种资料档案的数据管理。至1986年底,共引进天敌197批次、输出天敌124批次[4]。如从英国引进的丽蚜小蜂(Encarsiaformosa),控制粉虱的效果非常显著,寄生率高达90%,至今仍在我国多个省区大面积应用[5]。本文汇总了从1986年以来,30年间我国天敌昆虫和生防微生物资源引种的成就。数据来源于本所天敌引种检疫实验室、国家质检总局检疫数据库的输引记录。需说明的是由于年代稍显久远,早期引种记录均为纸质,部分年代有缺失,引进单位也有名称变更、合并或裁撤等,本文均从原始记录。

1 引进资源的种类及批次

30年来,我国天敌昆虫及生防微生物资源引种情况如表1所示,累计引进境外天敌昆虫及生防微生物资源至少89种、232批次,提供给国内至少21家教学科研及生产单位。据统计,引进境外天敌昆虫至少69种、212批次,包括茧蜂、瓢虫、草蛉、赤眼蜂、蚜茧蜂、蚜小蜂、跳小蜂、姬小蜂、绒茧蜂、捕食蝽、捕食螨、古巴蝇、食蚜瘿蚊、防杂草象甲、防杂草实蝇等;引进境外生防微生物资源至少20种、20批次,包括耳霉、疫霉、白僵菌、绿僵菌、轮枝菌、虫霉菌、多角体病毒、生防线虫等。

2 天敌昆虫及生防微生物资源的来源

1986年前,我国同国际上15个国家建立了天敌引种的业务联系[3-4]。近30年来,稳定同约20个国家建立合作交流的业务关系,从目标国家引种批次数及占比如图1所示。资源提供国主要是欧、美、澳洲的国家,一方面这些国家与我国经贸往来密切,外来入侵性害虫传入我国的概率高,为防控这些害虫及杂草,必须到这些国家寻找资源;另一方面,这些国家生防资源丰富,引种及检疫制度规范,相关的科研单位和专家易于交流与合作,促进了我国生防资源的引进和利用。

表1 30年来我国引进的天敌昆虫及生防微生物汇总表Table 1 Beneficial insects and biocontrol microbial agents introduced into China over the last three decades

续表1 Table 1(Continued)

序号No.学名Scientificname中名(参考中名)Chinesename(Reference)国别Country引进单位Introductioninstitute14Delphastuscatalinae小黑瓢虫英国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英国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英国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英国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英国福建农业大学院植保系英国福建农业大学院植保系15Diadegmasemiclausum半闭弯尾姬蜂马来西亚广东省昆虫研究所马来西亚广东省昆虫研究所中国台湾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台湾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英国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环境资源研究所英国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环境资源研究所英国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环境资源研究所16Diglyphusisaea豌豆潜蝇姬小蜂荷兰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荷兰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荷兰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荷兰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17Diglyphussp.姬小蜂荷兰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荷兰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荷兰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荷兰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18Diomuspumilio小基瓢虫澳大利亚广东省昆虫研究所澳大利亚广东省昆虫研究所19Diomusterminatus广盾瓢虫美国广东省昆虫研究所美国广东省昆虫研究所20Diglyphusbeginii贝氏潜蝇姬小蜂美国广东省昆虫研究所美国广东省昆虫研究所21Diglyphusintermedius潜蝇姬小蜂美国广东省昆虫研究所美国广东省昆虫研究所22Encarsiaformosa丽蚜小蜂美国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美国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23Encarsiasophia浅黄恩蚜小蜂美国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24Eretmocerussp.桨角蚜小蜂美国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美国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25Eretmoceruseremicus桨角蚜小蜂澳大利亚浙江大学26Eretmocerushayati海氏桨角蚜小蜂澳大利亚浙江大学27Eretmocerusmundus蒙氏桨角蚜小蜂澳大利亚浙江大学28Halmuschalybeus某种瓢虫澳大利亚广东省昆虫研究所澳大利亚广东省昆虫研究所29Hyperaspisornatella显盾瓢虫美国广东省昆虫研究所美国广东省昆虫研究所30Chilocorussp.黑缘红瓢虫美国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美国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31Macrolophuscaliginosus暗黑长脊盲蝽荷兰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荷兰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32Ollaabdominalis棘腹异色瓢虫英国华南热带作物学院英国华南热带作物学院33Opiussp.潜蝇茧蜂荷兰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美国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荷兰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美国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美国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美国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

续表1 Table 1(Continued)

序号No.学名Scientificname中名(参考中名)Chinesename(Reference)国别Country引进单位Introductioninstitute34Psyllaephagusyaseeni木虱跳小蜂英国华南热带作物学院英国华南热带作物学院35Rhyzobiusforestieri暗色瓢虫澳大利亚广东省昆虫研究所澳大利亚广东省昆虫研究所36Rhyzobiuslophanthae某种暗色瓢虫澳大利亚广东省昆虫研究所澳大利亚广东省昆虫研究所37Scymnuscreperus小毛瓢虫美国广东省昆虫研究所美国广东省昆虫研究所38Tamarixialeucaenae银合欢姬小蜂英国华南热带作物学院英国华南热带作物学院39Trichogrammaaustralicum澳洲赤眼蜂美国广东省昆虫研究所美国广东省昆虫研究所美国广东省昆虫研究所美国广东省昆虫研究所澳大利亚吉林农学院生防所澳大利亚吉林农学院生防所美国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美国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40Trichogrammabrassicae甘蓝夜蛾赤眼蜂澳大利亚吉林农学院生防所澳大利亚吉林农学院生防所美国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保所美国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保所41Trichogrammadeion狭氏赤眼蜂美国广东省昆虫研究所美国广东省昆虫研究所42Trichogrammaevanescens广赤眼蜂德国浙江农业大学植保系德国浙江农业大学植保系43Trichogrammafurnicalatum某种赤眼蜂澳大利亚吉林农学院生防所澳大利亚吉林农学院生防所44Trichogrammamaidis微小赤眼蜂德国浙江农业大学植保系德国浙江农业大学植保系加拿大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美国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加拿大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美国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45Trichogrammanubilale某种赤眼蜂德国浙江农业大学植保系德国浙江农业大学植保系美国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美国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46Trichogrammapapilionis粉蝶赤眼蜂日本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日本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47Trichogrammapretiosum短管赤眼蜂美国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保所美国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保所48Trichogrammatoideabactrae卷蛾分索赤眼蜂美国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美国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美国广东省昆虫研究所美国广东省昆虫研究所马来西亚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马来西亚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49Trissolcusbasalis沟卵蜂巴西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巴西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50Zarhopalussp.粉蚧跳小蜂美国广东省林业厅森防站美国广东省林业厅森防站

续表1 Table 1(Continued)

序号No.学名Scientificname中名(参考中名)Chinesename(Reference)国别Country引进单位Introductioninstitute捕食螨Predatorymites51Amblyseiuscucumeris黄瓜钝绥螨加拿大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加拿大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52Amblyseiusfallacis伪钝绥螨美国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美国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53Phytoseiuluspersimilis智利小植绥螨荷兰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荷兰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54Typhlodromusrickeri盲走螨美国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美国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经济昆虫Economicinsects55Apismellifera意大利蜜蜂美国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美国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56Osmiacornifrons角额壁蜂日本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日本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57Megachilerotundata苜蓿切叶蜂法国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法国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加拿大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加拿大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杂草生防资源Biocontrolagentforweeds58Aceriachondrillae粉苞苣螨加拿大新疆八一农学院加拿大新疆八一农学院59Agasicleshygrophila空心莲子草叶甲美国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美国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60Alticacarduorum蓟跳甲瑞士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瑞士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61Eccritotarsuscatarinensis水葫芦盲蝽南非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南非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62Epiblemastrenuana豚草卷蛾澳大利亚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澳大利亚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63Euarestabella豚草实蝇加拿大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加拿大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加拿大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加拿大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64Euarestafestiva豚草实蝇加拿大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加拿大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65Liothipssp.豚草蓟马加拿大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加拿大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66Neochetinabruchi水葫芦象甲美国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美国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美国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阿根廷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美国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阿根廷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67Tarachidiacandefacta豚草夜蛾加拿大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加拿大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68Vogtiamalloi空心莲子草斑螟美国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美国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69Zygogrammasuturalis豚草条纹叶甲俄罗斯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俄罗斯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生防微生物资源Biocontrolmicrobialagents70Beauveriabassiana球孢白僵菌美国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71Heterorhabditisindicus异小杆线虫澳大利亚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72Heterorhabditismegidis大异小杆线虫澳大利亚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73Heterorhabditiszealandica新西兰异小杆线虫澳大利亚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

续表1 Table 1(Continued)

序号No.学名Scientificname中名(参考中名)Chinesename(Reference)国别Country引进单位Introductioninstitute74Heterorhabditisbrevicau-dis短尾异小杆线虫俄罗斯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75Metarhiziumanisopliae金龟子绿僵菌美国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美国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美国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76Pandoradelphacis飞虱虫疠霉美国中国水稻所77Pandoraneoaphidis新蚜虫疠霉美国浙江农业大学植保系美国浙江农业大学植保系78Pseudomonassp.荧光假单胞杆菌美国宁夏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79SeMNPV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美国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80Steinernemaabbasi阿巴斯斯氏线虫澳大利亚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81Steinernemacarpocapsae小卷蛾斯氏线虫澳大利亚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澳大利亚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82Steinernemafeltiae夜蛾斯氏线虫澳大利亚广东省昆虫研究所澳大利亚广东省昆虫研究所澳大利亚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83Steinernemaglaseri格氏斯氏线虫澳大利亚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84Steinernemasp.斯氏线虫美国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85Steinernemasp.斯氏线虫澳大利亚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86Steinernemasp.斯氏线虫美国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广东省昆虫研究所87Trichodermaharzianum哈茨木霉俄罗斯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88Trichodermasp.木霉菌美国宁夏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89Verticilliumlecanii蜡蚧轮枝菌荷兰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英国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英国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美国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

目标来源国以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荷兰、英国输引次数最多,且多属于天敌昆虫的二次、三次甚至更多次的重复引进,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引种目标的稳定性和一致性,该种天敌或生防微生物能稳定控制害虫及杂草;也反映出国内引种单位保种能力不足,未能构建起稳定的天敌种群。

图1 天敌昆虫及生防微生物资源来源地Fig.1 Original countries of the introduced natural enemy insects and biocontrol microbial agents

3 天敌昆虫及生防微生物资源的国内接收单位

30年来,天敌昆虫及生防微生物资源的国内接收情况如图2所示。

图2 天敌昆虫及生防微生物资源的国内接收情况Fig.2 Reception of the introduced natural enemy insects and biocontrol microbial agents in China

从中可见,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原中国农科院生防所)、广东省昆虫研究所、广东省农科院植保所、吉林省农科院植保所、林业部沈阳森防中心、浙江农业大学植保系、华南热带作物学院、云南省农科院植保所等单位,引种种类、数量等超过90%,这些单位也是我国天敌昆虫的优势研究单位,具有多次引种的科研需求和相关经验。

4 引进天敌昆虫的成功案例与利用情况

跟踪分析我国天敌昆虫引进后的应用情况,一类属成功引进型,适应了新的引进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起田间种群,对目标害虫起到了一定的控制作用;或在实验室内建立了稳定的种群,促进了相关科学研究的发展。30年来,引进较成功的包括表2所列的种类。

这些引进天敌中的小窄径茧蜂、菜蛾盘绒茧蜂、小黑瓢虫、半闭弯尾姬蜂、豌豆潜蝇姬小蜂、丽蚜小蜂、恩蚜小蜂、桨角蚜小蜂、暗红瓢虫、小毛瓢虫、甘蓝夜蛾赤眼蜂、广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沟卵蜂、黄瓜钝绥螨、智利小植绥螨等,部分种类已经完成了规模扩繁,实现了产业化,在农田、果园、保护地蔬菜害虫防控中得到大面积应用,有效控制了农林害虫的发生与危害[1, 5-7]。

表2 引进成功的天敌昆虫种类Table 2 Species of natural enemy insects successfully introduced

5 目前我国天敌昆虫及生防资源引种形势

我国天敌昆虫及生防微生物资源引种一度非常活跃,经过评估从世界多个国家成功引进了多种生防资源,促进了生物防治科研与产业发展,保障了农林害虫的绿色防控,减缓了外来入侵生物的扩繁蔓延,为植物保护提供了先进的防控手段,也促进了国际合作与交流。然而,近一段时间,生防资源引种处于低谷,引进的数量、种类、单位数显著下降。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由于体制改革的原因,原本隶属于农业部的天敌昆虫及生防资源引种检疫工作,目前归属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缺乏相应的天敌引种管理细则,申报审批的手续较繁琐,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天敌昆虫及生防资源的引种。第二,在20世纪80年代,农业部通过部文件的形式即农业部文件[80保字(8)号],授权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统一审批、检疫评价全国的天敌引进与输出,而目前各行业部委所属的科研机构大多自行引进天敌昆虫及生防资源,没有长期规划,缺乏统一管理。第三,缺乏专业人才与条件支撑。当前国内各引种接收单位安全隔离条件不一,很少有达到P2、P3级别的生物安全隔离实验室,且对引进的天敌昆虫与生防资源开展植物检疫和安全性评价的专业人才不足,存在不当引种及检疫失管的风险。

6 展望及加强天敌昆虫与生防资源引种的建议

植保生物防治资源是国家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衡量标志,也是不可替代的国家战略资源和重要财富。“谁掌握了资源,谁就把握了未来”,包括天敌昆虫和有益微生物在内的生物防治种质资源是自然界重要生物资源之一,关系到农业生产、植物保护、环境治理以及现代生物技术产业的未来,是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物质保障,是21世纪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基础资源。为加快我国天敌昆虫及生防微生物资源引种,亟待开展如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尽快建立我国天敌昆虫及有益节肢动物引种检疫实验室。可以依托国家农业生物安全科学中心,满足每年引进国外优良天敌10批次的鉴定、生物学观察、隔离试验及无害化处理需求,建设植物检疫隔离实验室、更衣及风淋室、开箱间、引进天敌繁育实验室、种质保存实验室、档案及标本室等,配备相关仪器设备。

二是尽快建立我国植保生物防治活体资源库。天敌昆虫种类繁多、生活习性迥异,引种检疫、种群维持等对设施条件要求复杂。要建立系统分类与快速鉴定、中间寄主饲养、自然寄主饲养、天敌扩繁实验室、天敌种质资源品质检测实验室等,满足常年保存优良天敌的培养、繁育及生物学试验需求。

三是尽快完善天敌昆虫引种管理法规和规程。联合国粮农组织早在1993年就发布了《生物防治天敌引种与释放规则》,规范了世界各国天敌昆虫资源引种。我国尚无系统的天敌引种规范,应在制定《农作物病虫防治条例》等相关法规时,对境外天敌昆虫及生防微生物资源引种明确规程,尽早填补相关空白,降低引种风险,促进我国的天敌昆虫引种与利用。

[1] 张礼生, 陈红印, 李保平. 天敌昆虫扩繁与应用[M].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4.

[2]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Code of conduct for the import and release of exotic biological control agents [EB/OL]. 1996. Rome. http:∥www.fao.org/docrep/ x5585E/x5585e0i.htm.

[3] 陈红印, 陈长风, 王树英. 引进天敌昆虫的效果评估[J]. 植物检疫,2003, 17(5): 269-272.

[4] 包建中.国外害虫天敌昆虫引种[J].世界农业,1987(8):47-48.

[5] 张礼生, 陈红印. 生物防治作用物研发与应用的进展[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4, 30(5): 581-586.

[6] 曾凡荣, 陈红印. 天敌昆虫饲养系统工程[M].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

[7] 陆庆光. 国外天敌引种与外来有害生物的持续控制[J]. 植物保护, 1996, 22(6): 44-45.

(责任编辑:田 喆)

Achievements and prospects in introduction of natural enemy insects and biocontrol microbial agents in China over the last three decades

Zhang Lisheng, Chen Hongyin

(Key Laboratory of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in Crops, Ministry of Agriculture/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Sino-American Biological Control Laboratory, Beijing 100081, China)

This paper enumerates the natural enemy insects and biocontrol microorganisms introduced by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Former Institute of Biological Control),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the recent 30 years. The number of species, original countries, import institutes and application of the introduced biocontrol agents are reviewed systematically, and some suggestions are made for biological control resource importation in the future. At least 89 species, 232 batches of beneficial insects and biocontrol microbial agents were introduced, and supplied for more than 21 domestic organizations, including universities, research institutes and companies.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s, there are more than 69 species, 212 batches of natural enemy insects introduced from outside, including braconid wasps, ladybirds, green lacewings,Trichogramma, aphid parasitoids, aphelinid parasitoids, encyrtid wasps, Eulophidae wasps,Apantelesparasitoids, predatory bugs, predatory mites, Cuban fly,Aphidoletesaphidimyza, weevil beetles and trypetid for controlling weeds; at least 20 species, 20 batches of biocontrol microbial agents were imported from other countries, includingConidiobolus,Phytophthora,Beauveria,Metarhiziumanisopliae,Verticillium,Entomophthora, polyhedrosis virus and biocontrol nematodes. Some of these imported resources, such asTrichogrammaevanescens,T.brassicae,Encarsiaformosa,Diadegmasemiclausum,Delphastuscatalinae,Cryptolaemusmontrouzieri,AmblyseiuscucumerisandPhytoseiuluspersimilishave been commercially produced and widely applied for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diseases and pests of crops, vegetables, fruits, tea and forestry in China. Some beneficial insects colonized successfully, which became classic cases in international import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biological control resources. Thes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research, teaching and industry of biological control, and promoted the biological control progress in our country. Under the new mode and structur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he development of import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biological control resources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production.

natural enemy insect; biocontrol microbial agent; introduction; plant quarantine

2016-08-10

2016-08-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572062,31071742);“948”计划项目(2011-G4,2006-G54);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103002,200803032);中美国际合作项目(58-0206-9-177F)

S 476

A

10.3969/j.issn.0529-1542.2016.05.004

* 通信作者 E-mail:zhangleesheng@163.com

猜你喜欢

生防小蜂植物保护
植物保护:不珍稀才了不起
辣椒枯萎病生防木霉菌T21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榕树与榕小蜂的相爱相杀
鸡嗉子榕小蜂繁殖资源的空间结构与食性关系
植物保护专业卓越农艺师培养模式的探究
一种防治蚜虫寄生曲霉的分离与防效试验
植物保护中含哒嗪结构化合物的应用
海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应用DNA条形码技术鉴别寄生紫薇绒蚧的跳小蜂
生防芽孢杆菌产生的抗菌物质的特性与纯化方法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