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艺术品回购仍有可为?
2016-11-23刘晓丹
刘晓丹
艺术品回购是指卖家在出售艺术品时承诺:如果买家由于对其增值等方面不满意,希望退货,将以原价或者约定的价格买回。艺术品回购由来已久,近年在拍卖市场、传统一级市场、电商平台都屡有出现。比如,2012年10月,厦门定佳拍卖公司举办的艺术品慈善拍卖会实施“兜底制度”,承诺对所售作品可在第1-3年内分别以出售价的90%、100%、110%回购。同年11月,重庆长江汇美术馆在吴冠中版画展上承诺,售出的不同价位作品可在1年后以原价的110%、112%、115%回购。2013年“双十二”期间,浙江天仁合艺艺术中心在淘宝推出名为“跟着大佬去买画”的当代艺术拍卖,承诺所售作品可一年后再次在淘宝拍卖,若因竞买价低于原价而流拍,将原价回购。
艺术品回购让很多投资者放心进场。目前中国艺术品市场诚信缺失,交易中存在大量炒作、造势、售假现象,非专业投资者大多担心买到赝品。回购为买家解决后顾之忧,有效降低了投资风险,吸引了不少观望的客户。回购的品种从钱币、邮票到玉器、瓷器、书画等日益丰富,多家回购商家顾客盈门。
然而,艺术品回购也是不法经营者的噱头。2014年4月,公安部经侦局将“以高价回购收藏品为名非法集资”列入六类非法集资手法之一,将其其操作手法归纳为:声称毫无价值或价格低廉的收藏品有巨大升值空间,承诺高价回购,引诱群众购买,然后携款潜逃。2015年3月,重庆臻纪公司便因为“以字画销售、认购收藏、代为保管、委托销售为名目,以承诺高利率回报为诱饵吸纳客户资金,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不过在恶意行骗之外,“禀赋效应”可能让艺术品回购更有作为。禀赋效应(Endowment Effect)是指对同一件商品,拥有者比未拥者的估价更高;或者说,人们一旦拥有某物品,便倾向于给其更高的估价。
行为经济学的重要开创者理查德·泰勒(Richard Thaler)做过一项实验:拿几十个印有校徽的杯子(超市零售价约5元)询问教室里的学生,愿意花多少钱购买;而在另一个教室,先将同样的杯子送给学生,再借故需要收回,问他们愿意以多少钱卖出。结果前者的均价为3元,后者的均价为7元。这种禀赋效应来自人们厌恶损失的心理——人们非常不愿意放弃已经属于自己的东西。在房地产市场,房主的估价总是高于市场价格;在很多人家里,经常堆满废物舍不得丢弃;在收藏者那里,通常愿意大量购进藏品却很少售出。
禀赋效应不仅针对已经拥有的物品,也针对可能拥有的物品。很多收藏者会因为差一点就能拥有一件藏品,而懊悔不已,甚至抱憾终生,因为他们通常对没有得到的藏品记忆尤为深刻。在艺术品拍卖会上,虽然几乎所有竞买者开始都会预设出价的底线,但他们一旦成为最高出价者,便会为了不与拍品失之交臂而在底线之上不断加价。
据说,有1/8的得标者会在付款时说:“我没出那么高的价钱吧?”拍卖公司为了避免发生争议,只好对竞拍全程录像录音。这便是大型拍卖中经常出现的“赢家诅咒”:拍卖的赢家大多因为出价过高,成为事实上的输家。由此产生的一个后果是,艺术品的拍卖价一般比画廊里的售价高很多。
禀赋效应可以让艺术品回购商变得很安全。与艺术品回购非常相似的,是家电甚至汽车等商家提供的免费试用。尽管提供免费试用的商家承诺,试用期满后可以退回,但通常,顾客试用一段时间后会将试用品当成自己的物品,心甘情愿地将其买下。
同样,很多艺术品买家的购买目的不只是增值,还包括装饰居所或陶冶性情。很多承诺回购的商家提供的艺术品具有较高的大众接受度,回购时间一般在一年以后。很可能未到一年,买家已将到手的艺术品当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同时,回购商家多选择市场潜力大的品种,而多数买家对所拥有艺术品的估价,是参考拍卖行成交价,当他们发现与其相似的作品拍价高于设定回购价格时,自然更愿继续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