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大语文教学如何兼顾课内与课外
2016-11-23钟小明
钟小明
当前,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和实践性的学科,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然而,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又远不是语文课本上的几篇课文所能囊括的内容。中国语言有着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特点,各种文体丰富多彩,各种文学流派百家争鸣。其中,使用语言记录的历史典故、文学语言形式的童话,都是理性与情感的表达。因此,中华传统美德、传统精神和传统知识,无一不包含在书的海洋之中。作为一种语言教材,只有几十篇文章的课文没有办法把整个民族博大的精神财富包括其中,因此高中语文教学应当兼顾课内与课外。
长时间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语文教学,尤其是我们这样偏远的县级中学语文教学,仍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状态。教材是学生信息的唯一来源,教师是学生的唯一信息发布者,课堂是学生交流信息的唯一场所。在全球信息化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学的封闭状态应当被抛弃,全面的学习活动应当走进学生的学习中,语文的外延与生活延伸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过对学生要实行“六大解放”,指出语言的学习要“得法于课内,利益于课外”。因此,我们不仅重视教学在课堂上,也特别重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用。目前,学生的阅读很差,阅读兴趣很低,阅读习惯并不乐观。最终,导致语文课教师很难进行有效的教学,同时学生也学得很累,且没有得到适当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需要其发挥有效的引导作用,把课堂阅读的方法及时推广到课外,使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有机衔接,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了更加丰富的阅读内容。
新课标对高中生的阅读量、阅读质量和阅读速度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使高中生的阅读和欣赏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在课程资源的使用上还是有限的。虽然我们知道课外阅读是非常重要的,可是推荐学生读哪些书,如何指导学生读,但是如何引导学生阅读,仍然有大量的困扰。了解新课程标准的课外阅读量,但一般被视为“软任务”,也往往很少得到实施。学生在学习新内容之前,利用扩大阅读作为铺垫,可以使学生在现有的经验和新知识建立联系,以便尽快进入新知识系统。语文的阅读内容和作者的介绍,还有文本背景、主要人物等内容的介绍,都可以让学生得到更加丰富的知识库。更重要的是材料,这些或生动或真实的,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因此,这种阅读可以放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
拓展阅读是阅读的延续,在扩大阅读范围的过程中,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用于实践。在扩大阅读范围的过程中,学生将学会在实践中使用灵活运用阅读方法,这是学习知识的传递;另一方面,在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的同时,也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写能力,这一点十分重要。教师指导学生运用阅读课的知识、技能和方法,从一个阅读例子中可以学习相关的阅读信息,让学生阅读自己的课外阅读材料。即在课外阅读教学中运用阅读教学的知识能力,从而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目的。因此,阅读和课外阅读的关键的区别就是它们的起点不同,且内容的选择是非常自由的,因而比较适合于阅读和学习的传递。
当前,“大语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不是一个完整的结构,课文的完成并不意味着知识的终结,而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开始。应该以此为契机,在教学前后的全过程中,从局部到整体的阅读,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同时,通过阅读课堂的发展,使阅读到课外的延伸,并及时反馈沟通。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开发课程资源,最大限度地促进学习与应用相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课堂内外语言能力的运用,并不断拓展语言学习的视野。朱永新先生说:“一个人要多读书,必然有远大的志向,追求的必然执着。”因此,教师需要在学生课外阅读中发挥有效的引导作用,把课堂阅读的方法及时推广到课外,使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有机衔接,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了课堂上的“诀窍”,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课堂教学应与实践的方法进行整合,课外活动应是课堂教学的延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语文学习活动中的一种必备的活动。课外阅读、写作、阅读等都是当前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和能力,这些方法和能力需要在不断的活动中得到提高,且日益变得成熟。因此,我们不能忽视课堂教学的基本作用。那么,语文教学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走“双丰收”的道路,不仅要提高学生学习语言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语言的能力。应该更加注重课外活动的功能,正确处理课堂内外的关系。为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目标,需要认真组织课堂和课后的阅读。因此,关键还是在于正确处理好高中大语文教学课内外阅读之间的关系,才能达到兼顾课内与课外的效果。
(作者单位:江西省修水县英才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