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铜梁龙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

2016-11-23王志华

市场周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铜梁舞龙文化遗产

王志华

铜梁龙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

王志华

通过对铜梁龙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概况的基本描述,对其开发价值进行全面和客观的研究分析,提出适宜的旅游开发模式,为铜梁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旅游资源的有序开发提供决策依据并为其他类似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提供参考和思路借鉴,也有助于完善现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铜梁龙;旅游开发

一、铜梁龙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

铜梁县南靠永川,东南邻璧山县,西南与大足县相接,西北临近南县,东北靠合川,面积约1334平方公里。铜梁龙起于唐,源于明、盛于清、鼎盛于当代,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汲取其他地区和民族的文化内涵,开拓创新,从而使自身文化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并日益丰富。作为一种古老的民俗文化,在铜梁的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的舞龙队。铜梁县的人们也很喜欢与龙相关的一些工艺,如对龙的彩扎、雕刻和龙舞技术等。而且在铜梁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期间尤其是元宵节由于其特定的文化约定,都会有盛大的节庆活动。

铜梁龙作为一个复合名词,主要指在铜梁区域内所有的龙文化及由此派生出来的所有与龙相关的文化,包括龙的造型设计,彩扎工艺,舞龙技艺,民俗风情,及关于龙的传说等等内容。但其主要以龙灯会、龙舞两种形式而存在。铜梁龙的美不仅在于具有静态美的龙形彩灯,还有具有动态美的舞龙用具手工工艺品。

表1 铜梁龙主要类别及功能

二、铜梁龙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价值

铜梁龙文化其具备显著的地域特色、丰厚的历史内涵和一定的文化影响力,具备了以其为契机,利用其文化元素开发一系列活动。而本身的“活态流变性”要求对其研究不能是单维度的,应将其作为一个“动态系统”置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研究的整体背景中加以分析。

(一)历史文化价值

自古以来中华儿女都有一共识,视为龙的传人,故“龙”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因此铜梁龙极易使人们产生民族认同感。一方面铜梁龙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艺、民间艺术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渗透到当地的风俗习惯、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另一方面中华民族对龙图腾的共同崇拜,是使之发展到现在的一个重要因素。龙文化对于每个中国人都有着特殊的情怀,能起到很好维系和凝聚作用。在国内外演出更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和代表作用。此外,作为遗存至今为数不多的民间手工艺,在视听感受方面具有较大的欣赏价值。而且现场动态的手工艺能够极好的调动游客的参与性,使其能够感受到深刻的趣味性,优化旅游体验。

(二)艺术欣赏价值

铜梁龙文化是从最开始的祭祀、祈祷、求福逐渐发展演变成现在的休闲节庆活动。而且铜梁县的龙舞活动,涉及到音乐、美术、舞蹈等其他方面的艺术成分,具体含有铜梁龙的彩扎技术、舞龙技巧和路数艺术、包括川味的音乐因素和造型的整体性及综合性艺术等。利用人体的肢体动作和舞蹈,把龙的姿态和造型进行合理完美融合,形成舞龙过程中的动态语言来间接地传达舞龙人的情感变化和思想。铜梁龙舞气势磅礴、生动灵巧、惊艳华美尤其其浓厚的舞台效果和强烈的气氛烘托都会给观看者留下强烈的心灵震撼,给予观众极大的美的视觉享受和艺术欣赏性。

(三)休闲娱乐价值

铜梁龙在舞龙的过程中需要几个人甚至是几十个人通过龙把子的运动集体协调合作来带动龙的舞动。在这一过程中就需要所有的人拥有良好的默契度和协调性,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使人找到在集体中的归属感,并且这种组织的和谐要求也会潜移默化地增强他们的爱护和协作精神并有效地缓解在生活和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压力,获得身心的愉悦与放松。铜梁初一到十五这一期间,这个地区的居民就会集聚在一起,参加各式各样的赛事,举办各类节目,这就为当地人们的相互交流、休闲娱乐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对于观看表演的游客有利于其深入到当地的社区文化中更深刻地了解铜梁龙文化,并产生参与旅游活动积极性,最终获得难忘的和高附加值的旅游体验。

(四)经济社会价值

铜梁龙作为一种龙文化可以打造成文化产业,以节庆活动为契机,为经济贸易提供平台,有效发挥其经济文化价值和功能。在过去初级阶段每逢元宵节,各种类型的舞龙造型纷纷齐上阵,促进了各行各业之间的商业往来和采购贸易,为其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而现如今,铜梁龙渐渐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其经济功能自然而然也是越来越显著。如在2000年铜梁举办的“中国铜梁龙灯文化艺术节”,就是为了吸引各个企业到铜梁投资,从而带动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建设。以铜梁龙文化为基点,政府加以扶持,通过举办旅游节,发展铜梁龙文化产业。其对外交流不仅作用于经济层次,更渗透到文化和社会层面,它能够引起人们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宿感,起到增强社会稳定性和凝聚力作用,对铜梁的经济、社会作出独特贡献。

三、铜梁龙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模式

文化体验旅游目前已逐渐成为广受大众青睐的一种旅游形式,随着旅游者文化层次的不断加深,他们更倾向于有文化内涵的景区景点观光游览,因此铜梁龙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凭借其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借助丰厚的文化内涵,旅游开发实行以下几种模式:

(一)节庆活动模式

目前铜梁龙非物质文化主要是以节庆活动的特定形式进行展示,做好其本身形式的开发是十分必要的,但若仅限于此不去考虑其市场需求和时代发展,就难以做好做大。所以,可以将铜梁县当地的节日庆典类、文化演出类、技巧艺术类等民风民俗与铜梁龙融合,深度拓展铜梁龙的内涵,使其形式更加多元化。

以铜梁龙为策划主题开展一系列的节庆活动,推动主题餐饮、主题住宿、具有铜梁龙特色的旅游项目及相协调的旅游产品来充分营造当地节庆气氛。由于持续时间长可以在初一辞旧迎新的一天举行盛大的开幕仪式,寄予美好寓意,为活动造势,制造另一个高潮。期间划分小分队,各分队轮流演出,进行竞技并给予奖励,创造小高潮,有利于使参与舞龙活动的人和观众长期保持高涨的情绪和新鲜感,营造良好的节日氛围。每到换季的时候可举办相应的舞龙活动。日常生活中遇到特殊场合和事件(如:婚礼、酒宴、满月宴、集体活动等)也可以依据各式铜梁龙的不同寓意进行舞龙。也可以将其打造为当地的节日民俗盛宴甚至可作为政府的政绩工程,来刺激铜梁龙的发展。以旅游市场为导向,以当地文化特色为卖点,以政府的大力支持为后盾,举办旅游特殊文化节活动,打造铜梁龙的特殊品牌形象。

(二)民俗旅游村模式

民俗旅游村属于主题公园的范畴,能够将铜梁龙的民间艺术和习俗的精华部分更具针对性、高效性、集中性的展示,便于旅游者在短时间内领略到其文化内涵,而且克服了铜梁龙时令性强、活动分散、活动密度低等缺点。再者通过销售门票、物品或服务,获得经济收入为铜梁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物质保障。

建设铜梁龙旅游村是以村这个载体将铜梁龙文化微缩、简化在特定的空间来集中展示铜梁龙文化。运用人工方式在基础设施、接待能力和可进入性相对较强的铜梁县城,荟萃铜梁龙非物质文化于一园,从多角度反映铜梁龙化的大型文化主题公园。铜梁龙民俗旅游村应集食、住、行、游、购、娱于一体,主题住宿主要通过将铜梁龙文化元素融入室内装饰(如床可以打造成传统铜梁龙的造型,床头灯可作火龙戏“珠”的样式,或通过其他细节装饰品来展示)、服务人员的衣着服装设计(龙的刺绣、图案、花样),主题餐馆则在装修、服务方式(在上菜过程可以小型舞龙来传送)菜品菜名(菜名尽量与龙相关,或出现龙的造型)、餐具等体现。旅游商品(铜梁龙传统艺术品)、旅游纪念品(明信片、光碟、传统表演服、小饰品、铜梁龙舞的刺绣)等以创意的铜梁龙文化来设计。旅游娱乐,以小剧场、话剧的形式讲述铜梁龙的历史由来及相关民间传说、舞龙竞赛可通过大中型舞台表演定时定点开展。并且在民俗旅游村为铜梁龙非遗传承者提供聚集场所,并将其打造成为旅游吸引物。不仅方便分散的铜梁龙传承人之间集中相互学习和借鉴,还可以使旅游者观看到铜梁龙的作业实践,发挥记录与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重功能,进而提高旅客的旅游体验度。

(三)创意休闲演艺模式

休闲演艺是最近这几年新开发的一种模式,它一方面可以作为一种表演项目独立存在,另一方面也能够与其他的开发模式相互结合而进行整体的演绎。这种模式也是如今一种宣传、造势,短期内提高当地旅游资源知名度的较为有效的方式和方法。

对于铜梁龙进行休闲演艺开发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由于已多次参加建国周年庆、奥运开幕式、上海世博会等重大场合,可以一方面将其汇总成短片作为宣传,另一方面也要努力争取获得更大更广阔平台的机会。运用新理念,追求新趋势,开发创新思维,开创富有新意的休闲演艺活动,体现差异化和独特性,增强自身的竞争性。创意休闲演艺更重要的是能够与当前的流行元素和高科技成分有机的结合,借助这些手段更深度挖掘其文化内涵(如:张艺谋的印象系列就是一成功典例),铜梁龙可打造属于自己的系列品牌,将其中的历史故事(铜梁县关于龙的传说,龙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音乐艺术(结合当地特有的川剧,巴蜀文化资源)、舞蹈成分、典礼等在充分保证其原真性的前提下,合理运用情景剧、舞台剧、歌舞表演等方式展现给观众,使其享受到强烈的视觉盛宴。创意休闲演艺也需要时刻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其表现手法和方式应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即时进行调整。因此,保持本身的灵活性和先进性,才能在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中获得一席之位以此立于不败之地。创意休闲演艺开发模式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铜梁县旅游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四)博物馆展示模式

博物馆的开发形式是在最大程度上遵循原真性原则,既能提供展示铜梁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窗口,也可作为体验民族文化的重要课堂,使游客通过参观和游览深入了解其文化,起到一定普及和教育的作用。

铜梁县建立了属于自己的传统博物馆,将铜梁龙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图片,材料记录的方式留存于博物馆内作为一种展品,是一种对铜梁龙文化静态形式的开发手段。但这只是一种最简单和最原始的博物馆展示模式,当然在此基础上更应该发展转化为一种数字化博物馆,运用现代科学的高科技手段,将无形的铜梁龙文化以有形的形式体现出来,使其形式更加多样化,大大增强游客的体验度和参与度,充分满足现代人力求体验旅游的心理趋向。而且,数字化博物馆不仅是静态藏品的展示,更可以将铜梁县一些民间节庆习俗中涉及到的铜梁龙工艺制作过程的历史流变,发展轨迹,存在的文化状态,文字档案,民间艺人资料、民间艺术、生活方式、制作工艺及传播方式方法、相关资料等整体过程程序通过数字化编辑转换后保存到网络数据库,从而将静态的文化以活态动态的形式展示铜梁龙的具体内容和艺术精髓。还可以运用时下流行的多维视觉展示技术,还原历史场景。以具体案例说,进入博物馆,只要点击鼠标或扫扫二维码就可以了解铜梁龙节庆活动中各种龙的制作过程、所需原材料、舞龙活动的布置过程,还可以看到俯拍的大型节庆龙舞的盛况或3D全景影像等。

四、结语

大力加强铜梁龙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目的是为了促进铜梁县旅游经济的发展。利用铜梁龙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旅游资源,能够带动相关产业,逐渐改善当地人们的生活环境和质量。但在旅游开发过程中也有一些不足和需要完善的地方,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因此,我们在发展铜梁龙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同时应考虑从当地实际角度出发,以保护为前提,以服务消费者为宗旨进行开发研究,遵循一定的原则,寻找切实可行的开发模式,才能有效地促进铜梁县旅游经济的发展,提高铜梁县的旅游形象,进而有利于对铜梁龙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更好地继承和发展。

[1]M ike Woods.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in the USA[J].InternationalJournalofTourismResearch,2004,6(3).

[2]Kenji Yoshi da.The Museum and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J].Museum Intemational.2004,(05):8.

[3]田冰.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现状及对策[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1,(05):20.

[4]高薇.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D].甘肃:兰州大学,2014.

[5]黄瑜.福建民间节庆习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12.

[6]蔡朝双.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2,(03):46-52.

[7]杨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以秀山花灯为例[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0,3:20-34.

[8]黄永林,谈国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开发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1(2):4-55.

[9]朱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模式与绩效评价[D].华东师范大学,2012,7:46-51.

[10]王海蓥.山东半岛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价值及开发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10:21-28.

[11]易丹.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2,(03):28-36.

[12]杨志平.上杭县休闲农业资源开发策略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2.

[13]黄桂花.传统节庆旅游开发策略研究[J].中国商贸,2010,(02).

[14]秦艳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路径探讨[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10):4-8.

[15]杨嘉嵋.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与对策[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2,(12):10-32.

[16]张祝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互促作用探析[J].商业文化,2012,(01):2-38.

[17]万平,林琳,马丽.《非遗法》视野下的川剧传承与保护——以成都市川剧研究院为例[J].四川戏剧,2013,(12):118-122.

[18]张娓嘉.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互动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14.

[19]许立娇.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D].广东:暨南大学,2014.

[20]崔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阳山歌的旅游开发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3.

王志华,女,山西交城人,讲师,重庆文理学院,硕士,研究方向:旅游开发与管理。

F590

A

1008-4428(2016)09-32-03

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项目编号:Jy2014-005);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4SKM 08)。

猜你喜欢

铜梁舞龙文化遗产
铜梁:美丽乡村扮靓龙乡大地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舞龙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重庆市发改委批复市郊铁路璧山至铜梁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民间杂耍”舞出大名堂
Tough Nut to Crack
中秋舞龙
农旅融合开出致富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