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孩子的“艺培”变成花钱买罪受
2016-11-22王国明
王国明
今年儿童节,一篇《养成一个文艺小娃有多难?杭州妈妈拉出15万账单》的报道引起关注,说的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各种文艺才能,一个家庭的各种开支竟有15万之多,普通家庭何堪其累!仔细想想,给孩子报这么多班所带来的负担,怕不只有经济负担这样简单。
近年来,随着一些家庭经济资本和文化审美的提升,加上各种培训机构的兴起,很多家长都会给孩子报各种艺术培训班。其中,有不少家长不是出于完全的理性和真实的需求而行动,而是被“别人家孩子在学钢琴,我孩子可不能落后”的心理影响,卷入了这股社会潮流。其实,艺培班跟学校不同,它不是一种公共教育,而是家长自主选择购买的服务,并且其价格往往很高,甚至存在虚高的现象,这会给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由于是直接购买的服务,培训产生的效果有多大,如孩子的某项技能是否得到明显提高,是多数家长们关注的主要问题。但是,虽然购买这项服务是为了孩子的发展,可孩子发展真实的需求是什么?家庭花大价钱买来的真是孩子需要的吗?
笔者的同事曾讲过他家孩子报美术辅导班的过程。他先问孩子想不想学画画,孩子说“想学”,他就给报了。前段时间辅导班组织了一次亲子绘画活动,由父母跟孩子一起完成一幅画作。结束后,辅导老师告诉笔者同事,今天孩子们最开心、最活跃,平时孩子们都是闷闷不乐地低头画,有的孩子甚至能在画板上睡着。由此不禁让人追问,当父母给孩子报艺术培训班时,是否深入了解过孩子的真实需求?当孩子说“我想学画画”,他说的“画画”真的是父母花大价钱购买的一板一眼的美术训练吗?孩子平时上课闷闷不乐,说明此“画画”已非彼“画画”,这样的美术培训班甚至成了折磨孩子的东西。
俗话说,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给孩子报艺术培训班都是出于“善”的目的,想让孩子变得“琴棋书画,样样皆能”,将来过上有艺术格调的生活。但现实却是,多少家庭花大价钱买来的乐器,在孩子上完课后又变成沉默的商品,孩子再也不愿触碰。这是因为训练式的学习并没有也不能培养起孩子真正的艺术兴趣。其实,相比这么多艺培班来说,孩子在童年时更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而无实效的培训班却在客观上剥夺了孩子与父母亲密相处和交流的时间,让孩子变得更孤单。中国人做事讲求真善美,“真”毕竟是第一位的,了解孩子的真实需求,要比所谓“善”的目的更加重要。如果有些艺术培训班只会让父母疲惫、孩子受罪,那还报它做什么呢?何苦来哉!
责任编辑/刁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