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思维导图的文检课信息思维训练研究

2016-11-22李莉芳张玉慧

新世纪图书馆 2016年4期
关键词:信息检索选题导图

李莉芳 张玉慧

基于思维导图的文检课信息思维训练研究

李莉芳 张玉慧

论文概述信息思维的提出与定义,强调信息思维对信息检索与利用具有统领与基础导向作用,提出信息思维的有效训练与能力提高是文检课教改的终极目标。简要介绍思维导图,从信息意识的提高与信息检索与利用两方面,论述思维导图在文检课信息思维训练中应用的有效性,探讨基于思维导图的学生在检索课题分析、文献综述写作、科研选题中信息思维改善状况。

思维导图文献检索课信息思维训练教学改革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6.04.009

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信息素质是创新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文献检索课是培养与提高学生信息素质,进而提高其创新能力的核心课程。蕴含于信息检索与利用中的信息思维对信息检索与利用具有统领与基础导向作用,信息思维模式形成与否,思维强弱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文献检索课的动力以及信息检索与利用的效率,进而影响其信息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发展与提高,因此,应把信息思维训练与能力提高作为文检课教学的首要任务与教学改革的终极目标。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信息意识普遍薄弱,信息思维能力较差,突出表现为:一、检索课题分析思维方式单一、线性、僵化;二、文献综述写作时深受错误思维定势的束缚,造成写作内容完全与课题不符;三、科研选题思维广度与深度有限,甚至表现为思维枯竭,毫无思路与章法。面对上述教学中学生表现,按照现在常用的教学模式很难起到对学生不良信息思维状况的有效改善。笔者认为在文检课教学中,应当重视与加强思维导图在训练与提高学生信息思维能力方面的应用。

1 文检课应加强对学生信息思维的训练

1.1 信息思维的提出与定义

信息思维自古有之,但是在现代信息科学技术问世之前,由于人们对信息资源的利用与认识不足,信息思维一直处于被忽视的地位。随着信息理论与信息科学的快速发展,信息成为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不知不觉中“信息”一词也成为人们经常使用的热门词,学术理论界也纷纷展开了与信息相关的研究,使人们对信息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刻,观念与思维方式也在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变化。1985年,杨伟国先生首次提出“信息思维”的概念,并认为这一概念是区别于传统的“物质思维”与“能量思维”的一种全新科学思维方式[1]。之后,邬焜教授从哲学的角度对这一概念与相关理论作了全面的探讨,提出“信息思维”必将成为21世纪占主导地位的科学思维方式的论断[2]。“信息思维”概念的提出彻底颠覆了传统的以“物质”与“能量”为中心的科学观,形成了以“信息”“物质”“能量”为中心的科学观。

“信息思维”一经提出,便被广泛使用,但是由于人们对信息思维的理解存在差异性,产生的相关说法有多种,如:“信息化思维”“信息论思维”“信息的思维”“信息时代的思维”等[3]。但这几种说法都不能很好地诠释信息思维的本质。那么,究竟什么是信息思维?学术理论界纷纷对此进行研究探讨。邬焜教授曾从哲学角度对信息思维进行了复杂的界定,其表述略显抽象,不易被人理解与应用于实践指导[2]。钟义信在其著作《信息科学原理》中,综合从智能论、认知论、决策论角度对信息思维原理作了较为全面、详细的论述。他利用信息科学的方法研究认知、决策与思维之间的关系,认为认知的本质是由信息生成知识,决策的本质是由信息-知识-目的的生成策略,思维是认知与决策的综合,思维过程包含信息获取、传递、处理、认知和再生过程[4]。上述表述中虽没有明确给出信息思维的定义,但其研究较好地揭示了信息思维的原理与本质。在于双成的《科技信息检索与利用》中也有关于信息思维的定义,即信息思维是指在一定的信息需求驱动下,以内源性信息的再现和外源性信息的接收为起点,以信息的加工、处理为手段,以信息的变换和重组为特征,以创新性信息的生成为目的的科学思维方式[5]。此定义表述完整明确,使人们对信息思维的本质有了更加清晰明白的认识。

1.2 信息思维对信息检索与利用具有统领与基础导向作用

信息思维蕴含于信息检索与利用中,对信息检索与利用具有统领与基础导向作用。信息查询效率、信息分析与评价层次、信息利用程度、信息重组后信息增值量、创新性知识产出效益高低都取决于信息检索与利用者信息思维能力的强弱程度,而信息思维能力又主要取决于信息检索与利用者的信息需求与信息意识、专业知识、信息检索知识、检索技能、外语水平、信息分析与评价能力、信息利用能力、创新能力等。除此之外,信息思维能力还与检索者是否有积极探索与思考的态度、能否在检索过程中熟练协调使用多种思维方式的能力有关。总之,信息思维能力越强,信息检索与利用的效率越高,解决问题能力及以新知识再造或产出为核心的创新能力越强。

1.3 文检课教改的终极目标是信息思维的有效训练与能力提高

目前,信息环境的急剧变化,学生信息检索与利用能力普遍提高,文献检索课的作用及开设必要性被人质疑。在这种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文检课将如何改革才能适应未来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改革的方向是什么?为解决这些问题,图书情报界相关人士已做了许多研究,提出一些有价值的观点与方法。如:黄如花教授认为信息检索课的教学重点应该从讲授检索技巧向信息管理、信息分析以及知识发现和知识创新等转变[6]。谢礼妹提出“尝试结合于并服务于专业课”的文检课教学内容设计原则,把文检课教学融入到专业课教学中[7]。钟伟金提出一种直接服务于科研项目申报书写作的文献检索、利用、知识重组技能与方法等学习与实践的教学方法[8]。刘鸿探讨了旨在提升学生信息检索能力的以信息检索过程为情境的教学方法[9]。与以上研究类似的研究还有很多,不再一一赘述。新观点与新方法的提出预示着文检课教学正在从以教授学生信息检索技巧与方法为重点,向信息检索与利用活动直接融入问题解决或科学研究过程中转变。

尽管这种转变方向完全符合学科发展的规律与现实的需要,但是,似乎多数研究者都忽视了一个根本问题,即思维方式决定行为方式,信息思维蕴含于信息检索与利用过程中,对信息检索与利用具有统领与基础导向作用。此外,信息思维是信息时代占主导地位的科学思维方式,对文献检索课具有实践指导意义。新方法是否适合教授对象,能否顺利实施与产生良好教学效果,主要取决于学生的信息思维能力是否已达到与新方法实施相匹配的高度,如果学生的信息思维能力尚未达到所需的水平,则必然会影响新方法实施的效果。因此,文检课教学工作者务必要重视信息思维在信息检索与利用中的重要作用与地位,把对学生信息思维的训练与能力提高作为文检课教学的首要任务与改革的终极目标。

2 基于思维导图的文检课信息思维训练的有效性分析

2.1 思维导图概述

思维导图,又称脑图、心智图,是由世界大脑先生东尼·博赞发明的被喻为“瑞士军刀”般的革命性的思维工具[10]。自问世以来,已被世界多个国家、多领域、多行业的人员使用,成功改变全世界2.5亿多人的思维习惯。思维导图是一个依据全脑的概念,按照大脑自身的规律设计发明的表达发散性思维的图形化思维工具。思维导图采用图文并茂的技巧,使用大脑喜欢的图像、符号、色彩、线条以及代表主题内容的关键词 ,绘制成以某一主题为中心,多维度逐级向外发散,状如大脑神经细胞结构的图形。思维导图是一个有效的思维训练工具,在绘制导图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发散思维、联想思维、分类聚合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促使绘制者的思维得到有效的训练。勤练习并将思维导图应用在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中,对于提升记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都有很大助益,学习、工作效率都能得到很大的提高,能有效激发使用者的大脑潜能,丰富其想象力、提高其创造力与思维能力。目前,思维导图已被广泛应用到各类课程教学中,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高,是一个非常易用、实用的教学工具。实践证明,在文检课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能使学生的信息思维得到有效训练,信息思维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2.2 基于思维导图的信息意识提高与信息知识学习的有效性

众所周知,信息意识与信息知识是信息思维的前提与基础,要想提高学生的信息思维能力,必须把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与信息知识学习效率作为文检课信息思维训练的首要任务。

文检课教师都深有体会,如果用PPT展示相关教学内容,一方面内容多用大量文字表述,关键词 易被埋没,重点不突出;另一方面,多数内容呈线性展示,又被分页显示,内容之间的关联性不能很好展示。学生的思维连贯性较差,最终导致学生普遍会感到枯燥乏味,学习兴趣与效率不高。笔者以“信息”为中心主题,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联想、发散出多个知识点,再以这些知识点为中心,发散出更多知识点,直至把所有关键的知识点都展示出来,绘制成一幅“信息”导图。

如图1所示,所有知识点都分类分层、清晰明白地集中在这幅图中,知识关联性被较好地展示,系统性强,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此外,曾经由大量文字表述的抽象、枯燥乏味的知识都变成形象直观、彩色的、易于记忆的图像,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在知识点逐渐展示的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很高,注意力集中,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发散、联想、重点、总结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得到充分有效的训练,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激发起学习文检课的兴趣与热情,为后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3 基于思维导图的信息检索与利用中信息思维训练的有效性

实践证明,文检课教师用思维导图讲解信息检索与利用相关内容时,对学生的信息思维训练非常有效。学生在课堂上极易形成联想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发散思维、缜密思维、聚合思维、重点思维、总结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综合协调分析与解决问题,信息检索与利用能力、信息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都得到很大的提高。笔者选择学生在信息检索与利用中普遍存在问题的三个方面,来探讨与展示思维导图对学生信息思维训练的有效性。

2.3.1 轻松打破单一、僵化、线性的检索课题分析思维习惯

检索课题分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智力活动,课题分析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检索效率。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因深受单一、僵化、线性思维习惯的影响,多数学生根本没有分析课题的意识,直接把整个课题输入检索框检索信息,即使有分析课题的意识,也仅限于表面理解,没有真正掌握分析课题的实质,只是把课题名称进行简单拆分之后进行字面组配,而不是对课题包含的主要内容分析之后进行概念组配,检索词选择不全、不当的情况时有发生。

以“亚洲金融危机治理”为例,笔者用思维导图为学生一步步展示课题分析所包含的内容,使抽象的课题分析过程直观形象与可视化了,便于学生理解与学习。在分析的过程中,不断巧妙设问促使学生积极地思考与联想,尤其在围绕课题进行主题分析时,充分拓展学生的思路与思维的广度,延伸思维的深度,从多个角度发散思维,全面思考,尽可能找出多个相关的检索词,提高信息的查全率。经过训练,学生轻松地打破了单一、僵化、线性的思维习惯,提高课题分析能力,信息思维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具体思维导图见图2。

2.3.2 轻松跳出文献综述写作错误思维定势的束缚

学生在文献综述写作中常见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一、误把研究现状写成事物本身的现状;二、误把研究空白写成事物本身不足之处;三、误把研究发展趋势写成事物本身发展趋势;四、对已有文献的重复、罗列和一般性介绍。从这些问题中可看出,学生对文献综述的概念及写作意义不甚了解。笔者发现,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是按照步骤,线性地陈述文献综述写作方面的内容,在这种教学情境中,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线性、被动接受状态,再加上文字较多,用PPT展示时内容又被分页显示,学习后面的内容,容易忘记前面所学内容,如果这种不良状况一直持续下去,学习效果必然不佳,很难跳出错误思维定势的束缚。

以“文献综述”为中心主题,笔者将文献综述相关内容,按步骤分类分层逐步教授与展示给学生,最终绘成一幅“文献综述”导图,如图3所示。经由导图展示的内容全面、重点突出、层次感强、条理清晰,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另外,在学习之后,文献综述的全部内容始终以全景图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大脑里,促使学生快速达到对文献综述相关内容融会贯通的境界,轻松跳出错误思维定势的束缚,提高信息综合分析、评价能力与文献综述写作水平。

2.3.3 快速形成高效选择科研课题的思维模式

笔者在文检课教学中发现,学生普遍存在选题能力差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由于多数学生都没有科研经历,对课题是什么,选题的原则等方面一无所知;二、多数学生只是学习过一些专业课程,对自身专业涉及的领域及问题不曾认真关注过,选题范围及思路严重受限。如何在短期内快速提升学生的选题能力是文检课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经过多次尝试与探索,发现用思维导图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以“选题”为中心主题,笔者将选题涉及的各项内容分类分层一步步教授与展示给学生,最终绘成一幅“选题”导图,如图4所示。学习之后,多数学生的选题思路与选题范围得到有效地开拓,快速改变选题时脑袋空空、无从下手的尴尬局面。此外,利用导图可以使学生快速有效地掌握选题的全部内容,建立系统思考的基础,锻炼了统筹思维,避免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造成选题片面、不当的情况发生,提高选题效率,快速形成高效选题的思维模式。

3 结语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信息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人们的信息素质会越来越高,文检课教学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此外,信息思维是21世纪占主导地位的科学思维方式,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对人们行为方式的影响会越来越大,对信息检索与利用的统领与基础导向作用将会更加明显。因此,为了以更好的姿态迎接挑战与适应未来社会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广大文检课教学工作者必须重视对学生信息思维的训练。只有信息思维能力提高了,信息检索与利用能力才能提高,教学改革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思维导图对学生信息思维的训练非常有效,文检课教师应加强对思维导图的学习,并将其应用到教学中,快速改善学生不良的思维状况,提高其信息思维能力。

[1]邬焜.物质思维·能量思维·信息思维:人类科学思维方式的三次大飞跃[J].学术界,2002(2):60-91.

[2]邬焜.信息思维:信息时代的全新科学思维方式[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43-48. [3]周凌波,王前.略论信息思维的三种基本形式[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176-179.

[4]钟义信.信息科学原理[M].3版.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2:279-280.

[5]于双成.科技信息检索与利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215-216.

[6]黄如花,杨振冰.泛在知识环境下的信息检索课教学[J].图书情报工作,2010,54(4):121-124.

[7]谢礼妹.与专业课结合教学的文献检索课内容之思考:与《空间法模拟法庭》的结合教学[J].图书馆杂志,2015(1):43-48.

[8]钟伟金.以项目探索为主线的文献检索教学改革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5):81-85.

[9]刘鸿.以信息检索过程为情境的信息检索课教学改革研究[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4(3):66-68.

[10]李猛.思维导图大全集[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2.

李莉芳内蒙古工业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1。

张玉慧内蒙古工业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1。

Research on Information Thinking Training of Document Retrieval Lesson based on Mind Map

Li Lifang,Zhang Yuhui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putting forward and definition of information thinking and emphasizes commanding and basic guidance effect to information retrieval and utilization.It puts forward that information thinking is the ultimate goal of document retrieval lesson teaching reform.It also briefly introduces mind map and discusses the effectiveness of information thinking training using mind map from two sides of information consciousness improving and information retrieval and utilization,studies the improvements of students’information thinking in three sides of retrieval topic analysis,literature review writing and topic selection.

Mind map.Document retrieval lesson.Information thinking training.Teaching reform.

G254.9

2015-09-08编校:刘忠斌)

猜你喜欢

信息检索选题导图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谈诗词的选题
计算机信息检索技术的发展及问题研究
党的十九大报告思维导图
选题有误
对大学案理研讨课学生信息检索意识若干问题的思考
第6章 一次函数
公共图书馆信息检索服务的实践探索——以上海浦东图书馆为例
确定选题,渲染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