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化特征:传统农民工信息搜寻行为的内在本质

2016-11-22陈明星

新世纪图书馆 2016年4期
关键词:农民工信息

陈明星 钱 鹏

分化特征:传统农民工信息搜寻行为的内在本质

陈明星 钱 鹏

论文采用调查问卷法,以安徽省岳西县两个乡镇地区的15个行政村为样本,深入分析了传统农民工信息搜寻过程中的信息需求的偏好和搜寻渠道选择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传统农民工的信息搜寻行为由于受到来自个人因素、角色归属以及其所处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表现出了代际分化、性别分化、角色分化以及能力分化特征。

传统农民工信息行为信息搜寻信息需求信息素养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6.04.007

传统农民工是最早促进农村与城镇经济发展和维持个体家庭日常生活的重要群体,信息搜寻则是带动农民工与农村和城镇社会情境互动的重要前提,迫于生存与生活的需要,他们往往需要在城镇与农村之间进行不间断的流动,其信息搜寻、信息解读以及信息利用等行为较为频繁。所以,研究传统农民工信息搜寻行为既可以揭示农村社会信息化发展的程度,又可以为传统农民工的信息素养教育提供参考,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1 研究回顾

纵观国内相关研究,其研究的焦点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关于农民工信息搜寻行为过程和搜寻渠道的研究。庞靓[4]认为,农民工获取信息的途径主要有大众媒介、信息服务机构、组织传播、人际传播等。二是关于农民工信息需求类型的研究。卢喜梅[5]认为对于农民工而言,在工作生活中需要的信息按需求度从高到低依次是医疗保健信息、劳务需求信息、子女教育信息及与家乡密切相关的信息等。三是关于影响农民工信息需求因素的研究。李琳琳[6]认为本土化的农民工的信息需求主要受到人口统计因素、心理认知因素、经济资本及社会资本因素及时间预算等变量的影响。

从上述相关研究来看,众多研究者均从不同角度对农民工的信息搜寻行为做出了研究,即主要探讨了农民工信息需求的类型、信息搜寻方式的选择及与之相对应的影响因素。本文与以往研究的不同之处,在于验证个人因素、角色归属及环境因素对传统农民工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并对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细化,揭示了传统农民工的信息搜寻行为的分化特征。

2 研究设计

2.1 理论模型

T.D.Wilson[7]从个人(Personal),相关社会角色(Role -related)及外部环境(Environmental)三重信息需求情境入手分析,认为信息主体在获取信息时需要跨越这三重情境的障碍才有可能获取所需的信息集合;与此同时,信息主体对信息的处理和利用也会在现有情境的基础上重新调整信息主体的信息需求[8]。刘济群[9]提出了农村女性居民信息搜寻行为模型,分别从信息需求、行为情境因素、信息搜寻渠道及信息解读四个维度,深入剖析了农村女性居民的信息需求和家庭责任之间的具体关系,?以及信息需求对信息搜寻行为的作用机制。

基于上述理论,本文将个人因素(年龄、认知水平等)、角色归属(家庭和社会角色)以及环境因素(城乡社会环境)作为情景变量,提出了传统农民工信息搜寻行为的一般模型(如图1所示),并试图讨论这些变量对传统农民工信息需求及信息搜寻方式的影响。

2.2 样本和方法选择

信息需求是人们为解决实际问题、满足需要和降低不确定性而以信息为直接目的的需求类型。农民工的信息需求是指长期居住在我国农村地区但不在居住地进行社会生产和生活的群体,在生产生活中产生的、与具体问题相联系的信息需要。在本研究中,对传统农民工的界定主要包括除新生代农民工外的农民工群体(以下简称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系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16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10]。

在研究方法上,笔者选择了问卷调查的形式,于2015年1-2月在安徽省岳西县白帽镇和头陀镇下辖的共15个行政村进行实地调研。由于白帽镇和头陀镇分别在岳西县的西北和东北地区,地区差异较大,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因而在这两个地区进行数据收集工作。在调查中,笔者共分发问卷200份,其中白帽镇96份,头陀镇80份,收回有效问卷176份,有效率达88%,样本信息如图2所示。

3 农民工信息搜寻行为的特征分析

3.1 总体状况

3.1.1 信息需求的偏好

表1 信息需求分布

表2 各年龄段农民工信息需求的分布情况

从表1、2可以看出,农民工对“新闻信息”的关注最为明显。同时,对家人的关注也显得较为频繁,包括家庭内部(家人健康或者子女教育问题等)和家庭间的各种事务(邻里关系问题等)。相对来说,农民工对于“医疗信息”和“娱乐信息”的关注则较少,大多数情况下,只有当农民工患病或者受到意外伤害时,“医疗信息”才会被关注;同时,由于工作的繁忙,对于“娱乐信息”的关注则很少。

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农民工对于信息的需求总量有所减少,尤其表现在61~70岁年龄段。结合农村实际及调查结果分析,由于身份角色的转变,家庭生活负担被转移到年轻一代,年老的农民工很少表现出丰富的信息需求,加之与年轻人之间相互疏远,其信息搜寻渠道愈发减少。

2.2.5 3组小鼠最大呼气中期流速比较 对照组和脂多糖组在6、18、36 h后的最大呼气中期流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36 h后,甲强龙组最大呼气中期流速较脂多糖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 h后,两组最大呼气中期流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2e。

3.1.2 信息搜寻渠道选择的差异

在农民工的信息搜寻过程中,手机、电视是农民工最主要的获取信息的途径。另外,农民工的社会流动主要借助以老乡亲友为代表的强关系进行,这种强关系对于农民工获取各方面的信息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11]。因此,农民工会更依赖于邻居、亲戚和朋友等形式的内部社会资本,但由于自身认知水平的局限性,又迫于工作压力可供其选择的信息搜寻渠道较少,对于电脑和互联网等现代信息获取手段的利用更显得触不可及。

表3 信息搜寻渠道分布

然而,面对多元化的信息获取途径,农民工群体可以做出个性化的选择,越来越多的男性农民工(41~50)逐渐对现代信息技术设备如音响、智能手机及电脑等现代信息设备产生了兴趣(如表3、4所示)。

3.2 分化分析

3.2.1 农民工信息搜寻行为中的代际分化

“撤退理论”[12]认为,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个人与他人之间的交往量会逐渐减少,性质也会发生某种变化,充当消极的角色增加,这不仅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此外,年轻人和老年人之间通常发生相互疏远的过程,以保证个人生活得到满足,社会体系的连续性不至于中断。由于对工作的要求高,20~30岁这一年龄段的农民工,对于稳定性的考虑则较少,因此,其信息类型主要集中于娱乐类、交通类及与工作相关的信息;获取信息的途径也更为多样化,大多数以手机和电脑为主,或者二者兼有;31~50岁这一年龄段农民工,会更多地考虑工作的稳定性,主要以家人近况及新闻类信息为主。相比之下,对于51~70岁这一年龄段的农民工来说无论在信息需求上,还是在信息搜寻方式上,都处于相对的劣势。

3.2.2 农民工信息搜寻行为中的性别分化

表4 各年龄段农民工信息获取渠道的分布情况

3.2.3 农民工信息搜寻行为中的角色分化

“角色理论”[13]认为,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行为开始向内收缩,脱离他们在整个成年期所从事的社会活动,因此,老年农民工经历了职业角色到闲暇角色,主导角色到依赖角色,配偶角色到单身角色,以及角色渐趋单一化等方面的改变。就家庭角色来说,可以将农民工群体分为两类,即作为主要劳动力和作为非主要劳动力的农民工。年轻农民工与老年农民工之所以具有不同的信息搜寻行为表现,就在于二者在角色上进行了互换和转变。

结合目前农村的现状以及调查结果,作为主要劳动力的农民承担了绝大部分家庭负担,无论从时间还是精力方面皆以其工作为主;与之相反,作为非主要劳动力的农民工可以有相对较多的时间进行支配,包括获取各种娱乐信息等。二者在信息搜寻行为中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角色分化现象。相对于家庭角色而言,职业角色的影响力度更为复杂。由于受农村生活及传统价值观的影响,处于同一生活时代的农民工在教育、经历等方面的差异很小。例如,从事装饰工作的农民工与从事工程建设的农民工的信息需求差别较小。

3.2.4 农民工信息搜寻行为中的能力分化

信息主体的认知水平、语言能力及社会交流能力与其信息处理能力(信息需求的产生、表达及实现)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在被调查农民工中,其平均受教育水平为5~6年,不识字或者识字不全的现象仍非鲜见,因而其关于信息需求的表达与实现和信息搜寻方式的选择均受到了限制,信息需求呈现单一化特点,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敏感度也相对较差。如对于可得性较高的新闻和家人近况等信息类型需求占据了农民工信息需求的大部分,而对于复杂的医疗及娱乐等信息类型的关注较少;在信息渠道的选择方面,农民工趋向于选择成本低、效率高的熟人方式,而很少使用互联网、电脑等现代通信手段。相对来说,年轻一代农民工的认知水平高、语言能力和社会交流能力强,其信息需求意识强,信息需求类型多样化,同时接触和使用信息媒体机会多。

4 研究结论与展望

综上所述,笔者发现在信息搜寻过程中,年龄因素、认知水平及个体角色对农民工的信息需求具有显著影响,其中新闻和家人近况信息的需求、务工和交通信息的需求仍然是主导性的信息需求;同时,这些影响因素的存在,也致使农民工群体在信息搜寻的过程中出现了代际、角色、价值及能力分化等现象。而随着信息社会化趋势,其分化程度也正在逐渐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从现阶段来看,农民工虽然具有强烈的信息欲望,但是中国城乡二元体制的现状仍然是发展的主要瓶颈。因此,城乡发展的一体化是所有方法中最具根本性的。然而,当前农民工在完成信息素养提升的过程中已然面临着各种困难,亟需一些努力和改变。4.1+%区分各农民工群体,提供贴近特定需求的服务

信息素养最早是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于1974年提出的,是指“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以及主要信息源使得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14]。众所周知,不同地域、职业、年龄及性别的农民工在信息需求、信息素养等方面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因而在实施信息素养教育和宣传及社会服务的过程中,需从信息素养水平、关心领域等方面区分不同的群体,最终达到社会服务和教育既能从不同的群体实际素养水平出发,也考虑到了他们个性的内在信息需求,解决了他们关心的问题,进而在更大可能的程度上去享受平等的社会权利。

4.2 消解自我心理障碍,增加不同环境下的互动

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工城市生活仍然呈现出明显的内卷化特征,主要表现为交往行为的礼貌性、朋友身份的宽泛性和社区参与的有限性[15]。由于历史和地理等方面的因素,农村居民受到封闭的农村环境的影响,基于此而形成的心理状态直接作用于其社会交流的深度和广度,也极易导致农民工群体内部以及与城市居民之间缺乏信任、缺少沟通等各种问题。所以,需要做好对农村和城市居民的心理疏导,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行为动机,缓和乃至消除信息贫困问题。另外,家庭内部的沟通是不可忽视的,一般来说,高知子女的家庭在地方的有限传播范围内具有很好传播先导功能。

4.3 提供多元化的渠道,服务于农民工的日常生活

在信息社会中,掌握了信息工具意味着具有了进入社会生活的资格。信息基础设施的缺失是对个体权利的剥夺,从而失去发展的机会。就城市社会来说,有关部门理应给予农民工各方面的支持,如设立便民服务区,提供面对面的信息获取指导;鼓励高等院校学生及社区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扩大服务范围,丰富服务类型,为农民工提供生活上的指导。另外,农村信息基础设施是连接农村留守人员(尤其是家庭成员)与农民工自身的基本途径。而必须明晰的是,依托电话线路上网不能满足上网需求,而一次性上网(无线网卡)设备不容易获得且效果较差。因此,网络线路工程以及“村村通”工程仍要进一步改造和完善。

本文是对传统农民工信息搜寻行为的一种线性考虑,对于解决信息贫困和信息不对称等社会问题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而由于时间和可行性等各种客观原因,本研究仅选取了部分地区作为样本,并不能全面了解到其他区域传统农民工信息搜寻行为的具体情况,因此,探讨这种行为中尚未被识别出的变量以及更恰当的潜在特征与本质,更具代表性的样本和更多的数据是未来关注的重点所在。

[1]WILSON T D.Human information behavior[J].Informing Science,2000,3(2):49-56.

[2]沙勇忠,闫劲松,苏云.网络环境下科研人员的信息分析行为[J].情报科学,2006(4):7-13.

[3]沙勇忠,任立肖.网络用户信息查询行为研究述评[J].图书情报工作,2005(1):128-132.

[4]庞靓.我国农民工的信息需求及其保障研究[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12.

[5]卢喜梅.我国农民工信息需求与信息行为的现状调查及特点分析[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14.

[6]李琳琳.农民工日常生活信息查寻行为模型构建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

[7]WILSON T D.On user studies and information needs [J].Journal of Documentation,1981,37(1):3-15.

[8]WILSON T D.Information behavior:an 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J].Information processing&management,1997,33(4):551-572.

[9]刘济群,闫慧.农村女性居民信息搜寻行为研究:甘皖津三地的田野发现[J].图书情报知识,2015(1):4-13.

[10]全国总工会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课题组.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N].工人日报,2010-06-21(1).

[11]季文,应瑞瑶.农民工流动、社会资本与人力资本[J].江汉论坛,2006(4):63-66.

[12]CUMMING E,HENRY W E.Growing old:The process ofDisengagement[M].New York:Basie Books,1961.

[13]陈涛.老年社会学[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2):230-232.

[14]ZURKOWSKI G P.The Information Service Environment Relationships and Priorities[M].Washing DC:NCLIS,1974.

[15]叶鹏飞.探索农民工城市社会融合之路:基于社会交往“内卷化”的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2(1):81-109.

陈明星东南大学情报科学技术研究所2014级硕士研究生。江苏南京,210096。

钱鹏东南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研究馆员。江苏南京,210096。

Differentiation Characteristics:A Research on the Information Seeking Behavior of Traditional Migrant Rural Workers

Chen Mingxing,Qian Peng

Aiming at an investigation on 15 administrative villages of two towns in Yuexi,Anhui Province,this paper utilizes the questionnaire to analyze their p

of information demands and differences of seeking channels choices.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information seeking behavior of migrant rural workers is deeply affected by personal,role and situation factors,and show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generational differentiation,gender differentiation,role differenti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the ability.

Traditional migrant rural workers.Information behavior.Information seeking.Information demands.Information literacy.

G254.97

2015-08-22编校:曹晓文)

猜你喜欢

农民工信息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点对点”帮2万名农民工返岗
陕西农民工都在哪?在干啥?——基于农民工“输出地”的调查
订阅信息
我国2.8亿农民工月均收入3 275元
农民工眼中的大树
展会信息
信息
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九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