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员自我效能感与职业道德行为实证研究
2016-11-22廖兰
廖兰
高校图书馆员自我效能感与职业道德行为实证研究
廖兰
论文从实证角度探讨高校图书馆员自我效能感及其职业道德行为。通过问卷调查发现高校图书馆员有较好的自我效能感和职业道德行为,男女图书馆员在自我效能感方面有显著性差异,但在职业道德行为方面不具显著性差异。图书馆员的自我效能感和职业道德行为随着职称的提升而变得更好。高校图书馆员的自我效能感和他们的职业道德行为呈显著性相关。因此,提高图书馆员的自我效能感有助于改善他们的职业道德行为,更好地为高校读者服务。
高校图书馆员自我效能感职业道德行为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6.04.010
图书馆是人类文化殿堂和知识宝库,而图书馆员则是文化殿堂的守护者和知识的传播者,他们播撒人类文明的成果,促进文化和科技的发展。高校图书馆员是高校图书馆的主体,从事学科知识导航和文献信息传递工作,为高校教师和学生提供信息服务。因此,重视高校图书馆员的队伍建设,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行为,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内容。2002年制订的《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明确规定了图书馆员应履行的社会职责和行业规范[1-2]。在市场经济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应以《准则》作为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建设的纲领性文件,着力提升图书馆员职业道德行为[3]。高校图书馆员要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克服职业倦怠心理,爱岗敬业,以高尚情操做好图书馆本职工作,实现个人价值[4]。图书馆员的自我效能感和职业道德行为直接影响到图书馆员的服务质量[5]。本研究将探讨高校图书馆员自我效能感与职业道德行为状况及其相互关系,揭示自我效能感对图书馆员职业道德行为的影响作用。
1 文献综述
1.1 自我效能感
班杜拉(Bandura)于1977+年提出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的概念,它指个人对自己完成某一行为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个人的自我感受。它对个人的思想、动机和行为产生影响作用[6]。自我效能感直接影响人们执行某一活动的动机水平,在控制和调节人的行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自我效能是个人调动控制事件必需的动机、认知资源、行动路径的能力[7]。图书馆员的自我效能感是图书馆员成就的动机和自信程度的表现,它影响图书馆员的工作热情和行为表现[8]。以往的研究认为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之一。
1.2 职业道德行为
职业道德是人们在职业生涯中所遵循的基本道德,即一般社会道德在职业中的具体体现。职业道德既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又是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和义务[9]110。图书馆员职业道德是由图书馆的性质、职能、服务方式和工作规律所决定的,对图书馆员思想和行为有着特殊要求,是图书馆员在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原则和道德标准。图书馆员职业道德行为是图书馆员按照其职业道德准则采取的行为或从事的活动。近年来,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的研究已在国内外开展比较多,主要是理论性探讨,涉及宏观层面的图书馆职业精神、图书馆社会责任等,和微观层面的加强馆员职业道德建设、提高馆员职业道德修养等,但缺乏对我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行为的实证研究[10]。
综上所述,自我效能感是一个极具影响力的主观信念,在诸多情境中影响人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选择。本研究旨在探讨高校图书馆员的自我效能感和职业道德行为的状况,以及自我效能感对其职业道德行为的影响作用,研究问题包括:(1)高校图书馆员自我效能感状况如何?(2)高校图书馆员职业道德行为状况有何特点?(3)高校图书馆员自我效能感对其职业道德行为有何影响?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调查了198名高校图书馆员,其中男性馆员79名,女性119名。他们的年龄从25岁到57岁不等。这些被调查人员中工作年限最短的有3年,最长的达到36年。他们的学历从大专到博士研究生,专业技术职称从助理馆员到研究馆员,其专业背景与他们从事的图书馆员工作基本吻合,他们的基本信息见表1。
表1 被调查高校图书馆员基本信息
2.2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探讨图书馆员的自我效能感和职业道德行为。研究中,图书馆员自我效能感问卷量表采用谭小红于2009年编制的高校图书馆员自我效能感量表,包含5个方面的内容,即被调查者个人基本信息、人际协调效能、行为认知效能、创新效能和身心调控效能[11]。该表包含23个题项,经过测试,内部信度一致性达到0.93,表明该表信度较高。本研究采用的职业道德行为量表由云明向于2013年编制,包括职业责任、职业态度、职业能力和职业纪律4个维度,17个题项[9]111。该表经检测,其内部信度一致性达到0.91,表明该表有较好的可靠性。上述量表均采用李克特7点量表设计而成,“7”代表“完全同意”,“1”代表“完全不同意”。
2.3 数据收集及分析
本研究对全国21所高校图书馆员进行了自我效能感和职业道德行为问卷调查,通过纸质版和电子版共发放问卷210份,收到有效问卷198份,有效回收率达94.3%。问卷收到后进行了统计分析。经检测,高校图书馆员自我效能感和职业道德行为量表内部信度一致性分别达到0.88和0.89,表明调查结果是可靠的。本研究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通过频率统计、单因素方差分析及相关分析,检验高校图书馆员的自我效能感、职业道德行为状况以及自我效能感对职业道德行为的影响作用。
3 结果与讨论
3.1 高校图书馆员自我效能感状况
经过调查发现,高校图书馆员自我效能感状况如下:
表2 高校图书馆员自我效能感描述性统计结果
从表2中可以看出,高校图书馆员的创新效能在各分项效能中最高,说明高校图书馆员具有较好的创新意识,喜欢用新的方法和技术完成工作,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图书馆员无论在各单项分还是总分都有较好的表现,得分在中间值4分以上,这表明他们有较好的自我效能感,有信心完成图书馆的各项工作。在研究中发现,男女图书馆员在自我效能感方面有一定差异,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男女图书馆员在人际协调效能、行为认知效能和身心调控效能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在创新效能和总体自我效能感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男性图书馆员更愿意尝试新的思维和方法解决问题,愿意负责需要花很多精力才能完成的工作,经常为图书馆工作提出新建议。这也许是因为从性格上说,男性更富有冒险精神,更有勇气承担有一定风险和难度的工作。这种创新效能感也使得男性总体自我效能感高于女性。从性别文化理论可看出,男女在社会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传统思想认为男性在各方面都要比女性强,女性被认为是弱势群体。无论是就业或工作任务安排的时候,男性都处于优先考虑的位置;另一方面,由于女性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她们需要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和家务活动,而对自己的工作投入的精力相对少,因此,在工作上取得成功的女性较男性少,即使在普遍认为的更适合女性干的图书馆工作中也难以幸免。
表3 不同性别的高校图书馆员自我效能感状况
此外,不同职称的图书馆员其自我效能感也有所不同。一般说来,职称越高者的自我效能感也越高,见表4。
表4 不同职称的高校图书馆员总体自我效能感状况
表4显示研究馆员的自我效能感均值达到5.35分,副研究馆员自我效能感达到4.86分,馆员的自我效能感达到4.64分,而助理馆员的自我效能感达到4.50分。图书馆员随着职称的提升和工作经验的积累,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增强,对自己的工作也充满信心。通过方差检验发现,不同职称的图书馆员其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性差异(F=15.18,.p<.001),而事后检验更能看出各种职称的图书馆员自我效能感的差异,见表5。
表5 不同职称的高校图书馆员自我效能感差异
经过多重比较可以看出,研究馆员的自我效能感明显高于其他职称图书馆员的自我效能感,也表明研究馆员在图书馆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各图书馆工作的核心力量。副研究馆员的自我效能感虽然比研究馆员低,但他们的自我效能感还是明显高于图书馆员和助理馆员,他们在图书馆中发挥建设性作用,对图书馆有积极贡献。研究还发现,虽然馆员的自我效能感高于助理馆员,但他们之间的自我效能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也许是因为助理馆员感觉图书馆工作刚参加工作,对一切工作都具有好奇心和新鲜感,对任何事物都想进行尝试,因此,他们的工作热情比较高,愿意付出精力和代价,自我信心满满。相比之下,馆员经历了一段工作时间,尝到了图书馆工作的不为人知的乏味和心酸,因此,对图书馆的工作产生困惑,精神状态不如以前,自我效能感有所降低。
3.2 高校图书馆员职业道德行为状况及特点
高校图书馆员为教师和学生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查询服务工作,既繁琐又辛苦,需要做到耐心细致,需要有很好的职业道德规范。本研究调查了高校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行为状况,见表6。
从表6可以看出,高校图书馆员职业道德行为总体较好,均值达到4.48分,其他四个维度的得分都超过中间值4分,尤其是职业责任达到4.79分,表明图书馆员有较强的责任感,他们认识到图书馆的整体社会责任,自觉维护图书馆的形象,忠实履行岗位职责。此外,高校图书馆员的职业态度也尚好,得到了4.71分,说明他们在工作中精益求精,热情主动,能正确对待读者的抱怨。在职业纪律方面,他们也能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经常自我监督和反省。当然,在职业能力方面,高校图书馆员相对其他职业道德行为稍逊色,对自己工作胜任程度方面还有进一步提高的必要。
表6 高校图书馆员职业道德行为总体状况描述性统计
经独立样本t检验,高校男女图书馆员在职业责任方面有显著性差异(t=2.489,+p<0.05),表明男性图书馆员对待图书馆职业更有责任意识,强调对社会的贡献,并且在工作中乐于分享自己的知识。不过,男女图书馆员在职业态度、职业能力、职业纪律以及总体的职业道德行为方面均不呈显著性差异。
不同职称的高校图书馆员在职业道德行为上有不同,表现出从高级职称到低级职称依次降低,见表7。
表7 不同职称的高校图书馆员职业道德行为总体状况
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职称的高校图书馆员在职业道德行为方面存在差异(F=23.01,p<0. 001)。经过多重比较发现,研究馆员、副研究馆员、馆员、助理馆员之间在职业道德行为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但研究馆员与副研究馆员之间,馆员与助理馆员之间的职业道德行为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换言之,高级职称者经过长期的工作实践,形成了他们特定的职业道德行为,能在职业责任感、职业态度和职业能力等方面有较好的发展,而馆员及助理馆员在工作中还有继续提升自己职业道德行为的空间。
3.3 高校图书馆员自我效能感与职业道德行为相互关系
图书馆员的自我效能感是一种主观信念,影响他们的思维模式和情绪反应,并对他们的个人行为选择产生一定影响。本研究发现,图书馆员的个人自我效能感与其职业道德行为有一定相关性,见表8。
表8 高校图书馆员总体自我效能感与职业道德行为相关性分析
从表8可看出,高校图书馆员总体自我效能感与总体职业道德行为有显著性相关(r=+0.767,p<. 001),表明高校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其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人们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强化能激发和维持行为的动机以控制和调节人的行为。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不仅受外在因素的影响,也受到通过自我生成的内在因素的影响,可以自己调节自己的行为。此外,当人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去进行这一活动。人们在获得了相应的知识、技能后,自我效能感就成为了行为的决定因素[12]。本研究中,高校图书馆员在自己的工作中获得相应经验,对本人和工作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了深刻的认识,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自我效能感,并对自己的职业道德行为产生影响,随之表现出相应的职业责任、职业态度、职业纪律及职业能力行为。在图书馆员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的时候,会有意识加强自己的行为监控和调节,保存较好的精神状态,其职业道德行为也随之得到改善和强化,并维持自己的职业道德行为[13]。
4 结语
高校图书馆员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而男性图书馆员比女性图书馆员具有更高的自我效能感,尤其表现在创新效能方面。不同职称的图书馆员,其自我效能感随着职称的晋升而提高。另外,高校图书馆员有较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他们有较强的职业责任感,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情,尤其是男性图书馆员对工作更有责任感和使命感。高级职称图书馆员比中级和初级职称的图书馆员在职业道德行为方面做得更好。高校图书馆员的自我效能感与其职业道德行为呈比较高的相关,因此,培养高校图书馆员的自我效能感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职业道德行为,为高校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1]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M].北京:北京图书馆学会,2003.
[2]芦硕.从《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看图书馆职业精神的培育[J].图书馆界,2013(5):1-3.
[3]肖群.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建设新论[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4(1):5-7.
[4]黄永华.高校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建设浅析:学习《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的思考[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80-83.
[5]宋显彪.塑造价值体系提供优质服务提升社会声望:对世界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的研讨[J].图书馆建设,2011(9):83-86.
[6]BANDURA A.Self-efficacy: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change[J].Psychological Review,1977,84(3):191-215.
[7]BANDURA A.Self-efficacy:The exercise of control [M].New York:Worth Publishers,1997.
[8]陈茫,周力.图书馆员自我效能感的实证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4(11):60-63.
[9]云明向.图书馆员职业道德行为结构与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情报探索,2013(5):110-112.
[10]王欣妮.中外图书馆员职业道德规范比较分析[J].图书馆建设,2011(6):11-14.
[11]谭小红.高校图书馆员自我效能感实证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9.
[12]徐欢,吴国斌.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德育价值探索[J].人民论坛,2015(2):208-210.
[13]姜开真.浅议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J].读与写杂志,2012,9(5):19-22.
廖兰福州大学图书馆馆员。福建福州,350116。
An Empirical Study on University Librarians’Self-efficacy and Their Ethical Behaviors
Liao Lan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university librarians’self-efficacy and their ethical behaviors.It is found by questionnaire that university librarians have better self-efficacy and ethical behaviors,and tha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an be seen in self-efficacy between male librarians and female librarians but not in their ethical behaviors.University librarians’self-efficacy and ethical behaviors get better as they are promoted in their professional positions.Further,significant correlation is revealed between university libraries’self-efficacy and their ethical behaviors.Therefore,it is imperative to enhance librarians’self-efficacy and their ethical behaviors in order to provide better service to university readers.
University librarians.Self-efficacy.Ethical behavior.
G251.6
2015-09-09编校: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