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生课程建设管理模式与保障措施研究

2016-11-21贾伟强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42期
关键词:保障措施课程建设管理模式

贾伟强

摘要:分析了目前研究生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构建了集成教师、研究生、管理部门多主体的研究生课程建设管理模式。在此管理模式中,通过各主体作用的发挥及其之间的耦合联系,可有效解决研究生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另外,给出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进课程教学与考核模式、健全课程建设管理机制及强化政策和条件保障四条保障措施,以持续加强与促进研究生课程建设。

关键词:研究生;课程建设;管理模式;保障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2-0014-03

课程是指学校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所建构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系统。[1]课程学习是研究生获得专业基础理论和学科系统专业知识的基本途径,对研究生的学术训练和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课程设置与建设直接关系到研究生教学质量与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在整个研究生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程建设是包括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建设、教学方法建设及教学管理建设等多方面内容。[2]因此,研究生课程建设过程中需构建耦合多主体行为的课程建设管理模式。

一、研究生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课程体系是构建研究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的基本框架,居于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地位。[3]目前研究生课程体系设置中,除国家规定的公共课程外,大部分课程按照二级学科,甚至是三级学科设置,与研究生培养目标和学位基本要求不相适应。[4]另外,课程设置随意,有些课程的设置不是从培养目标所要求的人才知识、能力结构出发而是因导师的主观认识、科研兴趣而定,甚至是为了照顾某人,开设一些并非必要的课程。[5]

在课程内容设置方面,一些课程的内容陈旧过时,未能体现学科发展的特点、动态和前沿,甚至存在与本科生课程内容重复的问题。另外,课程内容设置未实现理论与实践并重,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不够,学生较难获得参与课题训练的机会。

2.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方法的问题。由于研究生招生规模持续增长、高校教师待遇不高等原因,教师资源供不应求,研究生任课教师出现短缺,导致研究生课程教学中缺乏学科知识结构合理、具备学科专业深厚理论基础及本学科交叉知识的教学团队。因此,某些课程设置随意,存在因人设课现象,开设一些并非必要的课程。或者勉强开设的课程也只是对本科课程在横向层面上做平面式的扩展,并没有凸显研究生教育在课程内容上的要求和特色。[6]多数老师连续多年上一门课程,课程内容陈旧,内容很少更新。

目前研究生教学方式与本科教学方式相似,教师根据自身理解对知识进行重组后灌输给学生,课堂教学以传授为主,而研讨式、案例式、探究式等方法居于辅助地位。师生间缺乏必要的互动,学生是被动地接受,对原始知识缺乏理解,不利于激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3.课程教学与科学研究结合不够紧密。现阶段研究生的教学工作中“学习知识”与“科学研究”分离严重,导致研究生缺乏独立科研能力,不能适应科学研究的需要。一方面,研究生参与科研机会不多,科研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据调查研究表明:超过25%的研究生在学习期间没有参与过科研项目,37%的研究生参与过1项科研项目,23.8%的研究生参与过2项科研项目,15.5%的研究生参与过3项及以上科研项目。[7]因此,研究生无法体会课程学习对科研创新能力发展所带来的提升效应。另一方面,教师的科研成果到课程教学内容的渗透不足。目前的研究生教学中,教师习惯按照选用教材的内容体系授课,不及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导致学生不能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制约研究生科研与创新能力的有效提升。

4.课程建设缺乏有效组织活动与制度保障。与本科教学规范性、基础性相比,研究生课程教学更具灵活性、多变性,教师和导师更为重视研究生参与科研工作,轻视研究生课程教学工作。[8]在研究生课程建设过程中,除了课程体系设置环节外,基本没有其他环节的组织活动,如教学法活动、教学观摩评比、教学督导及教改项目研究等组织活动。由于一些高校过分注重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水平,硬性规定科研论文数量及发表刊物要求,忽视教学课程的安排与管理,研究生课程建设过程中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如教师参与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激励制度、研究生课程审查考核制度、课程学习综合考核制度、课程教学管理与监督制度等。

二、研究生课程建设的管理模式构建

研究生课程建设需要管理部门、教师及研究生共同参与,是包括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建设、教学方法建设及教学管理建设等多方面内容的活动,构建耦合各参与主体行为的管理模式是提升研究生课程建设效果的有效途径。耦合多主体的集成管理模式有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一是课程建设基本内容环节。在课程体系设计环节,要根据研究生培养目标和学位基本要求设置课程体系,要注重不同培养阶段课程设计的整合、优化课程结构,增加研究方法类、实践类、研讨类与系列讲座类等模块化课程。在课程内容设置环节,要根据学科发展、人才培养需求变化和课程教学效果,及时完善、更新课程内容。在教学方法建设环节,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教学方法创新、加强师生教学合作。在师资队伍建设环节,要做好教师的引进、评聘、培训等工作,建设具备学科专业深厚理论基础及本学科交叉知识的教学团队。在教学管理建设环节,要从影响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的内外部各主要因素(教师、管理、政策、体制等)出发,制定质量标准、检查办法、管理制度等,保证和提高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

二是研究生参与课程建设环节。一方面,研究生在研究生指导小组、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制定选课计划,可以跨方向、跨学科、跨专业、跨院系选课,拓宽课程学习渠道。通过制度化的方式和途径参与课程和教学设计、教学改革和教学评价。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提高课程学习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提高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实现研究生的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紧密结合。

三是教师参与课程建设环节。教师要根据学科基本要求和学生培养目标的需要开设课程,拓宽研究生的知识结构。课程教学过程中尊重研究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师生的教学合作,促进课程学习中的教学互动。及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吸引研究生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将科研实践与课程教学结合,培养、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积极通过教育培训、学术交流等形式,提升自身的教学与学术水平。积极结合教学工作开展教学研究活动,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实验,提升课程教学水平。

四是管理部门参与课程建设环节。首先,要强化研究生培养单位的课程建设责任。充分认识到研究生课程建设是研究生教学工作的基础,直接反映到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是培养人才,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手段。[9]培养单位应全面承担课程建设责任,把课程建设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建立规范的课程建设管理制度。包括:规范的课程审查制度。建立和完善新开设课程申报、审批机制,明确课程标准,坚持按需、按标准设课;建立和完善灵活的选课制度。建立和完善课程考核制度。根据课程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式等特点设计和选择考核方式,注重考核形式有效性和可操作性,重点考核研究生课程学习后知识结构、能力素质是否达到规定要求。最后,强化政策和条件保障。通过规划引导、资源配置和质量监管等手段,鼓励和支持研究生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对研究生教学成果奖励实行分类管理,加大对研究生教学成果的奖励力度。

三、研究生课程建设的保障措施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首先,加强研究生任课教师的师德与师能建设。在严格控制学术水平标准的前提下,选拔教学能力强、教学效果好的任课教师。通过政策积极引导教师端正教风、教书育人。支持教师参加教育培训、挂职锻炼与学术交流,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其次,支持课程教学团队建设。鼓励教师依学科合作、跨学科合作,以课程或课程群建设为载体,建设高水平课程教学团队。实施教学团队教师结对制度,充分发挥学术造诣深厚、教学经验丰富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2.改进课程教学与考核模式。研究生课程教学内容注重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而研究生的教学方法则着重培养研究生知识与能力的转化和提高。[10]在课程教学中,倡导专题讲座式、研究讨论式、案例剖析式等体现研究生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重视激发研究生的学习兴趣,发掘提升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指导研究生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在研究生课程考核中,根据课程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式等特点设计和选择考核方式,注重考核形式的多样化、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加强对研究生基础知识、创新性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的考察。

3.健全课程建设管理机制。一是课程审查机制。发挥学术组织和管理部门的作用,建立和完善新开设课程的申报、审批机制。明确课程设置标准,坚持根据培养需要按需、按标准设课。从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师资力量、主要内容、选修要求等方面对新开设课程进行审查,达到预期标准的才能批准正式开设。除管理部门和内外部专家外,吸收在读研究生、毕业研究生和用人单位参与审查工作,对于不适应培养需要的课程及时进行调整。二是评价监督机制。制定研究生课程教学评价原则和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实施课程评价,及时反馈课程评价情况并提出改进措施。除了教学管理人员的评价,还应结合教师自评、学生评价、专业人士评价等多渠道收集评价信息,力求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鼓励社会专业机构对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进行诊断式评估。三是激励约束机制。统筹适用各类经费,加大对研究生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的常态化投入。统筹利用校内外资源支持和奖励研究生教学,建立完善课程建设成果奖励政策,把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纳入工作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提升课程教学工作地位。

4.强化政策和条件保障。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研究生课程建设工作,通过政策保障、规划引导、资源配置和质量监管等手段,鼓励和支持研究生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和管理。政策扶持教师参加教育培训、学术交流等活动,提升研究生任课教师的学术与教学水平。提高研究生课程建设和教学工作在薪酬结构中的比重,并将承担研究生课程建设和教学工作的成果、工作量以及质量评价结果列入教师考评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要求。落实经费保障,加大对研究生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项目的投入,加大对研究生教学成果的奖励力度。

参考文献:

[1]潘懋元,王伟廉.高等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14.

[2]夏晓烨,段相林.课程建设的内涵、目标及相互关联[J].中国大学教学,2007,(9):59-60.

[3]李占华,罗英姿.全日制兽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开发理念和改进策略[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11):22-27.

[4]温静,胡显莉.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 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12):182-184+204.

[5]翟亚军,哈明虎.我国研究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4,(06):39-41.

[6]罗尧成,付莹莹.回归本质:研究生教育课程设置的问题分析及改革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9,(07):35-37.

[7]章丽萍,金玺,顾建民.研究生课程建设:从理念到方略[J].中国高教研究,2013,(07):66-70.

[8]章丽萍,赵张耀,等.研究生课程体系的重塑与优化——浙江大学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06):38-41.

[9]王旭林,王宏波.加强课程建设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5,(6):108-111.

[10]熊玲,刘芳,李忠.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93-96.

Research on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Mode of Scale Breeding Biogas Ecological Energy Engineering

JIA Wei-qiang

(Nanchang Hangk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Economy and Management,Nanchang,Jiangxi 330063,China)

Abstract:Analyzes the current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ostgraduate courses,and builds the graduate cours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mode which integrated teachers,graduate students,and management department of multi-agent.This management mode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graduate courses by playing the role of different main bodys and the coupling relations between them.In addition,four safeguard measures are given that Intensify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Qualified teachers,improving the teaching method and testing models,Perfecting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of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nd strengthening the policies and guarantee of condition in order to continuously strengthen 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graduate courses.

Key words:Graduate;Course Construction;Management Mode;Supporting Measures

猜你喜欢

保障措施课程建设管理模式
恩施茶叶质量安全现状及保障措施
高职院校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的保障措施研究
高校网站安全管理研究与探讨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编目与管理作用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工程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学生考研管理模式探索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