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政治语篇人际意义研究综述

2016-11-21杨冬梅王梅

关键词:情态人际语气

杨冬梅,王梅

(1.天津科技大学 外国语研究生院,天津 300222;2.天津科技大学 外国语研究生院,天津 300222)



国内政治语篇人际意义研究综述

杨冬梅1,王梅2

(1.天津科技大学 外国语研究生院,天津 300222;2.天津科技大学 外国语研究生院,天津 300222)

政治语篇;人际意义;综述

近年来,政治语篇研究是语篇分析的热点,吸引了越来越多学者的注意。政治是语言的一种载体,语言又是政治的一种表现形式,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针对政治语篇的人际意义,分别从语气系统,情态系统以及评价系统三个系统对国内的研究进行了分析归纳总结,对尚未涉及或者涉及不够深的研究课题进行常识性的探讨。

政治,顾名思义,是一个国家在世界和在自身国家中所展现的一种意识形态,而政治现象也在所有社会现象中“最引人注目”(俞可平,2000:23)。政治语篇充满强烈动感情色彩,其体裁多样化,语言丰富深刻。政治语篇的作者以凝聚而犀利的语言,通过感情的诉求、敏锐的判断和互动的对话,逐渐将自己的价值取向取代读者对事件的判断和鉴别(王振华,2004:32)。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政治与语言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政治是语言的一种载体,语言又是政治的一种表现形式,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发挥并实施着改造社会,参与国家事务的作用和权利。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语言和政治两者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同时,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基础,对政治语篇人际功能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针对政治语篇的人际意义,试从语气系统,情态系统以及评价系统三个系统对国内的研究进行了分析归纳总结,对尚未涉及或者涉及不够深的研究课题进行常识性的探讨。

一、政治语篇的定义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政治语篇进行了定义。Chilton&Schaffner (1997)从定义政治语篇的功能角度定义政治语篇,“功能”在这里指的是策略功能,包括:强压、抵制和抗议、掩饰、合法化和合法化丧失。他们至2004年又增加了新的策略功能:体现和歪曲。这两位语言学家认为,语篇一旦体现了这几个策略功能,就被认为是政治语篇。

Wilson(1990)将政治语篇限定在了政治演讲中,他认为:只有政治家本人的演讲才可称之为政治语言。国内学者田海龙(2002:24)认为政治语篇应该有以下特点:A. 政治语言具有很强的目的性;B. 政治语言具有明确的参与者;C. 政治语言具有多样的体裁形式。郑东升(2010:76)认为政治语篇主要是政治家的语篇,有关于政治家的所做所为,比如:总统演讲、国会辩论、媒体采访、宪法和其他法律等。

张蕾(2005:23)认为政治语篇常以重大历史时间为背景,涉及一个国家对内对外的重要决策,其常用表现形式有:政治演讲,新闻报道,政治人物专访等。李佳(2012:2)认为政治演讲是一种常见的政治语篇,是政治人物为宣扬其观点、思想和抨击对手言论、行为、政策,向听众寻求支持并鼓动随其一起行动的主要方式。

通过国内外学者对政治语篇的定义看出,对政治语篇的定义,或是从功能角度出发,或是从体裁角度切入。笔者认为,可以从政治本身出发来定义政治语篇。政治是涉及国家活动、国家事务、改造社会、夺取或保存权利的行为。那么,从这个角度出发,政治语篇就是能够体现这些行为的一种劝说型语篇,并且带有强烈的目的性——改变受众的政治观点。

二、政治语篇人际意义研究

根据Halliday(1994)的观点,语言系统中有三个用于表示功能意义的元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人际功能指在话语情境中说话人和话语接受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说话人对所说内容所持的态(黄国文,2004:12)。同时,人际功能带有很强的语义负荷,它的词汇语法资源有语气、情态、语调和马丁对人际功能的拓展研究,它们在语篇中韵律性地实现语言的人际意义。介于语调系统的特殊性,本文只从语气,情态和评价三个系统分析归纳近年来对政治语篇人际意义的研究。

(一)语气系统

语气系统包括主语(Subject)和限定成分(Finite element)两部分。主语是命题叙述对象的表达,可以由名词词组担当,也可以由代词担当。主语在命题表达中有着很强的语义负荷,因为它是肯定或者否定一个命题的基点,是对命题或提议有效和成功负责的成分(苗兴伟,2004:6)。主语作为一个表达人际意义的功能成分,在语篇的建构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政治语篇中,当政治发话者选择不同的主语时,它所表达的人际意义也将有所不同。一些代词指称可以告诉我们政治发话者是如何看待语篇所涉及到的人物的,这些人称代词有助于建立政治发话者与受话者之间的特定关系,并使得发话者更好的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

郑东升(2010)以Halliday的功能语法中关于语言的人际功能为分析工具,通过对布什就任美国总统以来的六次国会演讲进行分析,揭示政治语篇中的权利是如何弥漫的。政治演讲中的人称代词所表达的人际意义有以下几点:A.运用第一人称单数I,是为了表达和强调自己的政治观点,试图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有责任心、正派的政治家;B. 运用第一人称复数we,是为了拉近自己与受话者的心理距离,使得自己的政治目的深入人心,同化听众;C. 运用第二人称You,是为了区分自己与其他党派,更好的突出自己政治观点的正确性;D. 运用第三人称he/she,是为了指代不在场的人,不仅可以指代敌人,也可以指代自己的同盟,以此来达到蒙蔽受话者的目的。

杨敏(2010:23)认为政治语篇中的政治目的分为两种,一般目的和特殊目的。当政治发话者在使用不同人称代词时,不但能实现吸引观众注意力,维护双方关系的一般目的,还能达到将权利施加给政治受话者的特殊目的。

吴素梅(2009:105-106)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认为政治语篇中第一人称单复数的变化区分并实现了政治发话者作为个人、政府代言人和听众一员的多重话语角色。第一人称单数的使用:A. 表明了发话者作为一个个体的立场,以个人的观念影响受话者;B. 以个体特殊的政治地位,传达话语权利,从而更好地执行自己的政治权力。第一人称复数的使用:A. 发话者站在政府的立场上,传达政府意旨,达到以权控人的目的;B. 以政治利益为基础,将自己与政府,受话者结合在一起,达到团结一心,拉近心理距离的目的。

李莹(2011:68)运用定量的研究方法,讨论了第一人称复数we在政治语篇中的人际意义。A. 体现演讲者的身份,树立自己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B. 表达不确定性,逃避责任;C. 委婉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D. 表示礼貌。同时,李莹(2011:67-68)也提出了we有两种用法:Inclusive 和Exclusive。前者是指发话人与受话人,后者则有两种排除情况:排除受话者和排除发话者。发话者这样使用代词,使语义更加模糊,让受话者不自觉的将自己置身在发话者所指的范围内,有助于自己得到受话者的拥护与支持,也更好的折射出说话者的政治意图。

言语功能与语气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这四种言语功能就通过语气来体现:陈述(declarative)语气、疑问(interrogative)语气、祈使(imperative)语气和感叹(exclamative)语气。在政治语篇中,此类分析也很多见。

黄娴(2009:264)从陈述语气、疑问语气、祈使语气分析了丘吉尔的演讲。陈述语气的使用,使政治发话者丘吉尔确定自己的交际角色——信息的发布者,对所提出的疑问的交际功能不是要求受话者回答,体现了发话者的交际角色和交际目的。疑问语气的使用,至少有两种解释:A. 发话者对自己的提问,即自问自答,从而更好地引起受话者的注意;B. 发话者假设受话人对演讲内容感兴趣提出疑问。疑问语气的使用是发话者在组织政治语篇中所采取的策略之一,也为下面的政治内容做了铺垫。祈使语气的使用,是为了号召受话者团结一致,拉近了与受话者的距离。

吴素梅(2009:105)着重对政治语篇中陈述语气和祈使语气进行了总结。她认为,陈述语气可以提供重要的政治信息,可以呼吁受话者与发话者结成同盟,同时宣泄情感,调动情绪,使双方达到政治立场的高度统一。祈使语气的使用可以让受话者改变原有的政治信念,政治立场,使发话者达到“劝说”的意图。在政治语篇中,祈使语气虽然会减少讲话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但却能更好的建立两者之间意义协商的平台。

通过对政治语篇语气系统的综述,我们可以看出,语气系统可以很好地表达政治语篇的人际功能。这也主要出于两个目的:A. 澄清发话者在主题论述的事实的准确程度所赋予的义务,以及他为未来活动所作出的许诺和义务;B. 理解发话者对受话者的态度以及他们之间的社会距离和权利关系。在语气系统的主语方面中,笔者认为,发话者在选择人称代词时,就表明了自己准备为所说的话承担多少责任,分享多少酬劳。同时,针对第一人称复数Inclusive和Exclusive的使用,笔者联想到社会语言学中“身份”这个概念。在社会语言学中,身份不仅仅是一个具有识别社会地位或群体关系的概念,它也有着强烈的社会语境价值。其实,we的使用可以和“身份”概念相结合,Inclusive与exclusive是表达了两者的身份有所不同,发话者虽在使用we/us,但是也会有深一层的区分,鲜明的表示出己方的政治观点,会在某些政治话语中竭力表现“我和你的身份是不同/相同的”。

(二)情态系统

系统语言学对情态的描写更有系统性,更加精密。情态分为情态化(modalisation)和意态(modulation)Halliday&Matthiessen (2004:150)。虽然情态有表达不确定性的含义,但是情态系统也有自己的规律。情态化可由情态动词和情态附加语(modal adjunct)来体现;意态有情态动词和位于的延伸式来体现(杨信彰,2006:2)。由此,我们就有概率程度、经常程度、义务程度和倾向性这四种情态。体现情态的手段有很多,不只是有情态动词,情态附加语和谓语的延伸式,还可以有小句来表达。Halliday&Matthiessen (2004:624-626)认为在一致式里,情态是命题的附加语,而不是命题本身。在隐喻式里,情态和命题或建议由两个小句来体现。同时,为了更好的区分不同的情态手段,尤其是情态隐喻,Halliday&Matthiessen (2004:150)用主客观,显隐性四种取向进一步将情态细化(表1)。

表1

Halliday&Matthiessen (2004:150)

本小节主要对政治语篇情态系统的各种情态表达手段的运用所表达的人际意义进行了总结。

曹霞(2014:13)运用例证法,对30篇奥巴马每周演讲中的责任性情态进行分析。她发现政治演讲语篇中,发现政治演讲语篇多选用义务性责任情态、 高量值的责任型情态以及主观的责任型情态, 既表明了演讲者的态度和立场, 又体现了演讲者与听众的社会心理距离,更重要的是责任型情态的运用开启了政治演讲语篇主体间的多声协商,通过运用权力和操控听众来传播演讲者及其所代表的政党的意识形态。

何咏梅(2009:81-82)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政治语篇中情态动词的人际功能进行了分析。A. 认识情态意义的情态动词的使用可以避免事情的绝对化,更好的调节演讲者和听者的人际关系,使演讲更加顺利的进行;B. 表道义情态意义的情态动词可以让演讲者和听者的距离拉近,让听者更好地接受自己的政治观点;C. 表动力情态意义情态动词涉及能力、意愿等情态意义。通过使用动力情态,可以表明自己的政治能力和承诺,从而让听者更信服自己,得到拥护,完成交际任务并达到自己的政治意图。

王和私(2011:42)运用定性的研究方法,从情态的角度对中美国家领导人的政治演讲的人际意义进行比较研究,揭示中英文政治演说在运用情态方面的异同及高频情态词的人际功能。通过对比研究发现,低量值的情态动词,在英汉语料中都被高频率使用,它们的使用就意味着中英政治演讲者都降低的自己的权势,以平易近人的方式获取听众的信任与支持;中量值情态动词在演说中多表达意愿和推测。演讲者多使用中量值的情态词是为了通过表明自己高度的政治投入来吸引更多听众的参与;高量值情态词的使用则是可以更好地表明演讲人的决心、意志和坚定的政治立场。

作为情态系统中重要的一部分,情态隐喻在政治语篇中的运用所表达的人际意义也得到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张志祥(2009:113-115)以2004年布什和克里的一场总统辩论赛为预料,分析政治辩论语篇中情态隐喻所达到的人际意义:A. 心理套进;B. 突显观点;C. 掩饰观点;D. 委婉陈辞。

薄景山(2014:134)认为在语义层面,情态隐喻极大的扩展了语言的语义内涵。英文政治新闻报道借用情态隐喻表明自己的态度,使新闻报道更客观,更公正。

通过对政治语篇中情态系统所表达的人际意义的分析总结,可以发现情态隐喻的研究较少,而且其人际意义多集中在使政治观点客观化,委婉表述政治意图。笔者认为,可以丰富政治语篇中情态隐喻的研究。

(三)评价系统

评价系统展了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人际意义研究。评价系统有三大次系统:介入(engagement)、态度(attitude)和级差(graduation)。这三个次系统又被细化,态度系统细化为情感、鉴赏和判断;介入系统细化为自言和借言;级差系统细化为语势和聚焦。如下图:

态度是指心理受到影响后对人类行为(behavior)、文本/过程(text/process)及现象(phenomena)作出的判断和鉴赏(王振华,2004:15)。态度的次系统情感系统为整个态度系统的核心,是由情感系统引出了判断系统和鉴赏系统(王振华,2004:15)。判断、鉴赏和情感是从读者的视角根据语篇文本语言揭示出来的。在政治语篇中,态度次系统是学者研究的热点,对于介入和级差则研究较少。本小节对政治语篇中评价系统的次系统——态度次系统的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

王振华(2004:33)运用态度次系统考察英汉报纸硬新闻所揭示的态度。英汉硬新闻的裁决手段运用较多,情感和鉴赏运用较少。这也表明人类对不可抗力的态度和反应是一致的。相比较而言,汉语硬新闻的裁决评价主要是评价具体个人,集体和国家,从个人上升到国家高度,而英语硬新闻的裁决评价并不明确个人,集体和国家,与之有一定的距离。

刘立华(2008:20)运用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以2004-2005年发表在《中国日报》上的社论为语料,在评价理论的框架下,考察了社论中态度的分布。研究发现,《中国日报》社论更多地运用态度中的“判断”和“鉴赏”两个范畴。这也表明,社论中态度的呈现,一方面反应了其背后的意识形态,同时也间接地操控了读者,构成了立场化读者的手段和方式。

杨晓红(2013:16-17)分别从肯定/否定和显性/隐性的两个维度对政治演说进行态度资源的使用分布的研究,同时她还提出了规律性名词性对偶体这种特殊的态度资源。肯定级的评价资源用于表达积极向上的社会情感,否定级的评价资源用于表达黑暗暴力的社会情感。通过分析,态度资源的运行和分布完成了一个循环,形成了闭合系统,从而使整个政治演说语篇呈封闭性结构,更好地突显主题,增强演说的说服力。

胡美馨(2014:30)通过定量的方法,对《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中态度资源的运用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态度系统的运用充分体现了政治新闻话语构建意识形态的特点,同时也表明了态度资源在政治新闻中的运用是为了更好地体现新闻话语的“真实客观性”,从而使其中的政治意识形态更具隐藏性,更好地传递自己的态度与政治立场。

李国庆(2007:93)通过评价分析,揭示了社论语篇在各个语步的评价资源具有鲜明的特色,这也充分体现了主体间立场的变化,表现出作者在社论语篇中遣词造句的独到之处。社论语篇以评价者立场(commentator voice)为主导,以显性和隐性的判定资源为基础,态度资源为辅助,让评价者在社论语类的不同阶段融入不同的评价资源。分析表明,社论作者通过情感表达的态度意义把读者引导向一种特定的观点,再通过运用判定资源表达自己的态度,从而让读者对社论的评价与自己达成一致。

通过对政治语篇中评价系统的运用所表达的人际意义的综述,可以发现许多学者都从评价系统中的态度次系统出发,分析英语政治语篇中人际意义体现。对于介入和级差系统分析的较少。笔者认为,这与政治语篇自身的特点有关。同时,今后的研究可以将态度次系统应再进行丰富,比如在情感层面,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可以再对表示积极和消极的词语进行归类。

三、结语

本文从三个方面:语气系统、情态系统和评价系统对政治语篇中人际意义的体现进行了归纳总结。在研究方法上,大多数学者运用了定性、定量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综上所述,未来研究政治语篇人际意义时,可以从研究方法上创新。比如:理论方法,即解释性方法。其基本特征在于为科学研究提供认识上的理论模型,从而对科学事实的成因(etiology)提供理论解释(桂诗春,宁春岩,1997:15)。基于以上理论,未来研究可以运用解释性的研究方法,在前人提出的理论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理论框架,通过演绎手段,增强研究的解释力和推断力。

国内政治语篇人际意义研究是从语气、情态和评价三个系统分别切入进行研究。不足之处在于大多数研究都将三者分割开来。未来研究可以将语气、情态这两个语法范畴和评价这一词汇范畴可以构成“连续统”。将三者结合起来,从而更好的把握政治语篇背后的意识情态。

最后,在研究视角层面,可以综合政治语篇中人际意义分析的多种研究角度,在综合利用现有的理论分析视角的同时,提出自己的理论框架,使研究更具体,更明确,以便更科学更全面的剖析政治语篇中人际意义的表达方式与其背后意识形态的关系。

[1]Martin, J.R. &R.R White. 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 Appraisal in English [M].London: Palgrave, 2005.

[2]Halliday, M. A. 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M].London: Edward Arnold, 2000.

[3]Halliday, M.A.K. & C.M.I.M.Matthiessen.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M].London:Edward Arnold. 2004.

[4]俞可平,西方政治学名著提要 [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

[5]高明强,新闻报道中的情态隐喻[J].山东外语教学,2004(5):39-42.

[6]胡美馨,黄银菊,《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态度资源运用对比研究[J].外语研究,2014(4):24-30.

[7]黄莹,我国政治话语体裁中人际意义的变迁[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6(2):33-38.

[8]李佳,奥巴马和罗姆尼总统候选人提名演讲的人际意义对比分析[J].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 2012(1):1-13.

[9]李莹,人称代词的人际功能分析——以政治语篇为例[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10):67-69.

[10]李战子,学术话语中认知型情态的多重人际意义[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01(5):353-358.

[11]刘立华,郭金英,权力话语的语篇建构——以《中国日报》社论为例[J].山东外语教学,2008(3):18-24.

[12]李国庆,新闻语篇的评价视角——从评价理论的角度看社论的价值取向[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7):90-93.

[13]刘晓杰,郑东升,政治语篇的人际功能——关于布什话语个案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75-82.

[14]刘世铸,韩金龙,新闻话语的评价系统[J].外语电化教学,2004(4):17-21.

[15]钱毓芳,田海龙,话语与中国社会变迁: 以政府工作报告为例[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1(3):40-43.

[16]田海龙,政治语言研究:述评与思考[J].外语教学,2002(1):23-28.

[17]王振华, 评价系统及其运作——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新发展[J].外国语,2001(6):13-20.

[18]王振华 ,“硬新闻”的态度研究——“评价系统”应用研究之二[J].外语教学,2004(5):31-35.

[19]王振华,语言的功能纬度——“评价理论”:研究与应用[J]v外语学刊,2010(3):55-63.

[20]吴素梅,政治演讲语篇的人际功能分析——试析英国首相Churchill’s Speech On Hitler’s Invasion of U.S.S.R[J].四川文理学报(社会科学),2009(1):104-107.

[21]曹霞,政治演讲语篇责任性情态的人际意义研究——以奥巴马每周演讲为例[J].当代外语研究,2014(4):12-17.

[22]何咏梅,英语政治演讲语篇中情态动词的人际功能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80-82.

[23]王和私,中英文政治演说的情态对比研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6):38-42.

[24]严世清,政治语篇中的情态表达及其批评话语分析[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17-120.

[25] 杨敏,西方政治语篇研究中的社会语言学视角[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90-93.

[26]杨敏,2009年度《语言与政治期刊》述评[J].外国语,2010(3):23-27.

[27]杨信彰,英语的情态手段与语篇类型[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1):1-4.

[28]杨雪燕,社论英语文体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01(5):367-373.

[29]杨晓红,评价理论视角下的政治演说人际意义分析——以 《我有一个梦想》为例[J].当代外语研究,2013(4):16-21.

Review of Interpersonal Meanings of Political Discourse in China

YANG Dong-mei, WANG Mei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ianjin 300222,China)

political discourse; interpersonal meaning; review

In recent years, political discourse has become a hot topic in discourse analysis and it ha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more and more scholars. Politics is a carrier of language and language is a manifestation of politics. They are supplementary to each other and cannot be divided. This paper makes a detailed analysis and conclusion of interpersonal meanings of political discourse at home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mood system, modality system and appraisal system. And discusses the research subjects which are not deeply involved.

2095-2708(2016)05-0141-06

H314.2

A

猜你喜欢

情态人际语气
明知故问,加强语气
新编《小老鼠上灯台》
情态副词“说不定”的情态化研究
表示“推测”的情态动词
语气不对
搞好人际『弱』关系
注意说话的语气
从《战国策》看人际传播中的说服艺术
民生新闻采访中的人际互动心理
英文歌曲Enchanted歌词的人际功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