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治理、会计信息质量与经济增长研究
2016-11-21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北京 100029)
引言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的作用”观点。《决定》肯定了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也表明政府寄希望于发挥市场配置功能,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实现经济增长的决心。从理论上看,稀缺的社会资源如果能够合理配置,经济就能快速发展;否则,就会受到阻碍。因而,社会资源配置效率合理与否,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Francis et al.,2009)[3]。
那么如何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呢?这便离不开信息在其中的决策机制。作为经济环境中重要的公共信息来源,会计信息无疑具有减少信息不对称,改进资源配置效率的经济意义,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逯东等,2012)[20]。
然而,现有会计信息的配置效率研究主要基于微观层面,作为宏观经济实现基础的微观主体,其会计信息在提高微观决策效率的同时也将影响宏观层面的经济决策效率,然而遗憾的是现有研究割裂了微观企业会计行为对宏观经济的传导机制,对于微观的会计信息配置效率是否反映到宏观的国家层面和经济层面,并未给出合理的答案。基于此,本文对微观层面会计信息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宏观经济决策效率展开讨论。
制度背景、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会计信息制度演进
在完美、无摩擦的理想世界中,资本从低回报的项目流向高投资回报的项目,从而实现最优化配置(Myers and Majluf,1984)[12]。然而现实世界中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使得资源配置行为一定程度上被扭曲。为了缓解信息供需双方的不对称性,会计信息的中介作用便不容忽视。在资本市场,高质量的会计信息通过改善契约和监督来降低公司股东因逆向选择而造成的融资成本,从而直接提高公司投资效率,实现资本的高效配置(Tobin,1984)[17]。在信贷市场,由于信贷资源的稀缺性,为了获得有限的资源,企业需要提供会计信息供外部的债权人做出决策,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有助于提高信贷资源的配置效率。因而,会计信息质量能够优化资源的配置效率。
随着经济的发展,微观会计信息在宏观经济中的决策作用也日益体现。作为宏观经济的管理者,政府部门需要依据微观企业的会计信息及时深入地了解微观经济运行情况,把握宏观经济走势,进行宏观决策,配置社会资源。因而,会计信息影响宏观经济决策效率。现有研究多集中于微观层面,本文对微观层面会计信息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宏观经济决策效率展开讨论。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作为契约集合的会计信息,能够缓解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其质量的好坏一定程度上影响利益相关者的行为决策,进而影响资源配置效率。因而,会计信息具有决策价值。
从微观层面来看,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有助于提高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效率,引导资源流向、优化资源配置。若地区会计信息质量比较差,其资源配置相对无效率,从而使投资机会比较好的项目无法获得资金支持。因而,会计信息质量直接影响地区的资源配置效率。作为宏观经济基础的微观主体,其资源配置效率的累积效应最终体现在宏观层面的经济增长(Francis et al.,2009)[3]。因而,会计信息影响宏观经济增长。从宏观层面来看,在以GDP为纲领的政治锦标赛模式下,地方官员为了政绩而竞争,而政绩竞争则表现为经济增长,而宏观的经济增长则依赖于辖区内的微观企业。因而,政绩诉求的存在使得地方官员将资源分配给有助于经济产出的企业,这其中离不开微观的会计信息的决策作用。作为宏观经济实现基础的微观主体,其会计信息在提高微观决策效率的同时也将影响宏观层面的经济决策效率。同时,宏观层面的政府部门需要依据微观企业的会计信息及时深入地了解微观经济运行情况,把握宏观经济走势,进行宏观决策,配置社会资源。如政府部门通过微观企业会计信息盈余质量进行宏观货币政策调控,从而采取紧缩或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应对宏观经济周期的波动性(Gallo et al.,2013;Konchitchkin and Patatoukas,2014)[4][8],同时微观会计信息也能反映未来通货膨胀走势,利用这些信息决策者采取扩张或紧缩的财政政策(Kothari et al.,2014;Lakshmanan and Urcan,2014)[9][10]。而这些宏观经济决策最终以宏观经济走势(GDP增长)体现出来。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1:
假设1:会计信息质量与地区经济增长显著正相关。
如果会计信息影响宏观经济决策效率,那么背后隐藏的制度(治理环境)是否对此产生影响呢?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法与金融”强调了制度对契约的决定性影响(La Porta et al.,1998)[11]。作为契约集合的会计信息如何发挥决策效率诚然离不开治理环境对其契约集合的影响。
Shleifer and Vishny(1994,1998)[15][16]、Hellman et al.(2000)[5]研究发现,当一个地区的法律保护很弱时,商业活动中的行政干预便十分明显。新兴市场的中国也不例外,由于资源禀赋的差异、法律保护制度的缺失,中国政府的行政干预之手在资源分配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Allen et al.,2005)[1]。由于中国各地区资源禀赋的差异导致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使不同地区政府参与市场的力度也有所差异,政府的行政干预也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樊纲等,2011)[19]。在制度环境比较差的地区,金融发展相对落后、产权保护相对缺失,政府干预能力相对较强,因而,在制度环境比较差的地区,会计信息质量的资源配置功能被弱化,从而被非正式的“关系”所替代,因而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而在制度环境比较好的地区,金融体系比较完善、产权保护相对有效,良好的市场决策机制替代了政府的行政干预,使得会计信息充分发挥资源配置功能。而且随着制度环境的改善,资源要素的流动性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也相应提升。在制度环境高的地区,政府能够提高更高效的环境,且其治理、监管相对更为严格,从而弱化了政府参与市场的力度。因而,随着制度环境的改善,会计信息质量的资源配置功能也相对有效,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也更为明显。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2:
假设2:会计信息质量的宏观经济决策效应在制度环境好的地区更为显著。
制度环境尽管肯定了政府治理水平的差异,但却忽视了政府行为背后的实质性决策个体——官员的异质性,并未打开政府行为背后的“黑箱”。因而,本文将外部治理环境推进至官员层面,进一步考虑政治环境对微观会计信息在宏观层面的经济决策效应。
对官员而言任期不仅是其自身特征的体现,也是上级治理地方官员的重要手段。在政治锦标赛下,地方官员在任期内会为了获取政治上的升迁而努力(周黎安,2007)[23],任期的这种行为差异会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资源配置功能。在任期初期,官员获得晋升的空间较大,对晋升的期望也较为强烈,其有热情为了晋升而努力,因而,官员会注重推动辖区资源优化配置,会计信息质量的配置功能得以显现。随着任期的增加,官员晋升的空间和概率会下降,预期也会随之减弱,其自身行为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会计信息质量的资源配置效应被扭曲,弱化对经济的增长效应。参考杨其静和郑楠(2013)[22],本文以官员任期3年为分界点,来对比不同任期下会计信息质量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
同时,考虑到官员更替带来的政治权力转移,本文进一步考察政治稳定性对会计信息质量与经济增长的影响。官员更替带来的宏观政治不确定性(Pastor and Veronesi,2013)[13],使微观企业的经营环境产生一定的不确定性。由于新任官员的偏好和政策趋向尚不明了,企业更倾向于等待观望,使投资减少。由于宏观经济增长依赖于微观企业的投资等行为,使得辖区经济增速放缓。同时,为了迎合新任官员,企业会倾向于盈余管理(陈德球和陈运森,2013)[18],以期在资源配置中获取更多优势,如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以及高管政治晋升机会。因而,政治不确定性时,会计信息的资源配置效应被弱化。随着官员对辖区经济逐渐熟悉,政治环境也逐渐稳定,其对政绩的诉求会推动资源优化配置,因而,会计信息的宏观经济决策效率也逐渐提高。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3:
假设3:会计信息质量的宏观经济决策效应在政治环境好的地区更为显著。
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以2004~2011年所有A股上市公司为初始样本,剔除金融行业上市公司、ST、PT类的上市公司、财务杠杆异常公司以及主要变量缺失的公司;经过筛选,按照注册地匹配,构建地区层面的会计信息质量,最终得到1588个样本。
本文微观企业数据来自CSMAR及wind数据库;宏观财政收支及GDP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政府干预指数、金融发展程度数据来自樊纲等(2011)[19]编写的我国各地区市场化进程指数,由于樊纲等(2011)[19]披露的政府干预指数、金融发展程度数据仅到2009年,为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将2010、2011的数据用2009年的数据来代替;官员数据通过人民网、新华网,以及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整理。为消除极端值的影响,对连续变量进行上下1%的winsorize处理。
二、变量定义与模型设定
为检验前述假设,本文构建如下模型(1):
其中:
1. 被解释变量:地区经济增长率GDPgrowth
由于地理因素原因,我国各地区在资源等方面差别较大,即使同一省份其各地方的行为也有所差异。陶然等(2010)[21]认为20世纪80年代推进的地改市、市辖县等改革,强化了地市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而且现有的招商引资主体也主要是地级市政府。因而,为了避免省份层面的偏差,本文以地级市为研究对象,这样有助于理解具体的宏观经济增长。地区经济增长为各地级市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该指标越大表示地区经济增长越快。
2. 解释变量:会计信息质量AIQ
会计信息是指能为决策使用者的未来决策提供足够的能反映公司经营情况的信息。鉴于财务信息的重要性,本文采用基于修正的Jones(1991)[6]模型计算的会计盈余质量的绝对值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的替代变量,并进一步将所属地区上市公司层面的会计盈余累加求均值计算地区层面的会计盈余。为了便于理解,将地区层面会计盈余的相反数作为会计信息质量AIQ1的替代变量,该值越大表示会计信息质量越好。同时,也采用上市公司会计盈余的中位数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的替代变量AIQ2。
为检验不同政府治理环境下会计信息质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分别从制度环境、政治环境两个方面进行检验。制度环境从政府干预和金融发展两个角度衡量,并按政府干预指数和金融发展水平的高低分为两个组。政治环境从官员任期和官员更替两个角度衡量,参考Bo(1996)[2],若市委书记在一年中的1~6月份上任的,该年记为该官员任期的起始年;7~12月上任的,下一年记为该官员任期的起始年,这样可以保证官员任期的连续性。官员任期的初始年份,新官上任“三把火”致使许多政策不确定,其辖区内的各种资源将重新配置、社会网络将重新构建,将市委书记更替年份作为政治不确定性的替代变量。
3. 控制变量
为了控制其他变量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本文控制如下变量:地区GDP总量;固定资产投资FaxInvest,固定资产投资总额/GDP总量;地区人均GDPPeoplerev,地区GDP/总人口;地区财政收入Govrev,地区财政总收入/地区GDP;对外固定投资总额ForeignInvest,地区外商投资总额/地区GDP;同时我们还控制地区Province、年度Year虚拟变量,以控制地区固定效应和时间固定效应。
表1 主要变量描述性分析
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描述性分析
表1报告了主要变量的描述性分析情况。由表1可知,各地级市的年平均GDP增长率为0.185,最小值为-0.014,最大值为0.399,说明各地级市的经济增长存在显著差异。各地级市的会计信息质量AIQ1均值为-0.042,AIQ2均值为-0.038,最小值为-0.204,最大值为-0.001,说明不同地区的会计质量差异较大。政府干预指数均值为8.612,金融发展指数均值为9.244,样本中市委书记的任期约为2.841年,基本与杨其静和郑楠(2013)[22]的研究结果一致,同时22.9%的城市在样本期内发生了政治权力转移。
二、实证结果分析
1. 会计信息质量与经济增长
为检验本文研究假设,采用模型(1)进行回归分析,表2报告了会计信息质量与经济增长的回归结果。由表2可知,会计信息质量与地区经济增长显著正相关,并在5%水平上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会计信息质量越好,地区经济增长越快。这是因为会计信息质量越好的地区,其资源配置效率越高,会计信息缓解了彼此间的信息不对称,提高了决策效率,优化了资源配置,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从而推动地区GDP增长。因而,会计信息质量在宏观层面具有提高配置效率、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
表2 会计信息质量与经济增长
2. 制度环境、会计信息质量与经济增长
为检验不同制度环境下会计信息质量的宏观资源配置效应的差异,按照樊纲等(2011)[19]编制的市场化进程指数——政府干预、金融发展按年度划分为高低两组,对比检验两者的差异。表3报告了制度环境、会计信息质量与经济增长的回归结果。由表3可知,在弱政府干预和高金融发展水平的地区,会计信息质量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依旧很明显,而在强政府干预和低金融发展水平的地区,会计信息质量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并不明显。对比两者的系数并差异性检验发现,在弱政府干预和高金融发展水平的地区会计信息质量的系数显著高于强政府干预和低金融发展水平地区的会计信息质量的系数。其原因是,在政府干预弱、金融发展水平高的地区,良好的外部制度环境使信贷、投资等资源配置由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来决定,而且会计信息质量越好,地区资源配置效率越高,因而,会计信息质量的资源配置功能促进了地区经济增长。而在政府干预强、金融发展水平低的地区,由于资源禀赋的有限性,企业面临着融资约束(Rajan and Zingales,1998)[14],而外部的信贷资源由行政主导的政府部门所控制,在关系型社会的中国,政府的幕后之手使会计信息的资源配置功能失效,导致资源错配,从而导致会计信息质量的资源配置功能失效。
表3 制度环境、会计信息质量与经济增长
3. 政治环境、会计信息质量与经济增长
在上文检验制度环境影响的基础之上,本文进一步从任期和更替两个方面考虑官员个体特征异质性的影响。表4报告了政治环境、会计信息质量与经济增长的回归结果。由表4可知,官员任期Tenure<=3时,会计信息质量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依旧显著,而在官员任期Tenure>=4时,两者的关系不在显著。这说明政治锦标赛下,官员任期的行为差异会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资源配置功能,在任期初期,官员获得晋升的空间较大,对晋升的期望也较为强烈,其有热情为了晋升而努力,因而官员会注重推动辖区资源优化配置,会计信息质量的配置功能得以显现。随着任期的增加,官员晋升的空间和概率会下降,预期也会随之减弱,因而其自身行为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会计信息质量的资源配置效应被扭曲,因而对经济增长的效应不太明显。
进一步考虑政治不确定性后发现,政治权力转移带来的政策不确定性弱化了会计信息质量的资源配置功能,从而使经济增长效应不太明显。而随着官员熟悉环境,其对政绩的诉求会推动资源优化配置,因而会计信息质量推动经济增长效应越发明显。
表4 政治环境、会计信息质量与经济增长
综上可知,会计信息具有资源配置功能,会计信息质量越好,资源配置效率越高,经济增长越迅速。会计信息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同时,也实现了宏观经济的增长。而且良好的外部治理环境有助于发挥会计信息质量的宏观资源配置效应。
表5 考虑内生性会计信息质量与地区经济增长
表6 稳健性检验
内生性问题与稳健性检验
一、内生性问题
为了克服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本文选取地理层面因素——各地级市到省会城市证监局的距离作为工具变量来解决这一内生性问题,Kedia and Rajgopal(2011)[7]认为因资源限制的原因,SEC偏好调查距离办公场所更近的公司,且该类公司财务报告重述的概率相对更低。因而,距离监管层的距离满足工具变量的相关性和排他性要求。基于此,本文选取各地级市到省会城市证监局的距离Diss(加1后取自然对数)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的工具变量。
由表5可知,第一阶段回归中距离监管层的距离Diss与会计信息质量AIQ显著负相关,说明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限于资源的限制监管层对近距离地区的公司监管更严格,因而其会计信息质量更高(Kedia and Rajgopal,2011)[7]。第二阶段回归中会计信息质量与经济增长依旧显著正相关,说明控制内生性后会计信息质量的宏观经济决策效应依旧存在。
二、稳健性检验
为了保证研究结论的稳健性,本文采用如下方式进行稳健性测试:
(1)前文构建的会计信息质量主要基于修正的Jones模型,为了避免单一的会计信息质量衡量方式带来的偏误,进一步采用DD模型来计算会计信息质量,进行稳健性检验。
(2)前述研究样本包含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以及其他地级市,由于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地理位置优势原因,其会计信息质量的资源配置效率可能有别于其他地级市,本文进一步剔除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进行重新回归。
(3)由于前述研究样本属于“大N、小T”型非平衡面板数据,为避免前文混合回归估计方法带来偏差,采用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回归分析,并进行Hausman检验,检验结果拒绝了随机效应估计。为控制不可观测的个体相关效应和时间效应,本文采用控制个体和时间的双向固定效应的估计方法。
(4)考虑到跨地区研究中采取省级单位考察的普遍性,本文进一步以省级层面为研究对象考察会计信息质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与采取市级层面数据基本一致。
采用上述稳健性检验结果显示前述结论仍成立,说明本文的结论是稳健的。
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微观企业会计信息构建了地区层面会计信息质量,检验了微观会计信息质量在宏观层面的资源配置效应。研究发现,会计信息质量显著地提高了宏观经济的资源配置效率,会计信息质量越好的地区,其经济增长越快。而且良好的外部治理环境有助于发挥会计信息质量的宏观资源配置效应。在政府干预弱、金融发展水平高和政治环境稳定的地区,会计信息质量在宏观层面的资源配置效率更高,经济增长更快。本文研究结论说明微观企业会计信息具有宏观经济决策价值,能够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影响宏观经济增长。同时,良好的外部治理机制有助于发挥会计信息的宏观资源配置功能。本文结论有助于从微观视角增进对宏观经济增长决策机制的理解。
本文的启示是政府应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发挥会计信息的资源配置功能,从而实现经济增长。因此,在改革浪潮中政府应加快职能转变,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确保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从而激发经济主体的市场活力和创造力。同时,应还权于社会和市场,减少行政干预,以激发市场和社会发展活力,实现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本文可能的局限是未能构建经济增长质量,会计信息质量虽然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实现了经济增长,但经济增长的质量如何是我们未来研究的方向。同时,限于现有技术难以将非财务信息量化,因而本文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衡量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