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大粮食核心区农户现代化问题研究
2016-11-21张旭光
张旭光
中国三大粮食核心区农户现代化问题研究
张旭光
我国粮食核心区的农户现代化问题关乎我国粮食安全,因此文章首先从生产要素投入方面及我国农户的收入结构分析农户行为,进而阐述我国粮食核心区农户现代化进程中的问题及导致问题的政策因素和市场因素,最后就要素和政策层面提出促进农户现代化的措施及途径。
农户;土地流转;粮食核心区
一、引言
中共中央在2008年的一号文件中提出要“实施粮食战略工程,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基础条件好、生产水平高和调出量大的粮食核心产区”。国家这一重大决策,立足点是应对粮食危机,维护国家长期粮食安全。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农户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是农村生活消费及活动的主体,更重要的是生产经营主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确定和强化了农户的地位和作用。现在进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革开放更为深化的新时期,农户的生产经营行为特别是在粮食生产方面更是关系到中国改革的成果和国家粮食安全。因此合理引导和促进农户的发展,使传统农户向现代农户过渡,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进程,显得尤为重要。
二、我国农户生产要素现代化问题
从劳动要素来看,舒尔茨·波普金命题强调小农的理性动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户的行为方式与“厂商”的行为方式相等,对传统农业的改造关键着眼点在于农民的逐利性。我国现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可以自由配置自己的劳动时间、劳动对象,对市场有了自由的反应。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民的兼业化、离农化程度不断加深。从统计数据来看,东部兼业化比重最大,中部次之,西部最小。虽然农业产值不断上升,但农业收入占农民收入的比重却不断下降。首先,就土地收益来看,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农民自身素质的提升,国家全面废除农业税的因素影响,我国的土地单位产值不断上升。农用机械、农药、化肥的成本上升进一步压缩了农业的利润空间。仅仅化肥一项,2000年,用量为4146.4万吨;2004年为4636.6万吨;2008年为5239万吨;2013年为5911.9万吨,化肥成本占农业总产值的25%左右。同时与第二三产业相比,农业效益低下,农业产值增值缓慢。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的收入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与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逐渐在缩小。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也在逐渐上升,截止2013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8895.9元,比2000年增加了四倍左右。农村居民收入在增加的同时,其收入结构也发生着变化。
表1 我国农村居民工资收入与人均纯收入(元)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我国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在不断增加,工资性收入也在不断提升,但工资性收入在人均纯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在不断上升,2013年占纯收入的一半。相关数据也表明农民兼业化问题严重,一部分农民放弃耕种土地,进城务工;另一部分农民则利用农闲时间外出务工,这也说明了工资性收入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的原因。从收入结构以及土地收益可以看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户兼业化不断上升的原因。
从土地要素看,目前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美国、日韩等国家在土地方面都实现了规模化经营。农业的集约化发展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方向,规模经营是实现集约化的有效手段。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因此适度的规模经营才能够发挥禀赋优势,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生产结构,放开农业发展束缚,实现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对比美、日韩等国家,我国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以来,由于分散经营,生产规模小,难以获得利润,其所耗成本可能高于产品市场价格,农民靠种田不能真正摆脱贫困。家庭农户的经营方式使土地形成小规模分散的经营格局,土地使用上的细碎化使农业机械不能发挥有效作用。土地的分散经营使农业生产经济效益低下,不能充分发挥土地的效能。我国农业要实现现代化必须转型,在农业产业结构转型的过程中,应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农业经营主体,而不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企业(黄宗智,2010),与大规模机械化的农场企业相比,劳动和资本双重密集型的适度规模经营农户(家庭农场)更符合中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黄宗智、彭生玉,2007)。
从技术要素来看,一方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土地细碎化不利于投入农业机械、化肥、农药等技术要素,但是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户家庭规模的缩小和家庭关系的核心化却提高了对农业技术要素的投入水平。这是因为,劳动力使用成本的上升,使得机械替代劳动的经济性成为农民的理性选择;非农就业收入的增长造成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机会成本增加,使得用农业机械来节省劳动时间成为有效选择。
从资本要素来看,农业产业作为基础型产业,目前的弱势地位及其特殊性要求政府对农业的发展提供大力的支持。从农业现代化国家的经验看,农业的发展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随着规模化经营的发展,规模化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更是离不开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还要要发展配套的农业保险,农业承担来自于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的双重风险不能全部让农民承担,健全的农业保险制度以帮助农民减轻和控制农业经营的风险,农业保险的发展有助于保全投保农户因为偶发性风险而造成的经济损失,从而稳定农业生产。
三、我国三大粮食核心区农户现代化问题及影响因素
(一)黑、吉、豫三省粮食生产现状
黑、吉、豫三省耕地面积及产出情况:
据中国统计年鉴,截至2008年,黑龙江耕地面积为11830.1千公顷,占全国比重的9.72%;吉林省耕地面积为5534.6千公顷,占全国比重为4.55%;河南省耕地面积为7926.4千公顷,占全国比重为6.51%。这三大粮食核心区五年的每千公顷的单位产量表2,如下:
表2 三大粮食核心区2009~2013单位产值(亿元/千公顷)
表3 三大粮食核心区2009-2013粮食产量占全国比重(%)
黑、吉、豫作为我国粮食生产的核心区,从上图可以看出黑龙江所占比重不断增加,吉林基本保持平稳,河南的粮食产量则不断下降。黑龙江省粮食产量持续增长并已上升到全国第一,而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却偏低,与其他两省吉林和河南进行比较,同为粮食主产区,在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上却均比其他两省低。而单位面积产量偏小,这与土地细碎化,农业技术利用程度低,农户投入资本较低相关,黑龙江的单位面积产量较吉林、河南偏低。与国外相比我国粮食增产潜力有限。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等因素对粮食生产的约束日益突出。但是就国内而言,我国粮食需求刚性增强。据国家发改委2008年11月预测,2010年全国粮食需求总量达到1.05万亿斤;2020年粮食需求总量1.145万亿斤,与2008年相比,年均增加100亿斤。黑龙江2014年粮食耕种面积为11564.4千公顷,相比于其他两省其耕种面积最高,河南省次之,吉林较少。河南虽排在第二,但是由于河南省人口最多,其人均耕种面积为最低,因此,河南省土地细碎程度最高,其土地规模优势较其他两省最弱。
(二)黑、吉、豫三省农户要素投入影响因素
土地产权因素。我国土地产权虽然有了明确主体,但各项权能的分割不清。第一收益权的不合理界定,使农户土地经营收益过低,降低了土地在流转过程中的价值,第二是农户缺乏土地物权性让渡权。承包经营权限制了农户土地使用权及其流转预期,农户缺乏对土地长期投入的激励,同时降低了土地在流转中的价值,提高了土地的交易成本。
粮补政策。我国的粮食直补并未与农民是否种粮或者生产粮食多少挂钩,使得直补并未发挥应有作用。我国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大都采用以计税面积进行补贴,一部分种粮的农户没有得到补贴的真正实惠。
金融政策。农业作为弱势产业,其贷款受自然和市场因素影响较大,农村的信用道德评价和约束机制不健全,使得贷款信用度低,还贷意识差,造成随意违约,恶意贷款不归还信用社的现象时有发生,同时农村担保资源不足,担保机构不完善。
四、促进核心区农户现代化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土地产权制度
我国现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制度,造成农村土地产权主体不明晰、土地产权界定模糊、土地产权关系不清、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完善等问题,因此要加快完成土地确权工作,明晰土地产权关系,为下一步土地流转打下基础,使农民的土地权利不受侵犯,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减少阻力。
(二)规模化经营,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土地流转进程的加快,有利于解决土地细碎化问题,实现规模化经营。在日益市场化的经济环境中,农业的规模经营适应市场发展需要;农业规模经营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农业机械等科技手段的运用更加经济。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一号文件”提出农业现代化的途径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在稳定家庭经营的基础上,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培育新型农民,推进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无论是从理论逻辑上看,还是从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实现规模化经营都将是中国未来农业的现代化必走之路。
(三)完善农业生产服务体系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服务的范围也扩大到金融、技术、销售和法律等方面。我国的农业服务体系较为薄弱,借鉴日本农协的经验,通过政策从促进农业生产经营到实现农业及农户的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经营。
[1]史清华,张慧林.农户家庭经非农化进程与历程研究[J].经济问题,2000,(04):45-48.
[2]林毅夫.制度、技术和中国农业发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三联出版社,1993:78.
[3]董帮应.基于规模经营视角的农户经营主体的变迁[D]合肥:安徽大学,2014.
[4]张红宇.中国农地调整与使用权流转:几点评论[J].管理世界, 2002,(05):76-87.
[5]杜培华,欧名豪.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8,(02):53-56.
[6]胡初枝,黄贤金,张立军.农户农地流转的福利经济效果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8,(01):184-186.
[7]黄宗智,彭生玉.三大历史性变迁的交汇与中国小规模农业的前景[J].中国社会科学,2007,(04).
张旭光,女,河南平顶山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农业经济管理硕士,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管理。
F303
B
1008-4428(2016)06-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