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着是生命存在的方式
——读余华小说《活着》有感

2016-11-21胡宇彬

剑南文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自序第一人称余华

□胡宇彬



活着是生命存在的方式
——读余华小说《活着》有感

□胡宇彬

好的小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能触发读者的感动和思考。余华的小说《活着》就是这样一篇优秀的作品。“一个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只有内心才会真实地告诉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突出。”小说自序第一句就深深的打动了我,就好像是一位非常了解自己的朋友替我说出了我想说的话,“我沉湎于想象之中,又被现实紧紧控制,我明确感受着自我的分裂,我无法使自己变得纯粹”,好像写的就是我自己的感受。自序我阅读了三次,共鸣感一次比一次强烈。后又阅读了韩文版、日文版、英文版以及麦田新版自序,一气呵成读完全文,让我有了写点什么的冲动。

先来说说这篇小说的文学性。余华在文中巧妙利用了第一人称。本来是以一个采风的路人,即旁观者在写富贵的故事,富贵是个第三人称的人物,可故事经过富贵口述出来又变成了第一人称。“我用第一人称的叙述,富贵的讲述里不需要别人的看法,只需要他自己的感受,所以他讲述的是生活。”

余华老师是个文字专家。富贵讲述的五十年历史从解放前的民国时期,到解放战争,再到土地革命,大跃进,大炼钢铁,三年自然灾害,一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作者都能活灵活现的描写出那些特定的历史场景,让读者能如临其境的去感受当时的农村现状。人物描写细腻,形象栩栩如生。如富贵初出场时正在犁田,“老人黝黑的脸在阳光里笑得十分生动,脸上的皱纹欢乐的游动着,里面镶满了泥土,就如布满田间的小道”。读到这,我们好像看到这样一个老人正站在我们面前。这样的描述文中很多,就不一一举例了。《亚洲书评》曾经这样评论:“《活着》是个简单的故事,叙述也很朴素。余华的力量就在于他的人物塑造和描写方式:要让读者自己去窥探那些生活与他们如此不同的人物的心灵,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即使是小角色和风景的描写,也是寥寥数语就熟练勾勒出来了。”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伴随主人翁的故事发展,不自觉就进入情节——有怒其不争时候的愤怒,有大难不死时候的庆幸,有生活艰辛时候的叹息,更有遭遇悲剧时候的落泪……

有些人时常会纠结于生命的意义这类的思考。活着到底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哲学上就有经典的终极三问:我是谁?我从哪儿里来?我要到哪儿去?曾经有人开玩笑说,中国的门卫保安都是哲学家,他们工作时每看到一个人都会问:你是谁?你从哪儿来?你要到哪儿去?如此一想也不禁让人哑然。小的时候,理想倒也简单,各种活着的理由和意义:世俗一点的是为了光宗耀祖或者为升官发财,实在一点的是为父母亲人;高雅点的是为实现人生价值;崇高一点的是为祖国崛起为中国梦。而余华想告诉大家的只是“为活着而活着”。富贵这乡土气十足的名字,本身就寄托了他的父母对唯一儿子的美好愿望。“从前我们徐家的老祖宗不过是养了一只小鸡,鸡长大后变成了鹅,鹅养大后变成了羊,再把羊养大,羊就变成了牛,我们徐家就是这样发起来的”,家业是勤劳做来的,希望子孙能富富贵贵,能光宗耀祖。而不孝子富贵则败光了家业,一生坎坷。用世俗的眼光来评价,富贵的人生是个悲剧,他是个彻底的失败者:败光家业,气死父亲,再后来母亲病死,儿子意外死亡,女儿难产送命,妻子伤心而死,女婿事故而死,最后连唯一的亲人外孙也吃豆子撑死,最后陪伴他的只是一头被他取名富贵的老牛。按照普通人的想法,这人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更别说什么意义了。很多读者读完这本书会说作者太残忍,整篇读下来就是一个又一个的死亡,有时刚刚看到富贵生活有些起色,有点希望,马上又笔锋一转悲剧来临。而我似乎读到了作者的内心:活着本身就是伴随着死亡的。从辨证学看,没有死亡哪来的活着,死与活是相伴相生的一对概念,互相证明着对方的存在。作者在自序里面也清楚的给出了他的看法:“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我们会赋予活着很多意义,作者在作品里也有探索。这部作品也写了两个特殊人物,龙二和春生。龙二早年是赌场上的赢家,先是赢了赌场常胜将军沈先生,后又赢得了富贵的全部家产,春风得意,“镶了两颗金牙,咧着大嘴巴嘻嘻笑”,然而几年后在土改中作为地主恶霸被枪毙,他是“做梦也想不到我会被毙掉”,枪毙之前哭着对富贵喊“富贵,我是替你去死啊。”再说春生,本是国民党抓壮丁的娃娃兵,俘虏后当了解放军,命大,打来打去都没被打死,后来就当了富贵那个县的县长。县长也是不小的干部,所以在他女人难产输血时医生为了拍马屁,不顾有庆的命过多的抽取了这个孩子的血,富贵儿子有庆因此送命。人生此一时彼一时,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打成走资派,成天被批斗挨打,更可怕的是被自己的女人和儿子吊起来打,最后上吊死了。“一个人命再大,要是自己想死,那就怎么也活不了。”出现在富贵生命中的这两个重要人物,应该都是能力很强的人,一个有钱,一个有权,风光一时,最后也落了个不得善终。钱和权大概是中国人最为看重的东西,让多少人终其一生不懈追求,但是在生命的长河中,最后只有活着才有真正的意义——这两人死了多少年之后,富贵这个失败者还活着,讲述着他们的故事。

余华在韩文版自序里对此有一个很好的阐释:“作为一个词语,‘活着’在我们中国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佛教里说人活着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放下方可得自在。垂暮之年的富贵只有一头老牛做伴,唱着歌做着农活,绘声绘色地讲着自己的故事,“家里人全是我送的葬,全是我亲手埋的,到了有一天我腿一伸,也不用担心谁了……轮到自己死时,安安心心死就是。”他甚至在枕头底下压了十元钱给以后替他收尸的人。刚开始阅读富贵故事的时候我时时会替富贵难过,有时甚至会替他流泪,然而读到最后会突然发现,这样一个豁达的老人,记忆丰盈着自己日子的老人,除了敬佩哪有什么需要我们同情?

活着不过是生命存在的一种形式。生命就是一场经历,生活是我们自己每个人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活着就好,无需太多。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自序第一人称余华
一颗假糖的温暖
一颗假糖的温暖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胡适论红楼梦》自序
读与写(节选)
汉代铜镜铭文中的第一人称
扩展阅读
略论阮大铖的诗学观